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章 群雄逐鹿,楊廣崩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大亂徹底掀起!

  其實楊廣這一次選擇逃亡江都從某些意義上還算是一手妙棋。

  雖然他自己或許從未想過這些。

  但隨著他逃亡江都,還是間接將整個天下的亂世掀到了最高潮。

  ——又有誰不想要那個位置呢?

  朝廷已經徹底完了!

  如今那個能夠統御天下的位置已經空懸,楊廣已經成為了有名無實的皇帝,他們又為何不能替代?

  殺進大興,殺進洛陽,統御天下!

  人的野心是會隨著身份的不同而漸漸遞增的。

  這群反王或許一開始真的只是想活命。

  但當真正走到這一步后,便已經徹底的不同了。

  通往帝王的道路已經開啟。

  群雄自當奮起而追。

  不得不說,楊廣的這種種舉措可謂是大大便宜了李淵。

  作為關隴士族的核心存在。

  當那些世族放棄了楊廣之后,李淵便直接成為了既得利益者。

  尤其是那個“天命在李”的讖緯迷信。

  在經過楊廣一系列的操作之后,這個謠言竟然成了最能煽動人的存在。

  這對李淵的幫助可想而知,不過他前要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

  比如突厥!

  李淵必須要解決突厥。

  不然的話只要他兵峰一動,后方便會面臨到致命的威脅。

  李淵原本就是打的這個主意。

  所以自起事要以來,他始終都未曾動兵。

  但如今不同了。

  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當前的局勢對于他而言,就是挺進關中最佳的時機!

  若是能夠攻下長安,他便可依托關中為基地,逐步掃平周邊割據勢力,徹底奠定打天下的根基。

  這是李淵不得不抓住的機會。

  他不想成為第二個楊玄感,就是因為未能聽從李密速攻關中的戰略進而敗亡。

  對此,李世民提出了一個想法。

  ——與突厥結盟,解決后方隱患,然后速攻長安。

  這個計策不可謂是不大膽。

  李世民的果決在這種時候就完全體現了出來。

  他對于任何戰機都有著精準的判斷。

  至于結盟突厥。

  按照李世民的話而言,男子漢大丈夫當順時局而變,昔日韓信可受胯下之辱,甚至就連顧琛都做出過退出洛陽的舉動。

  如今他們和突厥結盟換取后方安穩又能如何?

  此舉迅速便引起了所有人的支持。

  殺向關中。

  無論是對于李淵也好,亦或是對于他麾下的所有人也罷,都算是一件大事!

  整個天下,風起云涌。

  四方諸侯逐鹿。

  染血的道路已經隨著楊廣的離去而正式開啟。

  這一戰,注定驚天動地!

  李淵并不是什么所謂的庸才,完全靠著兒子。

  他對于天下局勢同樣也有著獨到的判斷。

  他差的只是一些一往無前的勇氣。

  但當李淵真正做出了決定之后,他便不會再有任何的猶豫。

  又有何可猶豫的?

  當他選擇踏上這條路后便已經沒有了回頭路。

  大業十二年;

  隨著劉文靜說服突厥可汗與李淵結盟。

  李淵正式揮軍西進,以李建成、李世民兩兄弟為帥,確定“入據關中,號令天下”的整體方略,決議直取長安!

  整個中原一片混戰。

  瓦崗軍同樣也不愿放棄這個機會,其首領李密意圖攻取洛陽。

  先后攻破洛陽糧倉。

  最關鍵的是——

  李密并未選擇私吞這些糧草,想要急切站住腳跟的他更是選擇打開糧倉聽憑百姓拿走糧食。

  消息傳開,無數百姓蜂擁而至。

  路上連綿不絕,多達數十萬人。

  這更是直接讓李密的聲望達到了巔峰,瓦崗軍的實力同樣也是迅速擴充。

  接連有隋朝官員開城投降。

  兵鋒直指洛陽。

  同時間,竇建德亦是相繼攻下河北眾地,聯合一眾反隋勢力。

  于樂壽城踏出了那一步。

  自立稱王,建夏政權。

  威名傳遍九州!

  楊廣逃離江都對于整個天下所造成的影響是難以想象的,當這一條通往帝王道路的單行道開啟之后。

  天下各地反隋勢力便會被真正的梟雄整合。

  相比之下——

  李淵的速度竟然是要慢上了許多,不過卻也攻破了霍邑。

  持續向前推進。

  李世民與李建成兩兄弟在這一仗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沒錯,就是他們兩兄弟。

  世人皆知“隱太子”最后不及天策上將,亡于玄武。

  但李建成的本事也絕對不可以忽視。

  在當前正值關中雨季之時,李建成與李世民一般讓李淵堅定了繼續征伐的決心。

  顧易曾關注過此事。

  或許也是因為受到了顧氏的影響。

  李建成的本事其實也要超過原本的歷史。

  他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竭盡所能的整頓著軍心,這才與李世民配合徹底打開了前往關中的通道。

  薛三同樣也在出行大軍之中。

  甚至還混了個官當。

  畢竟他可是顧氏培養出來的精英,雖然未曾表露出武藝與見識,但相比于那些看上去就極為瘦弱的難民還是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的。

  這也讓薛三迅速被提拔了上來。

  雖然報仇的心思難以克制,但他卻也謹記著顧煜交給他的任務,一直都在觀察著李氏。

  李建成此舉。

  雖然為他贏來了不少人的人心。

  但相比之下,薛三則還是要更加喜歡李世民一些。

  并不是因為顧煜的評價。

  顧煜可未曾和他說過這些,薛三認可李世民完全是因為李世民的果敢。

  且還有李世民那絲毫都不隱藏的志向。

  他要成為第二個顧琛!

  就是這種志向,自然而然便會吸引到以顧氏當做信仰的薛三。

  而且最關鍵的李世民這一戰的功勞同樣也無法忽視。

  無論是戰場上的一往無前,亦或是設計引出宋老生,還是他冒雨哭求李淵不要退兵。

  這一系列的舉動,很難不讓薛三更為在意李世民。

  命運的齒輪早已在不覺間開始轉動。

  隋朝大勢徹底落幕。

  雖然楊廣仍舊留著宗親鎮守著要地,但是在這滾滾大勢之下,一切都再也難以逆轉。

  大業十三年,六月;

  李淵軍繼續西進,順利攻克臨汾、絳郡等地,抵達黃河東岸。

  ——命運的分割線自此而始。

  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不得不抗下后方的壓力,被李淵詔出前軍,前去扼守潼關。

  而李世民這個次子則是繼續率部渡過黃河,進入關中。

  兩兄弟的道路自此分割。

  不過卻并未有任何人能夠察覺到一切。

  包括他們自己。

  臨行之際,兩兄弟更是私下見了一面。

  “二郎,后方有我坐鎮,糧草軍械定會源源不斷。”李建成握住李世民的手腕,掌心的溫度傳遞著不容置疑的承諾,“你只管放手一搏,莫要牽掛。”

  李世民緩緩起身,朝著李建成深深作揖,挺直的脊背如同一柄出鞘的長劍,鏗鏘有力的道:“兄長且寬心,此去定不負所托。”

  說罷,他轉身便要離去。

  但就在這時,李建成卻突然疾步上前,寬厚的手掌重重按在他肩頭。

  李世民停下腳步,回頭看去,四目相對,李建成眼底泛起了少見的漣漪,叮囑道:“刀劍無眼,你身為一軍主帥,萬不可再以身犯險。”

  他聲音微顫,指尖不自覺收緊,“你可知,為兄每日懸著的心,從未放下過。”

  李世民喉結滾動,眼前浮現出這段時間以來與兄長并肩作戰的場景。

  酸澀涌上眼眶,卻被他生生逼回,化作唇邊一抹爽朗笑意:

  “兄長當知我志向。”

  他目光灼灼,望向天際漸暗的云靄,“若不能與將士同生死,何談取天下?何談追逐昭烈侯?”

  李建成望著弟弟堅毅的側臉,最終嘆息著松開手。

  對于李世民的志向,李建成自是知曉的。

  知道不可能勸動李世民便也不在多說,只是又強調了兩句多多保重之后,兩兄弟就此分別。

  歷史的車輪再次向前邁進。

  與原本歷史相比,如今的李世民確實是強了太多。

  雖然在表面之上他仍于原本的歷史一般,一直都在緊盯著軍紀,對于各地百姓做到了秋毫不犯。

  但除此之外。

  他則是更加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了。

  “天命在李。”

  這一句讖言可是得到過楊廣加持的,李世民又豈會放過這種機會?

  他暗中命人不斷地傳播著這個謠言。

  而同時間,亦是在四方收攬兵馬。

  嚴整的軍紀再加上越傳越廣的讖言,這無疑是大大提升了李淵的聲勢。

  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再這種時候可謂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攻打糧倉,分糧給百姓。

  對于來降之人,不管其身份,只要有能力便會給與絕對的信任。

  這種心胸以及秉性越傳越廣。

  ——整個關中之地,四方來降!

  甚至就連李淵的女兒平陽都組建起了軍隊,攻下了幾座小城。

  上至反隋之士乃至隋朝官員,下至各地豪強百姓皆是在誦著“李氏”之名!

  短短時間之內。

  李世民便直接將兵馬擴張到了十余萬。

  雖然招攬的這些人馬算不得真正的精銳,但這又能如何呢?

  天下諸侯又能夠有多少精銳?

  而且李世民十分清楚,李氏的聲望再當前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驚人的地步,此舉會大大的影響到地方的軍心!

  這同樣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李世民是有著無敵之心的,他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標,也會為自己的目標付出全部。

  這才是李世民真正的不凡之處。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終于。

  隨著李元吉再次率領精銳渡過黃河,與李世民回合,大軍直奔長安而去。

  沿途各個城池,幾乎皆是望風而降。

  長安城內的守軍更是人心惶惶,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李淵。

  十一月;

  李淵終是攻破長安,徹底在整個關中之地站穩了腳跟。

  江都。

  楊廣似乎也已經預感到了這一切。

  如今的他早已沒有了昔年的意氣風發,此次逃往江仿佛是讓他徹底失去了一切的心氣兒。

  整個人每日披頭散發重新沉浸在了女色之中。

  不過他卻多了一個習慣。

  幾乎每一日,他都會用銅鏡看著自己的臉,然后喃喃自語:“大好頭顱,誰能取之?”

  誰能取之?

  他也不知道。

  天下的局勢已經徹底脫離了他的掌控,他再也不是曾經那個能夠掌控一切的帝王了。

  不過對于現在的楊廣而言。

  他也不在意這么多了,他更想要通過醉生夢死來讓自己麻木,好讓自己免于被心中的不解所淹沒。

  他不明白,天下人到底為何要反他!

  楊廣重新回到了昔年的狀態。

  剛剛到達江都不久,他便再一次的下令讓人于整個江都之地為他選美。

  徹底隔絕了一切關于中原的消息,整個人每日都在醉生夢死之中。

  又有什么好值得關注的呢?

  管他中原如何,江都之地就是他最好的保護傘。

  最起碼——

  在中原的那群反王未能徹底分出勝負之前,他終究還是安全的。

  但很多東西早已在無形之間標注好了價碼。

  楊廣最大的錯誤,就是他從未將麾下的普通將士與天下百姓當做是人。

  他忽略了將士們的軍心。

  更忽略了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在當前中原混亂到那種地步的情況之下,又有誰能夠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呢?

  且楊廣更是從未隱藏過自己不愿回歸中原的心思。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巨變突起。

  一場由隋庭內部生出的兵變徹底終結了楊廣的性命。

  顧易并未關注過楊廣。

  他主要的關注對象仍是顧氏與李世民。

  確定了顧氏不會出現問題之后,他便將目光放在了李世民身上。

  讓他詫異的是——

  李世民竟然察覺出了薛三的身份。

  不,也不能說是他察覺出了薛三的身份。

  而是李淵。

  李淵此人有一個十分罕見的本事,那就是對于任何人都是只看一眼便會記住其長相。

  他早在昔年顧哲在世之時,便見過了薛三。

  能如此信任李世民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李世民想好的借口,同樣也是有著薛三的緣故。

  這倒是完全出乎了顧易的預料。

  而且最關鍵的是——

  在得知此事之后,李世民更是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

  他竟然想要趕去顧氏!

  在當前這個亂世未定之時,前往顧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