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5章 劉備稱帝,十方征渡使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山河日月輪轉中,千秋人物盡隨風,功過興亡終作冢。

  大局徹底注定。

  隨著曹昂的身死,接下來的天下已經沒有了半點的懸念。

  江東之地內亂不休;

  益州劉璋更是早早的便派人見了顧琛,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萬事似乎皆已落幕。

  但于顧琛而言,他要做的仍舊還有許多。

  天下雖定,但卻百廢待興。

  且不說顧琛還想完成顧熙未靖的偉業,于天下世族的大仇,他尚未得報。

  以顧琛的性格,他又怎么可能止步于此?

  顧琛注定會一直向前。

  直至徹底完成他心中早已定下的目標。

  時間匆匆而逝。

  顧琛并未對劉協劉辯兩人下手,只是將他們控制了起來,而他自己則是率軍開始于整個冀州之地朝著幽州征伐而去。

  在臨近巨鹿之時,馬超張遼等人還以為顧琛會返回巨鹿祭祀顧氏先祖。

  但顧琛卻搖了搖頭。

  “未復祖父之志,我豈有顏面面見顧氏先祖?”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所有人觸動不已。

  縱觀如今天下,又有何人比得過顧琛的功勛?

  劉備嗎?

  ——還不夠。

  劉備如今在劉氏宗親之中確實不凡,但要說能夠比得過顧琛卻顯然還是差了太多。

  其實到了現在。

  顧琛麾下已經有很多人打起了小心思。

  想要試探顧琛的態度,放出了一些想讓顧琛稱帝的流言。

  這件事在整個軍中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畢竟顧琛麾下的這些人對顧琛真的是絕對的信服。

  但顧琛卻迅速將這個流言壓了下去。

  誰都可以稱帝。

  唯獨他不行。

  但凡他要稱帝,顧氏幾代先人留下的美名瞬間便會煙消云散。

  ——尤其是顧熙這個對他影響最大的祖父。

  只要顧琛選擇了稱帝。

  那代表著顧熙榮耀的三扶龍庭便會立刻轉向,成為他人污蔑顧熙之名的理由。

  顧琛可以不在乎別人。

  但顧熙的威名除外!

  建安十五年,四月;

  顧琛以雷霆之勢掃清冀州。

  除巨鹿之外,但凡冀州世族皆有損傷,塢堡被破,私兵被遣。

  各大世族土地都被嚴格的清算。

  他們當然有過抵抗。

  但面對顧琛這種早已威名震天下的人而言,他們又豈能擋得住?

  其中最為嚴厲的自是曾經與袁氏相連最深的世族。

  荀氏、楊氏等等曾經揚名整個天下,堪稱大漢最為強盛的一批世族,終是迎來了顧琛最后的清算。

  顧易原本以為以顧琛的性格會將他們所有人屠戮殆盡。

  但顧琛的決定卻出乎了顧易的預預料。

  他只是將主脈之人全部屠戮,其余脈系主干亦是如此。

  而至于其他人,他只是讓人將這些人羈押了起來。

  顧琛似乎是在籌劃著什么。

  他的目光從未僅僅停滯在掃清天下之上,甚至就連顧易都看不出顧琛到底是想要做些什么。

  ——消息不斷傳開,各州百姓無不聞訊落淚。

  四海徹底沸騰。

  在這個英雄梟雄四起的時代,顧琛終是走到了最后,以一人之名徹底將所有人都壓了下去。

  建安十五年,六月;

  顧琛正式踏足幽州,再次向幽州世族亮出了手中的刀鋒。

  同時間,劉備正式平定青州。

  朝著冀州而來。

  他于鄴城見到了當今所謂的“大漢天子”劉協。

  這一幕甚至都引起了顧易的關注。

  他是真的想看看,有著如此變化的劉備到底會如何對待大漢的這個天子。

  當然,這一切自是在顧琛的默許之下。

  其實劉備當初于洛水祭祀之時說出“劉與顧共天下”那種話后,便已經獲得了顧琛的認可。

  如今也差的就是臨門一腳罷了。

  劉備確實有了很大的轉變。

  若是在原本的歷史之中以劉備的性格怕是不會在這種時候表明野心。

  但現在則完全不同。

  劉備原本還想先去幫助顧琛,等到顧琛歸來之后再做打算。

  但諸葛亮卻勸住了他。

  有些事,他必須要自己做完。

  劉備看出了其中的干洗,隨后亦是聽勸采取了行動,與劉協訴說著天下;訴說著大漢社稷;

  而隨后——

  便是熟悉的三辭三讓戲碼。

  建安十五年,十月;

  劉備正式從劉協手中接過了大漢皇帝的權杖,改元“章武”,即皇帝位。

  成為了自漢靈帝之后歷經三帝之后唯一一個擁有實權的皇帝。

  而就在他登基之后。

  第一件事,便是前往巨鹿。

  于巨鹿之地祭祀大漢歷代先帝,包括顧氏歷代先人。

  ——而他也完成了昔日的承諾。

  于群臣及萬民面前,廢除桓靈二帝廟號,為顧熙重新定謚,并重新為顧熙下葬。

  當然,劉備自不會打擾顧熙的安息。

  而是如同顧氏先人一般。

  肉身葬于巨鹿。

  而于京畿之地為其再立衣冠冢。

  劉備對此十分的重視。

  他對顧熙是真的有著感情在的,畢竟若不是昔年顧熙的一句話,劉備恐難走到今天。

  這一次的喪事注定極為重大。

  劉備賜下印璽、玉柙等物,以王公之禮重新下葬。

  最后更是將顧熙的謚號定為“文襄”。

  意曰:經緯天地曰文,甲胄有勞曰襄。

  其實對于顧熙而言。

  最適合他的謚號自是“忠武”。

  但顧嘯已得忠武,而顧熙作為顧嘯之后,于情于理都不能與自家先祖同謚。

  不過如此之禮亦是完全超越了其他大臣。

  這甚至都已經不能再稱之為臣子了。

  而隨后讓所有人更為在意的自是分封群臣,其余人倒是還好,真正讓天下人在乎的便是顧琛。

  無論是從武功也好亦或是聲望也罷。

  劉備這所謂的皇帝,其實都不如顧琛。

  且最關鍵的是——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顧琛手中還握著傳國玉璽。

  若無傳國玉璽,哪怕劉備再怎么有實權,但終究也不能算是承繼天命。

  對此劉備似乎早有準備。

  于群臣面前,劉備給了顧琛一個前所未有的官職。

  ——十方征渡使!

  其位冠壓滿朝公卿,其權甚至都超越了丞相。

  不僅可涉文武。

  甚至可以不經皇帝直接調集一切兵馬,行攻伐之事。

  群臣當避其名諱,見顧琛之時當行禮。

  這種官職已經完全超出了一個臣子的范疇。

  可以說,除了名為臣子之外,顧琛就像是大漢的另一位皇帝。

  但凡顧琛若真有異心。

  隨時都可與劉備這位所謂的皇帝爭奪天下。

  若是換做以往,此事絕對會引起群臣們的反對,無關任何朝代都是一樣。

  但對于現在的大漢而言,則完全不同。

  無論是武功也好,亦或是威望也罷;

  顧琛已經完全達到了天下之最。

  但凡他要想稱帝。

  放眼如今天下,又有誰人能阻?

  這樣一個人獲得這種地位,又有何理由能有阻攔?

  且最關鍵的是顧琛的威望實在是太強了。

  對于群臣而言,面對顧琛時心中所產生的壓力,甚至都超越了劉備這個皇帝。

  誰又會開口勸阻?

  劉備真的做到了昔日他所承諾的一切。

  “劉氏鼎,刻顧氏名。”

  消息不斷傳開。

  這對于當前的天下百姓而言,絕對是一件極為振奮人心之事。

  劉備于百姓之中的名聲一直都不錯。

  更何況如今更是百姓們最為期望的劉氏天子配上顧氏子弟。

  整個天下于這一日起仿佛都變了。

  雖然一切明明還沒有什么改變。

  但那種人欣賞的變化卻還是能讓人感覺出大漢的不同。

  四方百姓對于未來的天下,終是再次有了期盼。

  幽州。

  顧琛自是第一時間便收到了消息。

  對于劉備的這個安排,他似乎早有預料,并沒有半點的驚訝。

  顧琛并不怎么在乎自己的官職。

  到了他現在這個地步,其實已經完全不需要這些所謂的官職了。

  真正讓他有些觸動的還是劉備對顧熙的安排。

  其實走到了今天這種地步。

  真正能夠影響到顧琛思緒的東西已經不算多了,但除了顧熙之外。

  于幽州之地。

  顧琛遙祭了顧熙一番。

  隨后便著心腹將傳國玉璽送了回來。

  這無疑也是表明了顧琛的態度。

  不過他自己卻并未直接歸去,而是于幽州之地不斷地廝殺。

  與冀州不同。

  作為大漢的邊疆之地,幽州百姓的日子一直都很難過。

  尤其是天下大亂的這些年來。

  對于幽州百姓的傷害更是遠遠超過他州。

  因為除卻混亂之外,幽州百姓還需要面對蠻夷的劫掠。

  烏桓、鮮卑等趁著九州內亂之際,不斷地劫掠邊疆百姓。

  以顧琛的性格,又豈會容忍他們?

  相比九州之人畏顧琛如虎,這些蠻夷之人雖是聽聞過顧琛之名,但卻也不甚在意。

  九州這些年來的內亂。

  確實是讓他們有了很好的時機發展。

  并且通過長時間的劫掠,他們如今的實力也遠遠超越了以往。

  這讓這些蠻夷部落有了絕對的自信。

  相比于與深知兵法戰陣的諸侯廝殺而言,面對這些蠻夷對于顧琛而言,實在是簡單了太多太多。

  這些蠻夷雖是在學習九州文化。

  但終是只學到了皮毛。

  顧琛只是稍微利用地勢設下計謀,便相繼大破賊兵。

  但饒是如此,這些人卻也不服。

  整日叫囂著要與顧琛正面廝殺,甚至還無所畏懼的提到了顧熙,想要激怒顧琛與其正面交戰。

  他們也確實成功了。

  不過顧琛并不是因為憤怒而失去了理智,只是想要出手將他們快速打服。

  雙方圍繞著幽州之地展開了廝殺。

  這些蠻夷雖然嘴上說的輕松,但面對顧琛時還是很有壓力。

  昔年顧熙的傳說仍在。

  對于周邊所有蠻夷部落而言,面對“顧氏”他們都會莫名有一些壓力。

  而事情的結果也不出預料。

  騎兵沖殺,顧琛麾下的將士無懼任何人。

  尤其是在顧琛親自率軍的情況之下,這群人的士氣更是難以想象。

  顧琛先后于陣前斬殺數個部落首領。

  殲敵精銳數千。

  一戰便直接將所有蠻夷打到退出了幽州。

  顧琛并未率軍追擊,不過他卻亦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于幽州邊境。

  顧琛策馬緊緊盯著眼前那一片不毛之地,眉頭緊皺。

  “將軍,你這是為何?”

  在他身后,馬超不由得開口問道:“將軍若是想要追擊,末將愿代將軍前去。”

  “罷了。”

  顧琛沉默了一下,終是搖了搖頭:“此戰還不是時候。”

  “將軍到底是在擔憂什么?”一旁的張遼亦是開口問道。

  相比于馬超而言,他的心思顯然是要更加細膩一些。

  “九州大亂多年,四方蠻夷趁此時機實力大增,若我所料不錯,將來我九州之地定會與這些蠻夷有一場大戰。”

  顧琛并未隱瞞,直接便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聞言,眾人立刻就愣住了,皆是有些難以相信。

  “就憑他們?”

  馬超對此嗤之以鼻,這些人的實力相比于他們而言實在是差了太多太多。

  他都覺著自己就能率人掃清他們。

  都用不到顧琛親自出手。

  張遼亦是如此。

  這也是大漢百姓天生的秉性了。

  對于四方的蠻夷,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天然的傲氣。

  但出于對顧琛的信任,他亦是開口請戰。

  “將軍若有此憂慮,末將愿率麾下之眾,殺入不毛,掃蠻夷之勢。”

  張遼的語氣無比認真。

  顧琛看了他一眼,亦是搖了搖頭:“罷了。”

  “還不到時候。”

  “當務之急,乃是九州之內。”

  顧琛自然不會分心。

  目前就是整個天下最為關鍵的時候,他想要做的一切也唯有他一個人能夠完成。

  無論如何,顧琛都必須要趁著自己在世的時間。

  將一切都落實下去。

  顧易也是注意到了這一切,心中亦是莫名生出了一絲緊迫感。

  很顯然,接下來的大戰顯然是無可避免的。

  顧琛如今是不可能騰出手來的。

  無論是多么耀眼的人物,但一個人的時間終究有限。

  這一切只能留給后人。.

  章武元年,三月;

  幽州戰事徹底結束。

  顧琛帶著整個幽州詳細的堪輿圖,率軍回冀。

  而劉備亦是未曾離開冀州,一直都在巨鹿等待著顧琛。

  這注定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會面。

  一方明明是身為天下至尊的皇帝;

  但另一方卻又于武功之上,超越了皇帝;

  甚至就連顧易都對這一幕有著很大的期待,畢竟這種關系已經完全超出了歷史。

  縱觀原本歷史,從無一例。

  顧易也不知道按照如今的發展,后續天下到底還會不會出現這一幕。

  但哪怕就算真的能夠出現,也絕對不會超過單手之數。.

  巨鹿。

  時隔多年時光,顧琛終是再一次踏入了巨鹿之地。

  遙記昔年他離開巨鹿之時,尚且還是幼時,只對巨鹿有著模糊的印象。

  但這卻并不影響巨鹿于顧琛心中的地位。

  這是就是顧氏子弟心中那不容褻瀆的“圣地”所在。

  顧琛并沒有任何架子。

  在見到劉備的瞬間,他便意圖下馬行禮。

  然劉備卻直接迎上前來,還未等顧琛有何動作,便于群臣面前直接拉住了顧琛的手。

  “子琰切莫如此。”

  劉備語氣嚴肅,臉上掛著一絲淡淡的笑容:“無子琰,無顧氏,何來這大漢再興之日?”

  “子琰切記。”

  “于朕而言,子琰絕非臣子,日后也切莫于朕行禮。”

  在場之人無一人反對,皆是低著頭向顧琛行禮。

  顧琛奔還想說些什么。

  但劉備卻先他開口,笑著道:“子琰今日歸來,乃大漢之盛世。”

  “朕聞昔年光武皇帝賜畫忠武;”

  “孝明皇帝賜畫文成;孝和皇帝賜畫文鑲;”

  “今日,朕以讓畫師作畫。”

  “定要將此畫賜給子琰,以彰我劉氏天子與顧氏之情。”

  他語氣鏗鏘。

  聽到這話,就連顧琛都愣了一下。

  他沉默了片刻,終是微微點了點頭:“謝陛下。”

  劉備笑了笑。

  隨后便直接拉著顧琛的手,于他同列共同朝著城內走去。

  隨著二人走過。

  群臣依次緩緩跟在二人身后走過。

  角聲隨風飄過,于萬民的注視之下,劉備與顧琛緩緩踏入城中。

  而隨后,劉備更是再次隨顧琛祭祀了顧氏先祖,向天下所有人表明了他對于顧琛的態度。

  ——兩人只是名為君臣!

  顧琛并非是一個能夠徹底停下來的人。

  就在祭祀之后。

  于宴席之上,顧琛便與劉備談論起了接下來的事。

  當今天下,劉璋以降。

  但江東之地卻始終都未曾平定。

  不過這些自然已經不會進入顧琛的眼中了,他真正關心的是接下來的制度制定。

  其實對此,劉備和早已表明了態度。

  不僅僅是通過他于各州效仿顧琛的所作所為。

  讓顧琛能夠總覽文武亦是如此,他就是要讓顧琛有著絕對的自由來做成這件事。

  通過此次天下大亂,劉備早已意識到了世家大族們過于膨脹后的下場。

  劉備也是早已下定了決心。

  眾人相繼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在顧熙當年的基礎之上,如今的這些能人也是有了更多的想法。

  ——讓顧易比較在乎的事。

  顧澤與諸葛亮在宴席之上提出了“雕版印刷”之事。

  顧琛雖多年未曾回巨鹿,但是對于家族的一些底蘊他還是十分清楚的。

  在看到顧澤讓人拿出了雕版印刷術所拓印的書籍之后,他立刻便明白了顧澤心中的想法。

  顧煒也是呆住了。

  旁人倒是還好,但對于他們這一代的顧氏子弟而言。

  他們可都還急著昔年的一切。

  先是顧煒幼時隨后說出的一句話,再到后來顧熙曾數次提起,最后甚至還說出了將來或可成真這種話。

  如今見到這些書籍,他們豈能不明白這其中的干系?

  ——從天下人之中選才!

  顧琛顧煒等人完全沒有任何猶豫,連忙便拿著書籍認真翻閱了起來。

  看著上面那清晰的字痕。

  甭說顧煒,就連一向心志如鐵的顧琛都不由得激動了起來。

  無數的思緒不斷在他腦海之中閃過。

  雖然他也明白,此事絕對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辦成的。

  不僅僅是要看拓印的速度;

  同樣也要等到天下完全恢復過來,最起碼百姓都吃得上飯之后,或許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但于顧琛而言,只要能看到這個希望那便足夠了!

  只要有這個希望他便能做下去。

  無數的思緒不斷閃過,顧陳與在場眾人談論了許久,就亦如昔年孝明皇帝劉莊與文成候顧康時一般。

  從大漢的制度;

  再到都城;

  再到接下來的各種籌劃。

  眾人暢所欲言,于各個方面籌劃出了大漢接下來的道路。

  一個新生的王朝于這一夜內冉冉升起。

  雖仍為漢名,但卻又有著截然的不同。

  顧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聽著眾人所說的一切,此事心中亦是無比的復雜。

  顧氏的出現終是加速了歷史原本的進程。

  從根本性的制度;

  再到生產力;

  乃至科技水平等各個方面都大大拉高了原本的發展。

  如今這一切都還沒有徹底實行下去,若是這一切當真實行下去,那絕對會對整個歷史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

  這次暢談直至天明時分才結束。

  但饒是如此眾人亦是覺著有些意猶未盡。

  可事關一個國家的大事,又豈能是短時間內能夠徹底定下來的?

  ——此事注定需要緩緩圖之。

  眾人依次離去,只留下了顧琛與劉備二人。

  劉備望著眾人離去的背影,神色極為復雜,眼眶微微泛紅,聲音低沉地說道:“子琰,直至今日……”

  他頓了頓,似是在平復情緒,“我才真切地感覺到,大漢又有了重煥生機之象。”

  顧琛默默點頭,心中亦有同感。

  往昔,他常聽顧熙講述孝和皇帝在位時的情形,如今總算是有了幾分切身的體悟。

  “子琰。”劉備目光轉向顧琛,表情愈發凝重,開口問道,“你說,你我二人,可還有機會讓這天下重回昔日的昌盛?”

  “定能如此!”

  顧琛毫不猶豫,先是對著劉備拱手一禮,隨后望向堂外,聲音清朗而堅定,“陛下圣明,諸位大人皆是賢臣。在明君賢臣的治理之下,天下哪有不興盛之理?”

  言罷,顧琛亦轉頭看向劉備。

  劉備緊緊盯著顧琛,目光未曾有絲毫移開,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