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4章 宮內之變,北上破敵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雪上加霜!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瞬間便打亂了顧熙賑災的節奏。

  剛剛才稍有安定的民心,在聽聞這個消息之后再次浮躁了起來。

  朝野巨震!

  “大敗”這個詞對于大漢而言甚至都已經有些陌生了。

  就連群臣都已經忘記了到底是有多久沒有聽到過這個消息了。

  自顧晟當年橫掃西域之后。

  大漢的國威已然通天。

  周邊各國無不臣服。

  如今....就這么敗了?

  若是以往,整個大漢絕對會群情激奮,讓區區蠻夷見識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天威不可犯。

  但現在則不同了。

  接連不斷的天災再加上這突然的大敗注定會影響到群臣之心。

  憤怒、惶恐等各種情緒紛紛涌上心頭。

  朝堂之上,群臣們各執一詞,爭議不斷。

  有人義憤填膺,堅決主張出兵。

  畢竟大漢天威不容冒犯;

  亦有人覺著如今天災不斷。

  此時再次開戰的話但凡戰敗,或會動搖國本。

  但無論是對于鄧綏也好,亦或是顧熙也罷,便就只有一個選擇。

  ——打!

  這是大漢不可能逃避掉的現實,也是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而且在顧熙看來,此事也并非全是壞事。

  只要能打一場大勝仗,便足以迅速穩定人心!

  這是風險,亦是機會!

  .....

  崇德殿。

  莊嚴肅穆,百官齊聚一堂。

  顧熙昂首站于太階之上,目光如炬,如同一把鋒利的寶劍,凌厲地掃視著群臣,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打!”

  “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打!”

  “我大漢如今人心動蕩。”

  “這蠻夷的挑釁,便是天賜我大漢穩定人心之良機!”

  “只要一場大勝!”

  “我大漢,人心可定!”

  隨著他的年齡越來越大。

  顧熙整個人身上都散著一股令人敬畏的威儀。

  他的眼神如刀,每看向一名大臣,那大臣便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

  劉祜緊緊地盯著顧熙,雙眸之中的崇拜之色愈發濃郁。

  他自幼便深受劉肇喜愛,自然而然便曾不止一次的接觸過顧熙。

  本就對顧熙的才華和智慧欽佩不已。

  如今親眼目睹顧熙在朝堂上威壓百官,他的心中更是涌起一股強烈的向往之情。

  真好啊....何時我才能這般呢?

  劉祜忍不住的想著,剛想開口同意。

  就在這時,鄧綏那莊重而威嚴的聲音從他身旁緩緩響起:

  “太傅所言不錯,我大漢天威豈能受辱?”

  “自昔年光武皇帝收納南匈奴起。”

  “我大漢對南匈奴一向是施仁布恩。”

  “然如今我大漢遭災,逐鞮單于竟然不顧我大漢的恩情,反叛我大漢。”

  “此舉萬不可恕!”

  “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打!”

  鄧綏的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她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掃視著群臣,那眼神仿佛能洞察每個人的心思。

  見眾人沉默,最后才將目光落在了顧熙身上,問道:

  “太傅想派何人為帥?”

  顧熙毫不猶豫,仿佛早就胸有成竹,直接開口說道:“臣意親征!”

  此事的干系過于重大,交給別人他實在放心不下。

  這一仗他想要的可是大勝!

  就亦如昔年顧晟掃平西域的那般大勝。

  雖然他在統帥方面不如當初的顧晟。

  但身為六邊形戰士,顧熙能將軍事用于政治上,而不僅僅的只是為了打仗。

  能夠徹底穩定天下人之心,亦是他的目標。

  此話一出,眾臣皆震。

  太傅親自出征?

  鄧綏亦是皺了皺眉,也沒料到顧熙竟然會有這種打算。

  不過還未等有人開口。

  劉祜驚慌失措的聲音猛然響起。

  “太傅要親自出征?”

  “萬萬不可!”

  “太傅乃是我大漢重臣,廟堂支柱,豈能讓太傅親自冒險?”

  他的語氣十分慌張,說話間甚至是直接站了起來,臉上滿是畏懼。

  這突然的變化,瞬間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看著劉祜臉上的畏懼,以及他回避鄧綏的眼神,顧熙心中立刻便猜出了一些端倪。

  但他卻并未聲張,只是朝著劉祜拱手道:“陛下無需擔憂。”

  “此事臣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

  “無論如何,都會給我大漢帶來一場大勝!”

  劉祜怔怔地看著顧熙,眼中滿是不舍和擔憂,仍是不想讓顧熙前去冒險。

  但感受到鄧綏那如芒在背的眼神正看向自己。

  他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內心掙扎了許久,最后只能無奈地點了點頭。

  鄧綏一直靜靜地看著劉祜,眼神平靜如水,沒有絲毫波瀾。

  見劉祜沒再開口,她微微搖了搖頭,似乎對劉祜的表現有些失望。

  旋即這才又看向了顧熙,道:“太傅心意已決?”

  顧熙微微點了點頭。

  “好!”

  鄧綏毫不猶豫,揮了揮手,朗聲道:“既太傅心意已定,朕便不再多說了。”

  “賑災之事便交于朕,絕不會出現任何意外。”

  “太傅可安心。”

  她太了解顧熙的性格了。

  顧熙既然能做出如此決定那便是早已想好了一切,又何須多言?

  這也是顧熙能放心出征最大的原因。

  幾年時間,他可謂是對鄧綏的能力有了一個足夠的認知。

  若當真為君王。

  鄧綏絕對會是一個有能的君王,這是一定的。

  顧熙并沒有多說什么廢話,只是朝著劉祜與鄧綏拱手行了一禮。

  .......

  北宮。

  當聽到顧熙前來的消息時,劉祜竟親自跑出來迎接。

  剛一見到顧熙。

  他便迫不及待地直接拉住了顧熙的手,臉上滿是擔憂之色,目光灼灼地盯著顧熙,問道:

  “太傅當真要離朕而去嘛?”

  顧熙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看著他,神色關切地問道:

  “陛下何故如此畏懼太后?”

  聞言,劉祜的表情微微一變,眼神中閃過一絲驚慌。

  他先是左右小心翼翼地看了看,確認周圍無人后,這才深深嘆了口氣,道:

  “太傅實不知,母后她對朕....或有不滿,她或許會廢了朕...”

  其實這幾年來顧熙并未怎么關注宮內之事。

  剛開始之時他還有所關注。

  但后來漸漸確定鄧綏果真不是竇太后那般的人后,他便將此事全都放了下來。

  他終究不是顧康。

  各地天災不斷,形勢嚴峻,迫使他不得不投入全部的心神去應對。

  且劉祜年齡已經不算小了,早就已經過了容易早夭的年紀。

  他又怎么可能一直關注劉祜?

  顧熙不由得皺了皺眉,關切地問道:“陛下何故如此說呢?”

  劉祜深深地嘆了口氣,臉上滿是無奈和委屈,說道:“太傅有所不知,朕這幾年來可謂是如履薄冰。”

  “生怕惹得母后不滿....”

  或許就是幼年時的影響。

  在面對顧熙時,劉祜總是能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心。

  他顯然明白顧熙絕對是那個能夠護住他的人,索性直接將自己心中壓抑已久的想法全部說了出來。

  就是鄧綏對他要求極高,但凡有任何事達不到要求便會被說教之類的蕓蕓。

  顧熙聽得十分認真。

  待劉祜訴完心中憋了不知道多久的情緒,這才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無需有此念頭。”

  “如今我大漢各地天災不斷,天下人都想著陛下能夠重振大漢。”

  “太后自然對陛下要求高了些許。”

  “至于陛下心中擔憂....”

  顧熙語氣微微一頓,旋即朝著劉祜拱了拱手:“只要陛下未負歷代先君之德,臣便足矣為陛下守好整個天下。”

  這是一個十分直接而堅定的承諾。

  劉祜怔怔的看著顧熙,眼神通紅,沉默了良久旋即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太傅放心,朕明白了。”

  顧熙又和劉祜聊了良久之后,旋即這才起身離去。

  夜色深沉。

  顧熙的身影迅速隱于黑暗之中。

  在臨近宮門之前,他停下了腳步,讓人喚來了鄭眾。

  鄭眾如今的年齡確實已經不小了,不過他始終都擔任著宮內大長秋的位置,仍舊有著十足的影響力。

  許是因為昔年暗中針對竇氏相交的緣故,鄭眾對于顧熙一向都十分敬重。

  對于這次突然的深夜召見,他顯然是有些懵。

  他太了解顧熙的性格了,若非有要事,絕對不會直接將他突然喚過來。

  行禮之后,便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而顧熙也十分直接,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目的:

  “將服侍陛下的宮女宦官全都換掉,現在的這些全部遣出宮去暗中處死。”

  “再查一查,除了宮女與宦官之外還有誰近日內來宮內見過陛下。”

  火把搖曳,將顧熙本就十分嚴肅的臉映的有些陰森。

  聞言,鄭眾的表情不由得便是一變。

  他可不是那些只會專權亂政的普通宦官。

  能從劉肇一朝走到今天,地位仍舊穩固便足矣說明了他的手段。

  幾乎瞬間,鄭眾便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

  身為宮內的大長秋。

  總管宮內事務。

  在這皇宮之內,鄭眾自然是有著自己的人手的。

  劉祜只是個無權皇帝,平日里來拜見他的人本就不多.

  沒一會兒,鄭眾便打探出了顧熙要的答案,當即表情大變。

  “近日來陛下的乳母王圣...數次見了陛下。”

  聞言,顧熙的眼神微微一凜,沉吟了片刻后,這才開口:“畢竟是陛下乳母。”

  “以免陛下傷心,就讓她落水吧。”

  他的表情極為平靜。

  鄭眾表情再變,猶豫了一下后,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太傅可否告訴老奴,他們這是犯了何罪?”

  “離間太后與陛下的母子之情。”顧熙并沒有絲毫的隱瞞,十分坦然的說道。

  雖然劉祜并沒有和他說過這些,

  但顧熙又怎么可能看不出來?

  劉祜現在還只是個孩子罷了。

  就算對鄧綏再怎么畏懼,若無人離間,也不至于始終都懷疑自己被廢。

  這對于顧熙而言,很容易看的出來。

  聽到這話,鄭眾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竟然還有人敢做這種事?

  他十分清楚此事有多么嚴重,當連忙點了點頭:“太傅放心,老奴定會做好此事。”

  “好!”

  “切莫讓陛下知道實情。”

  顧熙不再多言,擺了擺手后便直接朝著宮外走去。

  顧易一直都在默默看著這一切,心中亦是有些意外。

  王圣就要這么死了?

  這可是在原本歷史之中顯赫一時之人啊!

  顧易也不知道這件事到底會對未來造成多大的影響。

  但很顯然,隨著王圣的死亡歷史一定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

  顧熙此次并沒有要動用洛陽中軍的念頭,他只是調集了北方邊郡、度遼營、以及屬國兵。

  其實這也是十分合理的安排。

  此次雖然看似敵方聯軍來勢洶洶。

  但實則以他們的國力而言,要想完全踏破整個大漢顯然還是在癡人說夢。

  能起到如今這般的效果都只是因為大漢天災不斷,人心本就不定。

  不過顧熙也并未掉以輕心。

  他確實與顧嘯、顧晟那樣純粹的武將不同。

  在命人收集到了足夠的情報之后,顧熙便展示出了自己那把控人心的藝術。

  對于他們這種政客而言。

  人心中的任何情緒都可以被當做武器。

  南匈奴、烏桓、鮮卑雖為聯軍,但實則內部仍有不合。

  利益這個東西向來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

  這便讓顧熙有了可乘之機。

  他先是集中精銳,于敵方聯軍最為薄弱處直接穿插了進去,一仗直接將敵軍徹底擋在了高渠谷。

  旋即就在對峙之時。

  便派人給烏桓率眾王無何送去了書信。

  言:“平叛之后,不僅僅不會治罪烏桓,更是要給予賞賜。”

  要知道,現如今面對反撲而來的漢軍,南匈奴鮮卑烏桓早已將兵馬合在了一處。

  這種書信是絕對不可能瞞得住的!

  當懷疑的種子被種下之后,便再也難以除去。

  南匈奴逐鞮單于與鮮卑首領丘倫雖然沒有直接跟無何撕破臉。

  但整個聯軍本就不和的氛圍在這一日后更加濃郁了。

  而顧熙的手段這還未完。

  他不僅僅持續散步謠言,接下來數次的對戰中,在面對南匈奴大軍與鮮卑軍時,他便會集中一切力量大戰。

  但在面對烏桓軍時,便敕令大軍詐降。

  更是接連給無何送去書信,言辭愈發親切,到了最后更是將其主動抹去了幾個字。

  在這種連番的攻勢之下,且眼看著戰局愈發不順,士氣漸頹。

  這所謂的聯軍。

  終于是迎來了反噬!

  顧熙一直都在等著這一日,當聯軍內部散開之后,他當即下令猛烈進攻。

  這注定是一場慘烈的大戰。

  或許真的是因為如今的大漢實在是太強了,所有將士們可都是有著自己的傲氣的。

  面對竟敢反叛來攻的蠻夷。

  這些將士們心中可都在憋著氣。

  戰局已然注定!

  顧熙的主要目標自然是南匈奴單于。

  在察覺到大勢不可逆后,他便已經率軍退回虎澤。

  但顧熙又怎么可能放過他?

  親自率軍追擊。

  顧熙的武藝屬性可是不低的。

  而且在這種狀況之下,漢軍的士氣可謂是直接達到了頂峰。

  面對這如虎一般的漢軍。

  萬氏尸逐鞮單于終于是感受到了恐懼。

  他不敢再有任何的反抗之心,脫帽光腳面對顧熙請罪,愿意入質漢朝。

  烏桓率眾王無何乞降。

  鮮卑大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回塞外,意遣一百二十部入質漢朝。

  一戰,邊疆定!.....

  ——————

  “永初三年,歲在戊申。

  是歲,日赤如血,河洛泛溢,兗豫蝗災蔽野,百姓流徙。

  南匈奴萬氏尸逐鞮單于狼顧朔漠,陰結烏桓、鮮卑諸部,引精騎七千,寇云中、五原。

  鐵騎所過,焚廬舍,掠婦孺,邊陲烽燧晝夜不息,塞上孤城盡懸赤幡。

  時太傅顧熙總攝萬機,撫劍太階,決議親征。

  察虜勢雖盛而各懷異心,乃陰遣間者偽作盟書,使鮮卑匈奴疑烏桓私納漢帛,致使人心離散。

  于四年三月丙寅,大勝虜軍。

  萬氏尸逐鞮肉袒跣足,膝行至軍門,獻金刀、祭天冠,遣王子及左右賢王十二人入質雒陽。

  烏桓大人解辮請附,鮮卑王慕容部率百二十部酋長來朝,獻駿馬千匹,白狼之裘九車。

  北疆遂安。”

——后漢書.顧熙列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