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若是女真使節入京上表稱臣了,朝廷罷戰之圣旨連連在來,我等還不退兵,只怕當真天下嘩然……”
蘇武竟也這么說,卻更去看吳用。
吳用腦瓜子轉了轉,便又開口:“大王,不若,派快馬前去截殺那女真使節?”
蘇武擺了手:“怕是來不及啊,那女真之使節,豈能想不到這些,一旦獲準南下入京,他們只怕日夜兼程去奔。”
“是啊,即便他們不日夜兼程去奔,晚了這么些天,只怕也追不上!”吳用自己也搖頭。
卻是吳用又說:“那……大王,要不要……”
自是欲言又止,卻又好似在等蘇武應允什么……
蘇武只管再道:“說……”
吳用立馬開口:“那就不管這些了,咱們只管照著咱們的謀劃來,管他什么圣旨不圣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在汴京,也管不到咱們這里來……”
“哼哼……”蘇武微微有笑。
“大王,軍中軍將,都是多戰之輩,豈能不知此時戰局之利弊得失?只要大王不撤,眾多軍將,自當擁護!”
吳用對此,倒是篤定非常。
“如此,我豈不成了一個無君無父悖逆之臣?天下人如何看我?”
蘇武如此來問,自不是真擔憂這些,而是希望集思廣益,想出一些應對的辦法。
吳用自又沉思去……
蘇武自己也在思索,便也是知道,這事吧,著手之處,在于一個輿論……
程萬里與劉延慶是搞不定天子的……
武松,那更是在這種事上起不到一點作用。
發動輿論……卻有一人,許真能成事!
便聽吳用開口:“大王,下官一時,著實無計可施,想得許多,卻都感覺并不起效……”
蘇武一語來:“你來倒水磨墨!”
吳用只管照做,把清水倒入硯臺里,拿墨條慢慢磨動。
蘇武提筆去舔,也攤開了信紙,慢慢來寫。
吳用在一旁,自也湊頭來看,慢慢看得,自也是有驚訝在臉。
蘇武寫給誰?寫給御史中丞秦檜。
寫什么?先把女真之事分析一遍給秦檜去聽,然后讓秦檜去造勢。
聯系各方,從京東高門,到東京王氏,乃至太學之人,自還有李綱等人……
分析女真,自不復雜,大軍一退,前功盡棄,女真戰力依舊強橫,自又掃蕩草原。
如此,匈奴突厥再歸,契丹大遼又來……
造勢之事,蘇武就不多言了,秦檜當有的是手段與人脈,他岳父家在東京,那也不是一般人家。
蘇武陡然也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若是也下場來干,那自也事半功倍。
說來說去,還是這一家子人……
這一家子若是都干起來了,再加上程萬里與劉延慶,天子勢單力薄,許還真招架不住。
這信倒也不需要比女真使節到得快,只要稍后能到,東京城的朝廷里,那就有得吵了。
只待蘇武信件寫罷,在等墨干。
吳用已然開口來問:“大王何以篤定御史中丞秦相公會不遺余力為大王奔走?”
“你思索一二……”蘇武反問。
吳用也還是疑惑的語氣:“倒是大王對他,頗有恩情,他乃……廢太子昔日任命提拔之御史中丞,廢太子失勢了,他卻還能安坐御史中丞之職,定是因為大王恩情使然!又想……許也還有東京王氏干系其中,還有那易安居士……”
蘇武直接點頭:“然也!”
吳用陡然好似明白了什么,又道:“大王,許天下之事……還真需要士人在其中,有士人,則萬事皆易,若無士人,怕是紛亂不止,乃至需要格外血腥之手段,殺得個人頭滾滾,打得個支離破碎,定要好好拉攏士人才是……”
吳用說完這番話,立馬心中緊張起來,擔驚受怕一般看向蘇武。
便是以往吳用多言這些所謂……謀國之言,蘇武定要發怒!
卻是今日,蘇武還真不怒了,點了點頭:“是啊,士人之能,不在于士人有多少本事,而是在于蠱惑天下之人心。那些仗義之輩,忠義之人,卻皆聽士人之蠱惑,只看士人怎么蠱惑了……”
吳用聞之,心中大喜,便是知道,來日他就有資格與蘇武商議談論這些事了……
這是什么待遇?最心腹親近,不過如此。
那許貫忠、宗穎之輩,從今日起,好似已然遠不及他!
蘇武在裝信件,裝好,便是一語:“速速送到東京去給秦檜!”
“得令!”吳用心中歡呼雀躍,動作自也快捷非常。
蘇武剛才之語,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不是士人多牛逼,有多大能量,能拉起多么精銳的軍隊之類。
而是在于岳飛、韓世忠等人,乃至已然綁在蘇武船上的京東諸多高門……
就好比那一時那一刻,天下之輿論,皆罵蘇武是逆賊。
岳飛心中之糾結,乃至岳飛接下來可能做的事,不言而喻。
乃至那些已經綁在蘇武船上的京東高門,不說什么背叛,人心之上,不免也有惶惶,擔憂顧及自也無數。
但若是天下之輿論反過來了,有那些“大儒”為蘇武辨經了,把經辨好了……
那岳飛之輩,自也會受影響,心中哪怕有什么顧慮,也有自我開解的渠道與方式。
那些京東高門,自然而然,就少了那些心中糾結,會是辨經隊伍里的中流砥柱。
士人,士大夫,在死到臨頭之前,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脅之前,他們那張嘴之威力,那是真不可小覷的。
天下很大,那些仗義之輩,忠義之人,雖然是少數,但天下各州各府,加起來算,也可不會真少。
蘇武最不想的是,天下士大夫皆與蘇武為敵,然后天下四處,皆是罵聲。
然后那些所謂仗義之輩、忠義之人,提刀而起就真要勤王。
蘇武就得殺得個尸山血海!
那些出張嘴巴的士大夫自是提不起刀,提刀之人是何人?
其實正是這個國家最后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歷史上女真坐擁中原之時,別看投降之宋人到處都有,其實中原揭竿而起之兵,也滿地皆是!
史料上一筆一筆,雖然多是簡單幾語,容易被人忽略,但真看起來,很是動人……
頭前也說,連辛棄疾的父親,一個讀書人,在山東也揭竿而起了。
也說這趙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只道立馬就天下太平了?其實遠遠不是,宋立國之初,那也一樣,有的是揭竿而起的義士。
就好比四川境內,那更是亂如麻,殺得是尸山血海。
導致宋人防備武人,防備到什么地步了?連民族脊梁都被抽去了大半。
蘇武難道往后也要這么防備武人?
說王莽篡漢,王莽之篡,幾乎就是教科書里最標準的篡位了,只待劉家大義一起,輿論風向一變,真說劉秀是位面之子能召喚隕石?所以能以些許烏合之眾就敗王莽幾十萬大軍?
那是有談笑的成分在其中,劉秀之起,那是中原世家大族鼎力支持之緣故,這就是輿論風向,這就是所謂大義。
也是司馬篡魏,篡完就好了?天下立馬就亂,大亂也在不遠。
還說曹老板,他生前不取,何也?皆因曹老板對漢還有念想?有忠義?
豈能不也是想避免此時蘇武眼前之事?
那荀彧之輩,是漢臣還是曹魏之臣?天下人心,在漢還是在曹魏?蜀漢何以小國寡民還能頻頻北伐?
自也要說滿清,但凡名不正言不順的時候,滿清入關之后的屠刀何等狠厲?士大夫也辨經不少,但天下之亂可還少?
滿清的皇帝,哪個不是戰戰兢兢,清朝初年,起義遍地。
三藩之亂,其實也是一個道理,真去了解吳三桂之北伐之戰,從結果看,吳三桂好似沒什么,其實真在當時,真看史料,吳三桂之攻勢凌厲非常,一度真有成功的可能。
當時局勢,只道真如電視劇里那么簡單?一度嚇得滿清朝臣之中,有求和之意者,數不勝數。
何以有文字獄?嚇的,戰戰兢兢,草木皆兵,乃至還有什么天地會紅花會之類,各種宗教作亂,從來不停,哪個不是要反清復明?
整個滿清那么多年,防漢人,那比什么都重要,多少代人過去了,重要性依舊不減。
這些事,放在大歷史里,多不起眼,只道是國一立,萬事皆妥,就是四海升平,但在當世來看,那是何等的麻煩,日日焦頭爛額,貫穿始終。
蘇武如今所為,多就是為了避免這些事,辨經,就是輿論,得有人來輿論……
大宋發展到而今,人口,經濟,冶金,手工,商業,農業……
蘇武不愿打個爛糟糟之后,再等兩三代人去恢復……
蘇武更不愿對這個民族真正的脊梁去揮舞屠刀。
難道真要與岳飛來個刀兵相向?
那蘇武做的這一切,哪里還有多少正當性?
或者去忽悠岳飛?
岳飛這般的人,能那般的死,這是何等的精神信仰之力量?
被人說了千年的愚忠之輩,能是幾言幾語忽悠得住的?
如果岳飛真是幾言幾語就忽悠得住之人,華夏這個民族與國家,就不足以真正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處。
蘇武很是清醒!
這也是在說一件很本質的事,為何岳飛得蘇武想盡辦法去顧慮?
為何秦檜就可以直接被蘇武所用?蘇武不擔心秦檜?
岳飛與秦檜,其實就是這大宋朝的一體兩面!
一面是蘇武需要去顧慮、顧及、顧忌的……
一面是蘇武只要有武力、勢力、實力就可以解決的……
當然有全憑武力、勢力、實力解決一切的辦法,只管遇到誰說一個“不”字,提刀就砍了去。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最后被逼無奈的辦法。
但凡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蘇武就要多做一做,來日就會少幾分后遺癥。
再思,蘇武自就思索眼前之戰局了,怎么能接觸到耶律余睹,這件事就是破局之關鍵……
卻是門外,室韋大王莫爾根正在請見。
蘇武召其入見。
莫爾根滿臉歡喜,拜見之后,立馬來說:“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應。”
這是在顯擺功績。
蘇武倒也配合:“哦?怎么說?是……契丹人之事?”
室韋大王連連點頭:“正是正是,大王高明,頭前我不是派人去征召契丹人來支援嗎?只待我人派去不久,就在北邊,不過二三百里,也是草原邊緣之處,就碰上了一部契丹,只待使者說清楚緣由,那一部之契丹,個個義憤填膺,青壯之輩,拿起兵刃,一刻不等就要趕來……”
蘇武自也驚喜,就問:“來了嗎?”
室韋大王連連點頭:“來了來了,使者派快騎先來報了一番,怕引起大王軍中游騎誤會,還請大王之令,派人前去迎接,來得極快,許明日就到了!”
“來了多少?”蘇武著實也沒想到,這件事起初沒太當回事,未想見效這么快。
也是這契丹人,豈能不恨女真?而蘇武與契丹,還真沒結什么仇怨,大義名分里說,他蘇武這個宋人,自也真是契丹的兄弟。
遼宋之好,那已歷經百年考驗!百年不戰,好幾代人了,豈不是情比金堅!
還有室韋大王這個契丹女婿,更也是契丹人最好的兄弟之邦。
一呼百應,還真有那么一點合理。
“來了至少七八百號!”室韋大王說著,看了看蘇武,又怕蘇武嫌少,又道:“那部落里的領頭人與老人,也還說……說此事定要鼎力,還當親自往其他契丹部落去說項招攬,當把消息傳遍周遭各處契丹部落里去!”
“甚好!”蘇武已然起身了,心中自也激動,他的激動,不是因為來了多少契丹人助陣。
而是……
好似接觸耶律余睹之事,有了辦法……
至少有了一個眉目。
這事得謀,就從契丹人身上謀。
契丹人能來投效蘇武,豈能沒有契丹人愿意去投降耶律余睹求個榮華富貴?
這里的人,或者說這里的契丹人,那著實不好冒充,一開口一說話,乃至一看模樣氣質,聞一聞身上的氣味,就可辨別真偽。
所以,蘇武軍中那些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難以在金人極為嚴格的管控之下見到耶律余睹。
但從山林里出來的契丹人,要投效耶律余睹換個富貴安定的生活,這件事太合理不過。
如此……只要從契丹人里選個人出來,接觸耶律余睹的事情,好似就不難了……
這個人的身份,還不能高,高了女真人就會警覺,就得是正兒八經山林里的底層契丹百姓。
這個人還得聰明……又身份不能太低,得有一批契丹人聽他的……
想來,時不時有那不少活不下去的契丹人去尋耶律余睹庇護,這件事,當是尋常之事……
蘇武看了看一臉高興的室韋大王,這件事,該與室韋大王和盤托出了,室韋大王在這件事里,當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得幫著操作。
“莫爾根大王,我要與你商議一件秘密之事……”蘇武思路清晰之后,要著手干了。
室韋大王自是躬身一禮:“大王吩咐就是!”
“好,你隨我來,尋個無人之處!”蘇武起身了,往外去走!
室韋大王自也跟隨在后。
兩人前去密談……
卻說大同,東京來的圣旨,倒是比預計的慢來了一拍,也是八日才到,但這是日夜兼程的快騎走了一個來回,還加上天子定奪的時間。
這件事在東京,自也好定奪,不論是誰,程萬里也好,劉延慶也罷,女真上表稱臣,無有不允的道理。
歷朝歷代,也嫌少有不允的事,且也不是要直接決定應允與否,只是讓使節入京,那更沒有什么值得討論爭吵的地方。
圣旨一來,張孝純自是大喜,連忙把王黼叫來,王稟也來。
張孝純只管與王稟說:“快去準備快騎,護衛使團入京去,不可出得任何差錯。”
王稟回頭就去忙,心中欣喜比較多,擔憂并不多,雖然也想過可能是女真所謂緩兵之計之類,但這件事沒什么,一邊讓使團入京就是,一邊燕王那里也去了消息,燕王自有分辨。
只待燕王之分辨回來了,是真是假,都還來得及。
這是王稟視角里的這件事,便是視角上有局限,更也緊迫另外一件事,燕王殿下最好趕快帶著大軍安然回來,萬萬不能王黼之計得逞,一定要避免同室操戈之局。
再怎么樣,不能真與大宋的數萬精銳騎兵開戰,若是不能避免,那真是家國社稷傾覆之危!
唯有王黼見此圣旨,心中還有擔憂。
卻見張孝純拿出一物來:“王相公,這里還有陛下寫給你的信,你自拿去看看!”
王黼連忙接來,先看信件之外的火漆與印鑒,再把信件周身反復看了一圈,才去猜信。
便也生怕有人提前看過。
張孝純自也看到了王黼的動作,心中嗤之以鼻,這是將他張孝純看成什么人了?
天子親筆信件,又豈敢私自窺探?
王黼自是在看信,一會兒看得皺眉,一會兒又看得舒展……
一會兒是屏氣凝神,一會兒又大氣一松。
內容著實不短,說清道明了一件事,上表請降這件事,利弊雖多,但利遠大于弊。
不外乎幾樣,第一樣,上表請降,此大宋天子之功績也!
第二樣,天下太平,再無戰端,自是百姓思安,士卒思歸。
換句話說,軍中,哪里人回哪里,再也不必如此聚兵一處,聚在一人之手。
如此強軍可散,蘇武所倚仗就不是那么多了。
來日可用于對抗蘇武的力量,反而多了起來。
第三樣,可以名正言順讓蘇武入京了,蘇武若是不入京,便是割據一方,自也天下嘩然,口誅筆伐,自是天下人心!
蘇武若是入京,那就好說許多,離了心腹之軍,雖然蘇武依舊勢大,但在東京城里,蘇武再如何勢大,那也是臣子。
臣子,就得恪守臣子之道,若是不恪守臣子之道,不免也是言官口誅筆伐,也是天下人心!
蘇武再如何,也不過燕云與京東,天子所有是天下,是萬萬之民。
天下的官員,依舊是天子殿前點出來的,是從天下各地來的。
樞密院的軍將,那也是天下各地之軍將,不是獨獨京東之軍將。
如此勢力對比,蘇武豈能比得上天子?差的是十萬八千里。
王黼讀來信件,心中大氣已然松了無數,心中也念,天子圣明!
轉而,也是欣喜,往張孝純去看,笑道:“張相公實乃國之棟梁也!”
張孝純卻愣了愣,只到王黼這是哪根筋搭錯了,不過到也有禮一語:“皆是分內之事!”
“那就趕緊護送使團出發,如何?”王黼就問。
“那是自然!”張孝純點點頭,卻又心中起了機警,這王黼不會是把主意打到使團身上了吧?
那私下里得再叮囑王稟去,讓王稟派的人一定要把使團護好,也要多派。
許還要私下叮囑一下女真使節,那個會說漢話的,也能寫漢子的,名叫完顏希尹之人。
路上一定要小心王黼,此人許包藏禍心。
想到這里,張孝純一語去:“那王相公當也趕緊去準備準備,許一會兒真就出發了!”
趕緊把王黼支走,如此好見完顏希尹。
王黼點頭真也就去了。
張孝純連忙派人去招完顏希尹。
此時之完顏希尹,真是目光內斂,姿態謙遜,連氣質都顯出不少謙虛柔和。
好似與戰陣上的那個完顏希尹完全不是一個人。
此完顏希尹高明之處。
張孝純自是一番話語,說得完顏希尹還露出了幾分震驚與驚懼,還問:“張相公,這一路去,那位王相公一直隨行,又是在大宋境內,我又如何防備的住啊……”
張孝純只管一言來:“無妨,身邊之護衛,皆是可信,定保你們安全,此去……嗯……當快,免得夜長夢多,那王黼是個手無縛雞之力之輩,你們當是慣于打馬,那就只管飛奔,護衛們也跟得住,那王黼就不一定跟得住了,再說,他若真有什么禍心,也當是聯絡他人去做,只要你們走得快,他當也來不及……”
完顏希尹驚懼之間,點頭了:“哦,如此就好,拜謝張相公,張相公真乃大宋忠義之臣啊!”
張孝純擺擺手去:“只愿此番上表之后,你們女真人從此安心過日子,莫要再生事端!”
“那是自然,此番一敗,才知天朝兵威之盛,也知我等實乃小國寡民,數十萬之國,何以與萬萬之國爭鋒?昔日著實大錯特錯,此番當向天子當面請罪!以求天子寬恕!”
完顏希尹,豈能做不好這忍辱負重之事?
“甚好,甚好啊……”張孝純唏噓不已,竟真是看到這一日了,黨項也亡,契丹也滅,女真俯首。
大宋,名正言順之天朝上國!
“去吧,準備一下,今日就走!”張孝純擺手去。
“再拜再謝!”完顏希尹恭敬非常。
(兄弟們,有人說我思路不清晰,我想說思路清晰非常,后面的劇情,理得很清楚的……這個劇情的發展,必然就是蘇武要面對岳飛所面對的情況,此時的宋,就該有這么一個“岳飛的故事”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