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孫府!
朱應坐在了自己處事的主殿內。
“領取寶箱。”
朱應帶著期待,溝通面板。
這一次。
老頭子給了他幾個驚喜。
晉封皇太孫,這可是國之儲君,位分可是比親王都還高了。
除此外。
還官至總兵,掌大明兵權。
而這正是朱應想要的。
“宿主晉位皇太孫,獎勵三階寶箱兩個。”
“宿主晉位副總兵,獎勵二階寶箱一個。”
“宿主晉位總兵,獎勵三階寶箱一個。”
“宿主誕子嗣朱文戰,獎勵一階寶箱一個。”
“宿主長子朱文熙已至四歲,獎勵一階寶箱一個。”面板接連提示道。
“三個三階寶箱,一個二階寶箱,兩個一階寶箱。”
“還有之前得到的四個普通寶箱。”
“希望是一場豐收局啊。”
看著這些寶箱,朱應心底也是有著一種期盼來。
“打開全部寶箱。”朱應立刻下達指令。
應聲。
“打開四個普通寶箱。”
“獲得增力丹丹方。”
“獲得架火戰車制造圖紙。”
“獲得白銀1000兩。”
“獲得蒸汽機詳細論述。”
“打開兩個一階寶箱。”
“獲得獲得蒸汽織布機制造圖。”
“獲得獲得蒸汽紡紗機制造圖。”
“打開一個二階寶箱。”
“獲得玄階下品后天內功。”
“打開三個三階寶箱。”
“獲得壽元丹2瓶。”
“獲得中品靈石中級能量結晶1000顆。”
“獲得蒸汽戰艦制造圖。”面板提示道。
看著眼前抽取到的諸多寶物,朱應心神也是沉在了上面。
“架火戰車。”
“以火藥為引,一瞬間釋放數十根弩炮。”
“如若數量足夠,也是大殺器,雖然比不上火炮,但同樣也是臨陣破敵的殺器。”
“蒸汽機詳細論述,我已經有了蒸汽機的圖紙了,只需要逐步制造,只不過畢竟還是太超前了,想要真正研發出來還需要時間,這個論述或許也有些作用。”
“玄階下品的內功,也不錯了。”
“壽元丹兩瓶,一家人足夠用了,也可以拿出幾顆來作為激勵,讓朝臣沸騰,更為賣命。”
“靈石,好東西。”
“蒸汽戰艦,這可是不得了啊。”
“不過還是需要將蒸汽機吃透了才能夠制造戰艦,時間,還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行。”
看著這一次抽取到的寶物,朱應也是略微滿意吧。
并不能說是真正的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
“接下來。”
“便是等到秋收,看看攤丁入畝的效果究竟如何了,只待施行完成,便可以開啟對商業稅的改革了。”
“而且工坊的流水線模式也可以逐步推行起來。”
“大明改革,便從如今開始了。”朱應暗暗想到。
回過神來。
“對了。”
“總兵,或者皇太孫不知道有沒有權印?”朱應想到了這一個。
以前在軍中時。
便有軍權權印的凝聚。
到了現在。
應該也會有。
“凝聚權印?”
朱應嘗試給面板下達了指令。
“宿主身份已蛻變為國之儲君,脫離人臣身份,擁有國度繼承者身份。”
“是否將總兵權印與太孫權印融合?”面板提示問道。
“融合。”
朱應不假思索,充滿期待。
如若這兩種權柄融合,會得到什么權印?
“權印融合。”
“成功融合為儲君權印。”
“佩戴后可查看權印屬性。面板提示道。
朱應見此自然是不會有停頓,立刻就佩戴這全新的權印。
頓時!
這權印的屬性就呈現在了眼中。
儲君權印:統御軍政,由宿主下發政令,領政令之臣處政效率遞增一倍!統御軍隊,下發軍令,令軍令戰將調軍效率遞增一倍!宿主統御軍隊,上陣之后,戰力遞增一倍,士氣遞增一倍,體力遞增一倍,獲得權印特性,華夏魂,凡宿主下令指派軍隊,凡華夏族群,臨陣之下,血勇為先,不克敵軍,死戰不退,士氣不衰。
“這權印不單單是針對軍隊,更是針對政務。”
“不愧是兩個權印融合啊。”
“儲君權印。”
“好東西。”
在看到了這儲君權印的屬性后,朱應臉上也露出了一抹激動之色。
未來他施政之下。
要帶來的改變,太大了。
可以說。
這印記不僅僅是針對朝廷,官府,只要是朱應麾下的臣子,手下,都可得到這權印的加持。
意義非常。
“如今。”
“便等著秋收之果了。”
凝聚完印記后。
朱應臉上也是帶著一種期待之色。
自認祖歸宗大典之后。
應天平靜,天下安寧。
諸多國策施行之下,雖有一些波瀾,但是在開國皇帝還在的無尚威嚴下,也并未出現太大的波瀾。
而且。
隨著加俸旨意的出現,更是激勵了朝廷,官府的官吏處政的速度。
各項國策有條不紊的施行著。
過去了十天。
原本停留在應天的藩王也是紛紛歸于封國。
只不過相比于之前來時,不僅少了四個藩王,更是直接被廢了四個封國,封國不存,王爵被廢。
而回去的,他們也不再擁有封國內的軍政大權,只有一個藩王的頭銜,并無實權。
入應天一趟,失去了一切權柄,成為了吉祥物。
在歷史上。
朱允炆因為削藩而葬送了他的天下,讓他最終成為了一個失敗者,可是在朱應面前,這些藩王已經完全失去了與他抗衡的力量,現在也完全變成了毫無威脅,如若朱應想,隨時都可以處置他們,輕而易舉。
時間逐漸過去。
很快。
便又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
自朱應推行攤丁入畝,廢免稅之權的國策已經有近五個月的時間了。
而如今,便是秋收果實收成之時。
文淵閣內。
朱元璋祖孫三人匯聚一堂,都在等待著秋收的成功。
這也是攤丁入畝之策落下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收取田畝稅。
對于國庫的稅收究竟是更多,還是更少。
便是在這印證了。
“雄英。”
“你說這一次應天府的稅能夠征收多少?”
“能否達到預期?”
到了此刻。
朱元璋臉上露出了一抹期盼之色。
“放心吧。”
“這一次賦稅絕對可以超出以前數倍以上。”朱應淡淡一笑,十分自信。
以前按戶籍征收賦稅,而且還有那么多免稅的權貴。
稅收能夠多才怪。
攤丁入畝。
在任何朝代都是得罪一切士紳官僚的國策,只要一個國度創立超過了五十年,那就很難推行下去了,畢竟這是與權貴階級為敵,大明立國二十四載,開國皇帝還在,這也是這一道國策能夠推行下去的根本。
因為朱元璋是真的會殺人。
“希望如此吧。”朱元璋點了點頭。
也正在這時。
“報。”
“戶部尚書郁新求見。”
郭鎮的聲音在殿外傳來。
“宣。”
朱元璋眉宇動容,當即揮手道。
應聲。
郁新快步走到了大殿內,臉上洋溢著一股難言的喜悅之色。
“臣參見皇上。”
“參見……”
郁新躬身參拜,大聲高呼。
只不過才行禮一半,朱元璋就急不可耐的擺了擺手,大聲道:“免了免了。”
“直接告訴咱,今年應天府的稅收如何?”朱元璋急切的問道。
“皇上。”
“今年應天府風調雨順,迎來了大豐收。”郁新激動的說道。
隨之將手中的一部冊子恭敬一遞。
“得了。”
“你直接告訴咱,今年的稅收與往年相比,是多是少?”
“就單單應天府而言。”朱元璋十分關切的問道。
這才是他真正關心的,也是重點。
“皇上,那臣就來詳細稟告一番稅收糧食多少石。”
郁新也不多言,立刻打開了手中的冊錄。
“得。”
“咱懶得聽,你直接告訴咱比去年多還是少,多了多少,少了多少?”朱元璋擺了擺手,急切道。
他可不想聽什么數字了,他現在只想知道這兩種稅收的差距有多大。
“皇上。”
“如若以去年應天府的稅收來估算的話。”
“今年攤丁入畝國策施行后,比去年秋收多了七倍稅收。”郁新直接用倍數來形容如今的稅收情況。
聽到這。
朱元璋睜大眼睛,死死盯著郁新:“你再說一遍?比去年秋收多了幾倍?”
“回皇上,”
“臣已經與戶部眾官吏詳細統計了數遍,今年應天府稅收比去年多了七倍以上。”
“應天府各處官府的糧庫都已經充盈了。”
“太孫殿下攤丁入畝之國策,改人丁稅入田畝,乃是真正曠世之國策。”郁新一臉振奮的說道。
“七倍。”
“竟然多出了七倍。”
確定了這個數字,朱元璋睜大眼睛,涌現了一種難以置信。
饒是他。
此刻也是難以平復心神啊。
如若以應天府的倍數來算,那整個大明今年豈不是要多出七倍的賦稅來?
如此。
大明的國庫豈不是比往年充盈了七倍?
要知道在這種時代,糧食可真的是錢啊,乃是萬民立身之本。
一旁的朱標聽到了這個數字后,也是難以回神。
顯然是被此所驚了。
“七倍,差不多了。”
“待得攤丁入畝徹底穩固之后,應該比之曾經能夠達到八倍,而且隨著田地李開墾,未來的糧稅也會越來越多。”朱應笑了笑,對于如今這個稅收數字也是十分的平靜。
攤丁入畝。
按田畝來征收賦稅,比之人丁稅來的更為明了。
田畝在官府是造冊的,廢除了免稅之權后,他們想要逃都逃不了。
“雄英。”
“你真的是千古奇才。”
“這國策當真是利國利民啊。”朱標也是十分欣慰的對著朱應夸贊道。
“終究還是祖父和父君全力推行。”
“不然我一人也無法做到。”朱應笑著回道。
這時。
朱元璋回過神來,當即對著郁新道:“郁卿,咱不說廢話了,你督促各地知府的戶房盡快將秋收后的賦稅數目交上來,咱想快點知道這一年我大明究竟能有多少賦稅。”
“臣領旨。”郁新恭敬應道。
“好了。”
“如今正值于秋收,戶部也很忙,你且去吧。”朱元璋擺了擺手,也不多留郁新。
“臣告退。”郁新恭敬一拜,緩緩退出了文淵閣。
“待得所有賦稅都統計造冊,征收上來。”
“我大明國庫將徹底充盈。”
“攤丁入畝,好一個攤丁入畝。”朱元璋大笑了起來。
“接下來。”
“便是改商稅了。”
“這是我已經擬定好的商稅改革,老頭子你看看。”
朱應直接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擬定好的商稅改革,對著朱元璋一遞。
朱元璋接過來一看。
只是一會。
“咱會讓戶部去施行。”
“云奇。”
“將此商稅細則交給戶部,讓他們盡快施行。”朱元璋直接將這冊錄對著云奇一遞。
“老奴領旨。”云奇恭敬應道。
隨后便快步傳旨去了。
看著朱元璋這樣子,朱應反倒是有些詫異了:“老頭子,怎么這一次不問了?”
問出這話時。
朱應的表情帶著古怪,還有笑意。
“這么多國策施行下去,國庫充盈,而且民生反響不錯。”
“你的決策是對的,咱問那么多干什么?”朱元璋笑了笑。
“老頭子總算是明白了。”
“放心吧。”
“等這新的商稅施行,隨著我大明國力變得強盛,商業變得更為完善強大,收取的賦稅會遠遠高于田畝糧稅。”
“未來,大明也會以這商稅為本,糧稅為輔。”朱應十分自信的說道。
“雖然不知道你為何如此自信。”
“但咱還是拭目以待吧。”朱元璋也不多問什么。
就憑這一次應天府征收的賦稅是往年的七倍之上,朱元璋就已經是完全對朱應信任,根本不會打任何反口了。
“工部。”
“兵器坊,火器坊。”
“我需要掌握,并且新的科舉細則也于今年開始頒布,針對我大明天下的能工巧匠。”
“待得來年。”
“將施行新的科舉之制,篩選天下各種人才,而非單一的讀書。”朱應十分嚴肅的說道。
如今的科舉。
雖然能夠選拔出人才,但想要篩選出真正的科技人才,很難。
朱應必須要做出改變。
請: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