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57章 把宋朝的無恥文人,用對地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與此同時,江西潯陽,江州。

  江州也就是后世的九江,此地位于長江和鄱陽湖的交匯之處,水運便利,商貿發達。

  自宋以來,華夏加大了南方的開發,此城越發興旺,成為江南數得著的繁華所在之一。

  如今,陳韡攜整個江西改旗易幟,江州成了趙朔的駐蹕之地。

  趙朔這些日子,一直沒有繼續向臨安進軍,也是因為陳韡的改旗易幟。

  無他,陳韡既然是個難得的人才,趙朔當然要給予重用。

  趙朔改大宋的江南西路為江西行省,陳韡仍任江西安撫使之職。

  非但如此,江西行省全省而降,該怎么處置當地的地方官呢?

  趙朔仔細考慮了一番后,定下了章程。

  凡是在追隨陳韡投降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官員,一律仍然在江西任職,職司不變,只是需要按照趙朔的制度換個官名。

  其余官員,只要積極配合均田并且沒有百姓控訴之血債者,有兩個選擇。

  其一,從此為安善良民,與普通百姓等同。

  其二,繼續保留官員的身份,但需要舉家移民西方,按才錄用。

  如果從惡意方面考慮,那就是想當官可以,但必須全家流放異域。但是,如果從善意的方面考慮呢?

  隨著趙朔西征的各種消息傳來,華夏人的眼界已經放開了。

  西方也有富庶的土地,也有自己的文明,也有大量的人口!

  去那里當官,有什么不好的嗎?

  而且,經過蒙古軍的殘破,西方百廢待興,正是最容易立功的地方!

  就是從文人士大夫的角度來看,傳播華夏文化于異域,將一片征服過來的生地,變為華夏熟土,也是文人的終極夢想之一。

  以前這不是大宋太弱,士大夫們只能窩里斗嗎?

  現在,做正經事的時候來了!

  武人用刀劍為華夏開疆拓土,文人用筆墨將新生之土變為華夏熟地!

  對于趙朔來講,這也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

  其一,這些人舉家遷往西方,為西方注入了大量的華夏人口。

  其二,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都識文斷字,在這個時代屬于極為寶貴的人力資源了。

  趙朔一直想禁絕所有異族的語言和文字,只留下漢語、蒙古語和漢字、蒙古字。漢語還好說,漢字還真沒那么多推廣的人。就算異族的英杰想學,也沒人教授啊!

  這些士大夫家族的到來,對于趙朔推廣華夏文字非常有益。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

  宋朝的士大夫和明朝的士大夫,還是有些不同的、

  明朝的士大夫,貪污腐化,自私自利,讓朝廷連稅都收不上來,就是純純的廢物。

  大宋的士大夫雖然有種種缺點吧,但是,行政能力沒有退化,最擅長的就是聚斂之能。

  南宋雖然富庶,但這些官僚能以華夏的半壁江山,為宋朝每年榨取過億貫的財政收入,簡直讓趙朔嘆為觀止。

  還有,宋朝行“強干弱枝之策”,精銳部隊都在京師以及邊境。宋國民變雖多,但大部分民變能被宋國的地方官限制在一省的范圍內,也真是頗有鎮壓之能了。

  另外,這些人對信仰任何宗教之人,都毫不手軟。

  在北宋時朝,和尚道士還有種種特權。

  但到了南宋,和尚道士們雖然能免人頭稅,但仍然要交交田賦和助役錢(交錢免徭役)。到了朝廷財政困難的時候,官員們甚至要和尚道士交“清閑錢”,連人頭稅都換種名目收回來了。至于什么“和買”“和糶”等其他搜刮和尚道士的手段,也層出不窮。

  他們就像是一臺臺無情的稅收機器,從南宋的所有百姓身上,榨取了如山似海的財富。

  當然了,如此海量的財富收上來之后,又會被大宋的冗兵冗官冗軍,乃至于士大夫們的中飽私囊,完全消耗掉了,根本就沒用對地方。當真是“取之盡錙銖必,用之如泥沙。”

  趙朔決定,把在西方對他們進行限制使用。

  從原則上講,他們只能管收錢的事兒,不能管花錢的事兒。只許管理異族,不能管理華夏人。

  讓他們把這番聚斂和鎮壓之能,用在異族的身上吧!

  既能減少異族的人口,又能為趙朔的開疆拓土積攢大量的軍資,何樂而不為?

  如果他們能將這些異族,管理成一群尚文輕武的沉默羔羊就更好了。

  不管怎么說吧,趙朔對江西降官的政令一出,產生了極好的效果。

  對于大多數士大夫來說,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當官,當哪里的官,給誰當官,完全是無所謂的。

  再說了,人家趙朔手底下的進士們,也有很多是去西方做官啊!不算委屈他們!

  那些有追求的士大夫,更是想在異域建立自己的功業。

  趙朔大軍開進江西,在這些地方官員的配合下,均田之事進行的非常順利。

  此事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帶動了其他地區的歸降。

  本來,對于余玠和趙范、趙葵等人來說,直接背叛大宋,真有些抹不開面子。

  而且,大宋一直行“大小相制”之策,他們擁兵自重也就罷了。如果投降趙朔,內部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不過,江西易幟的消息一出,余玠和趙范就有些坐不住了。

  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按兵不動,那是表明了對趙朔的善意。但是,如今陳韡直接投了趙朔了,不就把他們對趙朔的善意比下去了嗎?

  陳韡現在受封江西安撫使,他們待趙朔破了臨安之后再投降,又能得什么職司?

  恐怕來日的位置,會在陳韡之下!

  早投晚投都是投,這是何苦來哉?

  還有,他們手下的官員,特別是文官也坐不住了。

  這些士大夫當然對趙朔要分他們的田地,非常不滿。但是,這不是人家趙朔的刀子快,而他們又豁不出命去嗎?

  既然攔不住趙朔分他們的田地,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求日后的良好待遇了。

  主動歸降之立功者,原職留任!

  一時間,不知多少有頭有臉的文官親自去帥府,勸說趙范歸降趙朔。

  武官也蠢蠢欲動,開始串聯,聯名上書。

  當趙范破獲了一樁“謀反”之案,有幾個軍官聯合起來,準備殺了他投降趙朔后,就再也坐不住了。

  對于這幾個軍官來說,既然投降趙朔是人心所向,他們殺了趙范后,振臂一呼,萬眾響應,這榮華富貴不就來了嗎?

  對于趙范來講,早投降幾天晚投降幾天,已經不僅僅關系到自己的前途了,還關系著自己的身家性命!

  相對而言,名聲算什么啊!

  于是乎,趙范和兄弟趙葵,以及兩淮主要文武官員商議以后,一邊主動易幟,一邊向趙朔派出使者,請求趙朔派出大軍進入兩淮地區,收編兩淮的宋軍,在兩淮地區進行均田。

  兩淮易幟的消息傳到四川的第三天,余玠也攜四川文武官員,宣布四川易幟!

  然后,湖南安撫使李埴,也不再率軍裝模作樣的搜剿王文的叛軍了,直接易幟!

  至此,整個江南地區,湖南、湖北、江蘇、安徽、四川、江西,已經全為趙朔所有。

  南宋朝廷,只剩下了大半個浙江,福建,廣西和廣東而已。

  發生了這么多事情,趙朔要不斷調兵遣將去易幟的地區建立統治,也就暫時沒顧得上南宋小朝廷了。

  他現在駐在江州,主持著全國大局。

  江州行宮中。

  “啟稟王上,如今江西的均田諸事,已經完成。江西降官有七成的人愿意舉家遷往西方。另外三成,或者年紀老邁,或者文弱不堪長途跋涉,愿意歸于故里,為大王安善子民。這是名單,請王上御覽!”

  這是陳韡第二次覲見趙朔了。

  當初他改旗易幟后,曾經率江西十七名主要文武官員,覲見過趙朔。

  趙朔給他們都封了官,并且派漢軍正藍旗三個萬戶隨他們入江西,進行均田諸事。

  如今,江西大體消化完畢,趙朔又正好駐在九江,直接招陳韡來九江述職。

  “很好。”

  趙朔接過那份名單幾眼,放在御案上,道:“江西是大省,我僅派了三個萬戶過去,你就能在兩個月內完成均田,真是足見才干了。”

  陳韡趕緊躬身道:“主要是王上威名所致,地方官員配合,臣才能幸不辱命。”

  “坐,不需那么拘謹。”

  在宋朝,自從趙匡“撤椅”之事之后,宰相就沒有漢唐時在皇帝面前“坐而論道”的權力了。

  但趙朔沒有那么多規矩,除了見面時的叩拜之外,還是允許重臣坐著回話的。

  他從幾案上拿起一封書信來,道:“這次招你來江州,除了讓你述職之外,還是有件事情想問問你。你先看看這封信,是世子寫給我的。”

  “是。”

  陳韡接過那封信,仔細看了一遍后面色微變,再次站起來跪倒在地,道:“臣斗膽妄言,此事萬萬不可啊!”

  趙朔道:“有何不可?”

  “世子意欲以不惜埃及敘利亞百萬性命,修建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臣以為萬萬不可。秦始皇一統天下,修阿房宮,修萬里長城,天下皆反。隋煬帝修京杭大運河的前車之鑒,更是殷鑒不遠。王上,不可不慎啊!”

  趙朔卻微微搖頭,道:“本王卻不這么認為。陳韡你想,如果秦始皇一統天下后,以華夏百姓為根基,南抓百越人,北俘匈奴人修他的萬里長城和阿房宮,六國子民會不會反?隋煬帝在華夏元氣充足時征高麗,以高麗百萬百姓修京杭大運河,百姓又會不會反呢”

  “這……”

  陳韡還真被問住了。

  是啊,秦人能夠崛起,是因為特有的軍功爵制。但掃平六國如此大功,將士們得分出多少土地田宅?得讓多少華夏子民為奴隸,才能滿足將士們的胃口?

  秦始皇還真下不了狠手。

  沒辦法,秦始皇只能賴賬,把五十萬精兵猛將調離中原,打發去開拓嶺南了。

  對華夏百姓懷柔沒關系,但你別讓這些精兵去種地啊!

  更別在六國百姓人心未附的情況下,大規模征發百姓建龐大的工程啊!

  到了秦二世的時候,天下皆反,五十萬精兵也對秦國沒了效忠之心,秦國不亡簡直沒天理。

  那換個思路呢?

  如果秦始皇不用這些精兵猛去開拓嶺南,只是讓他們征服嶺南,去征服匈奴呢?

  以百越和匈奴人的資財,滿足這些驕兵悍將的胃口。讓這些擄掠的奴隸,去修建長城和什么阿房宮,又有什么問題?

  還有隋煬帝,先把高句麗征服了,再用高麗奴隸修京杭大運河多好!

  百姓們吃飽了撐的造反?

  有著滅高麗的武功,那些世家大族又能翻過天來?

  想著想著,陳韡腦袋中仿佛一道閃電劃過,豁然開朗。

  他再次叩首,道:“臣方才出言無狀,實在是愚鈍之極,未能明白王上和世子的深意。現在我明白了,這天下的無數異族,實在是上天賜予我華夏的資糧。以異族的資財,養我華夏的虎狼之師。以異族之民力,建我國華夏之基業,才是華夏永興之道!”

  趙朔點頭道“你能這樣想,非常好。以后,要多將這番道理對外言講,讓他們明白,本王愿與漢人和蒙古人共天下,將寰宇握在手中。能跟上我的步伐的,能力強的未必不能封侯拜相。就是能力弱的,也可得個富裕安康。”

  “臣遵旨。”

  趙朔繼續道:“我剛才讓你看那封信的目的,其實是向讓你幫我推薦個人選。你覺得,誰能主持這條運河的修建工程呢?”

  “呃……”

  陳韡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如此大的工程,堪稱亙古未有。要說誰肯定能建好新運河,微臣還真想不出來。不過,臣可推薦一個人選,供王上斟酌。”

  “你說。”

  “此人名叫胡榘,是宋國名臣胡銓之孫,如今官居宋國的工部尚書之職。”

  “九年前,胡榘為慶元知府時,曾經主持重修東錢湖。當時,東錢湖內葑草為患,淤塞達二萬余畝,蓄水銳減,民不敷用。胡榘向宋國朝廷請錢十二萬貫,動用當地軍民百姓清淤。自修成之日至現在,東錢湖再未見葑草之患。”

  東錢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比杭州的西湖還要大三倍。

  胡榘能將此湖治理好,也真是足見能力了。

  但很顯然,清理東錢湖的工程,比起修建蘇伊士運河要差遠了。

  到底該派誰去呢?

  郭守敬現在也不知出生沒有?

  郭守敬的老師劉秉忠,現在也應該不到二十歲,而且趙朔也不知道此人現在在哪里。

  不過,也不著急,趙赫得全取了埃及,才會開修蘇伊士運河。而且,十九世紀開鑿蘇伊士運河,都要花上十年時間,死上十二萬人了,更何況是這個時代?

  如此浩大的工程,指望短時間建成是完全不現實的。

  趙朔決定再問問其他人,看看有沒有什么合適的人選。實在不行,就先把胡榘派去埃及,進行一些準備工程。

  當然了,胡榘現在還在臨安當他的工部尚書呢,趙朔得先把宋國滅了再說。

  陳韡告退之后,趙朔命人將宋國求和的使者賈似道找來。

  江西、四川、兩淮、湖南全部落入趙朔之手,宋國朝廷無計可施,當然有了求和之意。

  他們甚至選了一個身份特別的使者——賈似道,賈美人的兄弟。

  賈美人在四年前被宋人送給趙朔了。雖然宋國不知賈美人是否得趙朔寵愛,但有這層關系,總比沒有好吧?

  趙朔的大軍很多被派去接收地方,實行均田,整編新的八旗了。

  趙朔也不著急滅宋,先諒了賈似道幾天,直到今天才召見。

  “賈似道參見王上!”

  賈似道今年才二十歲,眉目間有些他姐姐的影子,英俊的面龐帶著股陰柔之氣,恭恭敬敬地跪倒在趙朔面前。

  對于賈似道,趙朔還沒想好怎么安排。

  在歷史記載中,賈似道的名聲不怎么好,害死了不知多少大宋忠臣猛將。

  不過,既然此人能權傾朝野,即便有賈美人的因素,也肯定相當不簡單了。

  他也沒讓賈似道站起來,直接問道:“說說吧,宋國朝廷派你來,到底是什么條件?”

  賈似道是聰明人,直接稟報道:“不敢欺瞞王上,宋國表面上的條件,是獻浙江和福建給王上,只求保留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但如果王上不允,趙昀愿意舉國而降。只是要王上下一道公告天下的旨意,保證趙昀和大宋皇室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這個保證,我給不了。”

  趙朔毫不猶豫地搖頭道:“宋國立國近三百年,太多皇帝對不起武人了。”

  “宋仁宗趙禎對不住狄青,宋高宗趙構冤殺了岳武穆。辛棄疾的《美芹十獻》是何等的真知灼見?宋孝宗趙昚棄之不用。而如今的宋國皇帝趙昀,更害死了孟珙的母親。”

  “我若是赦了趙昀,如何對孟珙交代?與宋國這些昏君,又有何區別?”

  “你回去告訴宋國朝廷吧,他們愿意投降,當然可以。但是,我要為被宋國辜負的武人們,出口胸中惡氣。”

  “皇帝又如何?其他人皆可赦,唯獨趙昀不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