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69章 立趙赫為世子,著手組建海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時光似箭,眨眼間四十日歡宴結束的日子到了,蒙古諸王乃至于各世襲千戶要各回本部。

  臨行之前,窩闊臺打開國庫大加賞賜。

  按成吉思汗《大札撒》的規定,蒙古諸那顏征戰時,要將三成的戰利品上繳。

  這三成戰利品中,有一成是蒙古大汗的私產,另外兩成則入了大蒙古國的國庫。

  鐵木真的私產現在自然屬于拖雷。

  國庫的財富則是窩闊臺可以調用的。

  他打開國庫,賞賜術赤、察合臺、拖雷以及趙朔,各黃金十萬兩。哈撒兒、別勒古臺等人,各黃金五萬兩。

  博爾術、孛魯各黃金三萬兩。

  其余蒙古那顏,就不能都賞黃金了,由大量的白銀、昂貴織物代替,但是每個人也獲得了價值價值萬兩黃金的財物。

  就是收買人心唄。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這些蒙古那顏回去之后,肯定會心中更偏向窩闊臺,而不是拖雷。他們回去之后,也會自然而然地宣揚新汗的慷慨。

  當然了,無論術赤還是趙朔,都不會如這些蒙古那顏一般眼皮子淺。

  十萬兩黃金對他們來說,著實不算什么。

  而且,在窩闊臺和拖雷之爭中,術赤和趙朔表示中立,就是對窩闊臺最大的善意了。

  宣揚新汗的慷慨?做夢呢!

  趙朔甚至根本就不準備執行窩闊臺那道大赦天下旨意。

  他先回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哈爾喀貴城休息了一個月,然后往中都而來。

  現在趙朔的封國內,有四座都城。

  以哈爾喀貴城為北都,以燕京城為中都,以呼羅珊地區的巴里黑城為南都,以羅斯的乞瓦城為西都。

  趙朔為了方便移民以及加強對封國內的控制,仿照成吉思汗的“箭速傳騎”,建立了一整套的驛站系統。

  因為撫昌桓三州大量戰馬的存在,每個驛站里都配備了充足的馬匹。

  這些驛站平時的主要工作是周轉移民。另外,還為軍民百姓們傳遞信件。

  但最優先的工作,就是傳遞公文了。

  普通公文日行三百里,從西都乞瓦到中都燕京僅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八百里加急的公文,僅需要三十二天。

  從巴里黑城就更近了,普通的公文僅需二十四日,八百里加急僅需十日。

  有了這套驛站系統的存在,趙朔對遠方封國的情況不能說了如指掌吧,大致情況還是相當清楚的。

  他現在一般夏秋兩季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冬春兩季則是在燕京城度過。

  這次趙朔到中都城來,卻是有大事要和手下的重臣商議。

  中都皇宮,大安殿內。

  趙朔麾下蒙古那顏格日勒、蘇飛、抹赤別都溫,兀都臺、抹羅合、朵里不合、塔馬赤、朵兒伯多黑申、合答黑把禿兒……除了留在鎮守在外的海日格盡數到場。

  郭寶玉、張柔、史天倪、嚴實……漢軍八旗萬戶,也盡數來到。

  除了他們之外,就是尚書令耶律楚材了。

  趙朔道:“今日招你們前來,主要是有三件事要商議。第一件事,就是本王的長子趙赫了。本王欲立他為世子,你們以為如何?”

  “應該的!”

  “此事理所應當!”

  “王上英明!”

  眾人紛紛附和,并沒有任何意見。

  對于耶律楚材乃至于眾漢人來講,趙朔立長子為世子,乃是天經地義之事。

  而且,世子之位早定等于為未來消除了無數隱患,他們都樂見其成。

  對于眾蒙古貴人來講,雖然蒙古的傳統是幼子守灶,但成吉思汗不是立了窩闊臺為繼承人嗎?

  幼子繼承大位的規矩,早已打破了。

  還有,窩闊臺和拖雷之爭,雖然明面上緩和了,但誰不知道暗地里的暗流涌動?實在是讓他們膽戰心驚。

  現在趙朔及早把世子之位定下來,他們也是心中大定。

  趙朔微微點頭,道:“既然你們并無意見,此事就這么定了。過幾天,選一個黃道吉日,為世子舉行一個冊封典禮。不過,世子畢竟年紀尚輕,需要歷練。我準備在漢軍八旗中選一個千戶,讓世子任千戶長。你們覺得,在哪一旗合適呢?”

  漢軍八旗八個萬戶面面相覷,一片寂然無聲。

  趙朔的目的非常簡單,趙赫受阿爾塔納教導,對草原戰士的戰法非常熟悉,但對漢軍的戰法還不太了解。

  所以,趙朔打算讓趙赫在漢軍八旗中歷練兩年。

  之后,再和耶律楚材一起,處理一兩年的政事。

  如此一來,趙赫文武雙全,軍政皆能,就可以派往西都乞瓦,準備再次進行西征了。

  但八個漢軍萬戶考慮得就多了。

  世子在他們軍中,當然是好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個旗以后就是世子的嫡系力量了。該旗萬戶和世子搞好關系,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子孫都是大為有利之事。

  但不順利呢?

  世子如果出什么意外,該旗萬戶可就百死莫贖了。

  還有最關鍵的,現在表現的太過急切,讓他們的同僚怎么想?又讓趙朔怎么想呢?

  所以,盡管大家都想要世子在自己的旗中,但又都不愿意開口爭搶。

  “都不說話?那我就選一個吧。”

  趙朔想了一下,道:“史天倪!”

  “在!”

  “就讓世子在你的麾下,任一個千戶長。注意,世子雖是儲君,但既然到了你的軍中,你就把他當一個普通千戶長來看。該讓他干什么,就讓他干什么。若有犯了軍法之處,盡管責罰,萬不可寬縱。”

  “遵旨!”

  趙朔又繼續道:“第二件事,就是移民了。如今第三批三十萬人的移民,已經全部到達目的地。我們要準備進行第四批移民了。”

  耶律楚材問道:“敢問王上,第四批移民,是否需要增加數量?”

  趙朔微微搖頭,道:“不必了,第四批移民的數量,依舊是三十萬,預計兩年完成。這三十萬移民,二十萬往西羅斯,十萬往南亞。以后每兩年山東河北移民三十萬,也就差不多了。”

  耶律楚材道:“王上英明!前三批已經移民五十五萬之眾,第四批再移民三十萬,就是八十五萬了。山東河北雖然有一千五百萬人口,但強烈要求移民的也就是百萬左右。如果繼續增大規模,就只能強制了,反而不美。”

  張柔插話道:“那沒關系。王上不是鼓勵生育嗎?百姓們生的孩子多了,山東河北的土地不夠分。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更多的山東河北百姓愿意移民。”

  耶律楚材搖頭苦笑道:“其實也沒那么容易。一來,每年移民十五萬人口,已經相當不少了。百姓們如果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的話,每年的新生人口也就是這個數量的一半了。”

  “二來,雖然生育更多的子女,官府會免徭役,甚至降低田地賦稅。但是,一個壯勞力種田一年的出產就是那么多。子女多了,照樣負擔不輕。”

  抹赤別都溫毫不在意地晃著大黑腦袋,道:“那也簡單。不就是缺人口嗎?金國,宋國多的是,我們打就是了!”

  “打仗肯定是要打的,但這不是當務之急。”

  趙朔道:“百姓們的出產不多,就是我要說的第三件事了。我準備發展海軍。”

  “海軍?發展海軍,和百姓們出產不多,有什么關系?”耶律楚材疑惑地問道。

  趙朔道:“有兩個理由。其一,陸地運輸耗費太大了。如今我雖然封國廣大。但是,吐火羅的糧食、南亞地區糧食、西羅斯的糧食,和中原地區有什么關系?雖然如今海運風險頗多,但時日久了,水路運輸的費用當遠在陸地運輸之下。”

  張柔心中一動,道:“凡是用兵,最好是依大江大河而行,就是因為水路運輸提供后勤,比陸地強多。如果能夠減輕海運風險的話,當真可行。”

  耶律楚材也點頭贊成,道:“雖然降低海運的風險,需要不短的時間,更需要不菲的花費。但是,這確實是將王上封國的聯系的唯一辦法,我認為這些代價是完全值得的。”

  趙朔繼續道:“發展海軍還有另外兩個好處。其一,無論是我軍攻打金國,還是南方的宋國,抑或是東邊的高麗和扶桑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都能事半功倍。”

  “其二,就是我剛才說的,讓百姓的出產多一些了。要讓農夫的出產多一些,無非是三條路:更多的土地,更優良的種子,更多更好的肥料。”

  “山東河北的土地就那么多。種子的問題……”

  耶律楚材接話道:“我已經遵照王上的吩咐,設立農學院,培育良種了。”

  趙朔繼續道:“最后,就是肥料了。大海南邊有無數島嶼,那些島嶼上積攢了千萬年的鳥糞。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鳥糞運回來,就是最好的肥料。”

  趙朔沒有解釋,自己是怎么知道這個消息的。

  也不需要解釋。

  現場就是趙朔最大了,他說出口的話就是旨意,誰能質疑他?

  而且,趙朔發明了那么多新鮮物事,甚至二十年前就知道北極有大海雀的存在,人們早就傳言趙朔的本事“殆天授了”。

  耶律楚材只是詢問道:“敢問駙馬,大海南邊,到底有多少鳥糞?”

  “那可真是太多了。這么說吧,供應河北山東百年時間的肥料,當無問題。”

  關于這點,趙朔沒有絲毫夸大。

  群島中的鳥類棲息于樹林或地表時,會排泄出大量的鳥糞。例如,XSQD的樹林下普遍堆積著幾十厘米的新鮮鳥糞層。

  這些新鮮鳥糞層下面就是更珍貴的鳥糞磷礦層。

  陳舊的鳥糞層經過風化、分解及雨水淋溶作用,鳥糞中的有機質逐漸氧化,可溶鹽類被沖走,殘留的磷酸鹽與土壤中的礦物質結合,最終形成了“鳥糞磷礦層”。

  這類礦層含磷量高,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平均能達到百分之二十,最高能達到百分之四十。

  這是什么概念?

  現在化肥工業中生產的化肥,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平均也就是百分之四十左右,最高能達到百分之六十。

  換言之,極品的鳥糞磷礦層就相當于后世的普通化肥了。就算一般的“鳥糞磷礦層”,也能起到后世化肥一半的作用。

  這一船船運回來的鳥糞,簡直就是一船船化肥啊!

  在歷史上,扶桑因本土礦產資源匱乏,自1901年起便通過掠奪東沙群島等地的鳥糞資源補充農業需求,尤其在二戰期間,鳥糞成為替代進口化肥的“戰時肥料庫”。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本將太平洋那盧島的鳥糞作為主要農業肥源,通過持續運輸維持國內糧食高產,緩解戰爭導致的物資短缺壓力。

  這還只是東沙群島乃至于一個那盧島而已,就能給扶桑提供戰爭支持了。

  現在的南海諸島,乃至于太平洋的那些島嶼,完全沒人跟趙朔相爭。他還不是想怎么開采怎么開采?

  趙朔估計,只要他的海軍具有了遠洋能力,那些鳥糞供應整個華夏的農業幾十年都問題不大。

  他的華夏人口暴增計劃,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運輸大量的鳥糞,需要裝載量巨大,而且具有遠洋能力的帆船。

  趙朔估計問題也不大。

  再過四百年,就是“海上馬車夫”荷蘭縱橫四海的時候了。他們的船舶以木制為主,船首尖銳,采用平直龍骨加圓弧形船底,抗風浪性強,適合遠洋航行。

  荷蘭商船憑借高效設計和規模化運營,在十七世紀商船數量近兩萬艘,建立了覆蓋歐洲、亞洲和美洲的遠洋貿易網絡。其船只可跨越大西洋、印度洋進行香料、紡織品、糧食、木材、亞麻等大宗商品運輸。

  趙朔知道“荷蘭船”的大致模樣,又有華夏、波斯的優良工匠,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掠奪歐洲的造船工匠。

  荷蘭人造船主要用橡木,也不是大問題,西羅斯就有大量的橡木。趙朔打算先用其他樹木代替著,積攢造船經驗。到了最后,實在不行,以后就在西羅斯造船,再將這些大船航行到東方。

  趙朔相信,只要持續不斷的投入,他縱橫四海的船隊終將成型!

  “那可真是太好了!”

  趙朔此言一出,現場幾乎人人眼睛中冒出光來。

  無論是蒙古人還是漢人,誰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充足的肥料,就意味著充足的糧食,充足的后勤!再加上一支強大的海軍,那意味著什么?

  他們雖然不知道“日不落帝國”,但也知道,恐怕整個世界都將在他們的控制之中!

  當然了,他們更明白,這海軍主事之人,未來將是怎樣的位高權重。

  楊安兒激動地道:“駙馬我向您推薦一個人。此人是我手下的千戶,名叫張林。他當初明面上金國的一個小卒,實際上卻是一名大鹽梟。”

  “后來紅襖軍起義,張林占領了益都(山東青州),手下就有一支水師。無論是造船,還是領水軍作戰,都相當拿的出手!這組建水師的差事,不如就交給他吧!”

  張柔卻搖頭道:“往好聽里說,張林手下是水師,難聽一點就是水賊,能有什么大本事?王上,我有一侄兒名叫張世杰,在宋國的襄陽水師里面干了近十年。他才是組建海軍的最佳人選!”

  張林?

  張世杰?

  趙朔腦海中并沒有張林在后世的記載,但既然楊安兒敢推薦他,那定然水戰是有一定的本事的。

  張世杰趙朔太清楚了,宋末三杰之一,宋朝的水師大將。此人在崖山之戰中敗給了張弘范,宋國自此滅亡。

  張弘范是張柔的兒子,未來也逃不出自己的手心。

  嗯,張世杰和張弘范不再內斗,而是聯手為自己布武四海、仔細想想,還真是挺帶感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