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鐵木真的眼神就漸漸渙散,頭無力垂下,手臂滑落,身子徹底癱軟在錦榻上,聲息全無。
殿內霎時寂靜,空氣仿若凝固。
也遂撲到鐵木真身旁,探了探他的鼻息,隨即淚流滿面,顫聲道:“大汗……蒙長生天召喚了!”
“爺爺!”
“父汗!”
大殿內一片悲呼響起,窩闊臺哭得最為大聲,察合臺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只是肩膀微微顫抖,任由淚水順著面頰劃過。拖雷呆立在原地,似乎難以接受現實。斡兒答年紀尚輕,已經泣不成聲。
趙朔也長嘆一聲,心中大慟。
盡管鐵木真已經纏綿病榻兩個多月,剛才又交代好了遺言,但事到臨頭,趙朔還是有些悵然。
“趙朔立下如此大功,我要重重的賞賜他!我要將我最珍貴的寶物,賜給他!”
“阿朔,我不是任命你為鐵門關以南黃河以北天下達魯花赤嗎?所有軍政事務,自然可以一言而決。是不是那什么叫耶律楚材的腐儒,對你說了什么?咱們蒙古人,可沒中原人那么多忌諱。”
“阿朔!阿朔!我戰車的車轅,我身體的左膀右臂,快些過來!喝了這碗下馬酒,洗去沙場的征塵和疲累!”
“我封你為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
鐵木真對他是真的不錯。
不但將最寵愛的女兒華箏嫁給了他,還對他給予近乎無限的信任和充分的放權。要不然,趙朔就算再能打,有這么多立功的機會?
鐵木真在封賞之時,也將他當親兒子一般看待。剛稱成吉思汗時,就封他為世襲五千戶,位比諸子。臨終前,還特意將山東、河北,給他做了封地。
無論從君主的角度來講,還是岳父的角度來說,鐵木真對他都算推心置腹,毫無虧待。
鐵木真對他來說,既是岳父、也是知己、搭檔。
如今溘然長逝,他無法做到心中冷硬如鐵,毫無動容。
當然了,現在最重要的事不是放聲痛哭,而是將成吉思汗的后事處理好。
一個時辰后,趙朔、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博爾術、鐵木格和也遂可敦,懷著悲痛的心情,議定了成吉思汗后事的章程。
首先,向天下發布成吉思汗薨逝的訃告。
然后,執行成吉思汗的遺命,將所有黨項男子盡數殺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成吉思汗雖然發布了殺光黨項人的遺命,但是并沒有得到完整的執行。
因為很多黨項奴隸已經分到諸蒙古貴人手下了,窩闊臺并不愿意在汗位還未經忽里勒臺大會確認的情況下,就得罪這么多蒙古貴人。
根據后世史學家統計,這些黨項奴隸以及他們的后代,總共有三百三十一人在元朝擔任了官職。比如中書省先后擔任要職者十二人,在樞密院為官者八人,御史臺任職者十四人,宣政院供職者四人……比如高智耀家族的高端忠、高廉等人都曾擔任過元朝的官員。
但現在不是有趙朔在嗎?
現在蒙古一眾大佬中,實力最強的無非是兩個人。
一個是拖雷。他幼子守灶,將繼承鐵木真留下的大部分軍隊。
一個是趙朔,麾下不僅有一個草原萬戶,還有漢軍八旗和色目八旗。
窩闊臺的實力,只是和察合臺差相仿佛。
對于拖雷,窩闊臺有很多辦法。
對于趙朔,窩闊臺就只能按規矩來,鐵木真遺命就是他最大的倚仗。
要不然,他今日不按照鐵木真的遺命行事。來日,趙朔就可能以此為理由,推術赤或者拖雷上位。
所以,鐵木真的這道旨意被徹底執行了下去。
整個西夏境內,所有黨項男子,無論賢愚不肖,盡皆屠滅。
非但如此,所有具有黨項風格的寺廟、佛塔,一概拆毀。所有黨項文字的書籍,一概焚燒。所有殘存的黨項女子,不得穿黨項風格的服裝,說黨項的語言。
就連西夏歷代王陵,都一概挖掘,挫骨揚灰。
總而言之,將黨項人留存在這個世界的一切,全部抹去。
所有蒙古人,在趙朔、窩闊臺、察合臺、拖雷幾人的意志下,不折不扣地貫徹了鐵木真的遺言。
至此,黨項人連同他們的語言,文字,盡皆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僅剩下年輕的女人,和年幼的女童,成為蒙古人的奴隸,繼續承受著屈辱和苦難。
將西夏的蚯蚓都翻出來豎著劈開后,蒙古大軍才護送著成吉思汗的靈柩,回歸草原。
直到這時候,術赤才從欽察草原歸來,向著成吉思汗的靈柩號哭不已。
成吉思汗有妻妾五百多人,其中有“可敦”封號的就有四十多人。
這么多妻妾,共分為四大翰兒朵,每個翰兒朵由一個“大皇后”主持。
第一翰兒朵大皇后,是鐵木真的原配孛兒帖。
第二翰兒朵的大皇后,是古兒別速可敦,原太陽汗的皇后。
第三翰兒朵的大皇后,是也遂可敦。
第四翰兒朵的大皇后,是也遂的妹妹也速干。
鐵木真的靈柩在每個斡耳朵停留一天,該翰兒朵的妃子們為鐵木真舉哀一天。
然后,才正式為鐵木真舉行葬禮。
依據幼子守社的原則,主持葬禮的既不是長子術赤,也不是鐵木真指定的繼承人窩闊臺,而是拖雷。參加葬禮儀式的,則只有黃金家族的成員,以及趙朔、孛耀合等幾位駙馬。
首先由拖雷向成吉思汗的棺木敬酒,然后大家高唱《蘇魯錠之歌》,為成吉思汗送行。
最后,諸王率領三千騎兵,護送成吉思汗的靈柩往不兒罕山的深處的薩里川。
這塊埋葬之地是成吉思汗早就選好的。
當初,成吉思汗出外打獵之時,來到薩里川,發現這里長著一棵孤樹。
他坐在那棵孤樹下,望著周圍美麗的景色甚為滿意。于是對身邊的人說,這里作我的墓地正合適,就在這里做個記號吧。
今日,諸王就將成吉思汗葬在這里。
整個墓地不起墳塋,只是殺一只小駱駝為記號。
下葬完畢后,三千騎兵將方圓三十里內全部踏平,然后駐守在這里。
待來年夏天草木茂盛,再無墓地的痕跡,這三千騎兵才會離去。
以后即便諸王要祭奠成吉思汗,都只能憑借那頭小駱駝的母親。那母駱駝來到薩里川后的悲鳴之地,即為成吉思汗的安葬所在。
等時間再久遠一些,母駱駝去世,諸王也找不到成吉思汗的墓地。
世間也就再沒有任何人,能打擾這位世界征服者的安寢了。
不管怎么說吧,從成吉思汗去世,到完成成吉思汗的葬禮,足足花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
然后,并沒有舉行忽里勒臺大會。
因為很多蒙古世襲千戶還駐扎在外,倉促返回,恐怕會引起當地不穩。眾人商定,八個月多月后,也就是鐵木真逝世一周年之際,人湊齊了,再召開忽里勒臺大會,選出新的蒙古大汗。而在八個多月的時間里,就由拖雷監國。
趙朔回呼倫貝爾大草原休息了一個月之后,在三千黑騎的護衛下,往中都而來。
中都城外三十里。
一座三丈的高臺,早已搭好。
“臣等恭迎燕趙、齊魯、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
當趙朔率軍至此,登上高臺之際,耶律楚材率領近千名官吏,十數萬軍民百姓,歡迎趙朔的到來,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人上十萬,扯地連天。
十數萬軍民百姓齊齊跪倒,黑壓壓一大片,簡直一眼望不見盡頭!
趙朔當然事先早就知道,今天會有這么多人來迎接自己,
其一,趙朔受封為“燕趙、齊魯、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山東、河北正式成為他的封國。如此盛大的歡迎儀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就相當于他的登位之典了。
其二,這是山東、河北兩地的地方官員們,代表軍民百姓們提出的要求。
這不是官員們在拍趙朔的馬屁,而是河北、山東近兩千萬軍民百姓們的意愿。
趙朔自從全取山東河北,已經近十年了。這十年里,趙朔開科舉,實行均田制,府兵制,鼓勵工商。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但一重隱憂一直在地方官吏、軍民百姓的心中縈繞難去。
這里不是趙朔的封國!
畢竟,趙朔受封的只是“鐵門關以南黃河以北天下達魯花赤”而已。
這個官職雖然掌山東、河北的軍政大權,但說穿了,只是蒙古國的一個官員。官員,就可以貶謫,可以調任。
哪天趙朔不再擔任這個職司了,對于進士來講,趙朔開科取士的功名,接替趙朔的官員認不認?
對于普通百姓來講,他們分的土地,接替趙朔的官員認不認?
對于商人來講,接替趙朔的官員會不會調整稅率?
誰也說不好。
大家都害怕,趙朔去職,換了新的蒙古官員來,眼前擁有的一切都會消失,
現在好了,趙朔正式受封“燕趙、齊魯、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
山東、河北,全成了趙朔的封國!
山東河北軍民百姓和趙朔的關系也就變了。
原來,趙朔是大蒙古國的官員,受成吉思汗的命令,管理山東河北的軍民百姓。
現在山東河北的軍民百姓,卻成了趙朔的臣民。
官員能輕易變更,君王卻是穩如磐石。
只要趙朔還健在,他的各項政策就能繼續下去,大家就繼續擁有眼前的美好生活,甚至是越過越好。
人們渴望通過這么一場儀式,對未來的美好生活進行確認。
“免禮平身!”
趙朔高聲道:“成吉思汗去世前,將山東、河北兩地封給了本王,你們也就成了本王的子民。本王在此宣布,不但之前發布的一切政令不變,而且會繼續向西方移民。到了地方之后,民分四等,你們和蒙古人,同為第一等!”
“隋唐之前,王與貴族共天下。到了大宋,王與士大夫共天下。但是,他們所知的天下太小了。他們并不知道,除了華夏故地之外,遠方還有無數的土地和財富。”
“天地如此廣闊,本王愿與爾等共天下!”
趙朔話音剛落,現場頓時響起一陣雷鳴般的回應:“愿為王上效死!”
現場十數萬軍民百姓齊聲歡呼,聲震云霄!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基本盤”這個概念,但是,這些軍民百姓已經聽懂了趙朔的意思。
那就是趙朔將以他們為基本盤。
以后,他們將有多么美好的生活,還用問嗎?
當初宋國以汴梁為都,幾乎是集全國之力養一城,汴梁簡直成了一個人間天堂。
山東、河北雖然廣大了些,但是世界更大啊!現在駙馬就是“燕趙、齊魯、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了,以后會征服多大的地盤?
留在山東河北的人,將擁有更加富裕和美好的生活,
離開山東河北的人,更不得了,走到哪都是人上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家都是王上的“從龍之臣”!
耶律楚材現在也非常激動。
當初,趙朔以中都百姓的性命為代價,將耶律楚材收為手下。他本以為,只是在趙朔手下做一個高級幕僚而已。
沒想到,趙朔的勢力發展的這么快,西征花剌子模后,就成為“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
滅了西夏之后,又加了“燕趙齊魯”四個字。
現在他已經不是趙朔的幕僚了,而是一個國家的高級官員。
如果趙朔以山東、河北為基本盤,那毫無疑問,耶律楚材就是整個國家的宰相。
現在趙朔的國家,比當初的金國何止大了一倍?
當初金國的一個小官,怎么能想到如今的風光?
耶律楚材甚至能想到,金國面對蒙古的龐大軍事壓力,橫征暴斂以維持龐大的軍力,百姓們民不聊生。以前就有不知多少山西、河南的百姓,偷偷越過邊境到山東、河北來謀生。
如今,隨著趙朔的這個宣言一出,恐怕偷越邊境的百姓如過江之鯽一般。簡直是“人人恨不得為山東河北人,人人恨不得為王上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