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八章 講道浮云,始傳黃庭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道朝真,從甲子老道開始

  強橫威壓來去匆匆,且對外不對內,求真觀眾道毫無感覺,山外修者卻壓力如山,被成功震懾,望向浮云山,有人敬畏,有人忌憚,也有人歡喜。

  不管他們是何反應,都告誡門人弟子或親朋好友,日后莫要輕易得罪求真觀,今日不同往日,這個新晉道門大宗已然成為僅次于旭日宗與水月觀的龐然大物。

  收斂威壓,玄明走出茅舍,打開院門,在玄虛帶領下,恭賀聲回蕩藏道峰。

  見三代道人難得齊全,四代道人神采飛揚,整個求真觀面貌昂揚向上,他心中歡喜,輕揮拂塵,一道法力如風吹拂,托起眾道,沉穩有力之音傳入眾道耳畔:

  “擇日不如撞日,今日貧道出關,眾道齊聚,便為爾等講道一番。”

  此話一出,眾道歡喜。

  四代道人更是大喜過望。

  拜謝過后,他們紛紛盤膝而坐,清心凝神,不敢分心,怕誤了機緣。

  玄明亦就地盤坐,一朵青蓮破土而出,托舉他宛如真仙神圣,隨后道心由心而出,入眾道心田,澆灌道種,滋長道性。

  他已走到練氣盡頭,距離練神一步之遙,能施展出練神大修的部分手段,道心講道,自不在話下。

  這次他講的正是《黃庭外景玉經》,能聽懂多少,又能領悟多少,便要看眾道各自底蘊、日常修持與悟性、毅力、心境等,能者多得,德者善取,平庸者常平庸。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是鳶飛戾天、魚躍于淵,還是泯然眾人,碌碌無為,一場聽道便可見端倪。

  天籟道音如水淌入道心,字字珠璣,句句真理,其理玄,其意奧。

  天地有感,衍生異象,天花亂墜,地涌金蓮,都是靈機所化,道音以藏道峰為中心,彌漫而開,回蕩在浮云山各處,漫山遍野皆生神異,滋生不凡。

  大量草木或破土而出,或舒展枝椏,聆音便長,在這寒冬臘月,重新抽芽,綻放新綠,郁郁蔥蔥,生機勃發。

  也有眾多草木沐浴道韻,脫胎換骨,蛻變為靈藥,距離最近的靈松更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不菲造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樹干拔高,枝椏分叉,變得枝繁葉茂。

  玄階靈根無盡木也從中受益,吸收道韻,歡快地扭動身軀,底蘊加深,迅速生長。

  浮云山地脈、靈脈與火脈雀躍,傳遞出陣陣歡喜情緒,瘋狂吸收道韻,聆聽道音,浮云山內部看似平靜,實則底蘊在迅速加深,潛力在緩緩提升,只待有朝一日,厚積薄發。

  求真觀眾道與靈獸更大受裨益,三代道人滿臉陶醉,不自覺地釋放出自身法意,凝結成種種道象,或大鼎古拙,或雷鳴電閃,或山水環繞,或烈火熊熊。

  四代道人亦沉浸其中,不時有人破境,排在前面的長安子、長慶子、長春子、長豐子與長寧等杰出弟子更隱約看到練氣門檻兒,身上法意若隱若現,初具形神。

  尤其是長安子與長寧,他們受玄明教導較深,比其他佼佼者更勝一籌,晉升練氣境,成就真人,指日可待。

  呦呦鹿鳴響起,靈鹿跟隨玄明最久,最得其鐘愛,獲得不少好處,這次聽道,他在眾靈獸中率先蛻變,身上綻放白光,又有玄光映襯,匯聚成黑白兩儀圖。

  置身圖中,他身型拔高,軀體變長,魁梧壯闊,鹿角朝天,正式跨入練精第四境,身上更散發紅黃綠三色光環,血脈進化,覺醒出一絲九色鹿血脈,僅出生十載就成長到這一步,靈鹿也算鴻運當頭,福星高照。

  緊接著,龍吟鳳鳴,各種吼叫聲此起彼伏地響起,魚龍、玄龜、重明鳥、玄燕等相繼迎來蛻變,被一個個顏色各異的光繭包裹,血脈進化,修為破境,連已經跨入練氣境的文鰩魚都得了不少好處。

  兔子、狐貍、刺猬、喜鵲、蛇蟲等眾多活得較久的飛禽走獸抓住機遇,頭上靈光,開啟靈智,走上修行路。

  見此一幕,玄明心中暢快,念頭一動,嘗試調動黃庭氣,發現能短暫加持眾道悟性,營造更玄妙道韻后,他喜形于色。

  過去,黃庭氣只能自用;如今能加持其他人,這是一種巨大進步,也是自身道途進進步有成的標志,意義非凡。

  興奮之余,玄明閉目,更用心講道,這個過程既是在造福浮云山,又是在梳理自身多年所學所想所悟,去蕪存菁,使其變得更系統清晰,甚至溫故知新,細化道理。

  大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衍生玄妙規則,演化無量法則,正因如此,道理在變,道則在變,此番講道對玄明修行亦有裨益。

  此番講道,玄明有教無類,惠及山中生靈,凡有靈眾生只要心中向道,皆能聆聽道音,只在造化多寡。

  道音很快傳出浮云山,輻射周遭數里、數十里,山外也誕生異象,只是不如山中頻繁與強烈,草木返春,于嚴冬之中生出綠意,綻放花蕊,散發芳香,盡顯盎然生氣。

  不少修者聽到道音,趕到浮云山腳下,飛禽走獸亦趕至此地,普通百姓中與道有緣者也聽到道音,不由自主地盤膝而坐,靜心聆聽。

  這一幕也令普通人直呼神跡,當場叩拜,土地社神也在晚間現身,聆聽道音,朝拜浮云,連蒼龍山深處,靠近浮云山的小妖們都有感,紛紛來到交界處,傾聽教誨。

  光陰荏苒,這場講道持續數日才結束,道音落下,余韻持久,直到半日后,聽道者才相繼醒來,感受到自身變化,眾生靈欣喜不已,紛紛稽首,向浮云山行禮:

  “多謝真人講道!”

  人族感激,眾妖感謝。

  不會言語的生靈則有樣學樣地躬身行禮,繼而散去,每個生靈身上都釋放出絲絲縷縷的氣運,融入浮云山。

  這便是教化功德。

  道者施教化,生靈感念,躬身感謝時會反哺氣運,兩者各取所需,相輔相成,亦是天道守恒與轉化之理。

  感受到這點兒,玄明滿意頷首,在眾道醒來并施禮后,命其離去,消化聽道所得。

  此番講道,求真觀眾道獲益良多,最多半載,四代弟子便會誕生第一位練氣真人,求真觀也算傳承有望,后繼有人。

  玄明真人講道之事,迅速擴散,有人羨慕,有人遺憾,所講經文也被有心人記錄下來,只是殘缺不全,流傳于世的僅只言片語,即便如此,依舊被不少人奉為經典,反復咀嚼,甚至有困在練精境許久的老修有所領悟,因此破境,晉升練氣。

  這本殘經由此在風陽郡迅速擴散開來,得到不少道門法脈追捧,求真觀威望與聲名更上層樓,亦有些許氣運匯入浮云山。

  可惜,完整經文只有求真觀才有,眾法脈雖心癢難耐,但求真觀已今非昔比,他們不能像以往那般對待這個道門大宗,很多事情上不敢輕舉妄動,免得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山外人反應如何,眾道脈如何苦惱,玄明不感興趣,本以為自己破境后心中不安會平穩不少,沒想到越發強烈,這令他明白風雨欲來,事情沒想象中那么簡單,事涉練神大修,求真觀極可能牽扯其中,故而,他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潛心修行之余,游走浮云山各地,畫符布陣。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