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真人與菩薩攜一二人行入南瞻部洲,欲往徐州而去,沿途所過,二人遍觀,皆知宋朝氣相有衰敗。
騰云駕霧之間,牛魔王順著真人目光,朝下邊張望,未有瞧見甚變化之處,低聲問道:“老爺,我有一惑,不知可能講說否。”
真人止住云頭,笑著問道:“我既是帶你出來,自有教你修行歷練之意,你可與我言說,是何等困惑,我自當為你解得困惑。”
牛魔王說道:“老爺,你與菩薩是如何觀望得南瞻部洲氣數有無變故的?莫非此須大法力方才可觀望不成。”
真人笑道:“若有大法力,不過便利些罷。要觀望氣數,不須大法力,但有法眼,即可觀望。”
牛魔王說道:“老爺,老牛我雖本事不濟,但法眼那等,我卻是有的。然老牛觀來觀去,看不出有甚氣數之變。”
真人說道:“若以法眼觀氣,則須觀入細微之處,方可見得氣數之變。”
牛魔王抓耳撓腮,道:“老爺,此間怎說?”
真人笑了笑,指定前處,說道:“牛王,你一路走來,觀望南瞻部洲之氣,你覺之如何?”
牛魔王答道:“氣數混淆,數不盡的氣夾雜在一起,難以分辨。”
真人說道:“但你不曾細看,若你細看,便能察覺,此間南瞻部洲宋朝之地,王氣如殘燭將燼,紫垣星輝黯若蒙塵。”
說罷。
真人指向汴梁之處。
牛魔王順勢張望而去,但他以法眼相見,便是瞧見那汴梁氣數黯淡,其氣數黃靄氤氳而雜黑。
牛魔王恍然大悟,知得此便是氣數大亂之相,他又是問道:“老爺,不知這氣數大亂,乃至于將盡,與氣數平穩而旺盛時,有甚區別?”
真人笑道:“區別甚大,你且聽我講說。若王朝昌隆時,紫微垣中金光沖斗牛,赤帝之氣如華蓋覆九州。地脈勃發若春泉奔涌,五色云霞晝夜籠殿闕。但昌隆時,有三點是其氣數必然有的。”
“一者乃‘凝’,王氣聚為玄黃柱,百丈巍巍鎮山河,雖罡風不能摧,更可震懾妖邪,魔障。二者乃‘通’,清陽之氣上達璇璣,下貫坤輿,如金絲串連二十八宿。三者乃‘潤’,祥靄所至枯木生華,赤地涌醴,賢良輩出,英雄不盡,風調雨順。”
真人將此間與牛魔王講說。
牛魔王再是問道:“老爺,若是氣數將盡,衰敗,又是何等模樣?”
真人道:“若是衰敗,其太微垣星芒渙散如沙灑,王氣柱裂若朽木。其亦有三點。一者乃‘濁’,黑瘴自阡陌升,與黃靄相搏成赭色怨云,盤旋市井如餓鴉爭腐。二者乃‘滯’,地氣壅塞若淤塘,春夏草木帶霜色,河瀆流濁泛血沫。三者乃‘泄’,金鑾殿瓦逸散灰煙,雖晨鐘暮鼓不能聚,蛇鉆九竅,白蟻蛀明堂。”
牛魔王應聲,拜道:“謝老爺教誨,我卻記切。”
身旁龍女與惠岸行者亦是拜禮,他等聽得真人所言,有所明悟。
真人擺手,示意一眾不必多禮。
菩薩笑道:“真人所言,一語中的,將望氣之精,悉數講說,此間真人所講,我聽之亦大有收獲。”
真人說道:“些許小道罷,教菩薩見笑了。”
菩薩搖了搖頭。
二人在此處談說一陣,便再是啟程。
不多時,一眾已是行至徐州白龍山一帶。
觀世音菩薩止住云頭,指定前方一莊子,說道:“真人,便是前方那莊子。”
真人順著菩薩視線張望而去,便是瞧見那山下有一村莊,但見其‘臥白龍山之陰,朱樓燈火灼如晝,酒旗斜矗若招魂幡。夜市人摩肩,粉面郎君執玉壺,壺口涎垂猩紅;珠翠婦人笑啟檀盒,盒中珊瑚枝蠕若蜈蚣。百戲喧闐處,吐火術者焰泛青紫,吞刀壯漢喉結逆凸如鼠竄。食攤列炙豚,金黃油滴落火竟作啜泣聲;糖畫繪蟠桃,剔透處隱見血絲絡’。
又見‘西街孤廟,苔侵石階如拭凈蒲團,蛛網封門似垂素紗幡。庭前古柏蒼然,每片葉尖凝露若楊枝水未墜。此乃觀世音菩薩廟’。
真人說道:“此莊有些繁華,但繁華之中,盡是敗落之相,妖邪竟這般多。”
觀世音菩薩搖頭說道:“此繁華乃虛假之繁華罷,鏡花水月,何以為真?”
真人望向那孤零零的觀世音菩薩廟,說道:“寶相蒙塵,信眾不朝,菩薩其嗔乎。”
觀世音菩薩笑道:“子見檀煙散盡,吾見十方蓮開。”
真人朝菩薩一拜,說道:“菩薩修行,教我敬服。我不如也。”
菩薩回禮道:“我卻不敢當真人所言,三界內外,鮮少有人敢言勝真人。”
真人笑了笑,不再多言,朝山上張望,自見徐州鼎與他呼應,他指定一處,說道:“菩薩,那徐州鼎便在那處,莊中人有二三在看護,但其奈何不得徐州鼎。”
菩薩說道:“真人可要去取鼎?”
真人搖頭,說道:“不急。但我欲尋個土神,問清莊中人為何會對徐州鼎起心,又是聽信何等邪祟之言。”
菩薩說道:“真人,可要我去尋個土神?”
真人說道:“如何敢勞煩菩薩前往。”
牛魔王遂站出,請命去尋土地而來。
真人應允。
牛魔王便是按落云頭而去。
真人與菩薩一眾則是行至另一山頭,等候牛魔王歸來。
等候一盞茶的功夫,牛魔王則是帶一土地前來,與真人,菩薩相見。
土地見著真人,菩薩,戰戰兢兢的道:“白龍莊土地,拜見廣心真人,拜見觀世音菩薩。”
真人上前將土地扶起,說道:“土神不必多禮。今我遣護法前往,請土神前來,乃有一事須相問,不知可有驚擾到土神,若有驚擾,望請土神見諒。”
土地慌了道:“未有驚擾,未有驚擾!真人若有事須問,但請真人問之,我定答得,不敢有瞞。”
真人笑了笑,遂將事情與土地言說。
土地聞聽真人乃是要問白龍莊中之事,即是將事情與真人言說,其拜禮說道:“真人相問那莊人為何竊取神鼎,又為何莊中多有妖邪作祟,此事我近來有所知曉。”
真人說道:“望請土神相告。”
土地說道:“真人,此莊中之所以生出這般多事,蓋因莊中大戶陳姓太公,其欲成菩薩,心生邪念,故生出這般多事來。”
菩薩聽言,感到古怪,問道:“但其竊取神鼎,又使莊中多妖邪,此如何與成菩薩有關?”
土地說道:“菩薩有所不知。此陳太公,素來喜佛,近來年老,便常常為壽數而困擾,其便欲成菩薩,念著若為菩薩,便可免受生死困擾。此間因心起邪念,教妖魔感知,便趁虛而入,與陳太公見面,以讒言蠱惑陳太公,如此生出許多事來,更教莊中多妖魔,多人遭難。”
真人問道:“何等讒言?”
土地答道:“有妖魔曾與陳太公言說,欲成菩薩甚易。以人死后事進行蠱惑,言說若人死后,魂魄自腳底而出,死后將墮餓鬼道與地獄道,受盡苦楚。若魂魄自膝蓋而出,死后將墮入畜生道。若魂魄自胸口而出,下一世可轉生為人。若魂魄自眉心神舍而出,下一世可入天道,為天人。然若死后魂魄能從頭頂即梵穴而出,則可成菩薩也。”
“那妖魔又言說,山上有神物,若能取其氣護身,則可教陳太公死后魂魄自頭頂而出,即成菩薩。”
土地將事情悉數講說。
真人與菩薩聽完,并未第一時間答話。
牛魔王忍不住道:“那陳太公便是這般輕易信得此妖魔所言?”
土地說道:“起初自是不信,可那妖魔引著陳太公,前往那神鼎所在之處,教陳太公見著神鼎不凡,又是與陳太公講說神鼎來歷,陳太公自是信足了。”
牛魔王說道:“這妖魔卻甚是聰慧,竟知使神鼎來引誘陳太公,若教陳太公信服,此莊中豈非任其作祟,而無人可制得。”
土地說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此間白龍莊中,無人可制那妖邪。”
真人說道:“此間之事,我已是悉數知得。卻是勞煩土神相告,望請土神安心,莊中之事,我定會妥善處置。”
土地聞聽,急是與觀世音菩薩,真人拜得大禮,說道:“小神在此,替白龍莊人謝過真人,謝過菩薩。”
真人將土地扶起,又是勉勵其一二,教其莫要忘得職責。
土地自是應從,再三拜禮,方才離去。
真人目送土地離去,望向菩薩,說道:“既如此,菩薩,我等便先解決莊中之事,再是去取徐州鼎。菩薩以為如何。”
菩薩雙手合十,說道:“自當如此。只是不曾想,莊中竟是因這等事,而教大亂。”
真人笑道:“菩薩以為,那妖邪所說成菩薩之法如何?”
菩薩搖頭說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真人說道:“菩薩以為,若有一人以香火供奉菩薩百年,直至壽終,其可為佛眾否?”
菩薩說道:“不可為佛眾。”
真人問道:“為何?”
菩薩答道:“香火空花,榮寂同夢。真菩薩者,豈為外境所轉?惟見眾生迷故現寺塔,眾生悟時虛空座。”
真人笑著點頭,未再多言,與觀世音菩薩一同朝莊子中走去。牛魔王牽著白鹿,惠岸行者,龍女在旁隨行。
不消多時,已是行至白龍莊中。
真人與菩薩等人皆隱去仙相菩薩相,步入白龍莊中。
一眾方才走入,便是瞧見有個老者,神色匆匆的走來。
那老者一瞧見真人一眾,上來驅趕。
“止步,止步!”
老者攔住真人一眾。
牛魔王上前,問道:“老先生,你何故攔我等之道?”
老者做出驅趕動作,說道:“異客勿入茲土,內有物怪非人世所有。爾等速速離去,此乃我好言相勸,若爾等執意不離,屆時傷了性命,便休要怪得莊中之人。”
牛魔王笑道:“我走南闖北,不知見過多少東西,怎個你言說一些物怪,便不教我入內,此是個甚理兒。你且放開路來,與我進去,我卻是不懼那等。”
老者說道:“我果真不曾哄你,但前路果真不好行走。”
牛魔王還要說些甚。
真人走得出來,說道:“老先生,不須攔我等之道,不瞞你說,我等俱有些降魔的手段,方才敢行至此處,我等入內,今便是聽聞莊中之事,故來降伏妖魔。”
老者聞聽,說道:“但其中物怪,非同凡響,不可大意,若是大意,恐害了你等性命。”
真人笑道:“老先生安心,那其中物怪,害不得我等性命。”
老者還要說些甚。
真人已是朝里邊走去,牛魔王,菩薩等人俱是前行。
老者見之,只得站在原地跺腳,只恨他不曾阻攔得成,恐教妖怪害得他等異客性命。
真人等眾走入莊中,此莊不輸一些縣鎮,瞧著十分繁華,然一眼望去,多是一些小妖在街道之中,偽裝做人形,四處走動。
真人掃視一眼,說道:“牛王,勞你走上一遭,但此處妖邪,皆為作惡者,盡可除之。”
牛魔王笑道:“真人在此少待!老牛這便將之除滅!”
說罷。
牛魔王掄著黑龍辟岳槊,朝那些小妖打殺而去。
菩薩雙手合十,說道:“惠岸,你可相助一功。”
惠岸行者上前說道:“是。”
其二話不說,提棍便相助著牛魔王,一同打殺莊中小妖。
真人與菩薩在原地等候,但二人等候不久,牛魔王與惠岸行者即是行走歸來,各自回稟,只道妖邪悉數除去。
真人與菩薩見之,方才繼續前行,朝那陳太公家中走去,欲要除去此間蠱惑的妖邪,亦是要懲戒此陳太公。
二人行走不久,便見那前處有樓閣大戶,此便為那陳太公家宅。
二人行至陳太公家宅前。
真人道:“牛王,且上前叩門,我等方與那陳太公一見。”
牛魔王唱喏,領命上前,氣勢洶洶,叩響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