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沖鋒,奪占甬道!”一名宋軍都頭渾身是血,對著前方大吼。
“攔住他們!”向后敗退的遼將絕望呼喊。
但為時已晚,宋軍此刻勢如猛虎,所向披靡,快速突入了甬道之內,繼續與遼軍絞殺在一起,刀光斧影,血肉橫飛。
沒有過去多久,遼軍已經敗至城下,朝向城中一哄而散,宋軍占領甬道、馬道、甕城與南城門內各處。
“起千斤閘,拉上吊橋!”劉法兩只眼睛血紅,高聲喊道。
接著軍兵去閘樓之內,上百人一起奮力搖動絞索,城門的鐵閘發出澀耳的“嘎吱”聲響,緩緩朝上抬起。
一名宋軍隊長等不及大閘全部拉上,帶著手下便貓腰鉆了過去,來至城門后面手起刀落,幾下便砍斷了粗大的門栓。
隨后他賣力大叫:“來人,開城門!”
又幾十名宋軍涌上,共同合力,一起推動那沉重無比的包鐵城門。
“嘎吱吱!”
伴隨著嘎嘎的巨響,燕京的南城門被緩緩推開,露出了城外早已等候多時的宋軍。
宋軍看到洞開的城門,頓時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音震天,驚破層云,叫飛鳥都失了魂,一個飛行不穩,跌落了下來。
遠處章楶一直緊繃的臉上,終于露出如釋重負神色,他拔出佩劍,抬臂向前指去,聲音沉穩而有力:
“全軍入城!肅清殘敵!”
后方待命的宋軍,發出不停吶喊,如同決堤的洪水,朝城門沖走。
鐵騎洪流,率先涌入,緊接著,是無邊無沿的步卒大軍。
南城失守的消息迅速蔓延,東、北、西部分遼軍開始放棄城墻,退入城內,試圖依托街巷進行最后的抵抗。
章楶帶軍馬進城,立刻下令往各處城門樓區域絞殺、清理。
劉仲武率領一支精銳,沿著城墻環繞突擊,與正在倉皇逃竄的遼軍展開激戰,遼軍慘敗,馬道和城門洞附近,尸體層層堆積,鮮血流淌成溪。
“追擊殘敵,搜索街巷!”章楶再度下令。
這時街巷間不少遼軍殘兵依托民房巷戰,契丹射手躲在房上射箭,被宋軍發現后圍攻斬殺。
而內城的街口,遼軍幾名守將率數百殘兵結成圓陣,手中的長柄斧與狼牙棒交替揮舞,在做垂死掙扎。
種師中率人挺進,一馬當先,長槍如靈蛇出洞,接連挑翻數名遼兵。
他身后的士兵組成盾墻,步步緊逼,將遼軍的圓陣壓縮得越來越小。
“降者不殺!”宋軍士兵齊聲吶喊,遼軍陣中開始有人動搖,一名年輕契丹兵扔下兵器,卻被守將一刀砍死。
“沖進去!”種師中長槍一挑,撥開一名守將的長斧,順勢刺中其胸膛,守將轟然倒地,遼軍陣形瞬間潰散。
宋軍士兵沿街推進,逐屋肅清藏身的契丹軍丁,有的遼兵躲在水缸里面,被宋軍士兵掀開缸蓋,一刀斬殺,有的則鉆進地窖,被煙熏出后束手就擒。
當最后一名遼軍殘兵放下兵器,燕京城內的廝殺聲終于平息,這時陽光透過煙塵,照在滿是血跡的街巷之上,宣告了這場注定在青史上刻畫重重一筆的戰役落幕。
此刻姚古、折可適將大宋旗幟插上燕京城頭,斷壁殘垣間,宋軍士兵全部歡呼雀躍,甲胄血跡與塵土,似都成了榮耀之勛章。
燕京城內的血腥殺氣在微風中緩緩消散,趙倜身披紫袍,緩步走上城樓,望著腳下的燕京城,目光深邃。
西軍諸將環立其后,鎧甲泛著冷硬光澤,他扶著殘破的垛口,掃過腳下的城池:
“傳令各軍,嚴守軍紀,不得擅闖民宅,不得劫掠財物!”
“種師道,率部清點戰果,登記俘虜與繳獲。”
“劉法,帶人接管糧倉、軍械庫,清點物資,妥善看管。”
“折可適,負責安撫百姓,張貼告示,言明我大宋軍隊秋毫無犯,凡歸順者,皆保其平安。”
諸將領命而去,半晌之后種師道將戰報呈遞了上來:“殿下,此戰共斬殺遼軍兩萬余人,俘虜三萬余,繳獲戰馬八千匹,軍械無數,糧倉尚存許多糧食。”
趙倜點了點頭,帶領眾人走下城去,看向那些被俘的遼軍,這些遼軍殘兵衣甲襤褸,臉上滿是疲憊與惶恐,早沒了往日的氣焰。
他目光悠悠,這些軍兵里不止是契丹人,還有漢人、渤海人、甚至草原韃靼人,微微沉吟之后下令:“善待俘虜,有傷的予以醫治,愿意歸鄉者,日后發放盤纏,愿意投誠者,編入廂軍,嚴加訓練,按大宋正式軍餉發放。”
劉法那邊這時也傳來消息,糧倉與軍械庫完好無損,器械數萬件,糧食十余萬石,足夠支撐宋軍后續駐守。
折可適則帶著士兵,沿街張貼告示,并用契丹語與漢語雙語喊話,安撫百姓。
起初,百姓們還心存戒備,直到看到宋軍士兵秋毫無犯,不僅沒有劫掠,反而打掃清理著街道,大聲安民,才漸漸放下心來,有膽大的商戶甚至打開了店門,小心翼翼繼續做起生意來。
此刻大局已定,天色將暮,金色的余暉灑在燕京城的斷壁殘垣上,宋軍開始修補起城墻。
城上大宋旗幟隨風獵獵作響,這座被中原王朝夢寐以求百多年的北方重鎮,山前故地,終于在哲宗時代,由燕王趙倜,帶領西軍名帥章楶,及一眾當時名將,統帥著悍不畏死的大宋健兒,用血與火,強行攻克了。
百年故夢,悠悠宿愿,自此江山有補,金甌漸全!
夜色垂下,原遼國南京兵馬都元帥府內,燈火通明,照如白晝。
此處乃遼國南京析津府最大的軍事衙門,原本稱為南京兵馬都總管府,興宗重熙四年改名為南京都元帥府。
南京兵馬都元帥府的長官通常由南京留守兼領,統率本路軍隊,負責對大宋的戰事,節制都統軍司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等軍事機構。
遼圣宗以后,遼帝通常任命有資格繼承皇位者為南京留守,并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進一步提升了該衙門的地位和權力。
這時的南京留守,兼都元帥是耶律和魯斡。
耶律和魯斡是遼興宗之子,耶律洪基的同母弟,清寧年間便開始擔任南京留守,壽隆元年之后也一直擔任此職。
此刻他正被五花大綁,站在元帥府大堂中,怒目而視案后的趙倜。
趙倜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看向前面耶律和魯斡,淡淡說道:“綁著魏王干什么,怎好這般粗魯行事,還不趕快解開,給魏王看座上茶。”
耶律和魯斡在興宗重熙十七年被封為越王,道宗清寧元年進封魯王,次年十一月,徙封魏王。
“你,趙倜小兒,你少要假裝惺惺姿態!”耶律和魯斡氣得渾身哆嗦:“你在本王帥府鳩占鵲巢,反客為主,坐本王椅子,喝本王茶水,居然還要人給本王看座上茶,我看大可不必,綁著便好!”
“大膽!”
“賊子狗膽!”
“遼狗找死不成!”
“膽敢對殿下出言不遜,我看你這老賊自尋死路!”
兩旁眾將聞言一起喝令起來,聲震大堂內外,耶律和魯斡臉色頓時有些難看,鐵青一片。
趙倜沖兩邊壓了壓手,面無表情道:“既然魏王要站立說話,也不想喝茶,那便站著好了。”
“我……”耶律和魯斡臉皮抽搐,似乎要再說些什么,卻又緊緊閉上了嘴。
“我問魏王,這燕京城中的原本兵馬都調去哪里了?可否是上京有事,前往援救了?”趙倜緩緩道。
“你?!”耶律和魯斡聞言一愣,神情大變:“我,我不知道,你要殺要剮隨便,別想從我嘴里問出一個字來!”
“是嗎?”趙倜微微一笑:“魏王不怕死?”
“我……怕死?”耶律和魯斡眨了眨眼:“本王身為大遼皇室,忠君愛國,怎會怕死,馬革裹尸,為國盡忠,死有何懼?”
趙倜摸了摸下巴,上下打量他,耶律和魯斡已經五十大多,將近六十模樣,不過因為養尊處優,又習武強身,平日騎馬射箭,所以看起來比實際歲數更年輕一些,頭上沒有一根白發不說,就是臉上皺紋也并非很多。
之前的守城大戰耶律和魯斡并沒有登上城頭指揮,甚至這般危機情形之下,身上依舊著錦袍玉帶等常服,也未換什么甲胄在身。
姚古等將捉到他時,他正攜兩個小妾往密道躲藏,雖然身負武藝,弓馬純熟,但當時卻并未奮勇抵抗,居然還擺起遼國親王的架子,叫眾將直接抹肩頭,攏后背給牛筋繩捆得死死押了過來。
“好一個忠君愛國,死有何懼。”趙倜點了點頭:“我本來不想為難魏王,畢竟宋遼和睦許久,哪怕開戰也是國事,兩國交兵都不斬來使,何況魏王身為皇室中人,也就是舉家使去東京,由我朝封個公侯,享清福罷了,此乃大宋建朝之時的慣例,不提昔日,就算之前西夏和青唐,也都如此安排,只不過……既然魏王想要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我也不妨就此成全了魏王的忠義之名。”
耶律和魯斡聞言不由一呆,開口道:“你要干什么……”
趙倜沉下面色,伸手一拍桌案,大聲道:“來人,將耶律和魯斡帶出去行剮刑,割滿三千六百刀,叫他三日三夜不死,變成一副骨架之后再咽氣,以慰籍此戰亡故將士之靈。”
“啊,啊……”耶律和魯斡頓時大驚失色,兩旁將官氣勢洶洶來推他往外走,他拼命掙扎:“不要,不要碰本王啊……”
趙倜看他,聲音又轉換和藹,如沐春風:“魏王,你看我如此安排可好?不但足了魏王拳拳忠君報國之心,更會叫史書上留下濃墨一筆,傳播后世,讓后人景仰稱頌魏王的悍不畏死,英勇不屈事跡?”
“我……”感覺旁邊宋將微微松力,耶律和魯斡慌忙甩動肩頭,掙脫對方把持,聲音惶恐地道:“我,我什么時候說要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了?”
“噢?”趙倜揚了揚眉:“這么說來,魏王并不想死,不想忠君愛國了?”
“我,我必是要忠君愛國的,可,可忠君愛國未必就要死啊……”耶律和魯斡聲音顫抖,有些囁嚅地道。
“哈哈哈。”趙倜撫掌大笑道:“說的卻也有理,忠君是忠君,不死是不死,兩者不肯混為一談,是也不是?”
“是,是……自然便是如此。”耶律和魯斡小心甩了一把額上冷汗道。
“那么說來……魏王是打算去我朝的東京享享清福了?”趙倜笑瞇瞇地道。
“這個……素聞貴邦都城東京繁華,舉世無雙,早就想去仰觀一番,能享福最好,就算不能享……尋常呆著,呆著也是無所謂的。”耶律和魯斡努力地擠出了一絲笑容。
趙倜頷首,看了他幾息:“那魏王還不肯說燕京的兵馬跑去何處了,遼國究竟有什么大事發生嗎?”
“說,說,我現在就說……”耶律和魯斡急忙道:“東北的女真諸部反叛,相互勾連,舉兵五萬攻打上京,上京告急,調四處兵馬馳援,燕京兵多,又距離上京較近,仗著前方有薩滿法師擺放大陣可據貴軍進攻,所以率先調去北上,只留下了兩三成人守衛城池。”
“果然如此,不過……”趙倜思索道:“女真只五萬兵馬而已,若是我沒記錯,上京常駐軍力就有三十萬,怎么會抵擋不住,還要調遣四處軍馬支援呢?”
“這個……”耶律和魯斡望了望趙倜,小聲說道:“據說女真軍內有神人助戰,凡人兵將難擋,所以才召喚四方前去勤王……”
“哦?神人相助?”趙倜皺眉:“哪里來的神人?”
“傳聞,傳聞是從天而降,金盔金甲,法力無邊,別說尋常軍兵,就是薩滿教的法師也根本不能抵擋……”耶律和魯斡道,隨后似乎有些負氣:“莫不是我兄長不得天意?所以天神降下的懲罰?”
趙倜道:“契丹不是信奉薩滿天嗎?哪里來旁的天神降下懲罰?”
“總歸還是不得天心民心吧……”耶律和魯斡小聲道。
趙倜啞然失笑:“看來當年你國興宗皇帝傳位給你好了,不傳給你同母哥哥耶律洪基,大抵便不會發生此事了?”
“這,這確是不好講的……”耶律和魯斡聞言不由訕訕道。
趙倜道:“將你知道的上京戰況細說聽聽。”
耶律和魯斡口中稱是,開始講起,片刻說完,原本就只了解個大概,乃為女真軍內有一名金甲神人,通曉神術法力,又力大無窮,萬人難擋,而且訓得女真兵將異常勇猛,不似原本毫無章法模樣,是以遼軍哪怕人多,也并非女真之敵。
趙倜聽完,微做沉吟,剛想開口,就見堂門之外快步走進一名高大少年,卻正是姚平仲。
“殿下,屬下有軍情稟報。”
趙倜道:“你不是在城頭巡衛,有何事情來報?”
姚平仲道:“屬下正是在城上巡邏,剛剛城下遠處來了三匹輕騎叫門,言說給殿下送信,事情緊急,所以才夜晚叩關。”
“哦?”趙倜瞇起雙目:“來的是什么人?”
姚平仲道:“來人自稱女真完顏部人,七水諸部之長,官封猛安,名字喚作完顏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