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樹這番話說的斬釘截鐵,殺氣四溢,在場眾人無不動容。
他們紛紛意識到,袁樹在他們面前是一位和藹的領袖,對待自己的同路人、對待自己的部下極盡關照,非常溫和。
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是個老好人,這并不代表他殺的人很少。
甚至他殺人的兵器,都不僅僅局限于刀劍,他還能用嘴殺人,更能用經典殺人。
做他的同路人是幸福的,做他的朋友是放心的,做他的敵人是致命的,做他的死敵——
是要趕著去投胎的。
盧植等人和袁樹相處了很久,所以他們很清楚,此時此刻,那些邊疆豪強們的死兆星正在熠熠生輝,他們的生命只在旦夕之間,他們如果能老老實實接受袁樹對他們的要求,或許還能活命。
他們如果負隅頑抗,不接受袁樹對他們的要求,那么等待他們的,必然是三族消消樂。
除了這些對未來的行動計劃的安排之外,袁樹也透露了自己此次北上需要帶領一部分心腹親信前往,不管是作戰的軍隊還是邊疆的行政系統,他都要全部安排上自己人,這不僅意味著升官的可能性,同時也意味著一定意義上的生命危險。
因為在數年的時間內,他沒有辦法保證每一個人的安全,跟他北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會被鮮卑人殺死,乃至于被自己這邊的蟲豸們害死。
所以袁樹打算讓盧植等人在一心會內部開始進行宣傳和篩選,幫他選擇合適的優秀的人才,并且將這件事情告訴他們,把好處和危險都說的明明白白,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跟著自己北上冒險、吃苦受罪。
不過這個事情還有很長時間可以安排,所以一時半會兒也不著急。
眾人也不反對,只是擔憂,方才那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沒有了。
眼見如此,袁樹打算說一些能讓大家感到愉快的消息,遂透露了自己將要結婚的消息。
“其實我本來也不想那么早結婚,但是我父親他鐵了心,說我如果要北上,那必須要結婚,并且留個后,我說我北上不代表我要去送死,我也不愿意死啊,我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呢!他不信,他非要我留個后,所以,我很快就要結婚了。”
袁樹把這個消息說出來之后,盧植等人的臉上就不再是方才的凝重和沉思,而是濃濃的欣喜了。
“子嘉!你要結婚了?”
“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啊!”
“要大操大辦!必須要大操大辦!”
“趕快回去告訴所有一心會的成員!袁君要結婚了!”
一群人一聽袁樹要結婚的消息,頓時高興的不知東南西北,仿佛結婚的不是袁樹,而是他們,之前的那種擔憂和嚴肅的氣氛頓時一掃而空。
然后他們立刻開始熱烈的商議起來袁樹的婚禮上應該有些什么細節,應該有些什么愉快的可以操辦的事情。
羅意說想要回老家弄點東西來,給袁樹的婚禮安排上荊州特產,打算請來荊州那邊的樂師隊伍給雒陽人表演一下荊州特色歌舞,讓雒陽人開開眼。
戴化也打算回東萊郡老家給袁樹弄點當地特有的海產品之類的,讓雒陽人嘗嘗鮮,但是考慮到食物新鮮程度的原因,他開始積極探索用冰塊保持新鮮度的可能性。
趙俊則表示南陽有不少雜耍藝人,對于雜耍之道相當精通,他打算在袁樹的婚禮上大搞雜耍,讓大家一起快活快活。
張捷則表示蜀道雖然難行,他也打算派人回蜀中老家,給袁樹弄來一份蜀地特產。
盧植則和廉達、邵原、許崇三人開始商量去幽州給袁樹帶大雁回來的事情,表示要弄來足夠多、足夠強壯的大雁讓袁樹有面子。
一群人商量來商量去,似乎完全沒有顧及到袁樹的想法,也不在乎袁樹想要怎么做,直接就把這場婚禮變成了大家的大聯歡。
甚至魏甲和俞疇還在那邊商量要安排一心會會員們和優秀的弟子門生們舉行一次模擬兩軍對攻的戲碼,用數千人的隊伍一起給袁樹賀喜,讓袁樹體會一把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爽感。
這樣一來,在老婆的面前絕對倍兒有面子!
袁樹對此很無奈。
他現在知道自己的這場婚禮應該不會簡簡單單就結束。
他其實不是很想大操大辦,只想著用盡可能簡潔的方式辦理,只要能合乎禮數也就夠了,他只想盡快結束婚禮,然后盡快辦理起去并州的事情,盡快的建功立業。
他可是一個有著極強功名心和進取之心的男人,怎么會沉迷于溫柔鄉呢?
要是讓這群部下們參與進來,整個婚禮還不知道要被他們折騰成什么樣子。
但是沒辦法,作為領袖,總有一些事情是不能自己決定的,總有一些事情要考慮部下們的想法,他們都這么開心了,自己難道能做那個掃興的人嗎?
作為領袖,自然是要讓渡一些東西給部下們的。
比如之前他就把自己的肉體利用到極致,和部下們同床共枕,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情緒價值,用暖男之心溫暖他們的心房,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絕佳效果,部下們一個個都愿意為了保護他而死。
于是,他決定聽天由命,把自己的婚禮主辦權完全交出去,任由大家操作,他只要在那一天成為大家的開心果就夠了。
只是,那一天必定會很累啊……
一念至此,袁樹還真的有點羨慕漢宣帝以前的時代。
那個時代,婚禮還不叫婚禮,而叫昏禮,顧名思義,是黃昏時候才能操辦的禮儀。
袁樹從古籍當中了解到,在漢宣帝以前,結婚不是什么值得大操大辦大鳴大放的事情,根據周禮當中的規定,婚禮就應該在黃昏時分靜悄悄地舉行。
新郎從新娘家中把新娘接走,一路上也不要敲敲打打,也不要大張旗鼓,安安靜靜的把新娘接回家中,在家里面閉門舉行一系列的儀式,與自家非常親近的親屬進行聚會,就算是完成了這場婚禮。
進入漢代以后,社會習俗有所演變,偶爾會出現大操大辦的情況,那也局限于高官權貴群體,平民哪怕是有足夠的財富也不能大操大辦。
而到了漢宣帝執政時期,漢宣帝下了詔令,允許地方平民用以前只有高官權貴才能使用的方式舉辦大張旗鼓的婚禮,越隆重,越奢華,越有面子。
漢宣帝這么做,其實就是想多一個財富再分配環節。
讓平民中有錢的那些人把他們積蓄的錢拿出來消費,又能促進社會的經濟流動,又能讓一些有錢的人因為一場婚禮而元氣大傷,打斷他們的升級之路,以此限制地方豪強的發展。
這一招確實有效果,在大規模的移風易俗的影響之下,婚禮就漸漸變成了大張旗鼓大操大辦的喜事,越大規模、越奢華越好。
有錢人立刻轉變思維,把婚禮操辦成了有關社會地位與家族利益聯合的帶有極強社交屬性的聚會,極盡奢華,以此彰顯自家的排面。
老百姓很容易被影響,有樣學樣,也很眼饞,為了面子不惜傾家蕩產,甚至有很多人家為了給孩子舉辦一場有面子的婚禮,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攢錢,甚至還有舉辦完婚禮就全家破產的情況出現。
如此一來,自然搞的不少地方怨聲載道,人們深受其苦,卻又無法超脫其中,而且為此賺錢的人也的確不少,專門操持喜事為生的人也多了起來,一整條產業鏈就給這樣拉了起來。
袁氏家族作為天下第二家族,自然不會缺少辦婚禮的資源和財富,不管搞得多么的奢華、精細,也都不會有傾家蕩產的風險。
更別說一場婚禮下來,又能合理合法的收取數量極大的禮品,搞不好到頭來一點沒虧不說,還有的賺。
不過……
還是量力而行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