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一百七十六 我那么大一個渤海王呢?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不是袁術

  關于處理劉悝的事情,劉宏很快下詔至尚書臺,再由尚書臺將此事發布詔令給冀州刺史李邵,由李邵正式執行。

  此事很快在朝廷中傳播開來,不少人對這突如其來的詔令感到非常的錯愕、震驚,很快就有官員上表詢問此事真偽,并希望朝廷能給出回應。

  袁隗已經知道此事,但作為司徒,他還是要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于是上表朝廷,詢問此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懲處宗王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顧及朝廷官員的意見呢?

  就算要干這個事情,也要提前和大家知會一聲吧?

  你這么搞,很容易讓我們認為你是要搞先斬后奏那一套啊。

  袁隗帶頭詢問,其他官員也紛紛上表,一時間內廷壓力巨大。

  但是這些奏表都被宦官們攔截了,只有少數措辭溫和的奏表被送到劉宏面前,劉宏看后還以為朝臣對此反應并不激烈,只是詢問,就更加放心了,覺得這個事情做的沒錯。

  他又下了一道詔令,解釋說這件事情性質惡劣,必須要盡快處置,所以沒有及時和諸位重臣商議,不過此事確實存在,證據確鑿,無需爭論。

  所以處死劉悝這件事情,絕對是要進行下去的。

  這道政令引起了更大范圍的議論和疑惑,但是在宦官的威壓之下,這種討論最終也沒有影響到朝廷決策的進行。

  只是,無論是劉宏還是宦官們,他們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早就被袁樹得知,且袁樹趕在劉宏詔令下發之前數日就派人前往冀州通報此事,讓停留在冀州應對此事的廉達立刻行動起來。

  廉達接到通報之后,立刻緊張起來,立刻派人入渤海王府告知劉悝此事。

  劉悝在這些日子里一直處在高度的緊張之中,又不敢喝酒,生怕誤事,吃不好,睡不好,焦慮的不要不要的,甚至為此還生病了,眼下正天天喝藥呢。

  不過也多虧他生病了,進出渤海王府的醫生更多了,廉達與他聯絡就更方便了。

  消息送來,劉悝大驚,得知劉宏真的要對他下手了,他緊張不已,連夜召見廉達,讓廉達一定要保護好他。

  廉達則表示袁樹留著他就是為了要保護好劉悝一家子的,現在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沒什么好說的,劉悝趕快召集一家老小,囑咐一下,大家腳底抹油,開潤!

  劉悝也不含糊,命都快沒了,啥都不想了,趁著夜晚趕快讓心腹老仆把妻子、妾室、兒子、女兒等直系親屬們全部召集起來,向他們通知了此事,讓一家男女老少驚恐萬分。

  所幸他們早就有了退路,于是一家老小趕快去收拾細軟,還不能讓太多人知道,只有各自最貼身的仆人、侍女才能知道。

  盡管如此,這幫人的數量也達到了七十三人,人數實在是不少,需要的車輛也不少,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貼身細軟衣物什么的,整個車隊目標也確實不小,要是光明正大的離開,多少有點難度。

  不過廉達這邊也不是沒有應對方案。

  應對方案早就準備好了。

  來南皮縣銷售涼州和關中物產的商隊本來就規模龐大,之前已經在這里行動了一個月左右,此時此刻啟程返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廉達把這一家子的車隊編入商隊之中,以此作為掩護,讓他們跟著商隊一起走。

  一天一夜的準備之后,第三天清晨,劉悝一家子男女老少還有必要的仆人們就跟著一起離開了。

  剩下沒有跟他們離開的人則被提前安排到了城外的別院里,以劉悝將要去別院休養身體為理由前去準備。

  等劉悝一家老小跟著一起潤走之后,整個渤海王府只剩下一個七十歲的老仆還在看守,渤海王府閉門謝客。

  于是對內對外都有了交代,一切都顯得波瀾不驚,所以最開始,這并沒有引起什么注意。

  直到三天后渤海國相高程派人前來探病的時候,才從那個老仆口中得知劉悝去城外別院休養了。

  探病的人又去別院打探消息,意外得知劉悝說是要來別院,但目前為止還沒到,他們只是先期前來別院打掃布置。

  探病的人感到奇怪,又回到渤海王府打探消息,從老仆口中得知如果劉悝還沒去別院,也可能是去訪問什么醫生了,又或者是去什么地方秋游養病了。探病的人一無所獲,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回去報告了高程,說劉悝不在王府也不在別院,不知道去哪里了。

  說來也是搞笑,高程素來和劉悝相處的不愉快,平日里也不怎么在乎這個得罪過劉志的宗王,派人去詢問病情無非是象征性的了解一下,其實根本不在意他的死活。

  他覺得劉悝要是死了,反而更好一點,否則讓他守著一個有謀取皇位嫌疑的宗王,實在是讓他非常不爽。

  國相名義上是宗王的屬下,可實際上根本不聽宗王的,直屬朝廷,是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真正掌握地方實權,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忙碌。

  宗王就是個吃稅收享受的主兒,要是遇到一個不省心的到處搞事情,雖然沒有實權,但地位在那兒,處理也不好處理,一個不好,國相里外不是人,真的是要煩死。

  眼下正是秋收的時候,今年年景不好,糧食欠收,收稅就成了問題。

  可糧食欠收,官府不能欠收,不然老爺們的桌上少了一道菜,那可是要緊的事情。

  然而老百姓也不好糊弄。

  人家收得那么少,你還要收那么多稅,人們都活不下去了,能不跟著你對干?

  于是乎,八九月間,渤海國出現了多起抗稅事件。

  這些抗稅事件規模不大,但次數多,不少稅吏為此受傷,民間反抗烈度是一浪高過一浪,高程正因為這些問題鬧得焦頭爛額,哪有心思管顧劉悝的事情?

  所以他只是點頭說自己知道了,然后一忙起來,居然就忘掉了這個事情。

  之后他一直在忙碌,一直在應付抗稅的事情,早出晚歸十分狼狽,各種派兵鎮壓、維持穩定,或者親自帶兵去“安撫”人心。

  之前他已經忙碌了一個月,接下來又是三天的不眠不休,他之后才初步平息了抗稅事件,抓住了不少鬧事分子,把他們扔進監獄。

  獄卒們自會有諸多法門教訓這些不給朝廷納稅的抗稅分子。

  到此為止,他才終于得了些空閑,又忽然想起了劉悝還在生病,于是再派人去問問劉悝的病情到底怎么樣了。

  結果就得到了和三天之前一樣的答復。

  劉悝不在王府,說是去城外別院休養了,但是城外別院的人說劉悝一直沒來,所以劉悝就一直沒蹤影,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高程這才想起八天以前他派去的人也帶給了他同樣的消息,但他一忙起來,就把這個事情忘記了,現在才想起來。

  他心里咯噔一下,有了些不好的預感,趕快親自去渤海王府和城外別院,又派人在其他地方找尋劉悝的蹤跡,城里城外到處找。

  半天之后,消息匯總。

  劉悝,消失了。

  不僅是劉悝本人,還有他的妻子兒女,都不見了,整個渤海王府只剩下一些下人,其他人全都不見了,消失的無影無蹤,好似人間蒸發一般。

  高程額頭上的汗珠子一下子就滑下來了。

  我渤海王呢?

  我那么大一個渤海王呢?

  活生生的人怎么就沒了?

  國相相對于太守,雖然權力地位差不多,但是額外有一個特殊的職責,那就是監督、或者干脆說就是監視宗王,不能讓宗王搞事情,如果宗王老老實實的吃吃喝喝玩玩樂樂,那無所謂,但宗王要是亂搞,搞一些有的沒的,那國相是有連帶責任的。

  所以對于宗王的行蹤和做的事情,國相必須要知道,并且時不時的還要向朝廷匯報,現在好端端一個宗王人間蒸發,找不到蹤影,他這個國相還要不要混?

  “立刻派出所有能派出的人,給我找!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大王!”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