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一百七十四 我們是王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不是袁術

  此番行動,帶隊出擊宮城的肯定是袁樹自己,今日與會眾人也都要參與進去。

  至于行動的主力,在袁樹的策劃中,則以保衛部和老莊戶共三千余人組成,這三千余人是袁樹的看家底牌、家底子。

  保衛部不用多說,一千多號人全是按照軍官標準培養的,那是正兒八經的精銳,對上北軍這種中央精銳也不會遜色。

  老莊戶兩千多人則是最早開始接受軍事訓練、受訓程度最深的人,雖然說未必有足夠的軍官才能,但是帶一隊新兵沖陣拼殺的能力還是有的。

  他們算是預備軍官的苗子。

  另外,已經接受過軍事訓練的三千多涼州門生和對軍事有興趣的一心會員則作為第二梯隊加入到行動之中,跟著第一梯隊的主力一起沖鋒陷陣。

  這一批人雖然沒有保衛部和老莊戶那么精銳,但也都是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受訓時間也比較長,其中不少人也有過參加戰爭、殺人的經驗,絕不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蛋子。

  所以他們加入到這場行動當中,也絕不會露怯。

  總體來說,這六千多不到七千人算是袁樹手底下目前最可靠的戰斗力,無論是專業性還是忠誠度都有一定的保障,某種意義上算是袁樹的私兵部曲。

  此番行動,袁樹將親自率領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則交給盧植統領,緊隨其后沖陣。

  攻入朔平門之后,袁樹計劃由自己去捕捉劉宏,而盧植則主要負責斬殺宦官,互相保持聯絡。

  此次行動主要鏟除的是宦官,且因為行動的效率問題,袁樹提出,分辨宦官的方式就是看他們有沒有胡子。

  沒有胡子的都要殺死,爭取要在天亮之前把所有宦官全部除掉,一個不留。

  至于其他人等,則盡量不要殺死,以擒拿抓捕為主要方式,尤其是宮里面的女官、宮女等等,絕對不能濫殺,必須要保證他們的安全。

  “要殺死的只有宦官,其余人等若有罪,可以事后審訊處死,但是絕不可隨意殺戮,這一點,是我對諸位的要求,我相信諸位都是明事理的人,不會和那些野獸般的人一樣失控,所以必須要提前決定好這條準則。

  至于宮中的宮殿、房屋、財物,更要盡力保全,不能縱火,不能劫掠,我們是良知之師,不是野獸,我們是為了大漢的未來,而不是為了造反劫掠,我們必須要表現出知行合一的面貌,必須要以此告知天下人,我們不是漢賊。”

  袁樹的這一呼吁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認同,他們也認為他們不是漢賊,他們是伐無道誅奸賊的王師。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鏟除宦官,所以殺死宦官是唯一的目標。

  袁樹平日里對整個一心會團體嚴格的紀律要求在這個時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也相信自己能夠約束好這支武裝力量,使他們達到岳家軍的紀律水準,給新時代的第一頁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注腳。

  雒陽城不是隨隨便便的地方,雒陽城是帝國首都,天子腳下,儲藏著數量極大的珍貴物資、文物、寶物,這些東西都是無價值瑰寶,但卻在歷史上慘遭橫禍。

  董卓火燒雒陽,以及西晉時期的武庫大火,將十分珍貴的雒陽藏書、武庫藏品燒得七七八八,幾乎沒有留存下來的東西,無數珍貴的文物就在這兩場大火和數不清的動亂中徹底喪失。

  這在袁樹看來是非常可惜的。

  他從來不認為軍隊就是野蠻的,無禮的,狂躁的,嗜血的。

  不說近現代,就算是古代,也曾有過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的軍隊。

  比如諸葛亮麾下的蜀漢北伐軍,在魏國的領土上和魏國平民相處愉快。

  比如岳飛麾下的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虜,所到之處,平民全力支持。

  比如戚繼光麾下的戚家軍,那也是嚴明軍紀,出征時若有擾民的,一律斬首示眾,也因此得到了戰地百姓的支持。

  這足以說明編練一支與民秋毫無犯甚至相處愉快的軍隊并不是不可能。

  只要讓他們吃飽,穿暖,拿到軍餉,稍微有點見識、文化,這一切就算是水到渠成了,對于暴力團體來說,他們的要求實在是不高。

  只可惜,不做人的帝國統治階級就算是這點事情都做不到,讓一群手里拿著武器的大兵餓肚子、穿不暖、拿不到足夠糊口的軍餉。

  軍用物資層層剝皮,從出庫到大頭兵手上,能留下十分之三都算是有良心的。

  就這,還指望人家打勝仗。

  搞笑!

  袁樹對待自己的一心會屬下們都是非常大方的。

  一般的門生都能免費住宿,在良莊內,他們的衣食住行只是一筆很小的開銷,吃飯之類的并不會費很多的價錢。

  袁樹通過加強運輸和儲存管理、就地獲取食材等等諸多方式降低了伙食成本,并且不以此為盈利的方式,使得門生們在良莊內獲取食物的成本較之雒陽城內外要低得多。

  有些貧困的門生測算過,他們在太學里每月所需要的食物支出和在良莊內所需要的食物支出完全是兩個概念,他們只需要支出在太學里百分之五十的費用,就能吃得比在太學內還要好不少。主要就是能吃飽,完全不會餓肚子。

  粟米、麥飯管飽,不會缺鹽,偶爾有肉吃,也會有蔬菜吃,特殊節日還有少量水果作為福利發放,幾個人分一個果子吃,雖然不多,也能嘗嘗味道。

  一日雖然只有兩餐,但一餐是稠菜粥,一餐是干飯,不吃那種稀粥,所以很頂餓。

  這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至于加入了一心會的會員或者參加軍事訓練的成員,那都是直接全額補貼的。

  一日三餐,免費食宿,還有衣物提供,肉類、蔬菜類都是翻倍的提供,保證讓這些人吃飽吃好,絕不讓他們餓肚子,也不會讓他們營養單調、不良。

  很多加入之初面黃肌瘦身材單薄的太學生在進入良莊之后的兩三個月里,都紛紛開始長肉,開始變得面色紅潤,頭發也變得有光澤,皮膚都比之前更好,人的精神狀態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這筆支出當然不小。

  所以不僅一心會下屬產業的利潤全都歸入公賬,袁樹自己搞到的那些錢也都不是拿來自己用,而是投入到一心會的公賬里。

  他給自己開一筆工資,日常所用就從工資里支取,以此表示自己和大家同甘共苦。

  至于其他有什么想要的,比如昂貴的水果、香料之類的,他要么坑爹,要么打袁隗的秋風,反正絕對不動用公賬里的一枚五銖錢。

  他自然不會餓著自己,不會苦了自己,他的工資收入補貼也是整個一心會最高的,超過一般會員好幾倍,正兒八經吃飯,吃肉吃菜,那都不是問題,不存在他自己吃糠咽菜的情況。

  但就是這樣,一心會龐大的支出卻沒有導致財政赤字,反而是連年有盈余。

  茂陵良莊早就收支平衡了,還能把利潤拿來給雒陽良莊用。

  雒陽良莊的發展也是很不錯,正常的建設支出拋開不算,就算是硬扛了一次水災之后,哪怕一心會還支出了一些物資和財物幫助城外平民重建家園,也沒有到財政危機的地步。

  不算這些意外支出,就在日常的飲食、教學、軍事訓練、農業生產的消耗來算,數字一點都不大,以至于袁樹一開始都覺得自己是不是算帳算錯了。

  但是盧植領銜的審計部明確表示,算賬是不可能算錯的,每一筆賬他們都有記錄,每一筆賬都經得起查驗,每一筆錢從進入到支取再到落實用途,他們都有記錄。

  盧植對此盯得特別緊。

  袁樹也多次派人查賬,或者自己來突擊查賬,也都沒有查出什么問題,賬面很干凈,很健康,在往日看來很少的一筆錢就能讓很多人吃飽又吃好。

  最后只能得出結論——

  正兒八經辦事,不搞什么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稍微做點擬人的事情,就算有所消耗、磨損,一個正常運轉的產業組織也不會到無米下鍋的地步。

  帝國朝廷的一系列操作只能說頗為返祖,雁過拔毛,誰都要伸出手撈點好處,平白增加了無數支出,以至于入不敷出成為常態。

  袁樹后來也安排賈詡刺探了一下各級官府的后勤支出賬目,結果讓他頗為無奈。

  眼下這個時期雖然已經不復當年漢明帝、章帝時期三五十錢就能買一石米糧的好時候,但只要不戰亂,在正常光景,在沒什么天災人禍的地方,糧價還是穩定的。

  一石米糧本來只要一百一十錢到一百二十錢左右就能買到,要是碰到一點稍微有點良心的米商,給你降個幾文錢也不是不可能。

  雒陽剛剛經歷水災,糧價上漲,但經由一心會的努力和袁樹的操作,水災很快得到控制,糧價已經從一百五十錢一石回落到了一百一十錢一石,價格已經穩定下來。

  所以雒陽本地老百姓雖然是月光,但吃飯還是能吃上的。

  可是朝廷、官府、軍隊的糧食支出就完全不同了,外頭賣一百一十錢左右的米糧,在這些組織的賬冊上卻愣是能飆到一石四五百錢甚至五六百錢的地步。

  至于其他的什么日用品、蔬果木炭、衣物之類的官府常用福利,那價格更是一個比一個離譜,離離原上譜,差個四五倍都算是講究的,個別物件甚至能出現十倍左右的差價。

  美其名曰——精品。

  他們買的是黃金和蜀錦嗎?

  這種操作袁樹怎么看怎么眼熟,怎么看怎么覺得是有中間商在賺差價,各路“劉專員”實在是太多,錢實在是不太夠用。

  老老實實辦事,就算稍微貪一點,貪個十幾二十錢,袁樹覺得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你翻了好幾倍的貪,貪出了倍差,那實在是太不講究了。

  所以袁樹能用更少的錢養活更多的人,而東漢帝國則是了大錢辦了丑事,輸麻了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