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黃泉底部,泥沙渾濁,且越往下,越是厚重。
深入十來丈后,余缺的神識也被拘束,只能窺視周身的一丈上下。
并且他已經能夠感受到,四周有一股陰寒的氣息冒出。
若非有本命劍胚的護持,不管是他的陰神獨自來此,還是他的肉身來此,都將面臨不小的損耗。
特別是繼續往下,幽黃泉底部的環境就越發的險惡。
不多時,余缺的神識甚至是被直接壓制到了周身三寸。
如此環境,他的陰神或肉身一旦暴露,可就不再是所謂的“淬煉”,而是直接就會重傷,若是沒有辦法及時逃出去,甚至會被活生生的消磨致死。
錚錚!
好在余缺的白脊劍,其無論是煉制手法、還是使用材料,都是上等,僅僅遜色于六品法器。
且此劍內里,還存在著那顆九龍仙人賜下的仙種。
因此哪怕磨盤峰底下的萬人坑中,依舊存在著所謂的煞氣,余缺也用不著擔心自個的性命安危。
不過即便如此,余缺依舊是在心間暗自慶幸:
“幸好我這幾年來,并未輕舉妄動。直到修成了七品,方才駕馭劍胚前來一探究竟。”
他還回想起了當初那素無道人對自己所講的東西。
那道人雖然對萬人坑的危險有所提及,但更主要的,是告訴余缺此坑中的煞氣枯竭,不堪使用,萬人坑已經是接近廢棄。
這話落在常人的耳中,無異于相當于此坑不甚危險。
如今看來,素無道人所講的東西實在是太少,讓余缺頗是懷疑那道人是不是故意隱瞞著這些。
“看來此地不僅僅是一方險地,還是一方兇地!”
余缺心神微凜。
他當即操使飛劍,更是謹慎的下降。
終于,當他不知自己下降了多少丈時,劍身四周的阻塞感陡然一空。
一陣水聲在余缺的左右響起來,嘩啦間,白脊劍脫離了泥沙,進入了一方暗河或湖泊當中。
但與此同時的,則是一股滲入魂魄的寒意,當即就從四周彌漫而來。
余缺的思緒,剎那間都凝固住了。
好在如此寒意,只是在讓余缺的陰神遲滯了一息,白脊劍上當即就冒起了一陣鴉火,將四面八方撲來的寒意驅逐殆盡。
余缺這時朝著四周望去,發現自己處在了一方極為寬大的水下溶洞當中。
水體昏黑,偶爾會有慘綠的幽光閃爍,四周陰氣極為濃郁,屬于是他平生所見最為陰寒之地。
再向下看去,借助微弱的幽光,他發現了一根根折斷生銹的兵刃、并有車馬等物的殘破部件。
果然如道宮中人所言,磨盤峰的萬人坑,乃是一處古時候的兵坑。
不過親眼瞧見這一幕,余缺依舊是感到驚奇。
因為單單按照道宮中所記載的,磨盤峰萬人坑就已經有著數千、上萬年的歷史。
若是再加上此地乃是更古早時候形成的,它所存在的歷史應當是更加悠久。
結果如此長久的年歲下來,坑底竟然還能存在兵刃、車馬的殘留。
余缺的目光頓時閃爍:“莫非,這些兵刃的材質都是古時候頂尖的材料?”
他當即心神動彈,操持著白脊劍,仿佛游魚般在溶洞中穿行。
謹慎的試探幾番后,余缺并未在四周遇見危險,他便大膽的游動到那些兵刃跟前。
結果令他失望的是,根據他的神識打量,這些兵刃的材質雖然了得,并非凡鐵凡銅,兵刃上也存在仙法煉的制痕跡。
但是它們的材質并不算出奇。
萬人坑中的兵刃之所以能夠保存到現在,疑似和溶洞中的環境脫不了干系。
“這倒也是,早在我來之前,道宮中就不知道有多少前人來過此地。
如果這里存在著了不得的寶物,早就該被取走了才對,特別是這些古人的遺物。”
他思索著,目光挪動,還看向了斷兵殘劍左右,那一具具殘破的尸骸。
這些尸骸的模樣也讓人驚奇,它們并非骷髏樣式,而是皮肉萎縮,貼合在了骷髏表面,更像是干尸。
但存在于水下的干尸,本就挺讓人驚奇的。
余缺湊上前,用神識細細的打量著這些古人遺骸,發現遺骸內里的臟器也都在,只是像是縮成了葡萄干似的。
細細檢查著,他還發現干尸們身上的衣物都還完好,布帛一類物品顏色褪去之外,并無太大的損壞。
這讓他嘖嘖稱奇:
“如此陰寒之地,豈不就是那九龍仙人所指的上等太陰煉形之地。
如果讓那些陰邪仙家知曉了此地,定會以之為寶藏也。”
如此自語著,余缺眉頭一挑。
他想到了,自己雖然不是陰邪仙家,但主修的乃是閻王爺法脈,這等地界對于他而言,也是一方寶地。
特別是,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將那太陰煉形參悟出幾分真意,豈不是也就能將此地利用起來了!
再加上他還有小黑葫蘆在手……
“甚好!果如我所期待的那般,此地即便沒有了煞氣種種,只存在鬼氣邪氣,但于我而言,依舊是一方寶地。”
余缺心間干勁十足,他當即驅使白脊劍,更加賣力的在萬人坑中巡查。
一個多時辰后。
他將萬人坑細細轉悠了一圈,發現此坑的核心區域剛好千丈左右,千丈以外,雖然也充斥著陰氣寒氣,但是濃度已經是層層遞減。
并且他在千丈范圍的邊界,還發現了當今仙家的手段。
四下有著界碑鎮物,應當是黃山道宮在此地布置了陣法,用以聚攏萬人坑的陰氣。
若是再往外,萬丈方圓處則都是光滑堅韌的石壁了,整個和磨盤峰相連,不分彼此,就好似人為在山體中挖出了一方坑洞似的。
只是在坑洞石壁上,余缺發現了一道道裂縫,其中不少裂縫都可以進人,且洞口處水流急促,裂縫的盡頭很可能通往外界的水脈,乃是活水。
“想來這一處萬人坑,有可能是道宮中人從這些裂縫中鉆來,方才發現了此地。
那幽黃泉,也是先發現了萬人坑,然后才發現的。”
余缺暗暗思忖著。
不過不管緣由是哪一種,與他無甚干系了。
反正磨盤峰中的一泉一坑,眼下都屬于他所有,好好享用前人的遺澤便是。
巡查一圈下來,余缺在心間便大致規劃了此地的用途。
這里既然是古時候的一處降兵坑,充斥著陰氣寒氣,那么他便將此地用作自己的藏兵坑便是。
日后所有煉制好的鬼兵,都可以窖藏在這里,讓鬼兵們吸引陰氣,增長底蘊。
若是用 有敵人前來,則鬼兵既可從幽黃泉中冒出,又可以通過裂縫,從磨盤峰的四面冒出,用以圍殺賊人。
余缺思索著:“只是自幽黃泉下到此地,頗是難熬。
尋常的鬼兵多半尚未進洞,半道上就會魂魄飛散,得想個法子讓彼輩能夠自如的上下。”
略微思索了幾下,他就將這個想法先壓下了。
這事并非是簡單就能解決的,極有可能需要布置一方大陣,或者干脆從其他地方,開鑿出一條從山頂直通萬人坑的裂縫,兩者都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事。
余缺收斂心神,他俯視著萬人坑,目中雖然滿意,但還是忍不住的輕嘆:
“此地雖是寶地,但未存一寶,別說煞氣了,了連只上古殘魂都沒有,著實有負本道期待啊。”
他心間的去意頓生。
余缺駕馭白脊劍,當即就飛到了直通幽黃泉的裂縫跟前。
不過在臨走前,他大著膽子。
只見他的陰神一晃,忽然就從白脊劍中跳出,“赤身裸體”的出現在了萬人坑中。
陰冷!寒冷!!
一股陰寒的感覺,從四周瘋狂襲來,讓他的心神再次陷入了僵硬中,且足足三息,他都沒有回過神來。
就連他陰神體內的鴉火,也是一時間被壓制,反應不了。
好在陰氣寒氣雖重,但并未演變出煞氣,它們對于余缺的七品陰神而言,僅僅是個磨煉,不足以傷身。
等到余缺的陰神狠狠的打了幾個激靈后,他回過神來,游走在四周,還頓覺可以大肆的吸食此地陰氣,以壯大自家的陰神。
反正陰神也近似“鬼類”,鬼魂都可以吸食陰氣,他如何不能!?
只是余缺強行將陰神體內的沖動,給鎮壓了下去。
他乃是仙家,所修乃是仙道,并非鬼道。
若是想要長生久視,仙家的陰神所能吞吐的東西,除去靈氣之外,便只有家神渡來的香火陰氣種種。
這兩者之外的其他氣息,仙家們對此頂多能用于施法,絕不可納入體內。
“倒是日后可以尋來幾方陰寒法術,想必在此地修煉,應當是事半功倍。”
余缺暗暗想著。
他細細感應著萬人坑的環境,正當他想到縮回白脊劍,返回峰頂時,忽然又有變故出現了,讓他返回不了!
此變故并非是萬人坑出現了異樣,而是余缺的陰神出現了異樣。
余缺見此,心間一緊,當即就將自家的祖廟喚出,要庇佑陰神、鎮壓變故。
結果他的祖廟在萬人坑中展開后,身上的異樣更加明顯了。或者更準確的說,異樣的來源就在他的祖廟中。
嗡嗡嗡!
只見一顆顆嬰兒拳頭大靈文,在余缺的祖廟中飄起,想要沖出祖廟。
這些靈文,正是他從九龍瀑仙園中所得到的部分《太陰煉形》正文,皆是上古秘傳文字。
面對靈文的躁動,余缺遲疑著,糾結幾番后,他選擇了順從這些靈文的沖動,當即大開祖廟,讓彼輩沖出。
反正在那地下墓室時,他就對這些靈文感到忌憚,如今彼輩自行就要離開他的祖廟,他還求之不得呢。
嗡嗡的,靈文們鉆出了祖廟,落入萬人坑濃郁的陰寒之氣中,它們更是戰栗不已,且生出了種種變化,文字扭曲,好似蛇蟲般在蠕動。
與此同時的,地下陰氣也開始沸騰,一股一股的朝著這些靈文沖擊而來。
陰氣們涌動的速度甚快,直接形成了暗流,唬得余缺面色微變,連忙就鉆入了白脊劍中。
如此他才穩住了身子,沒有被沖垮。
成功返回白脊劍后,余缺也后知后覺的意識到:“果然,是那些上古秘文在作祟,阻攔我返回劍胚。”
現在他的陰神中已經沒有了秘文,且自有白脊劍護持,余缺心神定下,不慌不忙,樂得看這些秘文究竟會生出何種變故了。
結果他在此地耐心的等待著,結一連等了八九個時辰,那些秘文依舊在吞吐著萬人坑著的陰氣,好似沒有盡頭似的。
沒有辦法,余缺擔憂峰頂的肉身,只得先自行駕馭飛劍,返回了山上洞室。
等到檢查完了肉身,確認肉身和磨盤峰上都無異樣后,他歇息一番,連忙駕馭飛劍,又急匆匆的鉆入萬人坑中。
如此反復間,足足七日七夜過去。
當余缺再次下坑時,萬人坑中的景象出現了大變。
原本濃郁激蕩的陰氣,濃度降低不少,十不存三,陰氣也詭異的變得柔和,即便余缺鉆來了,它們也不再圍住他。
這一幕讓余缺心神一緊,唯恐那些秘文,將他的磨盤峰靈脈給廢掉了。
好在動用神識檢查一番,他發現只是此地的陰氣濃度降低,并未連帶著山中的靈氣降低。
整個磨盤峰,依舊處在黃山靈脈之上,靈氣脈絡未受影響。
余缺大松一口氣,他旋即抬起雙眼,目光炯炯的望著那仿佛星辰般,烙印在了萬人坑頂部的秘文們。
和在他的祖廟中相比,這些秘文吸飽了陰氣,顆顆變得有斗大,燦爛生輝,竟然將萬丈的坑底都照耀得蒙蒙亮。
至于千丈范圍內的殘兵遺骸等物,更是筋骨可見了。
更加讓余缺訝然的是,他細細的數去,發現坑頂的秘文數目,比他之前獲得的,足足多了一倍。
“莫非,這方仙法能通過吸食陰氣,自行補全自身?”
余缺心間一動。
他早就聽說過,古人們為了能傳下道統,鉆研過不少傳法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免得自家的道統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
而這等法訣文字可以自行分裂、相互補全的情況,便是話本中經常提及的一種。
更上層的,則是還有一字傳萬法、一念傳萬法、往者傳來者等種種神奇手段。
甚至還有前人,會將自己的神念化作為一魂魄,用以充當后人的隨身老師。
余缺的心神激蕩。
他當即就盤坐在了密密麻麻的秘文底下,放出神識,朝著那些秘文接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