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十年,八月初十 就在夏會武比賽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
金山鎮最西邊,陰鶴谷轄區,準確的說,是陰鶴谷轄區極北,離蝕骨道最近的晉陽村,也迎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重大改變。
叮叮……咣咣……
正值夜間,整個晉陽村火光大盛。
粗略一掃,全村各處起碼有上百座巨型煤爐,所有煤爐都開足了馬力,有少數未架設熔鍋的煤爐,火光往高空沖出了十幾米,足見烈焰之盛。
那些巨型煤爐的周圍,鐵礦石堆積如山,成千上萬光著膀子的精壯漢子游走其間,或鍛打、或融鐵、或塑模……正忙得不亦樂乎,整個村子里,到處都充斥著打樁與鍛鐵的聲音。
“7號爐鐵水融好了,快把樁子模具拿來!”
“營房鐵板好了,來人抬走,快!”
“北面城墻,只差最后二十根鐵樁了,不要偷懶,弟兄們再加把勁,最多五天就能竣工了。”
晉陽村北邊約莫五公里開外,一面由二十米高的鐵樁組建而成,橫亙東西十五公里的巨型城墻,已基本成型,只差正中間的兩百米,就能徹底合攏。
成千上萬名工匠分散在城墻各處,或抱巨石填充,或澆鐵漿塑形,或運器械加固,或握巨錘打樁,或多人拽著鐵索立樁,在他們齊心協力的高超運作之下,城墻形態愈發趨近完整,已頗具雄壯之姿。
城墻的南側不遠處,一個老者帶著六個中年人,外加十多個青年男女,正仰頭看著面前的高聳城墻,瞳孔里滿是震驚與陌生。
“這才多長時間?還不到兩個月,城墻就快好了?”
“你也不看看有多少人參與,整個陰鶴谷23個村級營地,72個大中型營地,4萬多掘地境民夫,外加九鎮調過來的2000多御寒級工匠,還有15000盟軍士卒協助配合,再加九鎮的十幾萬人專門負責運送鐵礦石來,總共調集的人力物力,起碼在二十萬以上,這么多人分成兩撥,日夜輪番交替施工,幾乎都沒停下過,兩個月建成,還真不算過分!”
“從六月初開始,陸陸續續到晉陽村來的御寒級,加起來起碼有三萬多,我活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
“這么短的時間,建起一座雄城,南麓地界,也唯有九鎮聯合起來,才能做到了。”
“晉陽真設城了?我怎么感覺自己跟做夢一樣。”
“真的,是真的,咱們韓家,真要發達了,哈哈!”
為首的老者身著一襲黃色夏服,正是晉陽村原頭領韓鵬,聽到最后長子韓起和次子韓赴的解釋,終是壓不住瞳孔里的狂喜,直接大笑著打斷了他們。
一家人著裝,有很明顯的區別,韓起和韓赴兩人穿的衣服都是青色棉衣,且明顯為金山鎮樣式;而韓鵬和其他人,則穿的都是面料做工更好的夏服。
原因很簡單,因為韓起和韓赴兩人,前面兩個月一直都待在晉陽村,而家主韓鵬和其他二三代子弟,則都是剛剛從夏城回來的。
他們身上的衣服,顯然都是在夏城買的。
“爹,你說咱們要發達了,是什么意思?”
在場的六個中年人,均為韓氏的二代子弟,四個是韓鵬的兒子,另兩個是韓鵬的侄子,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韓起、韓赴、韓超、韓越、韓趕、韓赳。
聽到韓鵬說韓氏要發達了,留守晉陽兩個月的韓起和韓赴兩人,顯然立刻就會意了,神色微微一振;
倒是跟韓鵬一塊,剛剛從夏城回來的韓超等一眾韓氏子弟,都有點迷糊,老三韓超甚至忍不住開口詢問。
韓氏三代年輕子弟,一個身著黑色夏服,面容豐神俊朗的年輕人立刻站了出來,年輕人眉宇間透著一股強烈的自信,對著韓超笑道:“爹,晉陽設城由盟軍掌管,今后就算是九鎮的公共疆域,陰鶴谷內所有營地的人,往后肯定會陸陸續續的遷過來。
咱們晉陽村六七萬人,算是這座城池的首批居民,而且韓氏一族早就是大夏的人,盟軍治理此處,必會倚重我韓氏,說不定今后晉陽城的治理,我韓氏都能分一杯羹,爺爺說的發達,應該是這個意思,對吧?”
黑衣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目前韓氏最優秀的三代子弟,東嶺守正使盧陽的二弟子,韓立。
“老三,你一把年紀,還不如立兒看的透……”
聽到孫子的話,韓鵬臉上滿是贊賞,先忍不住訓了一句老三韓超,然后才點頭繼續道:“八月初六,在夏城臨出發前,劉都統單獨召見了我,他親口保證,晉陽設城,不會動咱們村子里的任何東西,無論城中未來如何變化,咱們韓氏,包括全村其他人現有的地皮房屋以及其他私產,永遠都是咱們自己的!”
“劉都統?爹說的,莫非是大夏云蛟軍都統,現在盟軍六大都統之一的劉元,劉都統?”
留守晉陽兩個月的老大韓起,聽到劉都統的稱呼,趕忙開口向父親求證,見父親點頭,他神色微微一震。
同樣留守晉陽的老二韓赴,得知真是劉元,忍不住激動道:“晉陽此次建城的總指揮,就是劉都統,既然是他向爹保證的,那肯定就是真的了……”
他頓了頓,轉頭朝身后的村落看了看,繼續道:“晉陽擴城后,總面積是150平方公里,咱們村落占地大概是15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全城十分之一面積,今后就是咱們全村六萬多人的了!”
簡單的發達了這三個字,給人的沖擊力,顯然沒有具體數據來的大,韓赴這個15平方公里,全城十分之一面積的描述一說出來,韓氏一族所有人瞬間就反應過來了,面色激動不已。
“全陰鶴谷起碼有四十多萬人,這基本就等同于晉陽城最后的總人口數量,如此一座巨城,咱們韓氏占了十分之一的土地,不論干些什么營生,都能輕松發家致富了,太好了,太好了,哈哈……”
韓鵬說到后面,情緒激動不已。
他今年已經83歲了,只有18鬃實力,沖擊顯陽級肯定無望,運氣好點,最多也就十來年可活了。
對他這種半個身子入土的人來說,能給后代留下一筆如此巨大的財富,絕對是做夢都能笑醒的事。
當然,家族能否于冰淵久續長存,財富只是手段,最關鍵的,還是要看是否后繼有人。
想到這,他扭頭看著孫子韓立,神色更是振奮不已。
孫子韓立,今年還未滿25,實力已高達17鬃,高出平均實力只有10鬃出頭的二代子弟一大截,甚至都快追上他這個爺爺了,而且還在今年的九鎮會武中,取得了青年組第79名的好成績,比去年上升了20個名次。
如此賢孫,早已超出后繼有人的范疇,甚至青出于藍都不足以形容,韓立將來的上限,比他以及韓氏二代子弟,要高太多了。
也正因如此,韓鵬已經預見到,等孫子韓立未來順利成長起來,接過家主大位,韓氏一族,必然能聲震南麓地界,躋身大夏名門之列。
“爺爺,咱們還有事,不能耽擱太久了。”
韓鵬的遐想,被孫子韓立一句話給打斷了,他瞬間也反應過來了,點頭對著眾人道:“行了,既然都回來了,那就去村里幫忙,我還要帶立兒去軍營那邊拜訪一下劉都統,起兒帶路,其他人都散了吧!”
他們都是剛從夏城回來的,一回來韓起就通知說劉元要召見他們了,在北城墻這邊確實耽擱了不少時間。
晉陽此次擴城規模太大,幾乎都將村子四周的地形全都給改了,爺孫倆甚至連路都認不全了,更不知道軍營設在了什么地方,只能讓韓起帶著他們去找了。
留守晉陽的韓起,自是輕車熟路,帶著兩人往村子北面一路走,邊走還邊向父親介紹:
“盟軍是六月末才陸續到齊的,一共來了15000人,多虧了他們七月份幫了一個月的忙,城建效率才大幅提升了起來,不過十天前他們就被調走了,現在都駐扎在蝕骨道旁邊的臨時軍營里……”
其實無需韓起介紹,韓鵬和韓立爺孫倆,早就在夏城里知悉了很多關于盟軍的情況,不過韓起畢竟跟盟軍實際接觸過,兩人本著聽聽無妨的心態,也沒打斷。
陲山會盟后,九鎮共同出人,組建了一支總規模為三萬人的聯盟大軍,簡稱九鎮盟軍。
盟軍分為一到六營,每營5000人,各營均設一名都統與兩名副都統,負責日常帶兵與警戒,主要警戒的對象,自然就是兩大藩鎮以及其他所有外域來人。
一到三營駐扎在金山鎮陰鶴谷,也就是他們這里;
四到六營則駐扎在北朔鎮東川轄區。
“盟軍一營都統劉元,副都統侯泉、宇文邕;二營都統北朔黃林,副都統金山上官炎、陽瞿曹天盛;三營都統金山上官寧,副都統武川葉一平、龍谷龍文炎。”
聽到大伯說出三個營的都統和副都統名字,韓立眉頭微微一挑,面帶好奇道:“一營的都統和副都統全是大夏的,二營和三營都是各鎮混搭的?”
把二三營的都統副都統籍貫全都說出來,韓起顯然是故意的,看到父親韓鵬臉上也滿是好奇,他頓時笑著道:“說白了,還是大夏實力夠強……”
組建固定盟軍,九鎮出人之前,大夏是作了明確規定的,不管各鎮拿出來的是不是正規士卒,最起碼,必須要有御寒級修為。
九個鎮一共出三萬人,若是平均分,也就是說,每個鎮都最少要出三千多個御寒級。
不夸張的說,3000多個御寒級,哪怕是實力較強的北方三鎮,想拿出來也不容易,更別說元氣還沒恢復過來的江夏、幕陰兩鎮,以及剛剛兵變的陲山,這三個鎮目前御寒級頂多也就4000左右,一下抽個八九成出來組建聯軍,三鎮就不用發展了。
所以出人數量平均分,根本就不現實。
“3萬盟軍士卒,大夏一家直接出了1萬,北方三鎮共同承擔1萬,余下1萬由五鎮分攤。”
韓起語氣帶著濃濃的震撼,可說完卻發現,父親韓鵬和侄子韓立臉上,都沒有露出半點意外之色。
他低頭思索了片刻,很快就明白原因了,忍不住好奇問道:“爹,你在夏城待了那么久,大夏到底有多少御寒級,你估算過沒有?”
聽到這個問題,韓鵬頓時陷入了沉默,隨即面露一絲苦笑道:“就這么說吧!夏城的白天,就跟咱們晉陽村晚上一樣熱鬧。”
“這…………”
韓鵬簡簡單單的一句描述,讓韓起瞳孔驟縮,在腦海中稍微反應了一下后,表情瞬間就懵了。
“咱們大夏出了一萬人,所以直接就把自己人分成了兩個營,全部由自己人統領?”
聽到韓鵬的問題,韓起立馬回過神來,搖頭道:“不是這樣的,七月份軍營的飯食,都是我負責帶人配送的,我與士卒們閑談時得知,盟軍六營,每個營各鎮的人數都是固定的,幾乎是按九個鎮平均分配的。”
全都打亂了重組,按九鎮平均分配?
韓鵬聞言陷入思索,似乎隱隱察覺到了些什么。
韓立的反應倒比他還快上幾分,眸光微微一亮,見爺爺還在思考,輕聲道:“九鎮平均分配沒錯,可大夏有一萬士卒,基數最大,哪怕分散到六個營,每個營都有一千六百多人,也就是說,六個營里,大夏士卒都是占絕對多數的。
江夏、幕陰、陲山三鎮,如今也唯大夏馬首是瞻,若是算上三鎮分散到各營的1000人,算下來每個營五千人,大夏實際都占了半數以上,這就意味著……”
“盟軍六營,無論都統副都統是誰,實則,全都是由大夏說了算的!”
韓鵬怎么可能還反應不過來,接過孫子的話,他表情猛地一震,對聯軍的認知,瞬間就清晰了起來,連連搖頭道:“不奇怪不奇怪,江夏、幕陰、陲山三鎮就不說了,不管是北方三鎮,還是陽瞿、龍谷兩鎮,五家之所以答應結盟,本就都存著倚重大夏,抵抗兩大藩鎮的心思,他們即便看出了大夏分兵的用心,也不會,更不敢拒絕。”
問題是,這樣的聯軍組建下來,等時間一長,最后這些士卒到底聽誰的,可就不好說了。
韓立立刻就看出了爺爺的心思,搖頭道:“各鎮鉗制這些士卒的手段有很多,軍需、俸祿、修煉資源,再不濟控制他們的家眷也行,大夏真想把這些士卒都給策反了,恐怕也沒那么簡單……”
他思索了片刻后,繼續道:“與其說大夏是想策反五鎮士卒,我倒覺得,更多的用意,還是為了提升盟軍的戰斗力,一家說了算,有利于凝聚軍心,讓士卒將勁兒朝一處使,再說大夏本就是聯盟之主,盟軍由我大夏主導,天經地義。”
聽到孫子這番鞭辟入里的話,韓鵬連連點頭,臉上滿是贊賞,心中不由也微微升起了一絲遲暮感。
他年紀雖大,但就見識這一項來說,估計還真不如能自由出入夏城的孫子了。
“爹,到了,前面就是軍營了!”
三人前面雖在交談,但腳步卻一直沒停,隨著韓起一聲提示,爺孫倆抬頭往前看去,表情都微微一肅。
北側數百米開外,蝕骨道入口南側,十五頂直徑百米的漆黑軍帳,呈環形分布,正靜靜地屹立在雪地中。
營帳外圍修建了一圈木柵欄,有不少執勤的士卒,繞著軍帳不斷巡視,軍營只有一個進出口,就在南側也就是他們的正前方。
十五頂巨型軍帳的正中間,還有座臨時搭建出來的木樓,木樓總共有五層,高二十多米,頂上插著一桿黑色旗幟,旗幟正面鑲著大大的金色“向”字,反面則是一個“盟”字。
盟字好理解,盟軍的意思,可向字又作何解?
“向?”
韓鵬表情困惑的扭頭看向韓起。
韓起趕忙回答道:“這面旗幟五天前才掛上去,我問過士卒了,說是盟主新任命了一位姓向的大都督,司職統領三營大軍,負責陰鶴谷這邊的防務。”
“是加入了大夏的灞上前領主,向覆海!”
韓鵬瞬間就反應過來了,姓向的,有資格統領盟軍三營一萬五千士卒的,除了向覆海,也沒其他人了。
“直接派顯陽級來統領大軍,好氣魄啊!”
韓鵬感嘆間,已經跟著韓起一塊走到了軍營的入口。
靠近軍營門口,韓鵬爺孫還是有點忐忑的,只因門口執勤的上百披甲士卒,赫然全都是御寒級修為,兩人一眼望過去,發現竟有半數人的實力,他們看不透。
冰淵既定的潛規則,但凡看不透實力,基本就代表對方的實力在自己之上,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是別人用了什么特殊的隱匿手段。
軍營這種區域,基本沒人會藏實力。
所以答案很明朗了,這一百多個守門的士卒,有超過半數,實力都在他們爺孫二人之上。
要知道,兩人一個18鬃一個17鬃,這份實力,放在以前的陰鶴谷,基本都能橫著走了,如今卻連軍營看門的都不如,爺孫倆心情不光忐忑,還多幾分復雜。
不過隨著走到軍營門口,看清守門那幫士卒中,一個領隊模樣打扮的青年,韓鵬表情立刻就放松了下來。
“李校尉,今天是你執勤啊!”
韓起就更直接了,直接上前跟那青年打了招呼。
披甲青年抬頭看到韓鵬三人,臉上頓時也露出了一抹笑容,拱手道:“韓頭領從夏城回來了……”
說完他看向后方的韓立,笑問道:“韓立今年會武比賽的成績還不錯吧,第幾名啊?”
這執勤的青年校尉,不是別人,赫然是晉陽村的原副頭領李虎。
大夏八年年底,李虎和楊忠一起被盧陽派到晉陽村來盯著韓鵬,防止他變節,兩人來晉陽村的時候,韓鵬知道他們是大夏的人了,隨著后續韓鵬對大夏歸屬感漸深,索性就把李虎任命為副頭領了。
隨著盟軍進駐,晉陽設城,李虎和楊忠兩人,也算是守得云開見月明,不用再繼續潛伏了,六月末盟軍一過來,劉元就隨便找個借口,將兩人給收編進了盟軍一營,李虎有31鬃實力,混了個親軍校尉的職位,手底下帶著一支精銳斥候營。
韓立是盧陽的徒弟,早在東嶺時期,他就跟李虎認識了,且關系還相當不錯,聽到他的詢問,立刻笑著回答道:“嘿嘿,79名,虎哥,還不錯吧?”
“厲害,我還以為你進不去前百呢!”
聽到韓立的名次,李虎立刻點頭出言夸贊了一句。
韓立去年就被盧陽帶去夏城,算是認了門,后續又回夏城待了半年,已經算是妥妥的大夏人了,有圣紋的情況下,17鬃實力,進前百其實也不算多夸張。
“都統早就跟我打過招呼了,你們跟我來,我直接帶你們進軍營主樓見都統……”
雖說是熟人,省去了盤問的程序,不過李虎還是讓三人接受了出入口的例行檢查。
所謂例行檢查,就是一個涂滿了凝火油的通道。
李虎帶著三人穿過通道,輕車熟路的繞過軍帳,直接奔著軍營正中心的那座主樓走去。
軍營主樓,第四層的中心正廳內。
劉元端坐主位,下方一共坐著六人,分別是侯泉、宇文邕、周元、侯通、蒙易、王淵。
“云蛟、龍武、隴原三軍,分別安插在三個營,建制都沒動,剩下的北昭和雄武兩軍兩千人沒辦法,只能平均分成三撥人,打散放到三個營里,這次就委屈侯都統和蒙都統了……”
聽到劉元的話,侯通蒙易兩人都微微拱了拱手。
“實力差沒辦法,誰叫他們平時不爭氣的。”
“行軍比賽輸了,還能說什么,被打散也活該。”
聽到侯通蒙易兩人的話,其余四人連同上首的劉元頓時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一提起這事,五人就忍不住想笑。
當然,與五人對應的,是蒙易侯通兩人的郁悶。
此次組建盟軍,大夏總共出了十軍,他們五軍被分配到了陰鶴谷這邊來。
盟軍六營的建制,是兵戎部司正宇文燾提出來的,包括將九鎮所有士卒徹底打亂,平均分配到六個營,讓大夏的人在每個營占絕對多數,也是宇文燾的主意。
按宇文燾的設想,他們五軍五千人,要分到盟軍一到三營里面,那就必然有兩支大軍的士卒,要被拆分。
大夏每一支軍隊,自建軍起所有士卒都在一起,無緣無故的,誰愿意被打散?
前段時間從陲山出發時,五軍就一直在爭,大家都不想被拆分,見爭執不下劉元提出一個想法,五軍來一場行軍比賽,速度最慢的兩支軍隊就拆分。
要是比戰力,那不用說,大家都不用跟云蛟和龍武兩軍比,可比行軍速度那就不一樣了,從陲山鎮城出發到金山鎮,對五軍而言,都算陌生地域,而且五軍士卒現在全都有御寒級修為,也不存在太明顯的優勢。
這比的,就是大家平日里的行軍訓練成果。
劉元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
然后比賽就這么開始了。
最后的結果就是,北昭和雄武兩軍墊了底。
這才有了眼下的場面。
劉元見蒙易侯通滿臉的郁悶,笑著道:“兩位不必氣餒,這樣吧!本都統給你們透露個小道消息……”
說到這他頓了頓,見眾人目光都看過來,才面帶神秘的繼續道:“今年四月,司丞和宇文司正閉關前,我曾聽到過他們,商討擴軍改制的事。”
擴軍改制!
下方侯泉等人聞言,面色頓時都猛地一震,立馬都抬頭看著劉元,繼續等著他的下文。
大夏要擴軍改制,很多人其實都有預感,尤其是他們這些帶兵的都統,預感最是強烈。
過去一年,大夏的御寒級人數,增長太快了!
從去年年底,一下新增鋼鬃、金劍、金雕、振武、英武、昭龍六支大軍的建制,就能看出來了。
目前的千人軍制,明顯不夠用了。
大夏的軍隊番號,都是從狩獵小隊演變來的,軍隊的番號,肯定是有限的,不可能像狩獵隊那樣無休止的新增下去,目前21個番號就已經有點臃腫了,既不利于大軍的統一調度,始終以千人規模集訓,又難以形成大型軍團應該有的戰力。
擴軍,改制,都是勢在必行的!
既然確定了這一點,那怎么擴軍,如何改制,會不會合并軍隊,撤銷已有的番號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目前大夏的所有都統最關心的事。
劉元是繼司丞夏川之后的云蛟軍第二任都統,屬于妥妥的夏川心腹,全大夏有誰不知道?
他的小道消息,絕對有極高的可信度。
見眾人胃口都被吊了起來,劉元臉上滿是笑意,眸光微振繼續道:“司正說了,大夏最多只保有30個軍隊番號,也就是說,現在只剩下最后九個番號名額,這九個番號,到今年年末之前,都會確定。
等固定了30個番號,往后再設的軍隊,就全都跟南麓其余各鎮一樣,統一叫鎮御軍。”
眾人聞言,臉上頓時都滿是慶幸。
劉元繼續道:“這算是改制的內容,再就是擴軍。
司丞說,等30個番號全都確定下來了,他和司正會弄出一套軍隊番號等級的晉升系統,番號等級越高,軍隊可以招收的士卒數量就越多;反之越低,士卒人數就越少,而且不光只晉級,若是戰場表現太差,番號等級還會下降。
組建盟軍,就算是一輪擴軍試驗。
夫人此次總共調了10支大軍,分別駐扎在北朔東川和金山陰鶴谷兩地,咱們這10支大軍,就是第一輪試驗的對象,接下來數年的盟軍表現,就是咱們這十支大軍的考核成績,到時候都會被列入晉級考核。”
下方六人聞言,神色頓時都肅穆了幾分。
盟軍來東川和陰鶴谷兩地駐守,都是為了防藩鎮。
陳倉蔡丘兩家藩鎮,跟他們以往碰上的對手,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可以預見到,這兩個地方,一旦有戰事,那必然是驚天動地的。
而他們各軍的表現,會決定自己軍隊番號,最后的等級確認,從而關系到軍隊能否招收更多的士卒。
軍隊的等級高低,士卒多少,戰力強弱,這些其實都是表面的東西,侯泉等人真正在乎的,是這些東西背后,營地的資源傾斜。
戰力越高的軍隊,必然就能得到營地更多的重視,從而獲得更豐厚的資源配給,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霎時,侯泉等人眼中微微升起一縷火光,內心全都開始摩拳擦掌了起來,面對隨時可能打來的藩鎮,他們非但沒有懼意,甚至都隱隱有些迫不及待了。
“不用這么急,等八月二十五,蝕骨道那邊就會有人過來,到時就能看看,這蔡丘的顯陽級,到底有幾分實力了!”
劉元眸光微閃,內心也隱隱有些迫不及待了起來。
蔡士齊等一眾蔡丘人,現在就被關在樓下,只等著八月二十五,蔡丘那邊來人了。
蔡士青能殺,蔡士齊這個小世子,肯定是不能殺的。
等著八月二十五蔡丘來人,把這個小世子一眾人,全都打包送走,就算是九鎮聯盟向蔡丘的第一次主動示好了。
就看對方,到時是個什么態度了。
“不知不覺,領主都去一年多了,也不知道現在怎么樣了!”
劉元轉過身,透過窗戶看著北側的蝕骨道,倏然想起夏鴻已經過去一年了,瞳孔不免多了幾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