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與超然。
這是必然會碰撞的兩個階層。
從前時候,雍天洲上宗師就是頂尖強者,天下宗師不過寥寥。
連先天境巔峰,都算是鎮壓一方的強者。
不少宗師境在家族,宗門,乃至朝堂勢力之中,都有著超然地位。
可是隨著天地之力晉升,大宗師境出現,宗師境的瓶頸被打破。
不少之前依靠一兩位宗師支撐的勢力,現在已經無法再擁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如果大秦不變革,最終將是一場后起強者與占據資源與權力的那些老牌勢力之間的爭鋒。
皇帝看到了危局所在,所以讓代表新晉天驕的青陽侯執掌武御司,然后推動皇城變革。
從百官自查這件事來看,新亭侯做的很讓皇帝滿意。
因為幾乎沒有人看出來,皇帝才是這件事背后的主導者,反而都覺得這場百官自查是巧合。
而且,更多的人也只在觀望,沒有想到百官自查只是開始。
一旦變革從皇城百官開始,將會席卷整個雍天洲。
聚會之地再次沉寂。
張遠擺擺手,一道道身影消失在高座之上。
迷霧散去,重現春山洞天那小院場景。
穿著儒袍的趙瑜面上都是笑意。
“我就說嘛,朝中好幾位國公家都在變賣產業,原來是有所察覺啊……”
“早知道我就狠狠殺價。”
趙瑜掰著手指頭,算自己這一次虧了多少。
張遠伸手將她摟住,一手將她的手掌握住。
“什么時候回皇城?”
回皇城?
這話讓趙瑜面上露出恨恨之色。
“那些坐鎮北境長城的老家伙也真是,個個都好似沒有七情六欲一般,硬逮著我不讓走。”
“要不是看他們一個個突破到了大宗師,我才不慣著呢……”
天下間,除了以武道鎮壓雍天洲的鎮天司強者眾多,剩下大宗師最多的恐怕就是北境長城了。
其實真算起來,恐怕北境長城的強者比鎮天司還要多。
畢竟這里匯聚的大軍數以億計。
而且,北境長城之中強者,不少都是駐留數百年,早在雍天洲上絕跡。
聽到趙瑜說暫時回不來,張遠面上露出幾分失落。
“我大約在皇城也無法久留,你不回來,又不知何時能見了……”
“你,要去東境嗎?”趙瑜將頭埋在張遠懷里,低低輕語。
悔教夫婿覓封侯,以前不覺得,現在才明白這句話的沉重。
張遠輕撫趙瑜發絲,面色化為柔和。
其實對他來說,能與趙瑜在這洞天相聚,已經是幸福之事。
從廬陽府武衛走到今日地步,他從未后悔。
“對了,瑜遠商行手上的皇城產業,你有沒有想好怎么處理?”張遠低頭看向趙瑜。
今日聚會之后,皇城之中必然掀起一場變賣產業的風向。
到時候作為處理產業最多的瑜遠商行,肯定要立在風口浪尖。
一個不好,被有心人引動百姓輿論,瑜遠商行這兩年所建立的名聲可就毀了。
“產業啊,我都想好了。”
趙瑜眼中透亮,帶著睿智的星光。
只要說到賺錢的事情,她都是這般。
“拆。”
“所有產業,全部拆掉。”
“不管是內三城中的府邸,大街上店鋪,還是九城之外的莊子,全都拆掉。”
張遠不說話,聽著趙瑜聚精會神的說著自己的謀劃。
“皇城當年建起來時候,沒想到會有今日這等匯聚數萬萬百姓的煊赫。”
“九重城闕,實在太大。”
“而皇城核心之地,那些占地廣袤的府邸,還有那些傳承數以千年萬年計的世家大宅,各處街市上店鋪都是早被瓜分。”
“趁著這一次他們低價賣掉產業,我要將所有府邸,街巷全都拆掉。”
“如果這些世家還想重續家族榮光,那就將府邸拆出來的磚石木料,全都買回去,往皇城之外重建。”
“其實以我看,最好是在陳洲,或者青天洲上重建府邸宅院。”
“當然,要是他們不愿買,這些磚石木料我就都賣給皇城之中小家族,各處郡府世家。”
“千年尚書府的書房,百年世家的練武場,御史家的磚,侍郎家的床……”
趙瑜眼中,什么都能賣錢。
張遠看她這算計樣子,不覺得手掌有些不老實。
趙瑜抬頭看他一眼,輕輕咬一下唇,又開始籌算皇城之中產業事情。
拆掉的府邸和街市,全部重建。
不是建那等占地寬廣的宅院,而是建兩三層高的小閣樓。
按照趙瑜說的,一座大宅子,原本住一家人,改建成小閣樓,可以住一百家不止。
皇城之中有的是低階文武官員,他們在皇城當差,這等小閣樓正適合。
“都說皇城居大不易,我偏偏要讓皇城居,大容易。”
趙瑜握著拳頭,目光有些迷離。
張遠知道,趙瑜這謀劃看似不靠譜,但還真能推行下去。
因為,大勢變化,皇城的防御已經難以應對可能有的危機。
天狼關一戰,大宗師拼斗,百里山崩地裂。
如果這一戰是在大秦皇城,會怎么樣?
當初就是因為這個顧慮,鎮天司的那些大宗師才不得不退。
趙瑜所說的,重建皇城,這個過程中,鎮天司和欽天監會出手,悄然重塑護城大陣。
新的大陣,要能讓大宗師都不敢在皇城動手。
“宗人府必然要參與其中,想來戶部和吏部也要參與吧?”
“還有,工部?”
張遠低聲開口。
趙瑜撇撇嘴,嘀咕道:“我要是在朝中有官職,才不將這些事情交給他們。”
“這些官員一旦沾手,好多事情都只是扯皮。”
“那讓陛下將戶部尚書位置給你做?”張遠輕笑。
“哼,我要做戶部尚書,未嘗不能比現在的戶部尚書做的更好……”趙瑜低語,手掌攥緊張遠的衣衫。
元康二十二年臘月,遠在東境的西昌侯姬梁,連同東境駐守的七位戰侯,十三位武勛伯爵,還有數十位東境文武官員,向皇城禮部遞交自查文書。
這些文書皇帝直接命人張貼在東華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