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關隴貴族的全力支持,李淵率領八萬大軍順利從蒲津關進入了關中。
大軍神速向長安方向推進,三天后,李建成的左路大軍率先抵達長安城下。
長安城有三萬守軍,主將正是刑部尚書陰世師,他奉命輔佐代王楊侑守長安。
其實關中不僅是長安的三萬守軍,還有潼關、蒲津關的一萬守軍和永通倉的五千守軍,但這些軍隊主將早已被關隴貴族收買,李淵大軍殺來,他們都毫不抵抗投降了。
此時,在關隴貴族的全力幫助下,先期潛伏進關中的柴紹和妻子李三娘已經招募了十萬大軍,這十萬大軍幾乎都是關隴各個莊園的莊丁武士,受各個家族的調遣,迅速集結在柴紹和李三娘周圍,緊接著李孝恭也趕到了,一起統領這些軍隊。
當李淵率領五萬主力大軍趕到時,十余萬大軍,將長安城圍得跟鐵桶一般。
李淵望著城頭道:“送信給城頭,要他們開城投降!”
李淵隨即寫了一封信,命令一名士兵前去送信。
很快,士兵來到城下大喊:“我奉唐公之令前來送信!”
城頭放下一直籮筐,士兵坐在籮筐內,被拉上城頭,城頭上,陰世師接過信,他看了信冷笑一聲道:“居然還有臉說自己來護衛駕,他的狼子野心以為我看不懂嗎?回去告訴李淵,如果忠心于大隋,那就立刻撤軍,他可以以臣子身份進城覲見代王殿下!”
報信士兵匆匆趕了回來,如實向李淵稟報,李淵頓時惱羞成怒,厲聲喝道:“攻下城池,必將此匹夫碎尸萬段!”
長子李建成上前道:“父親,攻城不如攻心,陰世師不降,不等于別人不肯投降,不如用投石機將傳單投入城內!”
此時才是大業十二年,李世民才十六歲,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李氏家族內唱主角依然是長子李建成和侄子李孝恭。
李淵點點頭,“立刻著手準備!”
李建成寫了一份告長安軍民書,立刻組織印刷,雕版印刷從五六年前就在江南道興盛,逐漸傳遍了天下,比之前的石板印刷好了多少倍。
到了晚上,兩萬張傳單已經印刷完成,這時,十架大型投石機也組裝完成。
入夜,東南風強勁,投石機群緩緩來到東面高地上,隨著一聲令下,投石機發射了,“嘭!嘭!嘭!”二十架投石機同時發射。
二十幾個大木球在空中炸開,這就是紙火雷技術了,關隴貴族掌握后,將紙火雷技術給了李淵,李淵軍中也大量制作火藥箭,爆炸方面還不行,但他們看中了火藥的助燃功能。
兩萬份傳單借助風力,紛紛揚揚飄入城內。
傳單上寫得清楚,投降獻城者封國公,賞錢萬貫。
李建成看人心很準,陰世師雖然忠誠大隋,但也就只有他和少數心腹將領了,其他大部分人都不再看好隋朝,都渴望改朝換代,成為開國功臣。
除了陰世師親自統領兩萬軍隊外,還有左驍衛大將軍張瑾統領著一萬軍隊,張瑾負責城西的防御。
夜里兩更時分,時任法曹參軍的長子張懷賢匆匆回家找到了父親,張瑾也心事重重,沒有入睡,聽兒子有急事找自己,連忙讓他來書房見自己。
張懷賢將一份傳單交給了父親,“這是城外唐軍投進來的傳單,父親請看!”
張懷賢將傳單交給了父親,張瑾接過傳單細看,點點頭道:“還真是出手闊綽,獻城者封國公!”
“父親,是率先獻城者才能封國公,后面的只能封縣公之類,所以孩兒才急著來找父親。”
張瑾嘆了口氣道:“陰世師不識時務,我可不想效仿他,你立刻出城一趟,把我的信交給唐公,這就算我獻城了!”
張懷賢大喜,“孩兒這就去!”
張瑾當即寫了一封,表示愿意效忠李淵,他下令開城,放兒子張懷賢騎馬向唐軍大營奔去。
李淵也沒有睡覺,今晚至關重要,他也全身披掛,等待城中的消息,這時,長子李建成來報。
“大將軍張瑾派兒子張懷賢來求見父親!”
李淵大喜,連忙命李建成把張懷賢帶上來,不多時,張懷賢走進大帳,躬身行禮道:“卑職參見唐公!”
李淵笑道:“賢侄免禮,你父親身體如何?”
“父親身體尚好,他目前率一萬軍守西城,很愿意獻城給唐公!”
說完,他把信呈給了李淵,李淵看了信大喜道:“我就知道,多年老朋友絕不會辜負我!”
他當即命令李孝恭和柴紹各率三萬從西門入城,柴紹負責控制皇宮,李孝恭負責接管西城門。
六萬大軍浩浩蕩蕩來到了金光門,張瑾看到了兒子,他當即下令道:“開啟城門!”
金光門開啟,大軍進城,李建成負責接收張瑾的降軍,柴紹率領三萬大軍直接殺到太極宮,守將見大勢已去,紛紛開宮城投降。
柴紹隨即控制了宮城,將代王楊侑請出,送到城外大營。
陰世師此時正在東城,他得到消息,唐軍發送進城數萬份傳單,這讓他大驚失色,連忙趕到東城門收繳傳單。
陰世師已經感覺到不妙了,東城外已經沒有一兵一卒,唐軍都到哪里去了?
這時,有士兵來報,“啟稟尚書,南城荊元恒開城投降,唐軍已從南城入城。”
“啊!”陰世師驚得目瞪口呆,一紙傳單就投降了嗎?
緊接著又有一名士兵跑來稟報,“啟稟尚書,張瑾投降,唐軍已占領皇宮,代王被請走了!”
陰世師臉色刷地變得慘白,‘代王被請走’這幾個字就仿佛一刀將他的心戳穿,昨天張瑾還信誓旦旦要堅守長安,這一轉眼就投降了,人心啊!
陰世師步履蹣跚地向南走了幾步,他跪下向南磕了三個頭,忽然拔出寶劍,架在脖子狠心一來,鮮血飆出,陰世師仰面倒下,手下跪在他身邊放聲痛哭。
這時,李孝恭率領大軍抵達東城,守東城的將士放下兵器投降,陰世師自殺,抵抗派已經沒有了。
軍營內,李淵跪下向代王磕頭,行大禮參拜,滿臉淚流道:“臣唯恐宇文化及率大軍北上,長安無法抵抗,斗膽帶兵來長安勤王,陰尚書誤會太深,微臣百口難辨。”
代王楊侑緩緩道:“李總管不必自責,現在國家多難,還望李總管擔起重責,皇祖父在天之靈也會欣慰。”
“微臣一定不負殿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