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夏船隊抵達龍尾島時,高句麗使者也提前到了,高句麗使者自然是乘坐那艘蕭夏放回去的商船來龍尾島,使者叫淵文定,是宰相淵太祚的兄弟,也是高句麗的大使者。
蕭夏在自己的大帳坐下,便讓人把高句麗使者淵文定帶來,不多時,淵文定被周法尚帶進了大帳。
高句麗上層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在語言交流方面沒有問題。
“大使者請坐!”
蕭夏一擺手,笑瞇瞇請淵文定坐下。
“遼東的情況不太妙,不知高句麗情況如何?”
淵文定嘆息一聲道:“如果殿下是指疫情,高句麗也一樣慘不忍睹,不僅軍隊大面積感染,百姓也跟著遭殃,死者不計其數,太慘了,請問殿下可有什么防疫之策?幫助一下高句麗可憐的百姓。”
蕭夏緩緩道:“第一是隔離病人,第二是用生石灰消毒,第三是喝燒開的水,第四是茅廁遠離居住區,我們自己也是用這四種辦法。”
淵文定大喜,起身謝道:“多些殿下寬宏大量告知!”
蕭夏淡淡道:“我們就長話短說吧!你們把所有隋軍和民夫都交給我,我也會把所有高句麗戰俘釋放,就放人,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件,如果你們敢玩花樣,我就把平壤變成鬼城。”
淵文定苦笑道:“一切由殿下決定!”
“隋軍將士和民夫現在在哪里?”
“在清川水入海處的辱夷城。”
蕭夏當即道:“我這就派船去接他們回來,所有人接完后,我再把你們的人送回平壤江邊,我警告你們,不要玩花樣,否則高句麗就是滅國的下場。”
“殿下放心,我們現在巴不得隋朝的人趕緊走。”
蕭夏點點頭,“那就一言為定,你現在回去,三天后我的船只會去接人。”
淵文定告辭走了。
蕭夏隨即令張鎮周在蟹島安排三座大營,一個病者營,一個是觀察營,一個是健康營,又把船只分為兩部分,專門接病人的船只,以及接健康人的船只,用布匹縫制了大量手套和口罩,同時將蟹島大營都撒滿了石灰。
健康者則運到大同江南岸仇乙城進行觀察,仇乙城已經被隋軍占領。
三天后,第一批四百艘大船緩緩抵達清川水入海口,只見清川水北岸人山人海,全部都是隋軍戰俘和民夫,他們一早就等在這里了,每個人都激動萬分,盯著海面,脖子都酸了。
當他們看見掛著隋軍戰旗的船只出現時,頓時一片歡呼,很多人更是跪在地上失聲痛哭,愿以為他們這輩子都回不家了,沒想到他們這么快就獲救了。
張鎮周見到了于仲文和楊義臣,抱拳道:“晉王殿下要求先接大家去蟹島,觀察幾天后,再把健康者轉移到龍尾島,請兩位大將軍理解,疫病絕不能帶回隋朝。”
于佑文嘆口氣道:“一切由晉王殿下做主!”
張鎮周當即命令數萬染病者上船,大部分是民夫,也有一部分士兵,他們互相攙扶著上了船,直接躺在甲板上,四百艘大船掉頭向蟹島駛去,島上有軍醫熬制了大量湯藥,只要能得到治療,染病者還是能逐漸康復。
緊接著一千艘大船駛入清川水,開始陸陸續續將健康的士兵和將領帶到大同江南岸仇乙城。
五天后,第一批從仇乙城過來的隋軍士兵抵達了龍尾島,蕭夏接見了于仲文和楊義臣,兩人見到蕭夏,都忍不住流下眼淚,蕭夏命人給他們上了熱茶。
“疫病首先在遼東民夫營大爆發,然后十萬民夫運送糧食進入高句麗,這里面很多都是染病者,導致瘟疫在高句麗境內爆發,聽說你們也病亡慘重?”
于仲文點點頭道:“高句麗人不管我們死活,在病者和健康人混在一起,我們自己隔離開,但還是很慘重,我們士兵死了六萬余人,十萬民夫死了大半,病者還有五萬人,實際上我們一半的士兵都染病了,民夫健康者只剩下幾千人,其他都是病人,如果沒有殿下來救援,我們都死在異國他鄉了。”
蕭夏笑道:“我攻下了平壤城,俘獲了大量高句麗的王族、大臣和他們的家人,所以他們急于交換。”
于仲文和楊義臣對望一眼,原來如此,楊義臣又問道:“天子情況如何?“
“天子無恙,已經乘船回洛陽了。”
蕭夏隨即安排兩人去休息,次日一早,第一批隋軍士兵返回東萊郡,蕭夏又將第二批士兵接到了龍尾島,送走第二批,再接第三批。
但從第二批士兵開始,蕭夏直接把他們送去了江南,這些精銳士兵,蕭夏并不打算把他們交給朝廷。
隋軍兵敗遼東,五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一百一十萬百姓只逃回來數千人。
消息傳來,天下一片嘩然,群情激憤,各地士族紛紛嚴厲批評天子任性妄為,草菅人命,河北、山東各地更是愁云慘淡,到處是慟哭聲,一百多萬青壯死了,他們妻兒、父母和親戚,涉及者何止千萬人。
這次慘敗,嚴重動搖了大隋社稷的根基,各地起義更是風起云涌,更重要是大魚吃小魚開始了,之前被張須陀擊潰的劉霸道軍隊,在分裂成十多支義軍后,又紛紛投靠高雞泊的竇建德,竇建德的兵力大漲,從原本的一萬余人,現在突破了五萬人。
翟讓的瓦崗軍也同樣突破了五萬人,聲勢浩大。
面對天下洶涌輿情,回到洛陽的天子楊廣出乎意料地保持了沉默,到了八月,天子楊廣終于下旨,要求各地通守全力剿匪。
楊廣終于從抑郁中慢慢恢復過來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終于得到了消息,蕭夏率領的江南軍竟然攻破了平壤城,大敗十萬敵軍,隨即又全殲卑奢城高麗軍,占領了遼東。
一連串的勝利簡直出乎楊廣的意料,不僅如此,還用高句麗貴族換回了被俘虜的二十萬大軍。
楊廣一時間喜憂參半,喜是遼東之戰結局沒有那么糟糕,他也不必那么自責,憂是蕭夏的大勝更加襯托出了他的無能,蕭夏只率領五萬軍隊就屢戰屢敗,而他帶了五十萬大軍,還幾乎全軍覆滅,這種鮮明的對比著實讓楊廣心中不爽。
楊廣心中不服,又有了第二次攻打高句麗的念頭。
虞世基看出了天子想再打高句麗,便抓住機會勸諫道:“江南軍的獲勝其實更加證明了陛下之敗并非敗給高句麗,而是敗給了天時、地勢和疫病,其實是我們并沒有準備好。
陛下,我們沒有準備充分的軍醫和藥材,導致我們對疫病束手無策,沒有準備足夠的跨河和攻城武器,導致我們過河不利,攻城也不利,我們對高句麗人卑劣認識不足,導致我們遭到背信棄義,如果我們能充分吸取教訓,謀定而后動,相信區區高句麗小國,我們完全可以一鼓作氣蕩平。”
裴蘊也勸道:“陛下,戰爭打的是國力,我們雖然遭遇失敗,但高句麗更慘,微臣聽說高句麗疫病肆虐,人口銳減,我們損失一分,他們損失七分,如果明年再度東征,我們必將以勢如破竹之勢滅亡高句麗。”
兩人的勸說讓楊廣龍心大悅,楊廣點點頭道:“朕要向天下人證明,朕絕不是敗兵之君,朕從哪里摔倒,就會從哪里站起來。”
楊廣下旨,任命樊子蓋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備第二次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