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六章 另類應用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看到了一切

  送別了何錦堂,江淼繼續著之前的研究。

  至于王礪鋒那邊,他并沒有太在意,反倒是何錦堂很快打電話過來。

  “哦?好,沒問題。”拿著手機,江淼笑著回道。

  “航天科工那邊對于你們集團的金星開拓計劃非常感興趣,不過你也知道,目前航天部門分配到的經費是有限的,不可能像你們那樣大手筆。”

  江淼沒有感到意外:“我理解,他們不需要出錢,海陸豐集團只需要航天科工的技術人員,至于合作的詳細情況,就交給藍鯨航天和航天科工去談判吧!”

  “那好,我會將你的意思給航天科工那邊。”

  “麻煩你了,老何。”

  “不用客氣,你忙吧!再見。”

  “再見。”

  掛了電話,江淼并沒有回去實驗室,而是坐在工學椅上,思考著一些事情。

  過了一會,他讓內務助理黎子軒進來。

  “老板。”

  “你通知一下藍鯨航天那邊,就說我和航天科工達成了口頭協議,計劃未來共同參與金星開拓計劃,初步協議框架是我們出錢,航天科工出技術人員,具體合作協議你讓他們去談判。”

  黎子軒一邊在工作平板上記錄下這些吩咐,一邊微微點頭:“沒問題,老板還有其他吩咐嗎?”

  “還有一件事。”

  黎子軒繼續在平板上建立新事項。

  “你讓科研事業部建一個模擬自然環境的室內農業基地,面積不小于100畝,位置就在潮汕各地挑選,優先考慮靠近汕美的地方。”

  “安全級別需要多少?”

  “A級就可以。”

  “我明白了。”

  “嗯,你去落實吧!”

  “我就不打擾老板的工作了。”黎子軒保存好兩個事項,然后隨手關上辦公室門。

  第二天,江淼安排了其他一些事情,繼續研發下一個人體器官的無排異改造項目。

  這一次他將目標瞄準了腎臟。

  不過對于腎臟的無排異改造,他并不認為有什么難度,畢竟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成功的案例,其他器官的無排異改造,難度必然直線下降。

  畢竟萬事開頭難。

  只要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那一到二、到十的難度,肯定會下降一個量級。

  因此江淼在研究新器官的同時,也抽出一部分精力,籌備研發超人類的外掛器官,他將這個項目的內部代號命名為“九黎計劃”。

  九黎的意思,就是古代華夏分支之一的九黎部落,即蚩尤領導的東夷系。

  為什么要將外掛器官項目命名為“九黎計劃”,原因就是九黎文化帶有神秘的巫神、蠱毒之類,比較契合外掛器官項目的文化內涵。

  當然,現階段九黎計劃只是籌備,同時進行一部分前期的研究,項目要真正啟動,估計還要等王礪鋒那邊的消息。

  與此同時,江淼也時刻關注著新品種小麥、玉米、高粱和小米的培育進度。

  如果這些新品種主糧的研發進度,跟不上時間表,那他就要出手進行提速。

  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七月初。

  科研事業部經理張成棟向江淼匯報工作,主要匯報海陸豐集團上半年的科研事業簡報。

  “今年上半年,集團在科研事業上,一共投資了1249億元,分別投資了574個項目…”

  “其中農業領域占比24,醫療領域占比12,新材料領域占比15,精密儀器9,新能源領域11,機械設備8,互聯網信息領域10,航天航空5,汽車船舶3,其他領域3。”

  江淼翻看著簡報。

  而張成棟則繼續說道:“上半年集團和下屬子公司,一共獲得了27617件專利,其中有8594件專利進入了應用領域…”

  江淼抬起頭來,直接問道:“下半年的航天航空方面,你們打算怎么安排?”

  “下半年我們計劃投入大約200億資金,同航天科工聯合成立一批科研項目。”

  江淼看向簡報中,藍鯨航天和航天科工的合作協議,其中關于聯合研發方面的內容,張成棟知道他想了解,因此準備得比較充分。

  這一次和航天科工的科研合作,雙方是互利共贏,共享研發的專利。

  不過這種共享是有限制的,那就是航天科工自己可以使用相關的專利,但不能拿出來銷售,也不能未經藍鯨航天同意,將專利技術轉讓給其他企業。

  藍鯨航天方面,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可以轉讓技術和生產相關產品進行銷售。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原因還不是因為藍鯨航天是大金主,航天科工只是出了一部分科研人員,并沒有投入任何資金,專利的使用權和處置權,自然歸屬于藍鯨航天。

  對于這一點,航天科工也沒有辦法,誰叫他們沒有錢。

  目前亞洲聯合體內部的航天企業并不少。

  賽里斯內部經過多次整合,目前一共有12家航天領域的企業;然后就是東瀛的3家、南高麗2家、星島1家、暹羅1家、安南1家、爪哇1家、大馬1家。

  合計有22家航天領域的企業。

  這些企業都是有發射運載火箭、航天飛機能力的企業,除此之外就是大約五百多家相關的配套企業。

  但是這些配套企業,并不是單純的航天企業,畢竟前幾年航天領域的盤子還比較小,如果企業單靠航天領域的業務,早就破產一百回了。

  比如海陸豐集團和民勤集團,其主營業務都不是航天領域,航天領域的投入基本沒有賺錢。

  甚至未來十幾年內,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大概率也是入不敷出的情況。

  沒有辦法,航天領域就是這樣一個現狀。

  這也導致很多配套企業,不會將航天領域的業務作為主營,就是他們清楚航天領域的現狀,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實現盈利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從創立至今,累計投入了大約430億美刀,累計營收則是388億美刀,要不是靠股市割韭菜,該公司估計要熬不下了。

  畢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2026年后,出現了各種危機,其中比較嚴重的兩個危機,當屬其創始人面臨阿美麗卡內部各方的打壓;其次則是阿美麗卡從全球收縮勢力之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業務大受影響。

  為了生存下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近期雖然宣布繼續進行火星計劃,但時間表卻推遲到了2035年,顯然卻資金鏈壓力很大,讓研發和生產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海陸豐集團計劃每年投入500億華元的科研投資,讓藍鯨航天成為了全球科研經費最多的民營企業。

  航天科工今年的預算,也只有580億元,比藍鯨航天多一點而已。

  而且雙方的資金使用情況有很大的差異。

  航天科工需要進行很多個項目,沒有辦法像藍鯨航天那樣,專注于幾個項目。

  這也是航天科工選擇和藍鯨航天合作的重要原因,誰讓藍鯨航天有一個財大氣粗的金主爸爸。

  江淼聽完了張成棟的工作匯報,又聽取了財務部的半年財報。

  今年上半年,海陸豐集團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隨著東南亞、東北亞的持續開發,集團上半年實現了1.5萬億元的收入,凈利潤則是7761億元。

  集團累計債務為3849億,累計儲備資金為13247億元。

  這還僅僅是上半年,下半年這個營收規模會繼續擴大。

  了解集團的財務狀況,江淼對于各項投資更有底氣,毫不猶豫批準了金星開拓計劃。

  而隨著海陸豐集團公布金星開拓計劃。

  亞洲聯合體內部的相關企業,也隨之摩拳擦掌起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畢竟這是每年500億的投資,持續十年的長期項目,只要可以拿到一部分訂單,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都是一份長期飯票。

  不過,這些企業都清楚一點,那就是海陸豐系的企業,對于供應商向來苛刻。

  這種苛刻倒不是表現在利潤率和付款周期上,而是表現在一些特殊規定上。

  比如供應商的員工待遇、是否存在違法行為、產品質量、環保狀況、合同履行情況之類。

  但凡有一項不達標,就會被踢出供應商名單。

  為了獲得訂單,不少企業已經開啟了內部整改,同時想方設法找門路,想擠進海陸豐系的供應體系之中。

  而海陸豐集團的監察部,也緊盯著公司的相關高管,看看有沒有人會鋌而走險。

  江淼安排了一下事情之后。

  也打電話和王礪鋒談了十幾分鐘,對方表示已經說服了一部分人,但還沒有獲得決定性的支持。

  對于這個情況,江淼早有預料。

  畢竟賽里斯的相關經費,雖然每年都在增長,但需要投資的項目卻非常多,分攤到各個項目上,就沒有多少錢了。

  王礪鋒要推動“九黎計劃”,肯定沒有那么簡單,不過如果將時間拉長一點,以五年為一個研發周期,那每年投入二十多億,應該是有可能獲得通過的。

  至于兩三年內,投入一兩百億,可能性不大。

  除非海陸豐集團愿意出資支持。

  但江淼并不著急,主要是這種項目大概率不會允許海陸豐集團這種私人企業主導,他沒有必要大包大攬。

  和王礪鋒溝通之后,江淼來到之前讓黎子軒安排的室內農業基地。

  這個一百多畝的室內農業基地,就建設在揭西縣這邊。

  他讓人提前運輸過來的東西,已經被基地的科研人員安裝在基地內部的種植室內。

  穿著防護服的江淼,通過玻璃觀察窗口,看著種植室內的營養液池上,正放置著一個個漂浮在水面的箱體。

  箱體表面是一層藍綠色的東西,看起來像一片大葉子。

  這東西就是他研究無排異器官過程中,研發出來的副產品:超級葉綠體。

  超級葉綠體被植入了轉基因王蓮的葉片之中,這種超級葉綠體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可以達到14.3。

  研究員阿海就是這個基地的負責人,他在一旁小聲解釋道:“老板,目前基地的種植室,光照都是通過上方的透光玻璃,沒有采取人工補光措施。”

  “其他情況呢?”

  “由于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的提升,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夠,采用了空氣分離機,從大氣中分離出二氧化碳,目前為了維持帝王蓮的正常生長,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必須維持在0.43左右。”

  “幾乎是近地面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十倍?”江淼目光平靜。

  阿海一邊點頭,一邊繼續說道:“另外營養液的消耗速度也比較快,好在老板解決了氮素肥料的問題。”

  江淼其實已經考慮到了養分消耗的問題。

  畢竟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這么高,自然意味著這個植物體需要的養分,也會跟著增加。

  其中氮素肥料,他的解決方案非常簡單,那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讓帝王蓮葉片表面變厚,同時形成類似于海綿的細微結構,這些結構可以增加葉片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讓帝王蓮更加容易從空氣之中吸取二氧化碳和氮氣。

  帝王蓮不需要補充碳素和氮素,反而需要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

  如果帝王蓮種植在野外環境,要么被野外環境消滅,要么逐步退化。

  畢竟野外環境可沒有二氧化碳含量0.43的空氣給它們吸收,也沒有人工補充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

  這也是限制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的另一個核心要素,那就是天然環境不適合能量利用率比較高的植物生存。

  就好比遠古時代的昆蟲,可以生長得體型龐大,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大氣層氧氣濃度比較高,這才有巨蟲時代的產生條件。

  江淼搞超級葉綠體,并不是為了在野外種植帝王蓮,而是為了調節全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

  擁有超級葉綠體的帝王蓮,本質上就是一種二氧化碳高效捕獲器。

  這樣一畝帝王蓮,理論上每年可以生產12噸淀粉、7噸蛋白質、5噸油脂。

  這個產能是什么概念?

  12噸淀粉按每人每日400g計算,大概可以滿足82人一年的主糧需求。

  而7噸蛋白質,按每頭肉牛80公斤蛋白質計算,則相當于87頭肉牛的蛋白質。

  5噸油脂大約可轉化為5300升生物柴油,相當于6.5噸原油。

  這種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很快可以擺脫露天農業的模式,只需要以前十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就可以養活全球人口。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

  如此高的能量利用率,也意味著對各種養料的消耗量,同樣會快速攀升,而且如果大規模推廣,很有可能會引發全球的大氣層出現碳枯竭,到時候就不是全球變暖了,而是全球變冷了。

  因此現階段,江淼并沒有打算馬上推廣這種技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