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連續引爆了七艘實驗飛艇的民勤飛艇工廠,終于搜集到了各種實驗數據。
他們也知道了飛艇爆炸、燃燒、泄露的臨界點。
在近200次測試過程中,飛艇氫氣氣囊泄露會導致爆炸的概率非常小,特別是在高空飛行過程中,飛艇氫氣氣囊泄露了,是不會發生爆炸的。
要么直接泄露到空氣之中,然后飄向更高的大氣層。
要么在泄露過程中不斷噴氣燃燒。
之所以不容易出現爆炸,原因就是氫氣爆炸需要特定的濃度,以及和氧氣混合之后,形成一定的混合比。
而這種特殊的比例,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是很難形成的。
畢竟空中飛行過程中,空氣流動速度非常快,氫氣很難在一個區域形成特定的濃度。
反倒是燃燒,才是氫氣氣囊泄露之后的最大風險。
為了應對飛艇飛行過程中,萬一出現氫氣泄露的情況,以及泄露之后,出現燃燒的情況,飛艇公司進行了技術改進,同時也制定了各自應急方案。
比如在氣囊和蒙皮之間的,布置一大片環型氣囊,這些氣囊內部填充了二氧化碳,用來隔絕氫氣和氧氣接觸。
哪怕是氫氣發生泄露了,在不幸中點燃了,也會第一時間燒穿二氧化碳氣囊,然后導致二氧化碳從燒穿的位置溢出,從而和燃燒的氫氣對沖。
而且二氧化碳氣囊還有另一個用途,那就是通過液化和氣化,調節氣囊的浮力大小,方便飛艇調節整體的浮力。
同時二氧化碳氣囊的液態二氧化碳儲存罐中,一旦收到內部的氫氣氣囊燃燒的信號,或者二氧化碳氣囊破裂的情況,會開始噴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維持飛艇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還可以擠壓周圍空氣的氧氣靠近,給駕駛員提供應急的時間。
當然,這些氫氣飛艇都是無人駕駛的,因此駕駛員都是通過遠程控制飛艇,遇到突發狀況,他們需要時間來處理。
隨著一個個改進方案完成。
第一艘可以進行實驗飛行的運輸飛艇:藍鯨1型1001號終于在十一月底完成。
這艘飛艇長度兩百米出頭,高度五十多米。
其內部有27萬立方米的氫氣氣囊,可以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空域,實現200噸的有效載荷。
最大起飛重量為320噸,最大有效載荷200噸。
最高飛行高度海拔1.2萬米,巡航飛行高度海拔3000米以下。
最大飛行速度150公里每小時,巡航飛行速度60公里每小時到120公里每小時。
最大續航里程13500公里,在最大載重情況下的最大續航里程為4500公里。
飛艇工廠的飛艇船塢內,隨著一個個氫氣氣囊被充滿氫氣,為了以防萬一,船塢內部此時并沒有人員,還充滿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來隔絕氧氣。
藍鯨飛艇總設計師候鑫,飛艇公司總經理萬高峰都在附近的地下掩體基地內。
“報告,飛艇氫氣氣囊充氣完畢。”
“報告,系留纜繩承受拉力為308噸,不符合起飛浮力。”
“報告,飛艇外夾層氫氣濃度為零,符合起飛指標。”
“報告…”
萬高峰看了一眼手表的時間,隨即吩咐道:“開始回收船塢內部的二氧化碳。”
“收到!”
硅絲結構建造的輕質穹頂上,大量空氣被吸進來,同時船塢底部的吸氣通道也打開,將內部的二氧化碳抽走。
“報告,飛艇系留纜繩拉力下降…”
隨著船塢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飛艇浮力也在下降,因為二氧化碳在近地面的密度比較高,大概比空氣重了54左右,這會導致飛艇浮力提升54。
很快船塢內部的二氧化碳被正常空氣取代,而飛艇的浮力也下降為200噸。
“飛艇浮力符合起飛指標。”
萬高峰再次下令:“打開穹頂。”
穹頂頂部的一個個氣密鎖自動打開,然后穹頂底部開始隨著兩側的軌道緩緩移動,看起來是幾百米長度,上百米高度的龐然大物,實際上由于大量采用了輕質的硅豆絲復合材料,其整體重量大概只有鋼材的15左右。
通過軌道可以緩緩拉動。
隨著穹頂結構整體向兩側移動,中間的船塢也露出廬山真面目。
一艘上半部分覆蓋了黑色碳化硅光伏板,下半部分涂裝了藍灰色的巨大飛艇,出現在攝像頭中。
而路過附近外太空的遙感衛星,也可以看到這個龐然大物。
“報告,穹頂已經完全打開。”
“解除船塢系留纜繩。”
“船塢系留纜繩解除完畢。”
萬高峰看著控制臺的數據,只剩下飛艇自身四條自帶系留纜繩,這每一條纜繩都可以獨立承受70噸左右的拉力,可以確保將飛艇牢牢固定住。
“解除飛艇系留纜繩。”
隨著飛艇自身的系留纜繩被解除,飛艇緩緩向上漂浮,直到飛艇通過內部的浮力調節系統,將浮力調節好,飛艇才穩定漂浮在距離地面50米的高度。
很快飛艇在駕駛員的遠程控制下,飛向民勤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部的民勤空港。
民勤空港的工作人員,通過雷達探測到了飛艇的靠近。
飛艇本身攜帶了通信系統、定位系統等,由于體積龐大,載荷同樣龐大,因此可以攜帶的設備比較多,控制起來還是相對容易的。
加上飛艇飛行時速不快,也便于駕駛員遠程控制。
雖然此時民勤的西北風非常大,但面對體積龐大,而且重量驚人的飛艇,狂風并不能讓飛艇發生巨大的偏移。
而且現在的自動化設備,和風力調節系統,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樣子了,風力帶來各種干擾,可以通過自動化設備進行修正。
“這里是民勤空港,編號1001號飛艇收到請回。”
“收到,這里是1001號飛艇,我方請求停泊。”
“1001,你方請求通過,請停泊在第5號泊位…”
比起斤斤計較的飛機,飛艇上面的各種控制設備、定位設備更加密集,很快這艘飛艇就準確停泊在民勤空港的5號泊位上方50米的位置。
拉著6個20尺集裝箱的快速貨架牽引車,將貨架拉到了飛艇正下方。
然后幾個工作人員快速將飛艇拋下來的拉貨纜繩拉起來,固定在貨架上。
“1001飛艇,貨架纜繩固定完畢。”
“收到,請你方盡快撤離。”
三分鐘后。
牽引車和工作人員撤離到了安全區域。
“1001飛艇,我方工作人員和設備已撤離,可以起吊。”
飛艇的電機啟動,將貨架連同集裝箱拉上去。
很快集裝箱和貨架一起被拉入飛艇腹部的貨倉內固定起來。
過了一會,飛艇解除了系留纜繩,快速向秦省的渭城方向快速飛行。
由于飛艇是從西北向東南飛行,剛好順風飛行,其速度很快就提升到了120公里每小時。
為了方便這一次測試,在飛行沿途,飛艇公司還專門設立了好幾個通信中繼站,還派出了跟蹤車隊。
不過在駕駛員遠程控制沒有失效之前,地面車隊是不會介入控制的。
從民勤直飛渭城,全程為750公里左右。
先通過騰格里沙漠西南部。
荒無人煙的騰格里沙漠西南部,此時已經被改造成為一個個大豆農場,不過冬天的大豆農場,從高空中看下去,就是一個個大方塊,加上點綴其中的農場工廠和宿舍區。
直到通過黃河黑山峽附近的河道,才開始看到地面有明顯的人煙。
進入城鎮比較密集的區域,為了避免進入城市上空,飛艇不得不進行機動,專門挑選了荒郊野嶺作為航線。
平川區附近的共和鎮。
正在貓冬的王大力,剛剛從車上下來,他瞅了瞅自家的田:“呼,好冷呀!”
突然他瞪大眼睛。
只見一片藍黑色的龐然大物,從西北方向快速飛過來。
“什么東西?”擦了擦眼睛,再次定睛一看,王大力喃喃自語起來:“這是U什么O?”
雖然不清楚,但他還是拿起手機拍了視頻。
很快周圍的居民也發現了這個龐然大物。
繞過附近的屈吳山,便抵達了復興鎮上空。
一路上,這艘飛艇吸引了大量目光。
由于要繞開城市和大山,因此飛行距離增加了大約70公里左右。
全程一共飛了820公里,平均飛行速度為116公里每小時,只飛了7個小時,就成功抵達了渭城附近的渭城空港。
渭城城區的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漂浮在半空中的龐然大物。
“靠!什么東西?”
“飛艇?”
“好大。”
特別是空港附近的居民,抬起頭來就可以看到飛艇,在下方觀看,那才是真正的震撼人心。
滿滿的壓迫感。
不過飛艇并沒有停留太久,將6個集裝箱的人工蠶絲卸下,又拉上6個集裝箱的熱帶水果,飛艇又馬不停蹄飛回去民勤。
整個航行、停泊、卸貨、裝貨過程中,地面車隊并沒有進行引導和輔助操控,都靠民勤空港附近的遠程控制駕駛員自己駕駛。
雖然這條低空航線是臨時申請的,但途經的各個地區都非常給面子。
而這一次測試飛行,也很快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