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君寶 「郭侃?」袁王孫神色一震。
人的名,樹的影。
郭侃不但是蒙古軍神,更是北地江湖的一座豐碑,而且本身是被北地大世家史家收養,背景極硬。
要知道史家在蒙元開國時,出了大力。
收養郭侃的史天澤,更是坐到了丞相的位置。
不過史天澤因為開罪了蒙元皇帝,導致史家如今已經敗落許多。
袁王孫還聽聞郭侃臨終之前,曾打算將自己畢生絕學降龍掌傳給史家后人。
年輕道士:「嗯,郭侃也是我故人,哎……」
他露出一絲追思悵惘之色。
袁王孫:「道長,我認識你多年了,一直見你容顏沒什麼變化,只聽你提起過,曾經在全真教長春子真人門下修行。可是我打聽了許久,都沒聽說過長春子收過你這樣一位徒弟。而且若你是長春真人收的弟子,算算年紀,今年至少也七十了吧。」
人生七十古來稀。
別看世人都向往長生不老,真到了這個年紀,該見的,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實際上,會覺得許多東西都沒意思。
活著沒意思,死了,卻很害怕。
有時候,人會很糾結,既害怕死亡是一切的結束,所以死去萬事空,不再受人間疾苦;又害怕死后真的什麼都沒有。
袁王孫這些年,一直在兩種狀態中蹦躂。
可是他每次見到年輕道士,都會忘記這種煩心事。
年輕道士有一種超脫生死的氣質。
無論生死是什麼大事,在對方身上,都無半分輕重可言。
年輕道士笑了笑:「我沒歲數,而且在全真教學藝的經歷,世間只有我能記住,旁人……」
他說話間,有說不出的惆悵。
袁王孫感慨道:「道長真是奇人啊。」
年輕道士:「好了,不聊這些事。這次來的路上,我結識了一個小兄弟。你別看他年紀小,他可不是一般人。老頑童提的彭瑩玉,都比不得他。」
「那我可感興趣了,不知他在哪里?」
「君寶,出來見袁莊主。」年輕道士拍拍手掌。
他話音一落。
莊園外,便有人道:「道長,那我進來了。」
這一聲異常厚實,足見氣血雄渾。
袁王孫很快看到大廳外出現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英姿魁偉,灑脫不羈。
「道長,這位小兄弟,你不說,我都以為他是你收的弟子。」
年輕人向袁王孫拱手道:「我可沒福氣拜在道長門下。」
年輕道士微笑:「君寶,你還不向袁莊主自報家門。」
「小人張君寶,拜見袁老爺。」
「張君寶?這名字有些耳熟。」
「前些年從少室山下來哪個。」年輕道士提醒。
「原來是你。」袁王孫驚訝。
要說張君寶本也沒什麼名聲,哪怕和少林寺扯上關系。但兩年前,昆侖山的何足道建立了昆侖派,這位昆侖三圣,在西域名聲很大,建立的昆侖派很快成為當今江湖的大門派。
而在西域罕逢敵手的何大掌門,親口承認,曾在少室山敗在一個少年人手里,那少年便是張君寶。
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舊事了。
算算年紀,如今的張君寶確實是二十多歲,正值年輕。
袁王孫又問了年歲,發現他和自己兒子袁峰年紀恰好相仿。
年輕道士又提到張君寶曾打算去救文丞相,可惜嘗試之后,知曉自己當時的武功未成,救不文丞相,一直引以為憾。
「其實即使君寶見到文丞相,也帶不走他,因為文丞相要用自己的死,來誅蒙元的心。」年輕道士感慨一聲。
袁王孫聞言一怔,作為世家大族的家主,他當然明白年輕道士話的含義。
不過袁氏到了他這一代,幾乎已經融入江湖,和傳統士族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只是他偶爾翻起傳家的易經,總是會忍不住想起先祖曾經的輝煌。
袁王孫感慨一番之后,對張君寶道:「張公子,你和我家峰兒年紀相仿,我叫他出來見見你。」
張君寶自無不可。
袁峰早聽說父親在接見那位無名年輕道士,所以父親派人來傳話,他立刻趕了過來。
「峰兒,這是道長,你小時候的眼疾,還是他給你治好的。」
無名道長,又稱奇道。
在江湖上有些名氣,常是江湖世家的座上賓。
至于為何這位奇道要經常去權貴之家,人家也說了理由,乃是為了蹭飯。
因為天下間的美食,都不出權貴豪右的餐桌。
這位道長常說,唯美酒喝美食不可辜負。
更在洞庭湖千杯不醉,踏月而去。
袁峰收集了許多關于道長的事,越是了解,越是心驚,不過他對道長還是有意見的,因為對方能治他的眼睛,也能治他的腿。
可道長說了,他注定命有殘缺,只是先天有一點長短腿,已經很好了。
而且袁峰由于很介意這一點,所以平常走路很是克制,看起來和常人一樣。
但只有他自己清楚,為了看起來和常人差不多,他付出多少努力。
袁峰見禮之際,看不出表情。
「是你?」張君寶激動道。
袁峰一頭霧水,卻突然覺得身體一沉,他下意識反擊。
就在這時候,年輕道士站在兩人中間,將兩人的力道化開。
這一下,袁峰只覺得自己的力量如泥牛入海,不見蹤影,心中對年輕道士更是無比忌憚。
年輕道士悠然道:「君寶,這人不是他,你認錯了。」
張君寶點頭:「那人武功比他高多了。」
袁峰臉色一紅,他道:「張公子,你的武功確實不錯,但你說的那誰,武功比我高許多,這世上怕是沒有吧。」
他已經將關中袁氏的武功練到大成,更去少林寺造訪過,學了多門少林寺的絕技,自忖天下之大,罕有人能敵。
張君寶:「這事我說不清楚,剛才得罪了。」
他向袁峰賠禮道歉。
年輕道士笑道:「得罪了主人家,可不是空口就能道歉的。這樣吧,君寶,你去孫家走一趟。那里即將發生的事,你也知道。此去,也能了結你一段心事。不過,若是見到一個重陽宮來的姓徐的道士,你記得替我向他問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