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大羅無相,太乙有相 無相道人話音還在虛空之中悠悠回蕩,尚未消散,那原本平靜的虛空,卻陡然泛起層層漣漪,恰似古老青銅器物上斑駁的銹跡,帶著歲月的滄桑與神秘。
眨眼間,這漣漪以驚人的速度擴散開來,整片靈臺星海都隨之劇烈震顫。
原本懸浮于星海之中,散發著古樸氣息的三十六座青銅道臺,此刻竟同時發出低沉的哀鳴,仿若在承受著某種難以抗拒的巨大壓力,聲音中滿是痛苦與不堪。
就在眾人驚之際,一尊龜蛇纏繞的玄天法相,如同一顆耀眼的星辰,瞬間刺破星穹。
龜甲之上,鐫刻著的星紋綻放出刺目的光華,那光芒仿佛匯聚了無數星辰的力量,令人無法直視。
這尊法相每移動一寸,周圍的方千星辰仿佛受到了無形的牽引1,紛紛隨之移位,整個星海的秩序都因它而紊亂。
待法相完全顯化,穩穩地矗立在眾人眼前時,眾人才看清,在龜蛇之間,端坐著一位被發跌足的過道人。
他身著一襲破舊道袍,發絲凌亂地披散在肩頭,赤著雙腳,渾身卻散發著一種超凡脫俗丶凌駕于眾生之上的氣息。
「真武!」
「玄天蕩魔祖師!」
「張過....
驚呼聲此起彼伏,仿若洶涌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
李青站在人群之中,心頭劇烈震顫。他定晴望去,這尊法相的面容,竟與玄天升龍道供奉的祖師畫像分毫不差。
他此刻的化身源自他化自在朝天觀主,而徐青又與玄天升龍道有著千絲萬縷丶剪不斷的因果聯系。如此一來,無論從哪個角度考量,他都算得上是對方的徒子徒孫。
在當今世間,真武之名,代表著神道的極致巔峰。哪怕回溯至太古丶上古時期,在神道的浩瀚體系中,他亦是僅次于紫微丶長生的存在。
雖說他并非初代真武,可代代傳承,真靈不火,歷經無數歲月的洗禮與沉淀,實際上與初代真武相比,最大的區別不過是積累了更為豐富的經驗,以及擁有了多世輪回的記憶。
如此深厚的底蘊與傳承,使得他成為了太虛宇宙如今最為古老的存在之一,
宛如一顆永恒閃耀的星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遙想當年,釋迦牟尼橫空出世,其威勢令四大道宗都顏面盡失,灰頭土臉。
然而,即便如此強勢的釋迦牟尼,都未曾去找真武的麻煩,由此足見真武實力之恐怖,令人望而生畏。
在當今四大道宗之中,恐怕也只有太上道宗那座神秘莫測的八卦道爐,方能真正讓真武有所忌憚。
那八卦道爐,一直由太上道宗的宗主親自守護,這位宗主已經數萬年未曾離開過丹房一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道爐的守護與參悟之中。
也正因如此,此次太上道宗前往靈臺星海的領隊,便成了無相道人。
其實,無相道人并非太上道宗的嫡傳弟子。他原本被困于靈臺星海的海眼一一古神殿中,歷經無數歲月的禁,不見天日。后來,太上道宗主施展大神通,將他從困境中解救出來。
出于感恩與對道的追求,無相道人拜入太上道宗門下。自那以后,無相道人憑藉著自身強大的神通,以及似乎對太虛宇宙諸多秘聞了如指掌的優勢,迅速成為太上道宗主的心腹得力助手。
在太虛三千界,他長袖善舞,縱橫闔,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至于徐青,
對其的定位是一一申公豹!
誰沾上都倒霉!
「張道友,你一向不參加論道滅神法會,這次怎麼來了?」無相道人驚疑道。他很清楚,真武威壓當世,若無宗主帶著八卦神爐前來,很難壓制真武的氣焰。
「太虛道宗有事,我替他們來。」真武神色淡然,語氣平靜。
李青在人群中,卑微如嘍羅,卻總感覺,真武眼角的馀光看了自己一眼。
女兒還沒認爹呢,他要不要先認個祖師爺?
開場白用什麼好呢?
比如「老祖,我給你上過香哩!」
大約是靈臺星海阻隔的緣故,李青這個化身,心里魔念滋生,有點不著調了。
無相道人開口:「這怕是不合規矩吧?」
「規矩?諸位,你們覺得本帝到此,不合規矩麼?」真武的自光掃過全場菩提道宗的七圣,當即低頭垂下眼簾。
雖說大羅果位幾乎很難隕落,可遇見真武這個不講理的,人家把你鎮壓在靈臺星海,去進弱水中,不死也得脫層皮。
何況真武還有驅使弱水的能力。
這家伙出手,太虛宇宙只有寥蓼可數的幾位能攔得住。
天河五老洋洋得意,這就是人脈的作用。
不過,他們私下聯系真武時,對方可沒說要親自到場,難不成純陽道宗還加了什麼籌碼。
無論如何,真武親自出面,太上道宗的宗主和八卦爐不在的情況下,由于四大道宗的祖師級存在都已經失蹤,場面上已經沒有能制衡真武的力量了。
而且有釋迦牟尼的事故在前,真武沒有在這次事件之后消失,更增加了真武的含金量。
那可是釋迦牟尼都沒送走的唯一真神!
這次事件之后,大家心中,真武明顯高了四大道宗的祖師一點。
當然,太上道宗的祖師早已消失,倒不是被釋迦牟尼道人送走的。
不過太上道的根基八卦爐在,確實是無人能撼動其太虛絕對霸主的地位。
但這次真武硬鋼太上道宗,不免讓參加論道滅神法會的諸多仙門,心里起了異樣。
當然,除了純陽道宗之外,其他仙門都是各大道宗的附庸,純屬是湊數的。
說白了就是氣氛組。
真武見在場眾人沉寂,笑了笑:「既然沒人反對,那我就說說這次論道滅神法會的規矩。」
無相道人還是沒忍住,反駁道:「論道滅神法會,自來是我等拼道行丶修為,弟子們在此處磨礪,七年之后,觀各自道心成就。這一套問道試心的流程,
已經很成熟,還需要什麼規矩?」
真武淡然一笑:「論道行修為,諸位能比得上我麼?」
他這話出來,眾皆默然。
菩提七圣更是嘴角微微抽搐。
要是釋迦牟尼沒出世之前,這話還輪不到你真武來說。
不過,還真不好說。
反正真武沒被釋迦牟尼送走,含金量太高了。
以前大家都不知道頂尖存在,誰高誰低,有釋迦牟尼這塊試金石在,很多事都能看出來。
無相道人見沒人站出來,他也不好孤軍奮斗,便道:「你待如何?
真武道:「靈臺星海埋葬著殷墟,咱們腳下的大地,便是殷墟的地膜。想必你們都清楚,無論是靈臺星海,還是腳下殷墟,都是另一方宇宙的碎片。」
「是又如何?」
對于他們這些大人物而言,太虛宇宙之外還有宇宙根本不是什麼秘密。而且大羅合道,甚至能清晰感受到,太虛宇宙的邊界在不斷擴張,吸收其他宇宙的碎片。這也導致了太虛宇宙本身極不穩定。
故而每次太虛宇宙的量劫誕生,跟這些事亦是有關的,
甚至他們這些大人物,本身還有部分意識丶真靈或者血脈來自于其他宇宙。
亦可以說,這一部分,便是大羅丶太乙的他我。
大羅是包容之道,會將他我徹底煉化。
故而大羅本質也是三清的一部分。
這三清已經不是任何「名」的存在,而是一種存在的現象。
是名三清,非三清也。
太乙則是堅定自我,修成什麼,都是自己。
故而太乙之道難就難在這里。
要不斷提純本性,破開虛妄,視那些「他我」為萬劫陰靈。
其實四大道宗的高層都清楚,三清之道,漫布諸天宇宙,有的世界天仙就敢稱三清,有的宇宙彈指可滅太虛宇宙,都不見得敢稱三清。
但三清不以尊而論卑,不以少而論多,它只是一種「名」。
誰都可以是,誰也不是。
相比之下,太乙之道,在諸天宇宙中,反而是另類。
即使修出成就,亦不見得比某些得到三清嫡傳的大羅強。
只是個人不同的選擇。
或者說,大羅無相,皆是三清。
太乙有相。
這是有無之爭。
所以無相道人的名字取得好,道出了大羅的玄機。
真武目光掃過在場眾人,緩緩抬起右手,說道:「那這次論道滅神法會就按我說的來。」
只見他掌心浮現出一方青銅羅盤,盤上刻著「連山「丶「歸藏「兩個古篆大字,中央卻留有一片空白。
「殷墟之中,殷商持歸藏易溝通鬼神,西周得連山易參悟天機。「真武聲音如黃鐘大呂,在星海中回蕩,「而今周王正在推演周易,欲將三易合一,成就太易大道。「
隨著他的話語,羅盤上浮現出兩方陣營的虛影。殷商陣營中,玄鳥圖騰遮天蔽日,祭司們正在祭壇上焚燒龜甲;西周陣營內,八卦陣圖籠罩四方,煉士們吐納天地靈氣。
無相道人眉頭緊皺:「真武道友的意思是..::
「很簡單。「真武收起羅盤,「各派弟子可自行選擇陣營,協助一方參悟太易大道。最終哪派弟子能助陣營取得太易真髓,其宗門便可位列四大道宗。「
此言一出,菩提七圣臉色驟變。七人中為首的一心沉聲道:「真武道友此言,莫非是要將我菩提道宗除名?「
真武淡然道:「一心道友多慮了。若菩提弟子能助陣營取勝,自然可以保住地位。不過...:.「他目光掃過菩提道宗眾人,「據我所知,菩提道宗近年來,
確實人才凋零。若是不在此次論道滅神法會上有所表現,確實擔當不起四大道宗的名頭。「
天河五老中的郭太岳朗聲笑道:「真武道友此言有理!我天河一脈愿助殷商參悟歸藏易!「
話音剛落,他身后三千弟子齊齊踏前一步,周身水汽化作玄鳥形態。徐清竹站在最前列,手中不知何時多了一面玄鳥旗幟。
太上道宗這邊,無相道人冷哼一聲:「既然如此,我太上道宗便助西周參悟連山易。「他袖中飛出八十一枚玉符,在空中組成八卦陣圖。
玉陽真君看向長春真君,見后者微微頜首,當即大笑道:「那我純陽道宗也選殷商!正好與天河的道友們并肩作戰。「
李青站在純陽弟子中,注意到徐清竹的目光若有若無地掃過自己。他心中暗嘆,這丫頭明明感應到了血脈聯系,卻還是故作冷漠。
菩提七圣商議片刻,天心尊者無奈道:「菩提道宗.....選擇西周陣營。「
真武滿意地點點頭:「很好。記住,七年之后,殷墟時空的太易大道必成,
屆時將會決出勝負。「
他抬出一道金光,三十六座青銅道臺同時亮起:「現在,各派弟子準備進入殷墟。記住,太易大道至關重要,望諸位好自為之。「
隨著金光落下,李青只覺得眼前一花,再睜眼時,已置身于一座巍峨的殷商祭壇之上。
「周王,你孤身來大殷,試圖竊取歸藏易,今日當拿你獻祭,為我大殷始祖玄鳥的血食。」
李青發現自己的身份已經成了祭壇周圍眾多祭司的一員,而此刻,大周的首領周王居然已經被大殷抓住,困在了祭壇上。
什麼鬼,天胡開局?
這殷墟時空和他前世的封神小說有點像,不過脈絡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他一開始見純陽道宗選了大殷,本以為不是什麼好事,沒想到開局就占了這麼大的優勢?
要是太上道宗丶菩提道宗知曉周王已經被困在大殷朝,肯定會氣死。
困在祭壇中央的周王是個白發老者,氣質儒雅溫和,他徐徐道:「本王所得連山易,來自禹皇,貴國的歸藏易是連山易的續作,本王此來,是想通過連山丶 歸藏,推導出周易,然后三易合一,直通太易大道,解救我等。」
他輕輕一嘆,用一種悲憫的語氣述說道:「可惜啊,我已經失敗十二萬九千五百九十九次了,這次再失敗,我等真靈,只能永劫沉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