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的成立,徐青只負責具體牽頭,至于其中細節,自然是雄禪他們自己去商量。
徐青的用意很明顯。
他負責當裁判,至于如何爭奪利益,則是大禪寺丶龍虎山等舊時代修煉圣地的事。
道院其實等于形成實質上的道術聯盟。
這有助于道術的開發和利用。
徐青一直覺得,道術用來殺傷,實是舍本逐末,應該是用在殺傷之外的方方面面才是。
武道反而更應該專注于殺敵。
他開創道院,等于引導舊時代的道術高手踏上正途。
這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而且道術高手的培養,其實也容易。
比如南直隸的秀才中,就能挑出不少好苗子。
因為科舉本身就是一種篩選方式。
沒有背景的情況下,如果不是能坐得住的人,很難通過童生試成為秀才,更遑論成為舉人。
可以說能考中秀才,至少在道術觀想神魂入定這一步,絕對比普通人強不少。
這等于給這些秀才一個新出路。
朝廷通過道院培養出自己的道術高手,用在對海外的侵略,那絕對是很合適的。
因為海外沒有中原王朝氣運壓制道術,對于道術高手是十分有利的。
試想在大虞朝的國力加持下,一手機關,一手道術,大虞朝絕對能從海外獲得超過現在十倍百倍的利益。
而且還能擴張土地,消化如今大虞朝過剩的人口。
甚至那時候,大虞朝廷還會嫌棄底層牛馬不夠多。
對于大虞朝的底層牛馬也是好事,在大虞朝他們是牛馬,出去之后,那就是天朝人,威風得很!
徐青不得不承認,他的格局其實很低。
只能想到欺壓蠻夷的方式來轉移大虞朝國內的矛盾。
畢竟解決矛盾太麻煩了,轉移矛盾顯然容易許多。
天魔嘛,最擅長干這種事。
徐青做出這個計劃,心中甚至有些快感。
「你的意思是對草原和遼東,仍舊采取守勢,甚至對于西域吐蕃也得繼續忍讓?」徐青向老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
現在邊境戰事依舊十分吃緊。
即使如此,徐青也是命令俞總兵等九邊將領堅持住,沒有打算進行反擊。
因為對草原和遼東進行反擊,很容易將大虞朝好不容易積攢的國力消耗掉,即使打贏了也沒啥好處。
畢竟都是窮地方。
徐青想得很清楚,只要熬到國力足夠的時候,直接鋪開鐵路,草原丶遼東就再不能造成大麻煩,這是釜底抽薪。
為了最終的勝利,需要一定的忍讓。
如太極拳的拳理一樣,蓄勁若張弓,發勁似射箭。
他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老皇帝緩緩道:「你說的南洋仙稻,果有其物?」
「千真萬確,除此之外,海外還有高產的番薯等作物,這些東西一旦引進,即使天災不斷,也不會讓國朝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其實徐青說的南洋仙稻是南越的占城稻,如今在閩南地區已經開始推廣種植,不過大虞的占城稻種,還是有明顯缺陷。
徐青的意思是直接出兵,將稻種和種植技術一起搶回來,在江南開始推廣。
這也是發揚中土王朝的優良傳統。
其實香料在天下萬國中,除了天竺之外,都是稀罕物。
可是現在大虞朝卻并不缺香料,原因就在于中原王朝搶了很多香料種子和相關的種植技術回來。
而且大虞朝各類地形和氣候都存在,總有地方和香料原產地的氣候環境相似,這就給了大虞朝移栽香料的基礎。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大都是十分進取開拓的勢力。
老皇帝:「災民的事,不會影響大局吧?」
徐青嘆了口氣:「如今官軍四處征討,大體是不會出現危害比較大的動亂了。」
即使徐青用鹽商轉移糧食,可是依舊得先緊著官軍,然后才是災民。
至于直接造反的流民軍,兵部的意見都是就地格殺。
徐青的意見是殺人可以,但必須處理好尸體,否則會造成瘟疫。
瘟疫一起,即使沒有邪教,也會造成極為可怕的問題。
當初赤壁之戰,根據史料,很可能曹軍的失利與瘟疫流行脫不開關系。
現在工部的煤炭進行大規模普及,哪怕普通老百姓也買得起一點煤炭,因此徐青提倡在應天府丶江寧府進行燒開水。
減少生水的飲用,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除此之外,各地的驛站也兼營茶攤,可以藉此降低驛站的負擔。
其實驛站也是朝廷重要的支出項目。
一直以來,朝廷有清流建議將驛站砍掉,保留一些功能即可,其他交給民間運營。
徐青深知砍不得,力主不可。
而且他接下來打算將大禪寺麾下的龍門鏢局和驛站結合起來,形成郵局的雛形,另外還可以發行郵票。
郵票的名目他都想好了,用道術制作一批絕版,可以賣出高價。
哪怕雄禪再精,徐青這一招,雄禪也擋不住。
因為走鏢局的人,都是拿命掙錢的。
如果有機會吃皇糧,這是光宗耀祖的事。
雄禪要是擋著大家進步。
哪怕是武圣,總有百年歸西的一日。
人一死,任你人杰天驕,也是一抔黃土。
雄禪若是不想做大禪寺的罪人,就得支持此事。
徐青和老皇帝商議完之后,便讓法月和龍門鏢局總鏢頭黃天虎去弄這件事。
有徐青的手諭,朝廷自然會配合。
徐青也通過這些大事小事,一步步將雄禪拉進自己的體系里。
大和尚這回是想跳下戰車都不可能。
說白了,一旦習慣了徐青的操作,大禪寺眾僧受益之后。
明面上,雄禪依然是當之無愧的方丈,可是徐青才是真正的太上皇。
關鍵是,徐青完全是打著為雄禪好,為大禪寺爭取利益的旗號!
徐青現在是步步為營,雖然落子快,卻互不干涉,甚至互相彌補。
他接著便去找孟宇軒。
孟宇軒奉老首輔之命訓練靖海衛,如今朝廷水師的力量是越來越強大。
徐青接下來是打算讓朝廷水師和東溟幫先配合,先侵略南洋,搶奪仙稻和其他高產作物。
搞定南洋之后,不但好處大增,再對付東夷人,也不會受到兩面夾擊的風險。
一切計劃都在徐青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