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61章 天魔以紅塵為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青仙問道

  第261章天魔以紅塵為食(第1更)

  徐青和老皇帝插科打諢一陣,才從老皇帝的行宮出來。

  說起來,他和老皇帝現在的關系很奇妙。

  雖然正常的禮節都存在,可很多時候,實際上不那麼注重尊卑,不時還會開開玩笑。

  反倒是如此,老皇帝現在還挺喜歡和徐青這樣說話的。

  哎,皇帝也是人,也希望有個無拘無束的交流者,只是平日里不敢想罷了。

  高處不勝寒,多在于人心的寒冷。

  生在世間,既為生靈,誰都不會喜歡冷冷清清,孤寂虛無。

  只是為了追逐高高在上的權力和地位,有些人性的東西,必須得犧牲。

  正如他前世時,也不怎麼喜歡社交,因為累啊。

  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歸是有快樂的成分,只是不值得付出那麼多,自己也沒那麼多,便只能舍棄了。

  所以他現在雖然成了天魔,對人心的微妙,到底何為本性,也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覺。

  因為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也不是日升月落那樣顯而易見。

  越是如此,徐青越有探索的欲望。

  修成天魔,他現在對情緒的體驗,竟似乎比以往更渴求。就像人想要填飽肚子一樣。

  天魔竟是以紅塵為食麼?

  徐青一個人走在這條路上,到底無可借鑒,僅是憑模模糊糊的本能往前走,走到哪算哪。

  回江寧府府徐宅的路上,徐青遇到一人。

  「大師專門在這等我?」徐青瞧見來人,笑道。

  這人不是別人,而是雄禪。

  大和尚能屈能伸,現在又成了老皇帝的座上客。

  瞧瞧人家,都武圣了,也能順應時勢,如曹孟德所言的龍一般,能大能小。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于芥子。

  這樣的人,想不成功都不行。

  大和尚的道行深著呢。

  「公明,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忙。」雄禪直接說明來意。

  竟是想在馀杭灣修佛塔。

  馀杭灣在之江省,屬于之江省的首府馀杭府,又是大海港。

  自從徐青和老首輔搞海運以來,沿海各處的海港的重要性便愈發突出。因為現在的航海,基本都是近海航行,需要沿著海岸線補給,于是各大港口自然便愈發興旺起來。

  港口一興旺,自然人口多,而且經濟也會不錯。

  有錢有人的地方,自來是佛門最喜歡的地方。

  而且佛塔在如今時代,還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充當燈塔。

  燈塔的存在,一來是為了便利海航,二來能在人文地理中,打下烙印,對于提升佛門的影響自然是極為有利的。

  不過修建燈塔的耗費頗大,所以往往是佛門牽頭,召集當地豪紳,募捐一大筆錢,將這事搞定。

  若是官府來,豪紳們反而不愿意出錢。

  當然,雄禪想修佛塔,倒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技術的問題。

  馀杭府如今最高的佛塔是金山寺的雷峰塔,塔高二十多丈。雄禪要想修建比此塔更高更堅固的佛塔,需要如今的工部和方仙道出力。

  雖說這樣高的佛塔,雄禪能一人之力將其摧毀,但他沒法做到將其建設出來。

  高大建筑的建造,從來都是一門大學問,而且對材料要求高。

  事實上,漢唐的皇城,比本朝的皇城大。歸根結底,和材料關系很大。

  因為那時候巨木很容易獲取。

  現在的時代,已經找不到那麼多適合用來造宮殿的巨木了。

  徐青經由雄禪一提醒,明白修建燈塔的事,該提上日程,而且這也是消耗勞動力的方式。

  朝廷沒有馀錢,不代表地方豪紳沒錢,他們不是沒錢,實際上是不知道怎麼花錢。

  只是有時候花錢也是奪取權力的過程。

  地方豪紳承擔了官府的義務,自然也會爭奪官府的權力。

  權力不是靠一道旨意發下來就有的,而是爭奪出來的。

  譬如前朝的刺史,如今的巡撫,最初的職責都是監察地方,但最后卻成了封疆大吏,細細研究歷程,都是一場經典的奪權大戲。

  其背后的本質,更是朝堂和地方派系的權力爭奪。

  但時間一久,巡撫丶刺史也容易成了地方派系。

  于是有了巡按御史這些存在出來制衡。

  這世上沒有萬世法,唯有以變化去應對變化。

  徐青沒有拒絕雄禪的請求,而是認真和雄禪商議此事。

  雄禪也認認真真和徐青討價還價。

  馀杭灣的佛塔,徐青確實能答應下來,但徐青的附加條件是給幾個小海港修建燈塔,且不會用佛塔的名義。

  任誰看到兩位當世頂尖的人物,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都會覺得奇怪。

  實際上,對于徐青和雄禪真不是小事。

  大道貴爭。

  任何屬于自己的利益,哪怕再微小,都不能忽視,否則就是一種心態上的屈服和退讓。

  普通人說不爭饅頭爭口氣。

  用在絕頂強者之間,也是合適的。

  對他們而言,這口氣是必爭的。

  既是面皮之爭,也是大道爭鋒中,寸土不讓的決心。

  即使退讓,也是有更高的訴求。

  兩人來回拉扯,才各自得到雙方滿意的結果。

  雄禪的用意是通過修建佛塔,進一步提升大禪寺的影響力。

  原本金山寺的雷峰塔,便是在金山寺聲望極高時修建的。

  雷峰塔一度成為金山寺的標志。

  后來雷峰塔倒,也成了金山寺衰落的標志。

  哪怕后人再修起雷峰塔,因為雷峰塔倒過一次,所以金山寺的聲望,總歸是不如前朝了。

  徐青回到江寧府,直接去見了伏玄。

  伏玄現在的狀態很不好,斷了一臂,還丟了許多武圣精血,若不是伏玄本身是天下頂尖的強者,這時候早就入土了。

  他還強撐著,無非是太不甘心。

  如果不甘心死去,他這類存在,死后甚至會化為強大的妖魔異類。

  到時候雖然還有生前的記憶,但意識會變得非常偏執,并且非常不理性,會對人世間造成極大的破壞。

  伏玄不希望自己死后變成那種樣子。

  這也是他來找徐青的原因之一。

  如果他死了,徐青能壓得住他。如果壓不住,那也是破壞在敵國。

  歸根到底,他始終是個草原人。

  不過伏玄也不是沒有回報,他強打起精神,將自己一生的修煉心得記述下來,還有多次生死爭斗的武道經驗。

  這都是萬金難求的事物。

  人,終歸是矛盾復雜的。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