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跟著徐某,他們才有飯吃(第2更)
臨時內閣的效率很高。
反正出頭的人是徐青,刀子是老皇帝帶來南邊的軍隊和影衛。
對策一出來,該抓人就抓人,該安撫就安撫,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說白了,越是既得利益者,越是識時務。
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真會反抗到底。
但糧食的問題,著實是當下最麻煩的事。
雖然徐青已經請老首輔試驗方仙道帶回來的高產作物,如番薯之類,可是時間還太短,一時之間,很難在天下大力推廣開來。
而且眼下有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需要徐青去解決。
簡直是一個大坑。
其實按徐青原本的預計,即使江南這幾年有災情,可是配合方仙道丶東溟幫從海外運來的糧食,也足夠解決一些缺糧的難題。
不過他還是百密一疏。
「棉田?」徐青總算又知道了一件事,為何北方和南方缺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由于方仙道改造了織機,現在紡織工坊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伴隨蒸汽機的運用,加上江寧府還有幾家有大型魂石紡織機關的工坊,紡織棉花的效率大大提升。
尤其是近幾個月,衣服和棉被的價格都被打了下去。
問題是,即便如此,這類商品也遇上了滯銷的問題。
因為百姓手里本來就沒多少銀子,光靠大戶人家,市場根本不夠。
徐青對此有建議,那就是給工人漲工資,他們漲了工資,自然會去買這些棉質商品。
但許多工坊主接受不了這種奇葩的解決辦法,暫時觀望。
倒是江寧府的胡舉人丶雷舉人幾家,很是積極地響應了徐六首。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虧錢沒啥,只要能在徐六首面前露面,讓他老人家高興,比什麼買賣都劃算!
這叫功夫在詩外!
不過工坊建起來,肯定是不能停的,而且那麼多工人,不讓他們拼命干活,工坊主依舊覺得很虧。
這就導致對棉花的需求與日俱增。
因此造成了一個奇葩現象。
在南直隸,由于徐青清田很成功,加上報紙的宣傳力度很大,許多農戶也能聽到說書人念報紙。
于是有許多農戶有意無意間開始種植棉花。
不止他們,連鄉里的地主都在將農田轉成棉田。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件事。
徐青喜歡依法辦事。
所以會有專門的人研究大虞律,還真給他們找出一樁好事,那就是大虞太祖曾規定,農田第一次轉為棉田的,可以光明正大免稅四年。
這政策現在看來很奇葩,但是大虞朝初年,棉花還是外來物種,種植的人很少,而那時候邊境很缺御寒的物資,所以大虞太祖定下了這個政策,鼓勵民間種棉花。
問題是棉花的紡織效率提升不起來,所以民間對此熱情十分欠缺。
總而言之,棉花的需求沒那麼大,種植桑樹收益遠比棉花高。
但是種桑樹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損耗地力,再用來種糧食,需要好幾年的恢復時間。
因此雖然南直隸施行改稻為桑的國策,卻也對此有嚴格規定。
由于方仙道和工部改造了織機,提升了紡織棉花的效率,棉花一時間成了緊俏貨。
自然引來許多人逐利。
即使地主,也鼓吹種棉花的好處。
如此一來,他們可以在鄉間廉價收棉花,然后高價賣出去,而且農戶種了棉花,自然缺少糧食,這又是一樁好事。
改種棉田最多的地方,還是徐青的大本營江寧府,次之便是應天府。
因為這兩個地方消息流傳快,而且最是嚴格守法。
現在問題是,棉田可以免四年的稅,再讓人種下去,不但朝廷收不上糧食,還會在幾年內收不上棉花稅。
如此一來,許多豪紳勛貴都等著看徐青笑話。
這次棉田事件,最得利的是江寧人和應天人,都是你徐青的擁躉,看你咋辦。
「必須頒布新棉法。」徐青很果斷推出政令。
多耽擱一天,糧食問題就多嚴重一分。
霍景知道壓力不在自己身上,這次決議的通過,他比誰都賣力。
只是政令頒布容易。
執行起來,簡直困難重重。
尤其是江寧府,哪怕豪紳都主動配合了,還是有許多農戶油鹽不進,根本不聽。
因為徐六首一向只欺負豪紳,可從來不欺負窮人。
另一方面,徐氏雖然沒啥親戚在江寧府,但周氏和李氏的族人依舊很多。這些人沒跟著雞犬升天,現在種個棉花都不行,被周圍的鄉人一鼓噪,很快就鬧起來。
雖然李公圤現在到了西江省為官,可周氏還留在江寧府,哪怕周氏閉門謝客,也天天有鄉人和族親在外面破口大罵。
他們還是有分寸,沒去徐府鬧。
「刁民,都是一群刁民。」江寧織造謝泉長嘆一聲。
有道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百姓里面也有壞人啊!
他這次是真為徐青擔憂了,如果嚴懲不怠的話,徐六首在民間的風評,肯定直線下滑。
畢竟大虞朝再怎麼說都是儒教社會,講究親親相隱。
徐青要是為了變法,坑了鄉人,在當今世道,絕對屬于惡行。
饒是謝泉一向智計百出,此事也想不出太好的辦法。
別看江寧府的豪紳主動配合了,其實這一招,還有點火上澆油的意思。
此事一個處理不好,連復社都會內部離心。
徐青再厲害,總得要用人辦事吧。
一旦手下人離心,許多事都推行不開。
若無變法這個護身符,老皇帝對徐青還能如此忍耐?
這是陽謀!
歷史中,許多大人物,都是倒在類似的小事上。
徐青看著謝泉擔憂,笑了笑:「謝公不必憂慮,這點小事,都不到傷筋動骨的份上。」
他正和謝泉商議時,忽然見周氏來了,一臉愁苦。
徐青忙迎接過去,然后道:「嬸嬸,怎麼了?」
周氏哀嘆一聲:「李家的祖墳給人砸爛了墓碑。」
徐青聞言眉頭一蹙,隨即平靜道:「嬸嬸勿憂,此事我會妥善處理。」
徐青的臉上,一點火氣都沒有。
他頓了頓,淡淡開口:「謝先生,看來有些人還是不明白,跟著徐某,他們才有飯吃。」
隨著他話音一落,不久后,江寧府丶應天府,乃至于整個南直隸,都見識到了徐六首的霹靂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