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徐六首復生,東南士紳的驚駭(第2更)
一場深秋寒雨過后,便是入冬。
東南之地尚未下雪,但寒意已經冒在東南士紳身上。
無他,徐六首復活了!
士紳們的心情,如同冬日的天氣,一片愁云慘霧。
擱這玩呢。
他們還不止得到了徐六首的消息,還得到了邀請,徐六首來應天府吃個飯。
時間很緊。
各家士紳得到消息便要出發。
這種時候,沒人敢說不去。
畢竟不去之后,隊友賣你是板上釘釘的。
去了未必有好處,不去鐵定壞事。
如今在徐六首的推動下,方仙道研究的四輪馬車已經在應天府丶江寧府幾個大府推廣開。
四輪馬車的技術很復雜,對于材料要求也很高,一時間難以量產。
其他士紳嘗試過仿造,但根本仿制不出來。
因為他們養的工匠,跟人家方仙道和工部的匠人沒法比。
而且隨著徐青復生的消息傳出去,可以想像,許多有本事的匠人,都會往一向善待匠人的徐六首那里去。
為文曲星效力,說出去都有面子。
南直隸的匠人世家——雷氏一族,更是在徐六首中了狀元之后,第一時間投靠徐氏。
不久前,徐青身死的消息傳出去,許多人都等著看雷氏笑話,或者等雷氏脫離徐家,沒想到雷氏還是愿意跟徐氏。
其中固然有雷氏的遠親雷舉人的緣故,但雷氏本身也是十分愿意依靠徐氏的。
雷氏雖然只是匠人世家,但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地方,那就是幾乎南直隸所有的大規模園林,都跟雷氏脫不開關系。
可以說,雷氏基本上決定了南直隸園林的風格審美。
有了雷氏的幫助,徐氏聯合工部制造的水泥,在南直隸暢銷是必然的事。
關鍵在于,許多士紳豪強如今都打上了水泥的主意。
這是一口絕對的肥肉,誰能吃到嘴,都能滿嘴流油。
還沒等大家動作,結果主人回來了。
有些士紳甚至感到慶幸,幸好沒動作。
士紳們連夜趕路,一路辛苦奔波到了應天府城。
一些距離南直隸近的士紳發現,有更遠的士紳居然比他們先到,問了各自的出發時間,人家有些人甚至還要晚一點。
離得遠卻來得早的士紳老爺得意洋洋,說自己的馬車是四輪馬車,乘坐起來十分舒服,速度也快。而且他們幾家士紳,還聯手買了水泥在自家的州府修路。
馬車的舒適度自然又上一個臺階,關鍵是他們還能藉此收路費,那可是金山銀山。
完事后,人家還說,你們是兩輪馬車,可他們是四輪馬車,你們不慢,誰慢?
一些保守的士紳不免后悔。
他們光想著直接分食水泥的利益,沒想到居然有膽子更大的,直接買水泥修路,這收起過路費來,確實也是細水長流的賺錢生意。
還是格局出問題了。
現在東南的水泥產業剛起步,要買到水泥,都得準備很多本錢。
此時出手,確實屬于膽子且有眼光。
關鍵是前段時間,都傳言徐青身死,這些人膽子還這麼大。
其實人家也是有另一方面考慮,大虞朝自來講究人亡政息,徐六首都死了,水泥這等奇物豈不是很可能要絕版,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畢竟人家對朝廷充滿信任。
沒有徐六首,朝廷能辦成什麼新產業。
別看水泥如此神奇,沒有徐六首,他們覺得水泥生意,根本推廣不開,遲早束之高閣。
因為不管怎樣,徐六首都是儒教的異端。
儒教嘛,自來講究對異端趕盡殺絕。
如果覺得一個人不好,那肯定往死里黑,屆時水泥作為徐六首的一大功績,還能保留下來不成?
眾多士紳匯聚一堂,看到了徐六首。
果真是「公子世無雙」的徐六首,那個風度翩翩,令眾人臉上泛起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
雖然內心里,多數人是充滿失望的。
但神情上,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唱了十年戲的花旦都不一定能表演出來。
有幾家士紳,因為前些日子,對徐氏的生意,稍微有些怠慢,此時恨不得把心剖出來給徐六首瞧瞧。
真的不關他們的事,都是家里的下人自作主張。
徐六首就坐在那里,眾士紳猶如眾星拱衛北辰,圍著徐六首轉。
大家都忐忑不已,生怕徐六首像上次在清州那樣,對著本地士紳豪強大開殺戒。
嘖嘖,那畫面,光是聽人描述出來,都讓好些士紳老爺做噩夢了。
「大家不用害怕。」
「不怕不怕,我等對狀元公的敬仰,實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不管對不對,一頓馬屁拍出來再說。
大家都是老江湖,很清楚一件事,態度比說話的內容更重要。
說錯了不打緊,只要緊扣主題,他等侍奉徐六首之心,猶如子女之侍奉父母一般……
那就是答對了!
徐青饒是一貫冷靜,也被這群不要臉的家伙捧得稍微有些飄然。
難怪皇帝很難納諫,周圍的人,天天吹你英明神武,圣明蓋世,哪怕一開始不覺得自己是這樣,時間久了,也會默認,朕是不會錯的。
錯的都是臣子們,根本領會不到他的高瞻遠矚。
天下事,壞就壞在這些庸臣手里!
而且皇帝為了維護自身權威,也是不愿意認錯的。
當初漢武下輪臺詔也不是悔過,而是總結得失,以及調整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只是后世為了逼皇權讓步,硬說成罪己詔。
這點事,但凡聰明一點的皇帝都心知肚明。
故而不到萬不得已,再庸懦的皇帝,都不會下罪己詔,覺得自己有錯。
不管皇帝認不認,歷史自有評價。
多少古今事,都在笑談中。
對徐青而言,無論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都無所謂,關鍵是要世人記得他,他這個天魔才能不朽。
所以他才不用有什麼偶像包袱。
笑罵由人,天下大事,我自為之即可。
當眾士紳聽到徐六首召集他們的用意之后,個個都臉上露出疑惑。
徐六首居然打算為皇帝在應天府重修行宮。
應天府有皇城,還要重修行宮,太鋪張浪費了吧。
何況幾個月之前,工部才在黃山為老皇帝修建了避暑的行宮,往后酷暑,皇帝也能去黃山避暑了。
這件事大臣們倒是不反對,因為如此一來,大臣們也能跟著去避暑。
因為黃山行宮用了水泥,所以進一步推動了水泥生意的發展。
但在南直隸應天府,重修一個行宮,那意義可就不是避暑了,而是一個極有政治意義的信號。
這是皇權要深入南方的試探。
而負責修建行宮的徐六首,豈不是皇權在南方的代言人。
先前徐青怎麼揉弄大家,大家都能接受,畢竟能賺錢。
現在修建行宮,怕不是飛龍騎臉了。
何況以前徐青背靠皇權,更多是作為皇帝的寵臣。
現在為老皇帝修建行宮,意義大不一樣。
這是拿著鞭子,把他們當牛馬驅使啊。
徐青見眾人猶豫,緩緩開口:「誰想反對,可以跟我說。」
眾士紳老爺惡心壞了。
要是說誰贊成,大家肯定不說話,現在說誰反對,誰敢這時候出來當靶子。
如今魏國公為首的四大家族也到場。
魏國公直接當場把昏睡過去,說自己感染了風寒。
至于徐青的對頭王家主,此刻也裝聾作啞。
因為不久前,梁閣老以退為進,直接致仕,王家被霍景擺了一道,現在霍景成功當上了首輔。
搞得王尚書和霍閣老直接決裂了。
誰曾想,霍閣老屁股還沒坐熱,徐六首直接復生。
因為時間太緊,王家主根本沒機會通知跟著皇帝南巡的王尚書,只能自由發揮。
他擔心弄巧成拙,這時候根本不愿意和徐青鬧翻臉。
鬼知道梁閣老致仕的事,是不是徐青有意為之,里面埋了一個大坑。
王家這時候跳下去,豈不是明擺著往人家坑里跳。
而且王家主隱隱約約感覺到,既然徐六首復生,梁閣老未必不想再起復回內閣,但霍景已經當了首輔,接下來該如何收場?
按理說,梁閣老起復的話,霍景只能退讓。
王家主心里還有點暗爽。
雖然大家有姻親關系,可霍景這次為了上位,著實擺了王家一道。
而且王家主還很慶幸,幸好兄長王尚書沒有當首輔,否則徐青這一復活,著實太尷尬了。
誰不知道,徐六首雖然品級低,但人家沒中進士,都能操縱三品大員的升遷了。
都說馮西風這協辦軍機大臣才是小閣老,其實不然,真正的小閣老從來都是徐六首。
此人才是變法派的核心謀主。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深不可測!
在徐青的強勢下,東南士紳只能答應出錢出力為皇帝修建行宮。
而且要趕在正月前完工,因為陛下今年打算在應天府過年。
工期非常緊。
但以東南士紳的財力配合方仙道的機關術,也不是做不到此事。
畢竟只是行宮,又不是修皇城。
對于徐青而言,修行宮的用意更多是服從性測試。
大家心懷鬼胎不要緊,人之常情,要是明面上敢反對徐某人,那他就不客氣了。
徐六首的刀,即使砍不死武圣,甚至也對付不了黑山老妖,對付這群軟骨頭,那還是手到擒來的。
其實行宮的事,都是先斬后奏。
不過沒有關系,晚上托個夢,讓嚴山去皇帝那里補個流程就行。
這也是天魔的好處。
往后徐青坐鎮東南,一樣可以對京中局勢進行微操。
都不用搞錦囊妙計。
而且京師有消息,徐青也能第一時間知曉,從容應對。
這等于徐青都可以發電報了,別人還只能搞飛鴿傳書,消息這麼慢,你不死誰死?
懂不懂域外天魔的含金量?
而且伴隨徐青的魔功大成,再加上方仙道的機關術進一步發展,徐青將來未必不能搞出一個魔網,將天下緊要的地方,通過魔網聯系起來,讓大家可以互通消息。
這個設想非常宏大。
徐青估計是短時間沒法實現。
但不要緊,有了規劃,再行動便是。
到時候讓黑山老妖這個造物主,真正見識一下什麼是「人道」偉力。
眾多士紳,大部分苦悶地散場。
但也有心思活泛的,修建行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這也是做生意的好機會。
現在東南一帶的風氣完全被帶歪了。
許多讀書人意識到官缺有限,而且做官是為了發財,為何不直接去發財?
而且東南一帶自來有做生意的風氣。
現在許多讀書人也開始經商,雖說大部分是來送錢的,卻也有些人通過不俗的見識,發了財,翻了身。
賺到錢,再給自己捐個監生丶貢生,身份地位也跟著上來。
尤其是復社,通過復社這個紐帶,基層許多吏員都和復社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因此復社的成員做起生意,更是如魚得水。
兄弟幫兄弟嘛!
要不是徐六首橫死的消息傳出來,復社發展的勢頭還要快不少。
但這件事也不全是壞事,屬于一次意外的內部凈化,將意志不堅定的成員排了出去,整頓了復社的風氣。
徐青很清楚,復社的整風,不是一時的,需要持續性的整風,不然復社會很快墮落。
人心如此,不是靠禮法和道德就能約束的。
各家士紳散場之后,四大家族的家主都留下了。
王家主沒有說話,倒是魏國公開口了,他說道:「公明,你弄行宮的事,我們都支持你,但我們的事,你也得留心啊。」
徐青知曉魏國公的意思。
現在復社的影響力很大,本來徐青要是真死了,復社垮掉也是遲早的事,誰知道徐青又復活了,因此此事不得不讓魏國公等人重視。
復社對基層權力的侵蝕,等于挖了四大家族的根基。
關鍵是四大家族本身人口眾多,所以不乏有真心加入復社的,甚至有子弟倒反天罡,搞得四大家主都很頭疼。
他們不是要禁制復社,而是打算搞個類似復社的社團,徐青同樣可以當坐館,但必須以吸納四大家族等名望卓著的士紳為主。
說白了,復社門檻低,他們要弄個高端的復社。
打不過就加入嘛!
而且徐青要掌控東南,四大家族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
他們的生態位非常重要,不下于黔南省如今的三大土司家族。
「我等都對陛下忠心耿耿,可照日月。復社的理念是救濟天下,但天子代表江山社稷,我等更要保護。那就弄個扶龍會?」
「伏龍會?」魏國公像是耳朵不好使似的。
徐青老臉一黑,還是耐心解釋。
這老小子賊心不死啊,還想造反!
不過徐青真有東西,也給扶龍會弄了一套理論,那就是虛君制。意思是皇帝應該學周天子,垂拱而治。南方的大事,由他們這些臣子為其分憂。
虛君制,天下共主,這也是儒家的理想社會形態。
這套理論一出來,連王家主都心動了。
他心里清楚,這是徐青在留后手,要是老皇帝不在了,新君繼位,徐青很可能弄個虛君制,反制新皇。
至于直接反老皇帝,在他看來,此事不是徐青不能做,而是代價非常大。
徐青現在的公信力,堪比洛水之誓前的司馬老賊,要是他造老皇帝的反,對整個君臣體系都是重大打擊。
以后即使徐青上位成功,底下的臣子能服氣嗎?
上下有別,尊卑有序,實是天下穩定的重要因素。
何況徐青從老皇帝這里得到的恩遇,著實非常之大。
其實徐青內心認為三年之后,他可以憑藉天魔不滅的特質活下來,老皇帝卻未必了。
不管黑山老妖是不是代表天道,但徐青經過長白大戰,通過對黑山老妖的了解,很清楚一件事,老妖絕對容不下一個長生不死的皇帝。
如果說,之前黑山老妖是徐青的死劫。
那麼在三年后,黑山老妖絕對是老皇帝的死劫。
根據他的判斷,這場死劫,老皇帝渡過的可能性非常低。
一旦老皇帝身死,徐青縱然不造反,也不可能把權力交出去。
徐青甚至有比較極端的想法,萬一老皇帝駕崩,那就讓皇太孫上位。
其實他覺得,如果老皇帝不死,玉親王就是必死的。
老皇帝修道有成,肯定不會留一個正值壯年的儲君。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玉親王也是死劫。
成連環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