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培養鐘離昧的?他倒是官宦世家,卻家道中落,連個朝廷的‘官蔭’都沒混到。”羽太師道。
國尉寮指著百將譜,道:“你看看其他人都是什么身份。最差也是都頭。
稍微混得好的,都升到了縣尉,甚至有好些個郡尉。
比如,太師比較熟悉的伯植與周叔(居庸關代邑城的將領),打完覆滅東胡的一場仗,他們兩個都封關內侯,領‘郡尉’職銜。
凡百將譜上之人,老夫都特別照顧過。
像是周叔,你聽名字就知道,他家境貧寒,出身不好。
為什么他能學習高明的仙武,甚至接觸到兵法,得到系統的教導?”
“周叔”這個名字聽著自帶一股威嚴。
翻譯成白話,其實就是“周老三”、“周老四”,和沛縣的“劉季”一樣。
都是根據他們在家中排行,用“伯仲叔季”簡單命名。
“如果鐘離昧不殺人犯法,他現在大概是淮陰縣尉。可他自己不爭氣,明明官宦出身,家中還有老母,也敢意氣用事、胡亂殺人。
殺人也就罷了,他不老實服刑,獲取軍功贖罪,反而帶著老母亡命天涯,連‘鐘離’家的榮耀都丟了。”國尉寮道。
“既然看中了他們,為何不選入軍中?至少要調到咸陽。”羽太師問道。
國尉寮嘆道:“誰說不曾選入軍中,不曾調到咸陽?
不說其他,東海軍團那群桀驁不馴的軍侯,太師也見過。
他們對老夫是什么態度 你再猜他們為何敬重老夫,不敢在老夫面前撒野?
為何東海軍侯‘造反’殺了太后,奪了咸陽,卻不敢繼續造反?
他們曾經都跟百將譜上的‘青年才俊’一樣。
被太尉府發掘,被老夫暗中培養,先在當地郡縣當差,在縣城守備營熟悉軍務。
等朝廷需要大將開疆拓土,或者等前線有軍侯大量戰死,‘將種’青黃不接時,太尉府再征調郡縣的兵將,進入東南西北四大軍團。
讓他們在前線拼殺,綻放自己,博取功名利祿,揚名天下。”
“鐘離昧快四十了,陳煥好像五十出頭。他們等了太久。”羽太師道。
國尉寮搖頭道:“二十出頭,沒有娶妻生子,甚至無家無業,心性不定,誰敢委以他們重任?
當十幾年縣尉、郡尉,四五十歲都算年輕。
人仙六七十歲,正年富力強,朝氣蓬勃,充滿沖勁兒呢。
既然成了人仙,還當了縣尉,肯定置辦了家業,娶了名門貴女為妻,養育了兒女。
甚至開枝散葉,家大業大,連孫子都有了。
幾十年的時光,也足以讓朝廷看清他們是什么樣的人。
如此,皇帝才放心將虎符交給他,讓他帶領幾千、幾萬大秦精銳,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替大秦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羽太師愣了一下,嘆道:“是我考慮不周,還是你們這群老家伙老辣。”
二十出頭便晉升人仙的絕代天驕,尚未經過社會的毒打。
見到了人皇政的車隊,會不會跟項羽一樣,說出“吾可取而代之”的話?
讓他們帶領十萬大軍到東勝神洲、北俱蘆洲、西牛賀洲攻城掠地,怕是前腳拿下一座城,后腳立馬豎旗稱王。
等他們在當地郡縣當了十幾年、幾十年的“縣城婆羅門”,有兒有女有家有室,有了一坨巨大的軟肋。
再放出去帶兵打仗,不能說沒人造反,但造反的代價已經提高了無數倍。
“羽太師的確太年輕。等你經常與軍侯們打交道,自然能領悟其中的門道。”
國尉寮繼續展開百將譜。
每打開一個人物,便親自介紹,并給出自己的評語。
比如,此人能力如何、性格如何,可以安排什么職位,需要忌諱什么.
老家伙是真的關注了他們很多年。
對他們非常了解,對他們未來的安排,也早已有了大致想法。
羽太師只需要牢牢記住,到時候照抄作業即可。
之后她又看到了幾個熟人,比如,廣川縣的縣尉趙衍(洛師鸞一案)。
又比如,泗水郡沛縣的曹參。
看到曹參也在“百將譜”上,小羽其實不該感到意外。
畢竟曹參的老朋友蕭何,都被御史推薦到咸陽當官,還在丞相府留下了檔案。
蕭何能得到考察與提拔的機會,曹參肯定不缺“上進”的機會。
不過,整個沛縣,也只有曹參位列“百將譜”。
如樊噲、夏侯嬰之流,還不夠格。樊噲是先登,曹參是大將。
簡而言之,樊噲只會武功,不懂兵法。
沛縣一百零八好漢,的確只有曹參與王陵系統學習過兵法。
“兵形勢者,就這么多,一共一百五十八人。羽太師識天數、知天命,看過之后,感覺如何?”國尉寮問道。
羽太師道:“感覺大秦能稱霸天下,的確不是僥幸。
只要國尉大人掌握這套兵將選拔系統,大秦永遠不缺猛將名帥。”
國尉寮搖頭道:“這可不是老夫之功,也不是任何個人之功。
這套比較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是秦制的一部分,由多個衙門協調完成。
比如,欽天監的天師會在民間尋‘道苗’,檢查并激活每個鄉鎮新生孩童的天生神通。
當地縣城的‘武院’會派遣武師,進入每個村落,教導孩童們基礎武學。
等他們長大,若沒有‘不更’以上的軍功爵位,郡守會根據‘兵役法’,征召他們進入縣城守備營。
到了那時,才輪到太尉府插手。
郡尉、縣尉都歸太尉府管。老夫可以根據他們的奏報,確定哪些俊杰值得重點培養,然后對他們的奏報作出批示。
讓各地俊杰接受更高武道、更系統兵法的培訓。
再然后,他們在守備營表現優良,參加過郡內清除盜匪的戰斗,或者在戍邊時斬敵有功,則回到各縣擔任縣尉或都頭。
即便沒有老夫,別人也能繪制這份‘百將譜’。”
接著,他又道:“老夫問太師感覺,不是問這套選拔制度如何。
是這群將領中,可有觸動太師靈覺的人物?
他們前途如何,能否幫大秦力挽狂瀾?”
羽太師嘆道:“我感覺他們中大半,都會成為大秦掘墓人。”
“什么?他們中大半都是逆賊?”國尉寮大驚,連連搖頭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他們都是大秦將領,不是活不下去的流民,怎會無緣無故背叛大秦?”
羽太師道:“大秦給他們的,無法讓他們滿足。
讓李斯去當個縣城官吏,讓你去鄉下當個亭長,你們不愁吃不愁喝。
大秦江山穩如泰山,你們肯定都是忠于朝廷的良吏。
可一旦亂世到來.陳勝不是喊了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
封侯拜相的機會擺在眼前,完全拒絕不了。”
這是人性,不是人品問題。
國尉寮面色數變,最終無力地長嘆一聲,“百將譜交給太師了。
如何安排,看太師了,老夫走了。”
小羽道:“兵家四勢才講了兵形勢,還有三家呢?”
國尉寮沉吟道:“兵家四勢之兵技巧者,在于武技與兵器。
兵武閣便屬于‘兵技巧’。
將士修煉更強的仙武功法,使用更強大、更有針對性的兵道軍陣,手持更精良的兵器。
或者開發出奇門機關術,如墨家那群人打造的恐怖戰爭神兵。
這些都屬于兵技巧。
兵技巧方面的英杰,只有五位,其中四個墨門弟子還被流放到了海外,沒啥可說的了。
然后是‘兵陰陽’,也即是陰陽五行之術法。
仙法、仙陣、鬼神之力,都算‘兵陰陽’的范疇。
老夫的百將譜中,一個兵陰陽家也沒有。
擁有兵陰陽之力的,除了鬼谷一脈,其余全是玄門真修唉,鬼谷一脈也屬道家仙門。
朝廷無法強征仙門弟子。
雖然近些年欽天監在神州、在四夷八荒搜刮了很多道苗。
可玄門尚且不聽玉帝使喚,哪能任由人間帝王號令?
最后的‘兵權謀’,乃兵法之大成。
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能擔得起‘兵權謀’之名者,老夫遇到過不少。
早年的司馬穰苴、吳起,近代的王翦、白起,不算完美,但合格。
北邊的蒙恬、南邊的任囂,很勉強。
西域大都護東方朔、東邊的烈陽王,現在還不合格,將來不早早夭折,或許有幾分希望。”
國尉寮輕輕一抖卷軸,將余下的幾幅圖露出來。
他指著最后一張,道:“章邯有潛力,可以成為大秦最后的‘氣數’,太師一定要好好用他。
給他配備幾個兵形勢大家,再加上兵陰陽的‘兵道仙師’,或許可以強行圍殺那個‘兵仙’。
兵仙這類擅長排兵布陣之人,最害怕頂級的兵形勢武將。
技巧再厲害,也會被更強的蠻力打破。”
羽太師道:“兵仙只是‘天命’之一,還有一位兵形勢猛將,萬古無雙,堪稱人形戰斗神兵。”
毫無疑問,兵形勢的巔峰,就是項羽。
跟項羽玩“以力破巧”,絕對是老壽星吃砒霜,主動找死。
國尉寮驚道:“天命滅秦之人,有一位‘兵仙’還不算,還要再加一個萬古無雙的兵形勢大家?
誰能駕馭這兩人,東南天子氣的主人有這個能力嗎?
偉大如先皇,也只有蒙恬王翦白起輔佐。
按照太師的說法,兵仙與無雙猛將,已經大大超越了王翦與白起。”
小羽上輩子的歷史中,劉老三還真駕馭不了韓信,最后只能殺了。
這一世,韓信在劉亭長家混飯吃,不曉得能不能處出真感情來。
至于項羽劉老三應該不會白日做夢,夢想駕馭霸王。
“你都把‘百將譜’交給我了,自己也要尸解。將來的事兒,已經與你無關。
別多想,好好準備元神飛升吧!”
羽太師卷起“百將譜”,將之收在自己袖子里。
國尉寮微微頷首,“也罷。老夫的‘人生’,只能走到這一步了。”
猶豫了一下,他又遲疑道:“羽太師,你當年在西方,是不是‘喊死’了一個尸解仙?”
“當年無知,胡亂叫喊,壞了閩山老農的尸解大計。
老大人你放心,這次我絕對不會再到處亂嚷嚷。”羽太師保證道。
國尉寮糾結道:“可你自己知道。”
羽太師狐疑道:“我知道又如何?你身上應該沒多少罪業吧?
對了,你使用的是哪種尸解法?”
尸解成仙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用死亡騙過“成仙劫”。
比如,被小羽喊死的閩山老農。
可尸解仙法是一整套成熟的修行體系,不止是用來躲避三災五劫的。
仙劫之后,還要把“活人靈魂”轉換成“仙魂”,再從仙魂中養出仙體。
閩山老農身上罪業太重,連第一關的成仙劫都躲不掉,更遑論后續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仙體蛻變?
若本身沒多少罪業,只是修煉了尸解仙法,走到了假死脫身這一步,則不用太過計較秘密暴露的事兒。
就像一個人假死逃債。
欠了別人幾百、幾千塊,債主聽說他死了,都不會去調查一下。
揮一揮手,說句“算求了”,債務兩清。
若欠了別人幾個億,債主即便刨墳確定尸體躺在棺材里,還不肯接受,不愿相信。
要抓住尸體肩膀大喊:“別裝死,給我起來,還錢啊混蛋!”
身上罪業少,容易騙過成仙劫;身上因果重,則一定要慘死,還要讓眾生傳播“他已死”,用眾生的信念欺騙“天道”。
“尸解仙法不都差不多?”國尉寮含糊嘟噥一聲,明顯不太愿意細說。
緊接著他又道:“老夫身上罪業不算少,畢竟跟著先皇打天下,肯定要沾染不少因果。
不過,老夫準備了很多年,不怕成仙劫。
就怕太師一直惦記著老夫,認為老夫沒死,老夫無法完成由死而生的‘太陰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