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端坐殿中的,赫然是正是一個耳大鼻隆、額高眉闊的蒼髯老者。
他身著青色鶴氅,身后背著一個黃澄澄的大葫蘆,而頭頂更是有兩朵中央大道慶云緩緩盤旋,呈光霞彌漫狀,巍峨瑩徹,須臾變滅,莫可名狀也!
道錄殿上任正殿殿主,蓬陽大真君,陶伯山 而觀這位自頭頂現出的兩朵慶云,分明莊嚴高固,形神俱妙。
這也正是揭示,陶伯山不僅是渡過了純陽三災中的火災,且已渡劫成功了不知了幾多年歲,道果極純至厚,可謂純陽境界的老手!
當年在初入宵明大澤時候,因下院十大弟子之首的身份,陳珩可在“二十五正法”中任選一門用以修行。
而那時在道錄殿傳他玄中經的,便是面前這位陽大真君陶伯山。
彼時陳珩也并不知陶伯山身份,直至后來隨著他在門中勢位上升,才總算知曉當初那傳經老者的真正厲害。
純陽境界的正統修為,縱放在都這等陽世大天內,也絕然稱得上是一方大人物了。
更何況陶伯山還曾是九殿中一方正殿殿主,而他之所以遜位,也是因攝事之期過長,如今總算覓得了一線靈感,正欲苦心潛修,來準備應對那純陽境界中最為酷烈的那道雷劫!
而在陳珩念頭轉動時,陶伯山正是在凝神打量陳珩。
這位視線先在那雙璀璨金瞳停了一停,最后又落去陳珩身上那股幽玄難言,仿佛煥似天曜,又寂若太無的氣機上,只暗暗點一點頭。
萬品淵宗,綱維無窮 大哉乾元!
可想而知,這尊至等法相再次出世的訊息一經傳出,必是要惹得東彌震動,恐怕就連偌大九州都會為之側目!
“通祖師當真是收了個好徒兒如此氣數,當真是叫人稱慕。”
在心下道了一聲后,陶伯山也不多耽擱,微一伸手,示意陳珩入座,笑言道:
“當年自道錄殿一別后,陳真人道行精進之快,倒還真是叫老朽咂舌,今朝法相成就,著實可喜可賀。
而元神證得,自然也是道障不存,如今通祖師正在天外尚未回返,受祖師之命,老朽便厚顏來為陳真人解惑則個。
“老師之命嗎“
陳珩暗道一聲,自然也是口稱不敢,行禮謝過。
陳珩心中知曉,自他金丹成就,去往了羲平地積功后不久,通也是攜著周濟和老猿去往了外宇,至今還尚未回返,連陳珩以符牌傳訊過去,對面都未有什么回應。
不過在此事上面,威靈態度倒是平靜,似這不過是一樁尋常之事,派中亦未隨之發生什么風波,陳珩也只得將此事暫且按住。
而待得陳珩落座后,陶伯山也不多客套,開篇便是進入正題。
隨他起指一點,陳珩便覺雙耳微微一震,但也某物在逐漸生起。
但在眼前乍現的靈光又漸次消去了后,他腦中也是莫名多出了一道繁復訊息,密密層層。
“前古諸圣,先后天大道嗎”
陳珩只略略運神入內一察,眸中便不自覺多出了一股異色。
所謂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在此世曾有言語,自諸圣開天創世之后,玄、元、始三氣依次造化為諸世界相,隨清濁已判,上天下地,開暗顯明,光格四維。
諸圣便也親自下降為師,游履十方,廣宣法緣,向混沌宇宙最初的無鞅生靈教示以修行長生之道,意在調習陰陽,正定八卦,要傳乎萬世,度諸有情眾生出離蒙昧,超脫無量死生之苦海!
而那出于前古諸圣之口,最早示現于這方天宇宙的修行大道,赫然,便是陳珩和八派六宗等諸多仙道修士如今參習的正統仙道!
正統仙道 這類修行法之所以被稱作眾天宇宙的至貴法統。
除了是因其靈肉并重,幾無短板外,也因它更是前古諸圣親自示下,天然便意義不同!
自正統仙道現世之后,才有佛道,神道、武道、人道、鬼道甚至是天人外道、旁門左道等等應運而出,共耀于世間。
而在正統仙道的修行之中,在合道更上一步者,便被尊為是仙人。
不過這層大境界,在道書之中,也又被喚作是“大冶”。
大冶之上,便為“太乙”。
至于太乙之后,則為“大羅”!
大羅這境界,又名“混元無極大羅”。
此乃是世間修行之士所能證得的學道之極,已然位在諸上之上,玄中又玄,包羅無鞅,無窮極矣!
但證就大羅者雖也同樣有道行深淺之別,境界高下之分,不能一貫而論。
但這些巍巍偉岸的大道真宰,即便是自諸圣開天辟地至今,數量也絕然不會出現太多,個個都有重天地、寂滅三界的無上能耐,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力無邊!
而在“大冶”境界,直至是“大羅”成就 在登仙之后的修行,每一步,每一轉,那便都是同那先后天大道息息相關了!
“合道之后,便為大冶,所謂天地為公,造化為爐。
大者,為廣,為無量之數,冶為冶煉之意,合而稱之,便是證得此境界者,已是有著冶煉大道造化之能,是人學道,亦是道在擇人!”
此時陶伯山伸手一捋長須,見陳珩雙目中微微有一絲了然之色。
他笑了笑,不緊不慢解釋一句:
“而天地萬道,殊途同歸,依老朽一點淺見,當年前古諸圣之所以用‘大冶”之名稱呼合道之上的那方大境,或也是預見到了除正統仙道外,后世應運而生的諸道,其實有著一層萬有還真,終歸于一爐”之意。”
“還請賜教。”陳珩稽首道。
陶伯山言道:
“似尊者、神君、至人等等,這些都是可與道君一較長短的大神通者。
而彼輩所在的大境界,雖也籠統能夠用一個合道’來囊括,但真正說來,其實卻又是各有稱呼。”
陶伯山頓了一頓:
“如武道尊者證得的是‘天心”,神道神君證得的是‘大化‘,人道之至人卻又要順利證得至正’境界,才方可成就。
這些皆與我仙家道君所在的“合道境界稱呼不同,其中修持法自然也是各異。
道君所在的合道大境之所以名為合道,乃是在這層境界上,需經得九重劫難,才能一步步道與身合,直至最后功成飛仙。
但似尊者、至人、神君等等,他們卻不需經得九重劫難,在此境修持,他們又有自家增進道行的方式。”
“而在‘大冶境界,無論是仙佛妖鬼,亦或武修、神靈等等,他們再向上的道途,已都是歸于一致,再無分別”陳珩接口道。
“是極。
陶伯山點頭:
“雖對于位在‘大冶境界的大神通者,各道的稱呼也是不一,如仙人,佛陀、神王、大至人等等,這些皆是得證‘大冶‘者。
但自證就‘大冶”之后,無論是在大冶一境的修持,還是向上直到太乙甚至大羅,大家走得路數又都是相同了,都是同先后天大道真正脫不開聯系。”
陳珩點了一點頭,也是示意知曉。
大道。
或者說是先后天大道 在此世更上境界的修行之中,共是有著四十九條先天大道和三千條后天大道。
一旦成功證就“大冶”境界,那接下來應當考量的,便是應當選擇哪條大道,是先天亦或后天,來當作自家的立身之基。
自方才陶伯山遞過去的訊息當中,陳珩已是大抵知曉了些先天大道與后天大道間的分別。
似太始、太素、力、易、五行、氣運、福德等等,自然是被歸于先天大道之屬。
而像是火行、水行、雷霆、魂魄、不死,陰蝕種種,則又是歸于三千后天大道之列。
其實說來,陳珩自入道之后修行至今,他一身所學已是涉及了不少先后天大道范疇。
如《太始元真》便主要是牽扯到先天太始,《太素玉身》則與先天太素,先天力道等多少脫不開干系。
至于似《太乙神雷》,這除了與后天雷霆大道正面相關外,同樣是與寂滅、陰陽等先天大道聯系緊密。
雖說四十九條先天大道自然是強于三千后天大道。
但在真正證就“大冶”境界之前,即便是道君、菩薩、尊者之流,也是難真正觸及這些天地大道的核心,那自然也是談不上什么高下強弱之分。
大冶之前,無論先天或是后天,皆無區分,皆無差別。
大冶、太乙、大羅。
先后天大道、空證、大道之爭....……
念及至此,陳珩思緒一時微微翻滾,眸中也是有一抹精芒現出,一閃即逝。
仙人之后,還有境界,大道不盡,路數未絕!
而他如今所在的元神境界,便已是有著移山拔岳之能。
翻手一擊之下,甚至是可斷絕地脈,擊穿元磁,叫天地靈機為之紊亂!
那被譽為是“三界亞君”的道君,又是有著如何的宏瀚偉力而大治、太乙甚至是大羅,在他們面前的又究竟是何等綺麗風光眾天宇宙在他們眼中,又會是一番何等模樣 此時陶伯山見陳珩面上似流露出一抹恍惚之色,但旋即收斂,又不露異樣。
他點了點頭,心下也是贊了一聲。
在修士元神成就之前,之所以要對于他們前路修行施以一層道禁,還尚得追溯至前古時候了,自有緣由。
因先后天大道的存在,這些即便是只是一時聽聞入耳,并未刻意深研,對世間修士而言,那也難免會在他們的修行上平添了幾重心關。
心關存在,多少也會妨礙修行,這也便是知見障礙的由來。
唯有到得元神境界,或到了與仙道元神等同的大境,那才不會為心關所擾,才能夠真正去知曉先后天大道的存在。
彼時的道廷第二任主宰,元育帝,因有感這些心關為下境修士平添幾許困擾,便也隨手為天地施了道禁。
自此之后,凡是此世修行的境界不到,即使偶然知曉先天后大道的存在,也要眨眼忘卻。
而如此規模的道禁,自前古存續至今,依舊功用不損分毫,已是又有一類稱呼,名為“大天地禁”!
不過自前古道廷崩滅之后,雖元育帝曾經布下的那層大天地禁仍舊在運轉。
但各家各派,為提防那或有可能的后手,也是紛紛為門中弟子布下自家的道禁,意在蓋去元育帝那層大天地禁的影響。
如玉宸弟子,只要是入了宵明大澤或四大下院,在無形之中,他們便要受到玉宸道禁的影響,忘卻關于先后天大道和關于前路修行的存在。
至于之后無論是研讀玉宸道書,還是修行玉宸神通,都在潛移默化穩固那層道禁。
而陳珩到得如今境界。
眾天宇宙的面貌,也終是在他面前揭開來了一角 “既然在‘大冶’境界的修行,已是真正同先后天大道聯系緊密,那太乙境界,更是需自先后天大道中切實選定一條。”
此時陶伯山神色鄭重不少,言道:
“自太乙一境中,又有真流、散數之分。
以先天大道成就太乙,便為太乙真流,用后天大道成就太乙,便為太乙散數。
真流、散數這兩者的成就難度并不一致,但同樣,真流與散數間自然也是存在差距。”
陳珩點一點頭,示意明白,
不過自方才陶伯山傳他的那道符訊之中,他也知道。
此世除真流、散數,卻還有一門另類證道之法,可以彌補散數與真流間的差距。
至于那法門,便是“空證”!
似虛皇天大神王陳裕,這位便疑似是“空證”,而那位以一己之力將世天煉為身外化身的神大士,這位的根底,同樣也是“空證”!
此事在玉宸經書之中便有記載,甚至陳珩此先就曾翻閱過。
只是因道禁緣故才暫且忘卻,而今番總算元神成就,先前種種,自也記起……………
“那在太乙之后,便為大羅了。
證得混元無極大羅境界者,又被尊稱為‘金仙‘,此已是恒沙諸世界的學道之極,無可估量,難以言說!”
此時陶伯山面有一抹傲然之色,對陳珩鄭重言道:
“而我玉宸的開派之祖,大顯祖師,便是一尊混元無極大羅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