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丹之上,便是元神 元神者,乃先天之性,識神者,氣性之質也。
至于元神法相,此又是仙道元神成就之證,神中成形,是先天一點靈光所化,號稱虛中之神也!
而元神法相乃修道人渾身精元法力所鑄就,自身道果之外化,自然也是修行極為不易,在成就品級上有著明顯的高下之序。
在正統仙道的修行,共是存有下、中、上、至四等元神法相的分別。
下等姑且不論,若不是似顏照那般得了玄妙造化,注定難有什么大成就。
若放在地陸、界空中,他們或可算作是一方人物,但放在這等陽世大天內,卻并不算太起眼。
似中等法相,雖比下等法相要強上不少,所謂“乾坤交泰、金容瑞象”,已然是得了元本真靈之妙。
但將來在仙路修行上,也需得步步小心,若無什么大毅力、大恒心在,也難求得一個妙道功果。
至于上等法相 這已是那些大派弟子中的佼佼者和世族俊才們所能證就的成就了,需得法、侶、地、財四者,無一可缺,這才有了幾分觸及上等法相的資格。
但想要徹底功成,卻還要看時運,天資種種,并非三言兩語就能下定論的事。
而關于至等法……………
在玉宸二十五正法的“三經”中,共是載有六門至等元神法相,而“五典”則是載有五門至等元神法相,統共是十一類。
“三經”中的至等法相分別為:
“社稷眾雷”、“后圣垂暉”、“光浮天漢”、“龍斗海天”、“青陽數奇”以及“大哉乾元”。
自道錄殿觀經中陳珩也是知曉。
若是與玉宸門內的諸多法相比較起來,“三經”中的至等法相則格外不同,它們已是各在一處做到了玉宸極致。
如“社稷眾雷”攻殺最盛,“后圣垂暉”御守最強。
“光浮天漢”號稱是修成后將法力最宏,“龍斗海天”為變化第一,至于“青陽數奇”更是暗合天機,是為玉宸法相的占驗魁首!
每一類元神法相都與修道人自身隱隱相合,修成之后,各有神妙。
而同為直指無上仙道的高妙經典。
在玉宸二十五正法中,三經之所以位在五典之上。
這其中的一層緣由,便也是三經中的至等法相,要隱隱比五典中所載的那些至等法相要強出一籌、神異更多!
在下、中、上、至這四大類元神法相中,莫說是下等、中等、上等之間互有參差,并非毫無分別。
即便是至等法相之間,亦是多少有所不同!
雖說細論起來,那僅是細微一線的差別罷。
法相的品級愈高,彼此間的差距便也愈小。
但至等法相的成就已是極為不易,說是千難萬難,亦分毫不足為過。
那既有證就至等法相的自信,倘使是有得選的話,即便只是細微一線,且修行也要更為艱難,大多修士恐怕也定是會選擇三經,而非五典。
不過三經中的至等法相雖各有所長,各在一處上為門中之冠。
但在六門至等法相中,“大哉乾元”卻又是異數當中的異數。
玄中經,其位最崇 這一句真言,不僅在明示玄中經是玉宸諸經中最為精妙者,同樣的,也是體現在了這部經的元神法相上面。
大哉乾元 這門法相,正是兼具了三經中其余五類至等法相的長處!
其不僅是攻殺最盛、御守最強、法力最宏、變化第一,更是占驗無對,可與“青陽數奇”來一較長短!
不知多少年歲過去,玉宸門下都無人選擇以玄中經來作為修道根基。
哪怕是在四大下院,因知曉前路艱難,即便是玄中經的簡本,也往往是被人敬而遠之。
那自然。
“大哉乾元”這門法相,也是久未現世了......
而此時陳珩盤膝坐于蒲團之上,手握金蟬。
雖在現世之中,他身軀并未有太多動作,可是于一真法界內,他的那具心相已是將功行不厭其煩的運過了數轉,只欠走出最關鍵的那個步驟。
在那片混混冥冥,茫茫無野的偌大天地中,清晰可見有諸色法光亂放,密密層層。
一團團氤氳云氣自心相頂門結出,如碩果累累,蜷曲下垂,爭妍斗艷,鮮艷奪目,而心相身周早便是混沌幽森的一片,無可明狀,難描難言。
太初無始,溟鴻蒙。
天綱運象,地紀推機。
他既將功行運到了眼下田地,那只欠臨門一腳,便可邁入另一層全新的天地。
念及至此,陳珩心下亦是難免生出些感慨之意。
三十七載苦修,晝夜不輟,終也是走到了今日。
而回想“大哉乾元”的修行之難,這法相中的種種繁復關竅,饒是以陳珩如今天資,也覺極是不易。
都言玄中經是玉宸諸位高虛仙人、大德祖師的智慧集成,更是那位大顯仙人的親自打下的根基,近乎是一半天授,一半人為,故而才會被列為三經之首,地位無可撼動!
可直至是走到了元神法相這一步,陳珩才真切知曉,玄中經為何是三經之首。
每一步跨過,都是伴有無數的彎彎繞繞,每一回運氣脈,都會隨之衍生出無窮的奧妙變化。
而稍有一次走茬,那前番種種心血,都將付之東流,全無用處。
若是執意蒙頭前行,非僅無益于修行,反而還有走火入魔的風險,使迷障越來越厚,直至不能夠解脫。
需知證就法相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似壘土成臺一般,牽一發而全身。
無論是調御身中水火,磨蕩元真,還是淬煉法力、持定念頭......這些都是一個漫長的水磨功夫,耗時綿長。
僅是走茬一次,便將全盤推倒重來,這也著實是太過酷烈。
即便陳珩是一品金丹,已然道性無暇,又有金蟬在手,可以不斷在一真法界內進行試錯。
但這一關,還是卡了他整整三十七年。
若是換做旁人,只怕要耗時更久,或是將整整翻一個倍,那其實也是在常理當中。
不過在此期間,陳珩亦是對氣運之妙印象深刻。
丹元大會后,他已是得了都氣運加身。
那在修行途中,因大氣運隨身加持,遇得修道上的疑難不決處,腦中也大抵是能夠靈光乍現,自主選出一條恰當的路徑,似冥冥之中,有人在旁指點一般。
這般施為,也的確是省了陳珩不少功夫。
而一粒都大丹便有如此用處。
那更在其上的八派或者六宗運勢,又將是如何的玄妙 此時陳珩在略一沉吟后,心神便自一真法界內退出,轉回現世,只是袖袍一揮,靜室當中的禁制忽然齊齊隱去,一道清風旋起,將他托去了九天高處。
“妙妙妙中妙,玄玄玄更玄。
動言俱演道,語默盡神仙。
在學如珠異,當空似月明。
他日功滿后,直入大羅天。”
眼望此方遼闊天地,海疆無垠,漠漠穹廬之下,風雷相聚,正轟轟彌天而來。
陳珩仰首長吟一句,旋即抬起手腕,將大袖朝前一揮。
霎時間,一道龐然煙氣就自他身上遽然飛出,自下而上,直與天接,光映萬丈!
與金丹境界內的三重境劃分一般,在元神一境的修持當中,同樣也是存有十二道障關。
這些障關的突破并不涉及法力、精元種種,唯有考驗修士對天地元神大道的理解,若在元神的感悟到得了一定程度,那便有了去沖開障關的基礎。
而十二重障關,愈到后來,對元神的感悟理解要求便愈要高,難度近乎是以倍數計。
在前幾重障關上勢如破竹,后面障關便舉步維艱,這是常有之事。
以至于世間不知多少修士就是苦于元神感悟不足,然后困死在元神障關上,直至壽盡。
但隨之而來,則每打破一道障關,修道人的肉身、法力,神魂等等,都將迎來一次增進,即便是元氣回復,天資稟賦,亦然如此。
不過倘使十二道障關皆被打破,那也意味著元神境界已是被修持完滿,再無可進。
若是已準備完全,隨時隨地,都可將功行推進到下一層大境界!
不過這破開障關之法卻也有一番講究。
以法力來沖撞開障關,若無意外的話,那是最為下等的選取。
在狂猛靈氣的激蕩之下,即便是成功破關,但事后也要花費時間來療愈傷勢,若是傷及神魂,又更麻煩。
但若是布置出仙道科儀,或尋得一方合乎當下天機運轉的靈地,屆時再做破關,那則又是太過于耗時麻煩。
而在真正傳承久遠的仙道大派之中,他們門中的根本典籍便是大道真文,有諸般不可思議之妙用。
只要修道人靈感已至,悟出來了關于元神之妙,屆時法力自然而動,無需刻意驅策,便能粉碎對應障關,且絕無什么禍患……………
此時在一片蕩搖天地的混芒元氣中。
隨陳珩稍稍發力,他只覺冥冥之中,似有一層籠在頭頂的無形障關被猛然捅破,脆弱有如紙糊。
第一重!
在打破這障關的那,便有一斛斛早有備好的正陽真砂如雨般潑灑而下,被陳珩頂門飄出的兩股法力夾住,如磨豆一般緩緩開始碾壓,叫充沛精氣灌入他的身軀之中,填補己身,穩固境界。
旋即陳珩也并不停下,叫元神法相順勢顯化而出。
他深吸一口氣,法力氣機再次攀起,不斷壯大。
最后直至好似觸得了一個頂點,再不能向前,才開始緩緩蓄勢,直過去半個時辰,這才終硬生生發力一撞!
第二重!
這一回,連整座長離島都開始搖動。
無窮靈氣如淵流般逆流上天,隆隆作響,連帶著方圓百數里都是海波驟急,浪似山崩!
按理來說,這世間近九成九的修士在元神成就時,皆是只能夠破開第一重障關,隨后徹底顯化出法相來。
只有極少數的天驕道種,因大道感悟已足,可以做到接連破開兩道障關。
畢竟金丹內景修行,同樣也是與法相相關,兩者可是淵源不淺......
但此時在連破兩重障關后,陳珩只覺感悟未盡,似還能繼續向前。
無論是在金丹境界揣摩“大哉乾元”時,那十七載凡俗寒暑消磨,令他悟出了“浩浩滄海,眾水之宗”真意,旋即一舉內景十成。
還是在服下都大丹時候,那短瞬即逝的“合天”之舉。
這些都令他受益匪淺,在元神的感悟上,已遠超出了常人一大截。
不過陳珩幾番努力下來,攔在他前方的那層無形壁障亦是隨之幾回動搖。
但到底因欠了一絲火候,最后還是無法功成。
此時眼見周身氣機正如落潮后的海水,一點點褪去,由虛入實。
陳珩也不慌不忙,只翻掌一拍,果斷將二十四枚圓潤剔透的珠玉送入軀殼。
大洞精玉 此是前古聿升帝創出的無上丹寶,也是仙道元神修行中至上乘的一類外藥,再無一物可以與之比擬!
似大洞精玉這等天地奇珍,便是能助人更快感悟元神之妙,且無后患。
因此緣故,它才得有元神第一外藥的名頭。
不過外物終究是外物 若是修行者自身底蘊不足,那即便是有無限的大洞精玉,也難堆砌出一個真正的十二障關圓滿。
陳珩本來只是欠了一絲感悟,臨門一腳。
此時因有了那二十四枚大洞精玉之助,那本是已陷入衰退的氣機又漸漸開始浮動,并以愈來愈快之勢,一路向上升騰!
這一剎那間,陳珩只覺面前那層壁壘被一氣撞穿,轟然粉碎,身軀忽然輕靈無比,好似隨意一縱,便可騰上青霄!
而一道杳冥氣機亦自他身上透出,直沖天幕,也似脫去了一層束縛般,終于是洋洋漫開。
此時在眾目睽睽之下,在遼遠海天之間,只見忽有一團混沌元氣正在蠕動翻滾,呈現出張擴之相。
眨眼間便囊括了百里天地,便還在往四面八面不斷蔓延,似乎永無休止!
那團元氣乍一看是幽幽暗暗,幾近于深邃墨色。
但細觀下來,卻又好似集齊諸色鮮明,包容了萬有!
而在混沌元氣的至深處,隱隱約約,似有霹靂爭耀,宇宙生殺,有谷神注照、萬化定基,有天漢運度、出入道津,有龍吐金書、升降變形,也有青陽炳煥、眾卦相生。
但隨重重光影漸次隱去后,巍巍懸于海天世界之中的,仍舊只是一團虛虛元氣,里內不分陰陽,不分清濁,不分上下,不分剛柔。
混沌不鑿,兩儀未分,高上無極,總轡乾坤!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至等法相......終是成就了,師兄,你倒真是選了一個好弟子。”
威靈臉上微不可察的泛起一絲欣慰笑意,心下暗道。
繼君堯與嵇法之后,在玉宸這方前古仙宗之內,終是又多出了一尊至等法相。
三重障關。
大哉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