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白虎殺星”這個詞了。
當初他在南蠻秘境再次見到陳逸時,就知道他那劍道與殺伐有關,外顯出來的神意還是一頭斑斕白虎。
可浮沉提到的“白虎殺星”,卻是需要結合前面的“諸天無相”理解。
不過陳遠想了一陣,看向浮沉道:“我佛法不精,不理解法師對我二弟究竟有何看法?”
浮沉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
“貧僧觀太周山眾界域,就如鏡中繁花皆為泡影,唯見陳逸施主時,觀到了他以‘白虎真身’腳踏太周山界域。”
陳遠心中隱隱明悟。
他這意思是在說二弟與眾不同,對“極樂凈土”構成了威脅?
浮沉看到他的表情,嘴角的笑意更濃,雙手合十道:“施主不必介懷,貧僧此來只為告訴你,陳逸來了,再無其他意思。”
陳遠平淡的看著他:“法師如今貴為‘極樂凈土’古佛之一,所說所做都有深意,若是不想說,我不勉強。”
他只會記在心里。
浮沉搖著頭笑道:“言重了,不過,貧僧此來倒是還有另外一件事相告。”
陳遠平靜不語。
浮沉便繼續說道:“你修行《六道輪回經》,可知是哪六道?”
陳遠點了點頭,仍舊沒有開口。
自從上次“極樂凈土”法會后,“將軍”就傳了他第一重《六道輪回訣》的口訣,他自然清楚什么是六道輪回。
分三善道,包括天神道、人間道、修羅道,和三惡道,也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合為“六道”。
而《六道輪回經》第一重口訣便是修“人間道”。
只是陳遠獲得口訣后,一直不得要領,修行進展緩慢。
前些天,他曾經請教過“將軍”,但并沒有得到答案,“將軍”只告訴他,《六道輪回經》重意,在領悟而非修為境界。
“既然你已知道,那貧僧便不再多言,”浮沉笑著說:“唯有一句——六道分善惡,也分先后,還有難易之分。”
難易?
陳遠微微皺眉,這的確是他先前不曾知曉的事情。
“法師的意思是說,六道的修煉順序可任意調整?”
“自然,”浮沉頷首道:“輪回六道,就如五行相生相克亦是‘輪回’,你為善便從善道修行,你為惡便從惡道開始修煉,事半功倍。”
陳遠心下微動,他乃是從人間道修起,若是按照現在進展緩慢的狀態,豈不是說他應該從惡道修煉?
所以,他本性為“惡”?
旋即他的腦海中便浮現那座幽深黑暗的地窟,想到了在他體內藏得極深的心魔。
他為惡為善,自然清楚。
想到這里,陳遠看向浮沉,平靜的說道:“既是如此,那我便不去多想。”
“我不在意修行快慢,只在乎它能否幫我達成結果。”
只要最終他修煉有成,能夠將凌音容師姐的魂靈找回,便是百年千年又如何?
若是終極一生,他仍然沒有修煉有成……也好,他就能前往幽冥和師姐相聚。
“你能這么想,很好。”
浮沉啞然失笑,搖了搖頭便轉身離去,“待靈山大開,有怒目金剛蓮臺加持,你的修煉會快一些。”
陳遠看著他一路緩行,卻只用了五個呼吸就消失不見,面上仍舊繃緊。
良久。
陳遠才放松下來,將萬鈞刀插在地上,默默地坐回樹樁之上。
乙木的來意清晰明了——只為了那座怒目蓮臺。
但是浮沉的來意,他直到此刻仍舊想不透徹。
“為了二弟陳逸?諸天界域無相,二弟有相,那又如何呢?”
“和‘極樂凈土’有什么關聯?”
盡管陳遠知道當初二弟在天元大陸破壞了“極樂凈土”的計劃,還害得周觀霧、土行僧等人身死又復生,但是以他現在對“極樂凈土”的了解,并不認為陳逸能對“將軍”等人構成威脅。
然而事實就是——不論是在上次法會,還是此次浮沉所說的話,“白虎殺星”似乎都另有深意。
而除了對陳逸的提醒外,更讓陳遠介意的便是那段關于《六道輪回經》的修煉順序的話。
修煉“善道”和“惡道”速度有差別。
“師父應該早就清楚這一點,但仍舊選擇先傳我‘人間道’的修煉法門……”
難道浮沉想說的是這個?
想了想,陳遠輕輕吐出一口氣:“我果然不適合動腦子想這些……”
如果是陳逸在這里,他一定能猜到浮沉此行的用意。
順序不同,難道還藏著其他的隱秘?
陳遠不得而知。
他只知道如今的自己修為太弱,刀道太弱,尤其是在這“極樂凈土”內。
單是他看到過的那些羅漢、佛陀,修為都已經突破一品境界,技法也到了神通境。
特別是“將軍”和浮沉之下的四位菩薩,修為之強,據說已經達到神通九境的地步。
別說和他們動手,單單他們一個眼神就能凍結陳遠的全身刀道。
若非因緣際會,他根本不可能暫代怒目金剛蓮臺之位。
“終究是太弱了……”
想到這里。
陳遠再次起身。
不過這次他沒再繼續揮舞那把巨刀,而是在一旁打著一套拳法。
看似簡單,卻仿佛蘊藏大道至理。
僅一個起手式,陳遠的周遭便有一團的金色的霧氣環繞盤旋,如幻夢泡影般讓他看不真切。
“人間道需生‘意’,嘗苦樂,忍順逆,體世事變遷萬化……”
意為先,磨難為中,忍字當頭。
陳遠根本不在意自身“善惡”,只修自我——所以,他的意在自身。
其次,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不缺磨難。
先有祖爺爺和沉疴的囚禁,讓他在地牢中與妖獸廝殺,后有無量山的晏海逼迫生死式的教導,接著便是凌音容師姐和京都府內的變故。
他經歷過的磨難常人無法想象,他見識過的繁華已算人世間上層,這些種種都算磨難。
至于最后的“忍”……他就更熟悉了——他忍耐的已經足夠多了!
陳遠一邊打拳,一邊感悟自身變化,虛虛實實飄忽不定之間,腦海中已是一片空明清凈。
周遭的金色霧氣越來越強盛,將他整個人都包裹其中。
恍惚間,他騰挪變幻的身影,竟浮現一頭三頭六臂的金身法相。
每張面孔都是怒色猙獰,瞪著周遭世界。
不知道何時,浮沉去而復返,慈眉善目的注視著陳遠,眼中金光璀璨。
“怒目金剛,白虎殺星……一者為靈山護道者,一者為道庭真君,這樣的血脈牽連,當真玄妙。”
浮沉臉上露出笑容。
如來法相雖多,但也不介意增加一位修羅法相。
畢竟白虎真君與修羅法相一樣,都重“殺伐”!
天元大陸。
魏朝,京都府。
今日的皇極殿上,與往日的嚴肅不同,自魏皇開始,站在大殿之上的一眾朝臣臉上都掛著笑容。
便連一向不茍言笑的林寒松也都面露笑意,眼神中盡是滿意的神采。
更不用說鎮北王杜青身后的陳立信和陳立德兩人了,他們幾乎笑得合不攏嘴。
“哈哈……朕就知道英武侯是耐不住寂寞的人,還傳信說在太虛道宗閉關修行。”
“這才過去多久時間,他就給朕帶來了那般大的喜事哈哈哈……”
魏皇端坐在王座上,朗聲大笑:“數十萬妖魔大軍啊,都被英武侯一劍斬殺了,好,好得很啊!”
一側的劉高聽完,臉上五官擠在一起,想笑卻是強忍著保持儀態。
下方的謝靜聞言,一邊笑著,一邊上前躬身道:“啟奏圣上,這樣的喜訊可否讓天下人知曉?”
魏皇面上仍舊帶著笑容,目光直視他問道:“左相,此話怎講?”
如今的大魏朝,關于太周山戰場之事,仍舊只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或者說因為太周山戰場極為特殊,修為不夠、身份不夠的人知道也是徒增煩惱。
因而在千年之前,第一任魏皇便和太周山上的老祖們定下了規矩,一切以安定民心為主。
而謝靜方才所說的讓天下人知道,魏皇自然清楚他這番話隱含的意思——向天下所有人公開太周山隱秘,讓所有人知道在天元大陸之上,還有另外一處界域。
并且,魏皇還能夠想象十七府百姓知曉后的反應。
最先是不信,接著便是恐慌,最后才是在一系列手段政令下,逐漸平復安穩。
但這個過程,很可能會打破原本的魏朝格局,讓那些一直壟斷天元大陸資源的世家、宗門受到沖擊。
原本因為陳逸覆滅羽化仙門的事情,守夜司已經出手解決掉一部分世家,若是再以雷霆手段催化,只怕……
“回稟圣上,臣之所以這般說,目的有二。”
“其一是壯我人族聲威,英武侯在太周山戰場立下如此功勞,若是能被所有人知曉,便會降低大家先前對妖魔的畏懼之心。”
“其二,”謝靜頓了頓,直視著魏皇說道:“經過這段時間的籌備,各州府內已經完成‘教化世人’的框架。”
“府城有高等學府,縣城有中等學府,各村鎮則設有學堂,所教授的課程,以及各學府的儒生,各宗門的外門執事等人也都初步選聘完成。”
“由此臣借此次英武侯之事,讓各地百姓在原本的科考之外,增加一個武道目標,以期在他們中能出現更多像英武侯那般的天驕。”
話音剛落。
幾名當世大儒,神色略有激動的走出來,行禮附和道:“臣也有此求。”
隨后一眾文臣跟著跪倒。
而另外一側的鎮北王杜青和鎮南王公冶嘉鴻對視一眼,便都跟著躬身行禮。
看到這樣一幕,魏皇笑容緩緩收斂起來,敲著一旁的王座椅背思考著。
正如他先前所想的那樣,他深知牽一發動全身的道理。
要知道如今魏朝境內并不太平,主要有二。
一是已經開始被儒、道壓制的佛門,他們的背后似有西陸佛國的影子,以至于各州府處置佛堂僧院的進度不快。
二是那些和羽化仙門有關聯的世家被朝堂清繳,使得其他世家人心惶惶。
若是現在再大刀闊斧的推行“教化”,加之太周山戰場的事情,一旦節奏有失,那整個魏朝頃刻就會被點燃所有矛盾。
思慮再三,魏皇仍有些猶豫。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下方。
俯瞰之間,他便看到朝堂上所有人的身形都凝滯不動。
無論文臣、武將竟都沒有反對謝靜所言,仿佛之前他們的爭斗和相互打壓不存在一般。
看到這樣一幕。
魏皇臉上重新露出笑容,胸中升起一股豪氣,驀地站起身抬起手,朗聲道:
“朕,準了!”
“既然諸位愛卿都有此信心,朕若是再扭扭捏捏,百年之后別說一代圣主的謚號,便是一個守成之帝都難保。”
聽到這里,一眾朝臣當即再拜:“圣上英明!”
謝靜面上浮現笑容:“臣,自當盡心盡力,以保各州府教化推進。”
魏皇笑完,俯瞰著他:“光盡心不夠,既然此番我大魏朝決議改變,那不僅要做的徹底,還要讓萬民同心。”
“各州府官員,和守夜司、衙門都要配合此事。”
“臣,遵旨。”
沒過多久,便有一道旨意從皇城傳向魏朝十七州府。
“普天同慶——今有英武侯陳逸,于太周山戰場,一戰斬殺五十萬妖魔大軍,壯我魏朝聲威,壯我人族聲威!”
“自今日起,各州府增設高、中學府,村鎮設立學堂,凡我大魏子民,依照年齡進入學堂讀書識字、修習武道,望我大魏子民,人人如龍,不負此生!”
整道旨意不過百余字,卻像是一把錘子般,敲在魏朝上下所有人的腦袋上。
上至勛貴世家,下到黎民百姓,無不震驚,無不狂喜。
特別是那些聽聞過太周山戰場之名的人,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開始向其他人普及。
“那太周山戰場,乃是千年前人族殺得妖庭北上十萬大山的關鍵。”
“依照幾位老祖和先代魏皇的命令,只有在三十歲之前修為突破三品境的武道修士,方才能夠前往。”
“等閑人誰能做到?別說去了,連聽都沒聽過吧?”
“如今朝堂下旨教化,我等的機會來了——只要子嗣中能夠出現一位天資出眾的人,那么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啊!”
“果然是,普天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