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97回 不求佳作求量多,凡品滿山妙閃現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創業因果道

  周婷和趙不瓊的八卦還沒熱乎起來,門外便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緊接著,徐滄海大步流星地走進包房,身后緊隨著趙雄和兩女一男三人。周婷起身,為新面孔介紹雙方的身份:“這是姚總、宮總、劉總……他們是滄美新美妝項目的老總、副總。這是李總、趙總,滴水巖公司的創始人……”

  一番熱鬧的寒暄過后,眾人紛紛在餐桌旁落座。徐滄海自然而然地坐上主位,趙雄、趙不瓊、李一杲依次排開坐在他的右邊,周婷則與新來的高管姚總、劉副總、宮副總坐在徐滄海的左邊。徐滄海滿面春風,熱情招呼眾人多交流:“不瓊侄女,小梅,你們加個微信,多交流聊聊。”

  趙不瓊之前聽周婷八卦時,就聽說過姚總。她原本是滄美集團旗下迷茫之選連鎖的招商總監,幾個月前被徐滄海調到總部,負責星美集團最新的造型連鎖項目,如今可是星美集團的當紅人物。迷茫之選連鎖在名創優品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下,是碩果僅存還能倔強生存的幾家同類連鎖之一,趙不瓊也是久聞大名。能在這樣一家連鎖企業做招商總監的,必然也有莫大能力。

  趙不瓊拿出手機,亮出二維碼,屏幕對著姚總。姚總拿出手機一掃,“嘀”的一聲,兩人加了微信。趙不瓊迅速通過驗證,主動將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發給了姚總。姚總也禮貌地回了自己的名字——“姚趙梅”,卻未附上電話號碼。

  一般來說,兩人加微信,一方附上手機號碼,對方也會禮貌地回一個。周婷介紹趙不瓊時,已暗示了她與趙雄的父女關系,兩人的圈層不同,趙不瓊比姚總高一個檔次。加微信時主動附上手機號碼,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姚趙梅理應也附上自己的電話號碼。

  見姚總未附上電話號碼,趙不瓊一肚子不痛快,故作天真地笑瞇瞇問了一句:“姚總,你媽不會也姓趙吧?”

  姚趙梅向來瞧不起富二代,聽徐滄海的口氣,似乎還要讓自己主動與趙不瓊搞好關系,心里自然不爽,才未給趙不瓊附上電話號碼。如今聽趙不瓊詢問,頓時不爽化作不滿,礙于徐滄海坐在主位,不好發作,只好冷冷回了一句:“是啊,我媽確實姓趙。好多人都這么問。”

  李一杲的手在桌下悄然滑向趙不瓊的掌心,拇指輕輕一按,像在無聲地傳遞一根救命稻草。趙不瓊瞪他一眼,嘴角卻微微翹起,臉上泛起一抹少女般的嬌嗔,仿佛在說:“你少來這套。”

  姚總眼角余光掃過這一幕,心里那塊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她暗自嗤笑:原來是個被寵壞的千金小姐,哪有什么真本事?于是,她轉頭和劉總聊起了美妝項目的宏圖大計,仿佛徐滄海那句“多和不瓊交流”早已被風吹散。

  主位上的徐滄海正和趙雄談笑風生,兩人聊起大學時代的糗事,笑聲震得茶杯里的水紋都在打顫。周婷像一臺精密的機器,無聲地給每個人添茶,臉上的笑容像是從模具里刻出來的,分毫不差。

  李一杲的目光越過上菜的位置,落在對面那位白衣筆挺的官總身上:“官總,聽說你們首店籌備得如火如荼,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去開開眼界?”

  官總擺了擺手,語氣里帶著幾分試探:“首店還得再等等,我們打算先做兩輪快閃店,探探市場的深淺。下個月快閃店開張,歡迎李總來指點一二。”

  話音未落,包廂的門被猛地推開,幾個服務員魚貫而入,手中托盤上的菜肴像被施了魔法般飛速擺上桌。李一杲只覺眼前一花,原本空蕩蕩的桌面瞬間被八九道菜填滿,香氣撲鼻而來,卻讓人來不及細嗅。

  “徐董,周總,各位貴客,菜已上齊,請慢用。”經理模樣的男人笑容可掬,語氣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催促。

  李一杲愣在原地,心里直打鼓:這上菜速度,怕不是開了倍速?他還在琢磨這反常的操作,徐滄海已經舉起筷子,一聲令下:“來來來,大家開動!”

  話音未落,筷子如雨點般落下,碗碟碰撞聲此起彼伏。李一杲慌忙加入戰局,卻發現自己的筷子剛伸出去,面前的菜已經少了一半。他偷眼瞥向趙不瓊,只見她慢條斯理地夾起一塊魚,細細品味,仿佛周圍的風卷殘云與她無關。

  十分鐘不到,桌上已是杯盤狼藉。服務員眼疾手快,撤走空碟,又端上一鍋熱氣騰騰的老火湯。李一杲趁機給趙不瓊夾了幾塊剩下的菜,官總見狀打趣道:“我們都吃完了,剩下的你們慢慢享用。”

  李一杲想起三月初與無問僧的那頓飯,那和尚吃飯的速度堪稱“風卷殘云”,不禁暗想:難道滄美集團這吃飯的節奏,是無問僧帶壞的?他轉頭看向趙雄,只見對方已經剔著牙和徐滄海閑聊,顯然對這種速度早已習以為常。

  趙不瓊依舊保持著她的節奏,細嚼慢咽,絲毫不受周圍人影響。李一杲看著她,緊繃的神經漸漸放松,也不再急著吃完。兩人就這樣悠哉游哉地享受著美食,又過了半小時,才心滿意足地捧起碗喝湯。

  姚總三人早已離席,徐滄海和趙雄則挪到了雅座,茶香裊裊中,兩人的話題從商界風云扯到了大學時代的糗事。周婷坐在一旁,手指在手機屏幕上飛舞,像是在處理什么緊急事務。餐桌上,只剩下李一杲和趙不瓊還在慢悠悠地品味那鍋老火湯。

  李一杲顯然被這湯征服了,一口氣連干三碗,甚至連湯里的霸王花都撈得干干凈凈,吃得津津有味。趙不瓊則顯得優雅得多,一碗湯下肚后,便拿起紙巾輕輕擦拭嘴角,動作從容不迫。

  “婷姐,”趙不瓊忽然轉頭,帶著幾分調侃的語氣問道,“你在家吃飯是不是也跟這兒一樣,跟打仗似的?”

  周婷聞言,放下手機,眼里閃過一絲戲謔。她走到餐桌旁,坐在趙不瓊身邊,低聲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吧?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想要在這個社會贏,就得又大又快才行。”

  趙不瓊雖然沒聽過這句九十年代末的自嘲流行語,但細細品味,覺得頗有道理,點頭贊同:“確實,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躺平擺爛,說什么佛系。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他們振作起來,也變成快魚呢?”

  她環視著餐廳內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滄美集團這種快如閃電的作風,確實值得學習。但放眼望去,還有哪個公司能學得來這種風格?

  她想起滄美集團這些年,哪怕業績一路下滑,投資項目接連失敗,卻依然屹立不倒。即便虧成這樣,實力仍遠超她父親的星美集團。這其中,必然有其成功的關鍵,而這種快如閃電的工作作風,恐怕就是其底色之一。

  “值得學習!”趙不瓊心里暗暗道,“肯定有什么核心的東西,只要弄懂了,就能學會。”

  李一杲同樣若有所思,但他并不想照搬這種模式,而是想探究其背后的邏輯。他一臉虛心求教的樣子,問道:“婷姐,你覺得我們要是開一家新公司,想學你們這種高速運轉,有什么辦法呢?”

  周婷搖了搖頭,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譏諷:“學這個干嘛?新公司可學不來。”她瞥了兩人一眼,眼神里透著戲謔,“你不是辛耳老師的大徒弟嗎?滄美集團的‘極速’可是他的得意之作,你怎么不去向他請教呢?”

  李一杲一聽“辛耳老師”四個字,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像嗅到了獵物的狼:“咦,這怎么又跟老師扯上關系了?快給我們詳細講講!”他的語氣急切,仿佛抓住了揭開謎底的線索。

  周婷這次倒是爽快,沒有賣關子,直接開始講述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她的聲音低沉而神秘,仿佛在揭開一個被時間掩埋的謎團。

  那時的辛耳,還叫無問道人,自稱“企業醫生”,專治企業疑難雜癥。他用自己的一套“望聞問切”診斷法,給滄美集團作了一番全面檢查,發現這家公司制度完備得近乎苛刻。

  “這也是不得不完善,”徐滄海苦笑著吐槽,“外資企業的要求多如牛毛,連員工飯堂吃什么、有沒有午休時間、買沒買社保和意外保險,都要一一過問。文檔存檔、審批流程,更是嚴格得讓人掉層皮。”

  無問道人自然清楚ISO20000等企業規范的來龍去脈,也知道這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體系,絕不能推倒重來。他安慰徐滄海:“徐董,你應該慶幸了,外資還沒要求你的服務符合反恐審核和文化多元化審核,要不然,我還真沒法幫你。”

  這句話看似諷刺,卻讓徐滄海聽出了弦外之音。他眼前一亮,追問道:“道長,你是不是已經有什么妙計?快說快說!”

  無問道人皺了皺眉,臉上露出一絲愁容:“妙計倒沒有,餿主意倒有一個。你如果采納,估計我會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徐滄海哈哈大笑,從大班椅后站了起來,拉著無問道人走向茶室:“你是我的座上賓,誰敢對你咋樣?”他親自為無問道人泡茶,語氣里帶著幾分急切,“道長,錦囊妙計,計將安出?”

  無問道人水袖一擺,裝模作樣地低聲道:“附耳過來!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聽了無問道人的計策,徐滄海心中大喜,也明白了為什么無問道人會說“人人喊打”。但他敏銳地嗅到了這策略的厲害之處,當即拍板,按照無問道人的計策全力推動。

  第二天一早,徐滄海召集了公司高管開會。會議室的氛圍凝重,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徐滄海坐在主位上,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人:“最近設計部的產出為什么這么少?我們的市場反饋已經跌到了谷底,你們難道沒有察覺到嗎?”

  設計部總監凌飛揚坐在角落里,甩了甩他那頭秀美的長發——別誤會,這位仁兄是男的,不過長發飄飄,比女生更加秀麗。他抬起頭,目光堅定,語氣平靜卻帶著幾分鋒芒:“徐董,您知道嗎?設計不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而是靈魂的碰撞,是生活的藝術重塑……”

  凌飛揚的一番侃侃而談,差點讓徐滄海啞口無言。他皺了皺眉,語氣依然嚴厲:“但市場不等人,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在推出新品了。如果我們再不加快速度,就會被淘汰。”

  凌飛揚輕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諷刺:“徐董,您難道沒發現嗎?那些快速推出的產品,雖然一時風光,但很快就被人遺忘。真正的經典,是需要時間打磨的。”

  徐滄海詢問營銷部門的意見,營銷部門早就對設計部門慢吞吞的作風不滿,見老板發話,自然抓住機會,對設計部門開噴。頓時,你一言我一語,把設計總監凌飛揚說得滿頭包,差點甩頭就走。

  無問道人頓時心中一喜,站起來做和事佬:“徐董、凌總監諸位老總,我給你們出個主意,看能不能這樣:設計部的高級設計師,設計自己決定什么時候交稿,但需要徐董親自審稿,才能做小樣下市場測試;高級設計師以下的所有設計師,統統都不需要審稿,也不需要管是不是原創,但交稿從原來每周一稿,改成每天一稿。”

  徐滄海一拍大腿,當即拍板決定:“非常好!就按照這個方法,不過,為了激勵大家多出設計稿,要搞每天交稿數量排名,超過10份設計稿的,統統都有額外獎勵。”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其他高管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插話。凌飛揚問:“徐董,這樣保證設計的質量無法保證的,粗制濫造的設計交差的人,多了去了……”

  徐滄海大筆一揮:“先不管質量好不好,就按照道長的建議推動,今天就要看到效果!”他又向無問道人拱拱手,“道長,請你施法,來來來,念一段緊箍咒什么的,好讓他們別唧唧歪歪,推三阻四。”

  無問道人還真的現場做法,對著凌飛揚一番念咒,然后拿出一堆符紙,跟著凌飛揚去設計部又一番作法,給每個設計人員的座位,都貼上符紙。這符紙叫做“車禍符”,要用交設計稿件的數量才能消除禍患。這下子,幾十人的設計部給嚇得不輕,紛紛詢問:“真的沒有質量要求?只要不重復就行?每天10份稿件,就能夠徹底解除符咒?”

  果然,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用,還是要靠裝神弄鬼的符咒才行。當天沒有完成10份交稿的,就有兩個人出門真的差點被車撞掛了。他們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死里逃生的經歷,頓時疑神疑鬼的人更多。第二天,全部設計人員都交了10份設計稿才敢下班。

  設計作品如洪水般涌來,垃圾滿天飛,仿佛一場無休止的視覺污染。無問道人眉頭緊鎖,思索片刻,撥通了天問策劃公司老板李志勇的電話:“老李,你幫我一個星期,看看這些垃圾里有沒有能用的。如果有,改一改就能做成爆品,你來負責策劃,我幫你說服老徐。”

  李志勇一聽,心里頓時打起了鼓:“道長,那豈不是要給你免費干一個星期?”

  “不要嗶嗶,干不干?”無問道人語氣堅決,仿佛在下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

  李志勇苦笑:“這么一大堆,如果全都是垃圾怎么辦?”

  “你沒聽過二八立方定律嗎?”無問道人一臉鄙夷,“虧你還說搞策劃的。在125件看似平凡的作品中,必定會有一件閃光的精品。這就叫二八立方定律。你看看,這里何止125件設計?十倍都有了,怎么可能全都是垃圾?”

  李志勇雖然從未聽過什么“二八立方定律”,但無問道人的話像一根無形的鞭子,抽得他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他將堆積如山的設計搬回公司,開始了瘋狂的篩選過程。幾天后,他果然發現了幾件讓他眼前一亮的作品,喜滋滋地跑來告訴無問道人。

  無問道人帶他去找徐滄海。徐滄海看到這些頗有亮點的設計,立即喊來市場部打樣調研。反饋結果不錯,徐滄海便將策劃任務交給了李志勇的天問公司。挑出來的幾個產品,果然有炸響的爆品,讓徐滄海和李志勇都大喜過望。徐滄海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李志勇拿到了訂單。

  “提速!全員提速!”徐滄海吹響了提速的號角。然而,這提速的號角卻讓二十多人的設計部門開始人心浮動。不久之后,員工們紛紛離職,仿佛一場無聲的抗議。

  “不要怕!招聘的時候,也別看應聘的設計人員牛不牛了,就看出設計作品快不快!”無問道人給徐滄海和人資總監打氣,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定。

  “對!就這么干!”徐滄海叮囑人資部門,“給我招聘手腳麻利的設計師回來,不問學歷不問有多牛,只管設計速度足夠快!”

  人資部門不敢違逆,立即開動招聘機器,源源不斷地招聘新員工。新來的員工交作品的速度越來越快,仿佛一場無休止的速度競賽。有個新來的女大學生入職第一周,就創下了一天出99份方案的驚人記錄!而且,這個紀錄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竟然成了常態。

  講到這里的時候,周婷問兩人:“你們猜猜,當時我們公司市場部門也有審稿、選稿的人員,為啥還要外聘公司幫忙呢?”

  “因為市場部門的審稿人員忙不過來?”李一杲答道。

  “因為要拉仇恨,好做第二輪的跨部門提速。”趙不瓊答道。

  周婷點頭贊許道:“趙小姐果然懂人心,得了辛耳老師真傳啦。”接著,她繼續講述后續的故事。

  在沒有提速之前,設計部是最拖后腿的部門,其他部門最愛把責任推到他們頭上。現在設計部門提速了,如果全都丟給自己公司的市場部門選稿和審稿,等于責任轉移,市場部門審稿和選稿的人,很可能就成了新的卡脖子環節。

  這時候,無問道人說服徐滄海引入外聘公司輔佐。這個外聘公司那可能全都否決?垃圾里面都要掏出金子來,這樣自己才可能接到生意。這樣一段時間之后,市場部門的審稿和選稿人員沒有淘出來金子,就有對比了,要么被炒掉,要么趕緊也淘到金子出來。

  于是,審稿、選稿的人也不得不加快節奏,有時他們連看都沒來得及看,新的設計方案就已經堆積如山了。這些堆積起來的稿件送過去天問策劃公司,被天問公司挖掘出來金子,頓時又引來徐滄海一輪換人潮,跟不上節奏的員工又被淘汰出局了。

  “提速!還要提速!”徐滄海的號角,已經得到了更多人的響應。因為設計部門的員工看到別人拖拖拉拉,也開始了投訴別的部門:“是你們耽擱了公司,你們才是卡脖子的部門!”

  這種快節奏就像傳染病一樣,逐漸傳遞到了打板部門等其他環節……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部門都像是被驅趕的鴨子一樣,瘋狂地運轉起來!

  幾年過去了,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快節奏的工作方式,現在稍微慢一點都會覺得別人在拖后腿。

  終于有一天,聽說那個出這個主意的“壞人”無問道人被炒魷魚了,許多員工都去嗨皮慶祝一番。他們以為,以后就可以不用被這么高速度折磨了。然而,習慣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改變的。工作中稍微慢一點的人,馬上就會招致投訴:“某某,我已經搞定了,是你沒有搞定,出問題跟我沒關系……”

  就這樣,罪魁禍首無問道人已經被炒魷魚十幾年了,而滄美集團的高速度,卻已經成為所有人的習慣。

  “原來所謂好和壞,不過是習慣于不習慣而已。”趙不瓊若有所思,“打造一種習慣,讓習慣成為本能,難道這就是企業文化的本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