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龍女敖瓊芷發下宏愿,道出皈依之心的剎那。
遠在南海普陀落伽山的觀世音菩薩,以其無上妙覺,瞬間感知到這份至誠的菩提心念。
觀世音菩薩慧眼如炬,遍觀三界六道,洞悉世間萬物的因果輪回。
一番推算之下。
觀世音菩薩算出與這龍女,竟有一段師徒之緣。
觀世音菩薩見其過往遭遇慘烈至極,心性卻堅韌不拔,更驚于其聰慧靈秀,心中不禁生起無盡憐惜之情。
當下,觀世音菩薩慈悲之心大起。
于是。
觀世音菩薩當即駕起蓮臺祥云,攜著惠岸行者木吒,親臨洞庭龍宮。
且說那洞庭龍宮的珊瑚園中,此刻正是一片熱鬧非凡的宴會景象。
大小官員冠冕珠,高堂設宴羅賓主。
巨蟹舞,鼉擊鼓。
大魚鳴,龜吹笙。
仙樂悠揚,觥籌交錯,玉液瓊漿香氣四溢。
真是好一派宴會景象。
宴席正酣,敖瓊芷雖面容仍顯有些憔悴,但眉宇間的陰霾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寧靜與祥和。
“父親……”
“母親……”
她正與家人圍坐在一起,細細訴說著別后的種種情誼,臉上洋溢著久別重逢的喜悅。
“錢塘龍君,請……”
呂洞賓坐于客座,神色悠然,偶爾與錢塘龍君對飲,一派逍遙氣象。
然而,就在這宴席正盛之時。
忽地,龍宮內外光芒大放,祥云瑞靄如潮水般涌入,直透水府深處。
一陣陣清圣梵音回蕩在龍宮之中。
一股難以言喻的寧靜、慈悲、清圣之氣,無聲無息地彌漫了整個洞庭龍宮。
洞庭龍宮的侍從蝦兵蟹將在這股神圣之氣的籠罩下,紛紛不由自主地跪伏在地,心中滿是敬畏之情。
“這是?”
洞庭龍王敖廷與洞庭龍后見此異象,大驚失色,急忙離席,抬眼望去。
只見珊瑚園中,柔和而純粹的佛光如月華般流淌,似一層輕紗,將整個園子籠罩其中。
在這佛光之中,兩道身影漸漸顯現出來。
來人白衣素凈,寶相莊嚴,她手持羊脂玉凈寶瓶,瓶中楊柳青翠欲滴,周身籠罩著淡淡的金色光暈,慈悲莊嚴,正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端坐于祥云托舉的蓮臺之上。
惠岸行者木吒,則肅立其側。
“南無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的聲音柔和清越。
洞庭龍王兼涇河龍王敖廷一家大驚失色,慌忙起身下拜:
“拜見觀世音菩薩!不知菩薩法駕降臨,小神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雖說如今的洞庭龍王兼涇河龍王敖廷,如今已是“一湖八河”之龍王,掌管著洞庭湖和長安八河,其地位在龍族之中幾乎僅在四海龍王之下。
可謂權勢顯赫。
但是。
觀世音菩薩如今也在天庭任職,為天庭的五方五老之一,地位僅在三清四帝之下。
觀世音菩薩的官階,比他高得多。
“這觀世音菩薩怎么來了?”
呂洞賓見觀世音菩薩來了,心中頓時一慌,還以為觀世音菩薩是來找他麻煩的,正準備悄悄開溜。
正在這時。
“糟了,這觀世音菩薩已經看到我了。”
呂洞賓卻覺一股無上佛光似有若無地拂過周身,將他牢牢定在原地,讓他動彈不得。
“觀音大士,自渡口一別,好久不見了。”
呂洞賓只得尷尬地笑了笑,躬身行禮。
觀世音菩薩對呂洞賓尚有些惱意,并未看他。
觀世音菩薩的目光蘊含著無限悲憫,緩緩掃過眾人,最終落定在那跪伏在地、形容憔悴卻眼神清澈的敖瓊芷身上。
那目光穿透了時空,看到了濟水河畔牧羊的孤影,聽到了她絕望中默誦經文的虔誠。
“善哉。”
觀世音菩薩的眼中蘊含著無限悲憫,輕聲說道:
“癡兒,情劫亦是修行路。”
“你之苦難,所發之愿,貧僧已盡知。”
“敖瓊芷,你于濟水河畔,聞我所授之佛法,一念生菩提心,慧根深種,與我佛門、與這紫竹林緣分匪淺。”
“你既發愿遠離紅塵,一心向佛,又與我有緣,可隨我回返南海普陀落伽山,為我座前龍女,協理善財,廣積福德,助我普度娑婆世界蕓蕓眾生。”
“你可愿意?”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洞庭龍王和洞庭龍后,也是面面相覷,頗感意外。
畢竟觀世音菩薩在天庭是“五方五老”之一,在靈山是“四大菩薩”之一,為“七佛之師”。
可謂是:
“解八難,度群生,救苦尋聲,萬稱萬應,法力無邊。”
若是洞庭、涇河龍女敖瓊芷能拜入其門下,對她來說,那可真是天大的造化,前途不可限量。
“有趣、有趣……”
呂洞賓聞言,也停下腳步,饒有興致地看向敖瓊芷。
這突如其來的機緣,讓敖瓊芷如遭雷擊,整個人呆立當場。
隨即,一股巨大的暖流與一種前所未有的歸宿感涌上心頭,讓她眼眶微微泛紅。
她想起牧羊時那渺渺佛音帶來的片刻慰藉,想起絕境中升起的那一絲求佛之念……原來,這一切冥冥中自有牽引。
“菩薩!”
敖瓊芷伏地泣誓,對觀世音菩薩道:
“弟子敖瓊芷,蒙菩薩不棄,愿隨菩薩左右!”
“愿以龍身,侍奉蓮臺,精進修行,不負菩薩慈恩!”
“證得無上菩提。”
“弟子拜見師尊!”
說罷,敖瓊芷恭恭敬敬地三叩首。
“善哉!”
觀世音菩薩聽聞敖瓊芷虔誠之語,微微頷首,面上浮現出欣慰之色,道:
“既如此篤定向佛之心,吾便賜汝法號——‘善財龍女’。”
“從今往后,你與善財童子同為吾之脅侍,共參菩提大道。”
言罷,觀世音菩薩玉手輕揚,手中那條楊柳枝,蘸著法寶羊脂玉凈瓶中的“甘露水”,輕輕一揮,灑向洞庭龍女敖瓊芷。
剎那間,一道清圣佛光如皎潔月華,將敖瓊芷籠罩。
只見那甘露水自羊脂玉凈瓶中輕盈飛出,悠悠融入了敖瓊芷的眉心、心口與丹田之處。
觀世音菩薩的治愈之力,自是非同凡響。
想那鎮元子的五莊觀中的人參果樹被孫悟空一番折騰,根都斷了,生機幾絕,觀世音菩薩卻能妙手回春,將其醫好。
如今面對洞庭龍女之傷,自然不在話下。
那神水灑落,如甘霖沐體。
敖瓊芷身上被濟水龍王一家施虐留下的累累傷痕,那猙獰的鞭痕,斷裂的經脈,枯竭的元氣……所有的痛苦與殘缺,在這無上妙法之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愈合、再生、煥發勃勃生機!
更令人驚嘆的是。
觀世音菩薩還收斂了敖瓊芷身體內的破碎的龍珠。
那顆早已經破碎的龍珠,在甘露滋養與菩薩的菩提妙法牽引下,其碎片重新匯聚、融合!
龍珠不僅完好如初,更蒙上了一層淡淡的佛光。
這佛光讓龍珠顯得愈發堅韌不凡。
觀世音菩薩對善財龍女道:
“善財,你的這枚龍珠曾經碎過,今日我以甘露水和菩提妙法,為你重塑珠體。”
“此龍珠經甘露洗煉,菩提心淬,已然新生。”
“也算是‘破而后立’,威力更勝過往昔。”
“更兼此龍珠沾惹了你的一顆菩提之心,有了幾分佛性。”
“此后,你廣修善業,可以借眾生愿力,淬煉此龍珠,使其無上圓滿,也象征著你的修行功德圓滿。”
“謝師尊恩典!”
善財龍女雙手恭敬得捧起那一枚煥然新生、蘊含佛光的龍珠。
一時間,善財龍女敖瓊芷的周身萎靡之氣盡去,清凈佛光隱隱浮現,宛如一朵在佛光中盛放的青蓮,純凈而莊嚴。
觀世音菩薩的座前。
只見那善財龍女的眉間隱現一點慈悲佛印,手捧龍珠,清凈莊嚴卻又貌美如花。
此情此景,真是好一個“捧珠龍女”!
自此。
有“龍女捧珠影神圖”流傳于世。
洞庭龍王和洞庭龍后見此,心知女兒緣法已定,雖有不舍,然見女兒終得歸宿,亦悲亦喜,伏地再拜:
“謝菩薩大慈大悲,收留小女!吾等感激不盡!”
一旁的呂洞賓此刻,此刻也笑嘻嘻地走上前,對著觀世音菩薩恭敬作揖,臉上是真誠的贊嘆:
“恭喜菩薩,賀喜菩薩!”
“今日喜得如此靈秀慧根之佳徒,可喜可賀!”
“善財龍女宿慧天成,根骨不凡,得菩薩點化,他日定是佛門龍神,成為菩薩普度眾生的得力臂助!”
觀世音菩薩聞言,雖心中對呂洞賓之前戲弄自己之事仍有些許惱怒,但見他此刻誠摯道賀,面上依舊含慈悲笑意,受了這一禮。
觀世音菩薩對洞賓,道:
“此前,純陽真人對吾徒善財龍女有相助之情誼,此恩不可不念。”
“吾送你三片楊柳葉,此之一段緣分,就此了結。”
言罷,觀世音菩薩輕抬玉手,從那枝椏舒展、生機盎然的楊柳枝上,輕輕摘下了三片楊柳葉。
三片青翠欲滴、脈絡間似有流光轉動的柳葉飄然落下,飛入了呂洞賓的掌中。
觀世音菩薩的楊柳葉,可是至寶。
美猴王孫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便是觀世音菩薩的“三片楊柳葉”所化,曾經救過孫悟空的性命。
呂洞賓何等聰慧,瞬間便明白這是“此事,自此情分兩清”之意。
善財龍女已入佛門,往昔紅塵之事,就此了結。
呂洞賓并未推辭,灑脫一笑,坦然收下:
“多謝菩薩賜寶!”
隨后。
觀世音菩薩于蓮臺上,對洞庭龍王、龍后及呂洞賓等人,道:
“此間緣法已了,吾當攜善財龍女歸去。”
言罷,觀世音菩薩輕抬玉手,示意善財龍女敖瓊芷近前。
善財龍女敖瓊芷恭敬地拜別父母,隨即起身,恭敬地站在菩薩身旁。
佛光再盛,瑞靄升騰。
蓮臺祥云托起慈悲莊嚴的觀世音菩薩、肅立的木吒尊者與煥然新生的捧珠龍女,穿透萬頃碧波,瞬息間化作流光一道,消失于茫茫天際。
唯余沁人佛香裊裊不散,金蓮虛影緩緩沉浮,以及那洗滌心靈的裊裊梵音,在洞庭龍宮深處久久回蕩。
至此,龍女敖瓊芷,宿緣得證,褪盡紅塵鉛華,正式拜入觀世音菩薩門下,常住普陀山紫竹林潮音洞,成為觀世音菩薩的親傳弟子。
她于此清凈道場,日夜聆聽妙法真諦,潛心修行,法力日漸精深,遠超往昔。
便是日后名聞三界的——“善財龍女”。
有詩贊曰:
“昔日明珠蒙垢塵,濟水河畔牧羊身。”
“青絲愁斷霜雪落,玉骨摧殘風雨侵。”
“一點佛緣開迷障,萬般悲苦化前因。”
“紫竹林中聆妙諦,善財龍女證菩提。”
其是為“俗世弘法善財龍女”。
善財龍女不僅是觀世音菩薩的親近弟子,更因心思縝密、能力出眾,掌管著南海紫竹林的財政與外交事務。
于觀世音菩薩座下的地位,舉足輕重。
歲月悠悠,一晃數百年。
及至西行之時。
善財龍女跟隨觀世音菩薩修行多年,法力高強,已經有架海之力。
齊天大圣孫悟空,神通廣大,變化無窮,于三界之中罕逢敵手。
卻難撼動觀世音菩薩之羊脂玉凈瓶。
此瓶納三江五湖、八河四瀆……之水,沉重非凡。
孫悟空竭盡全力,亦難撼動分毫。
然善財龍女卻能托之,盡顯其非凡神通。
在取經路上,妖魔橫行,唐僧師徒屢遭危難,善財龍女也多次協助觀世音菩薩,為唐僧師徒化解危難。
原《西游記》中,南海觀世音菩薩座下,人才濟濟,自成一派。
有惠岸護法行者木叉(即木吒,哪吒的哥哥)。
有守山大神黑熊精,其力大無窮,武藝高強,鎮守南海普陀落伽山的山門。(即黑風大王,現已經被金角大王所收,為金角大王部下,在為金角大王鎮守山門)。
有善財童子紅孩兒(即平天大圣牛魔王之子)。
有善財龍女,與善財童子并列為觀音的左右脅侍。
有金魚精(靈感大王)。
其中,善財龍女是觀世音菩薩的“大管家”,掌管普陀山財政與外交事務。
每逢觀世音菩薩外出普度眾生、云游四方之時,多留善財龍女在普陀山紫竹林看護家業。
此時的善財龍女,便是南海普陀落伽山的“話事人”。
黑熊精、紅孩兒、靈感大王等眾皆聽其調遣。
其作為觀音菩薩的弟子,她多次協助觀世音菩薩,幫助唐僧師徒,收服紅孩兒、鯉魚精等妖魔。
善財龍女的容顏絕美,傾城絕世。
正是:
“洞庭煙水十分色,湖中龍女占八分。”
其容顏之絕,乃是觀世音菩薩親口稱贊過的“貌美”。
西行途中,孫悟空遇紅孩兒三昧真火,被燒得狼狽不堪,無奈之下,只得往南海普陀落伽山求助于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見孫悟空前來,笑著打趣道:
“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只會騙人。”
“你見我這‘龍女貌美’,凈瓶又是個寶物,你假若騙了去,卻哪有工夫又來尋你?”
言語間,盡顯對善財龍女之珍視與對孫悟空之調侃。
又有一次,孫悟空欲過海卻無良策,善財龍女至蓮花池,輕劈一瓣蓮花,置于石巖下水上,蓮花瞬間化作一葉扁舟,助孫悟空順利過海。
孫悟空拿不動裝了三江五湖,八河四瀆……的羊脂玉凈瓶。
而善財龍女卻拿得動。
這蓋因其父為洞庭龍王(湖龍王)、現任涇河龍王(河龍王),其叔叔為錢塘龍君(江龍王)……家族底蘊深厚。
可調遣江、河、湖……的水族之力為她所用。
通天河降伏靈感大王之時,孫悟空前往南海普陀落伽山求助。
但見南海普陀落伽山的守山大神、木叉行者、善財童子、“捧珠龍女”(即善財龍女)一齊上前,迎著施禮道:
“大圣何來?”
眾人齊聚,皆為降妖除魔、護佑取經之路而來。
善財龍女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