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38章 舅舅和外甥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西游妖帝:從小蛤蟆開始

  “瑤姬仙子”,其封號乃“云華上宮夫人”,故世人亦常尊稱其為“云華仙子”。

  神話傳說浩渺如煙、紛繁復雜,瑤姬的身份也有很多。

  于《寶蓮燈》神話之中,瑤姬(云華上宮夫人)乃玉帝之妹,亦是楊蛟、楊戩、楊嬋之母。

  天界之上。

  通明殿的后花園中。

  太白金星啟奏,提議讓楊戩出任天庭司法天神之職。

  “楊戩之神力,絲毫不遜于已故的司法天神王靈官。”

  “若得楊戩坐鎮天庭,守護天威,那些心懷鬼胎之神仙,必不敢再肆意妄為,天條之威嚴亦能得以維護。”

  “況且……”

  太白金星略作停頓,似有難言之隱,終是開口道:

  “況且,楊戩之母云華仙子,亦曾是天界司法天神。”

  “由楊戩子承母業,接任云華仙子昔日之職,亦是合情合理之事。”

  “楊戩……”

  玉帝端坐于天帝寶座之上,低聲重復著這個名字,深沉的目光穿透三十三天之遙,徑直看向灌江口那座寂靜清幽、仙氣氤氳的真君廟。

  恍惚間,他仿佛再次看到當初那個桀驁不馴、手持三尖兩刃刀、曾斧劈桃山救母的親外甥。

  一時間。

  玉帝思緒如潮,萬千感慨涌上心頭。

  “云華……”

  玉帝口中喃喃,憶起了自己那被鎮于桃山之下、最終香消玉殞的親妹瑤姬(云華仙子)。

  還有此刻因身份之隔、天規之限而無法言說的感情孽債,如亂麻般纏繞心頭。

  過往種種,與天庭律法、無上威嚴之維護職責交織在一起,矛盾重重,如亂麻般難以抉擇。

  遙想當年。

  他鎮殺自己的親妹子云華,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司法天神之位,重若千鈞,執掌天條,先斬后奏,乃天庭之根基所在。

  非絕對親信之人,不可當此重任。

  而世間,還有什么比自己的親生妹子更值得信任之人呢?

  所以。

  天庭的“第一任司法天神”,其實是他玉帝的親妹子,楊戩的母親,也就是瑤姬(云華仙子)。

  遙想當年,云華仙子亦是天界威名遠揚、英姿颯爽之女戰神,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楊戩之法力,便是繼承了其母神之血脈,故而亦能神通廣大、降妖除魔。

  云華仙子,乃天庭首任司法天神。

  王靈官,則為天庭第二任司法天神。

  彼時,天庭新立,百廢待興,正是需要確立天庭威嚴、震懾三界之時。

  結果。

  造化弄人。

  他的親妹子云華仙子,身為天界司法天神,卻知法犯法,下界與凡人私配,更誕下子嗣。

  此事鬧得三界皆知,沸沸揚揚,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

  天庭初立。

  三界有這么多雙眼睛,看著天庭。

  他玉帝身為三界之主,面對此等棘手之事,又能如何?

  他又能作何選擇?

  古人云:“玉,石之美者。”

  玉,其實就是極為美麗的石頭。

  古代好玉,視玉為最美之石。

  由玉所制之“玉璽”,更是皇權之象征,承載著至高無上之權力。

  歷代帝王皆視玉璽為鎮國之寶,擁有玉璽者,方為正統之君。

  “玉璽”,天生象征著皇權。

  所以,“天帝信仰”與“玉石崇拜”在歷史的長河中相互交融、彼此滲透。

  最終孕育出了“玉皇大帝”這一至高無上的神祇,即玉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上帝”。

  玉帝的玉,其實就是玉石的玉,玉帝,“玉之帝”也,顧名思義就是“玉之皇帝”、“石之皇帝”。

  此名號也暗示了玉帝的出身。

  傳說混沌初開之時,有一混沌原石之上,分裂出兩塊石頭,一塊化為玉帝,一塊化為其妹云華。

  云華仙子亦繼承此神奇體質,戰斗力極強,與玉帝同根同源,一母同胞。

  他玉帝為“天庭之主”,云華仙子為天庭的“司法天神”,他們兄妹二人曾經相互扶持、共同守護三界。

  最終卻走向對立。

  云華犯法。

  他玉帝其實沒什么好的選擇。

  他是選擇親情,還是選擇法度?

  其一。

  他玉帝若選擇親情,包庇親妹子云華仙子。

  然如此一來,一旦開了此先例,天庭之法,便徹底廢了。

  天界眾神皆會視天庭法度如兒戲,心中暗想:

  “你玉帝之親妹子犯法了,你都不處置,你又憑什么管我們?”

  那到時候,整個三界必將全亂套了。

  即:“舍法而保妹。”

  但是吧,這仙和凡,肯定不能私配的。

  人族力量弱小,如同螻蟻撼樹,在神族強大的力量面前,毫無反抗之力。

  而神族力量強大,足以翻云覆雨,掌控世間萬物之命運。

  人與神,自出生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不在同一對等地位之上。

  此乃天地之法則,無法改變。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天有天條。

  這些規矩乃三界運行之基石,維護著三界之秩序與平衡。

  若沒有了這些規矩的束縛,人神若肆意私配。

  那其實對下界人族來說,其實是一場災難。

畢竟,人之力,焉能抗拒神之力  無數凡人,將會淪為神的掌中玩物,失去自我,徹底失去自由和尊嚴。

悲劇將會何其多也  神仙動情,三界不寧。

  天界禁止仙凡私配,其實是保護凡人的。

  天規雖殘酷與無情,但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其二。

  他玉帝要么選擇法度,大義滅親,鎮壓親妹子云華。

  如此,天庭的法度才能立下來。

  即:“壓妹以祭法。”

  他唯有這兩條路可選:

  要么“徇私枉法”?

  要么“大義滅親”?

  他玉帝其實最開始壓根沒想著殺自己的親妹子云華。

  他其實是想著保全云華之性命。

  但是,和云華私配之凡人楊天佑,是一定不能活的。

  不殺楊天佑,不足以正天規,不足以“殺雞儆猴”。

  以及云華仙子和凡人私配所生之幾個孩子,即楊蛟、楊戩、楊嬋,也得殺之一二,以儆效尤。

  如此一來,天規可立。

  玉帝心中曾幻想:

  “待云華仙子認個錯,知錯能改,此事便算過去了。”

  但命運弄人,自他殺了楊天佑、楊蛟那一刻起,也許他和自己的妹子一家便已主動無法緩和,徹底結仇了。

  再到后來,楊戩要劈山救母……他玉帝和親外甥楊戩的矛盾就徹底爆發了。

  這場由仙凡私配引發的悲劇,他和親外甥楊戩的矛盾,至今也難以調和。

  其實,在古代社會的宗法秩序里,舅舅的地位極為尊崇,其分量僅次于父親。

  其中原因,很現實。

  從家族利益層面上來看,舅舅為外親,與外甥之間,無家產紛爭之患。

  外甥之家業,與舅舅并無直接牽連,二者無利益之沖突與爭奪。

  反觀叔伯、堂兄弟等宗族之親,皆在家族繼承之體系內,對家產存潛在之繼承權。

  此繼承權之存,如懸頂之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對個人家業構成威脅,甚而有被奪走家業之險。

  以歷史為鑒,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一舉“奪走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便是典型例證。

  因為,他們都姓朱,都是朱家人,大家都有皇位繼承權。

  而舅舅則截然不同,他們不具備繼承外甥家業(皇位)的資格,不會成為家族利益的爭奪者。

  在這種繼承制度的大背景下,舅舅相較于叔叔伯伯,無疑顯得更為可靠。

  叔叔、伯伯等宗族之親,往往是與你爭奪家產皇位的潛在對手,而舅舅則更像是站在你這邊,助力你守護家業的堅定支持者。

  民間流傳著“舅爺不在,分家不公”的說法。

  就是這個道理。

  于皇權政治之舞臺上,皇帝亦需舅舅這個角色來制衡宗室勢力,防止宗室勢力奪權。

  古代皇帝多賴舅舅所代表之外戚勢力,以固自身統治之位。

  比如,竇憲者,“漢和帝劉肇之舅”也。漢章帝崩后,憲以車騎將軍之職,掌禁軍之權,鎮諸反側之徒,遂使年方十歲之漢和帝得以安然承繼大統。

  “漢武帝之舅”田蚡,代表王太后勢力,助漢武帝登基,并打壓竇氏外戚之黨(竇嬰一派),以固皇權之基。

  三國之時,手握重兵之大將軍何進,乃何太后之子“劉辯之舅”,保護擁立漢少帝劉辯。

  長孫無忌,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權,后以“皇帝舅舅”、顧命大臣之尊,扶唐高宗李治登帝位。

  正因如此,舅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才如此崇高,僅次于父親。

  在古代家庭之中,舅舅扮演獨特的角色,乃母方家族利益的守護者,也常常是外甥的后臺。

  于家族禮儀規范之中,叔伯教訓侄子,往往被視為“越權”之舉,易招他人之非議與指責。

  而舅舅則享特殊之地位,其可如父母一般對外甥進行管教,即便施以嚴厲之懲戒,亦被視為合理合法。

  “玉帝和楊戩”這一對“舅舅和外甥”。

  他們如今的關系雖有緩和的跡象,但遠未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

  楊戩實力超群、能力出眾,無疑是擔任天庭重要職位的合適人選。

  然而,在玉帝心中,或許仍存在著諸多顧慮與考量……

  身為玉帝近側之臣,自當竭心盡力,為帝王排憂解難。

  太白金星心下明了,玉帝實則對楊戩頗為賞識。

  畢竟楊戩乃玉帝后輩,是其嫡親外甥。

  憶昔楊戩斧劈桃山之時,與十大金烏展開一場驚天地、泣鬼神之惡戰,雖最終斬落九大金烏。

  然此十大金烏,并非玉帝親子,實乃玉帝義子,即所謂“螟蛉之子”。

  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地洞。”

  什么樣的父母,生出什么樣的兒子。

  正如世間常理,龍生鼉龍,鳳凰育孔雀與大鵬,大鵬生雞……此皆順理成章之事。

  玉帝和王母娘娘,既非金烏之屬,亦非飛禽一族,焉能誕下十只金烏?

  不過是昔日巫妖大戰,羿射九日,九日墜地,化作九陽之泉。

  彼時尚未封神,天庭正值用人之際、青黃不接之時。

  世上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玉帝看中九陽泉中蘊含的磅礴力量,與昔日“金烏太子”陸壓道人達成交易,經一番利益置換,借“九陽泉”之力,培育、孵化出十只“假金烏”,并將他們收為義子,令其為天庭沖鋒陷陣、效犬馬之勞。

  然楊戩所殺之九大金烏,終究只是玉帝的螟蛉之子,并非至親。

  而外甥楊戩,卻是血濃于水。

  故而,玉帝對楊戩,實無深仇大恨。

  若玉帝果真欲置楊戩于死地。

  當初,當楊戩砍上靈山之時,便不會派他太白金星前往靈山搭救于楊戩了。

  “陛下。”

  太白金星洞察玉帝猶豫,深知其憂慮之處,連忙躬身再言,再次恭敬進言:

  “微臣深知真君往昔之事。”

  “然,楊戩道行深湛,神通廣大,曾在封神大戰之中,力敵天庭眾神,其修為威望,三界道門無不敬服,足以震懾宵小。”

  “況且……”

  太白金星話鋒一轉,接著說道:

  “他執法公正嚴明,于灌江口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如此看來,實乃擔任司法天神一職的上佳之選。”

  “自王靈官身殞之后,司法天神一位懸空已久,天條廢弛,眾仙散漫,安天大會之亂象猶在眼前。”

  “值此多事之秋,天庭亟需一位能真正擔綱‘司法天神’之重任者,執掌刑律,以正視聽,重樹天威!”

  “些許陳年舊事……三界大事當前,或可權宜。”

  最后。

  太白金星又道:

  “而且,天庭眾神,很多都是楊戩親手送上封神榜的。”

  “楊戩和他們天生就有仇怨。”

  “楊戩和他們也不容易勾結在一起,自稱一派。”

  為帝者,向來對臣子結黨營私、架空皇權之事忌憚萬分。

  太白金星此言,直直地切中了玉帝心中的要害,說到了他的心坎之上。

  玉帝聞言,不禁笑道:

  “太白,你是不知道,我這個外甥,脾氣傲得很吶。”

  “我若封他做天界的司法天神,使其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恐怕他亦不會認我這個舅舅,說不定還會覺得我這是別有用心呢。”

  太白金星猶豫了一下,思索片刻后開口道:

  “司法天神一職,畢竟曾是楊戩的母親,云華仙子所任之位。”

  “為子者,繼承母親之基業,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陛下身為三界之主,雖不便紆尊降貴。”

  “但王母娘娘乃楊戩長輩,德高望重,她和楊戩又無仇無怨。”

  “陛下若請‘王母娘娘’前去灌江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親自游說一二,想必此事可成也。”

  “云華……楊戩……司法天神……”

  玉帝指尖在紫竹釣竿上輕輕敲擊,目光深邃地望著下方浩渺翻騰的云海。

  那云海幻化無窮,時而如群魔亂舞,猙獰可怖,暗示著天庭秩序的混亂與危機;時而如兵戈鐵馬,戰意洶涌,仿佛在訴說著三界的紛爭與動蕩。

  在這變幻莫測的云海之中,玉帝的思緒也如那翻騰的云霧,飄忽不定,權衡著利弊得失。

  良久之后。

  玉帝的眼神中那不容置疑的決斷之色取代了所有猶豫。

  帝王的威嚴如潮水般重新凝聚,彌漫在整個通明殿宇之中。

  此前。

  二郎顯圣真君楊戩,殺上靈山,砍了佛門十八羅漢、三千揭諦、八大金剛、佛前護法、定光歡喜佛等,觸怒了佛門勢力。

  其至今還被勒令在灌江口,三百年不得外出。

  “傳朕旨意。”

  玉帝的聲音恢復了平日的宏大與冷漠,穿透通明殿宇,回蕩在仙云繚繞的蒼穹之上:

  “即日起,解除二郎顯圣真君楊戩的禁閉之期。”

  “敕命灌江口二郎顯圣真君楊戩,即日上天述職,接任其母親‘司法天神’之職,執掌天庭律法,糾察三界善惡,督理眾神,匡扶天綱!”

  “賜其在天庭‘開府建牙’之權,重整護法靈官之屬,督察天庭眾神,務必滌蕩污濁,肅整天庭秩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