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之世,天地人三道之中,地道殘缺不全,人道也依附于天道而存。
天道高懸,主宰著世間萬物的興衰榮辱。
大禹身為“上古人皇”,受天道束縛,平日里只能鎮守火云洞,難以踏出半步。
其他人皇也是如此。
即便此次,大禹能分出一縷神念現身于這紛擾世間,也實屬不易。
這還得仰仗伏羲圣皇的神通助力,大禹方能突破火云洞的重重桎梏,讓這縷神念得以降臨。
可眼下的天下人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妖魔鬼怪肆意橫行,踐踏著人族的生命。
再看那漫天神佛,高高在上,端坐于九霄云外,俯瞰著人間疾苦,卻無動于衷。
他們將人族視為隨意奴役的對象,視人族的苦難如草芥,肆意擺弄著人族的命運。
人族在這世間苦苦掙扎,卻連一個能安身立命的方寸之地都難以尋得。
大禹深知,天下的人族,迫切需要一個守護者,需要一個能真正為他們說話、為他們請命的人。
而眼前的楊戩,身負人族血脈,那流淌在身體里的人族血脈,讓他與人族命運相連。
楊戩既懂人族之苦,又明神族之規,無疑是一個很合適的人。
大禹看向楊戩,目光中透著期許與信任,緩緩開口道:
“二郎,我看,你離大羅金仙之境,怕是只有咫尺之遙了吧。”
“此等境界,除先天神靈外,少有人能夠達到,你若能突破此境,必將威震三界。”
楊戩微微頷首,神色坦然,坦然承認道:
“禹王伯伯所言極是,確是咫尺之遙。”
“然修行之路,漫長而艱辛,這一步卻不知道要打磨多少時日。”
大禹聞言,爽朗一笑,眼中滿是鼓勵:
“那便由我來助你一臂之力,助你早日突破這層瓶頸。”
“以吾之力,為你開辟一條坦途,讓你能更快地觸及那無上之境。”
楊戩聞言,卻擺擺手,拒絕道:
“禹王伯伯,不必如此。”
“我楊戩向來堅信,修行之路需靠自身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方能真正領悟其中真諦。我自會憑借自己的力量走到那一步,無需借助外力。”
大禹輕嘆一聲,他望向遠方,目光深邃而憂慮,緩緩說道:
“如今天河弱水下界,所到之處,一片汪洋。”
“人間水勢泛濫成災,人族流離失所,餓殍滿地。”
“可我卻被困于火云洞,難以伸出援手,實在是有愧于人族啊。”
楊戩聞言,神色一凜,正色道:
“我當年劈山救母之時,得禹王伯伯治水神器‘開山神斧’相助。”
“這份恩情我始終銘記于心,我也算得上是您的半個弟子了。”
“何況,我還是人族,流淌著人族的血脈。”
“守護人族,治理天下水患,本就是我應盡之責,我自當繼承禹王伯伯之志,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
大禹點點頭,欣慰道:
“話雖如此,然天河弱水為天河之精。”
“此弱水鴻毛不浮,飛鳥難過,力不能勝芥,所過之處,無論山川草木,還是金石土木,一切物質都會被無情吸入水底。”
“弱水的兇險程度遠非凡水可比,治理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更兼如今這天界大戰,局勢混亂不堪,各方勢力紛爭不斷,猶如一鍋煮沸的渾水。”
“你若實力更進一步,在治理天下水患之時,也能多幾分把握,少幾分危險。”
說到這里,大禹神情莊重肅穆。
大禹雙手緩緩抬起,掌心之上,光芒流轉,那把象征著人族無上榮耀與力量的軒轅劍,穩穩地遞到了楊戩面前。
大禹開口道:
“楊戩,接劍。”
大禹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千鈞之力,不容置疑。
“禹王伯伯,這……”
“軒轅劍?”
楊戩的聲音微微顫抖,眼中滿是驚愕與惶恐,那雙平日里堅毅無比的眼眸此刻圓睜,滿臉皆是難以置信之色。
眼前這把劍,正是威名赫赫的軒轅劍!
此軒轅劍乃上古神器,又稱為“人皇劍”,自誕生之日起,軒轅劍便承載著人族的興衰榮辱。
軒轅劍擁有著毀天滅地、扭轉乾坤的恐怖力量,輕輕一揮,便能山崩地裂,江河倒流,是無數神魔夢寐以求卻又敬畏三分的存在。
楊戩心中更是明白,接過這軒轅劍意味著什么!
這絕非僅僅是一份無上的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是一份關乎整個人族存亡興衰的重大使命。
一旦握劍在手,便意味著要肩負起守護人族、抵御外敵、維護天地秩序的重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萬劫不復的深淵,也絕不能有絲毫退縮。
然而,在大禹那堅定而深邃的眼神注視下,楊戩只覺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心中涌動。
大禹那目光中,飽含著對人族的殷切期望,對楊戩的信任與托付,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
“楊二郎,人族的未來,就交給你了。”
縱使楊戩心中縱有千般猶豫、萬般顧慮,此刻也不得不緩緩伸出雙手,那雙手微微顫抖,帶著一絲敬畏與莊重,鄭重地接過軒轅劍。
當指尖觸碰到劍身的那一刻,一股磅礴而古老的氣息瞬間涌入楊戩的體內,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與他共鳴。
軒轅劍,那究竟是怎樣的一把劍啊?
軒轅劍是軒轅黃帝之佩劍,承載著人族的榮耀與氣運。
軒轅黃帝是誰?
軒轅黃帝那是人族的祖先,是人族的第一位帝王,是五帝之首,被尊稱為“人文初祖”。
黃帝通過阪泉之戰擊敗炎帝部落,實現炎黃聯盟,為人族大一統奠定了堅實根基。
后來,黃帝在涿鹿之戰擒殺蚩尤,統一中原各部落,結束“諸侯相侵伐”的混亂局面,確立人族主體框架。
炎“黃”子孫中的“黃”,指的便是軒轅“黃帝”,就是軒轅黃帝給的。
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中,其中一位是黃帝,另外有四帝都是黃帝的后裔。
夏、商、周三朝之君主,同屬黃帝世系,都是黃帝的后裔,或者都和黃帝有些血脈關系。
軒轅黃帝,可以說是“人皇之皇”。
當年,巫妖大戰之后,巫族和妖族兩敗俱傷,妖族退守北俱蘆洲。
然巫族不甘衰落,竟以巫族與人族混血之法,扶持出“巫人族”這一新興勢力,妄圖爭那天地主角之位。
蚩尤,便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融合了巫族強大的肉身之力與人族的智慧,實力強大,其八十一名兄弟(多為巫族后裔)更是可布下“都天神煞大陣”殘卷。
此陣一出,風云變色,鬼哭神嚎,威力無窮盡也。
蚩尤野心勃勃,欲以九黎部落為根基,逆人族天命而行,將人族取而代之。
畢竟,巫人族,也身負人族血脈,同樣有爭奪天地主角的機會。
當年,正是軒轅黃帝手持軒轅劍,與巫人族之首蚩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涿鹿之戰。
這場涿鹿之戰,堪稱“人族氣運的終極爭奪之戰”。
成王敗寇。
可以說,若是軒轅黃帝敗了,那現在就沒有后天人族生存的位置了。
但萬幸,軒轅黃帝勝利了。
蚩尤身死,九黎部族融入炎黃血脈之中。
自此,天下人族皆以“炎黃子孫,黎民百姓”自稱。
炎者,炎帝也;黃者,軒轅黃帝也;黎民者,九黎部族也;百姓者,百家之姓也。
軒轅黃帝和后天人族勝利了,軒轅黃帝獲天道功德加冕,榮登“人皇”之位,開啟了三皇五帝的輝煌時代。
自此,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人族正式成為人界主角。
而軒轅劍,劍身之上鐫刻著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象征著天地秩序;劍柄記載著農耕與治國之策,承載著人族文明的傳承。
軒轅劍,作為軒轅黃帝斬蚩尤、定人族正統之無上圣劍,被尊為“人皇之劍”,是人族至高無上的象征。
持有者,便代表著人族正統。
軒轅劍因承載人族治世之功德,被賦予“后天功德至寶”之屬性,其威力之強,堪比先天靈寶。
劍出之時,風云變色,山河震顫,神魔皆懼!
而得軒轅劍者,可號令天下人族!
天下人族,莫敢不從!
軒轅劍,乃“人皇之劍”,象征著“人族脊梁”。
軒轅劍的地位,就相當于東皇鐘對于妖族一樣,是人族族群的象征與核心,凝聚著整個族群的信念與力量。
而得軒轅劍者,不僅能彰顯人族正統身份,更能享人族氣運之加持。
軒轅劍可助持劍之人族,修為暴漲,一日千里,直逼那無上之境。
持軒轅劍者甚至可借人道氣運,突破境界桎梏,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恰似如來佛祖享佛門一教之氣運,修為突飛猛進,佛法無邊;玉帝享天庭之氣運,威震三界,主宰乾坤。
而楊戩享受人族之氣運,但也承擔庇護人族之責。
大禹看著接過軒轅劍的楊戩,微微一笑,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許,道:
“楊戩,你身負人神血脈,既懂人族之苦,又明神族之規,實乃人族之幸事。”
“伏羲天皇、神農、黃帝……都見過你,自是放心。”
大禹無奈嘆道:
“如今,我等雖我等雖有心庇佑人族,然因諸多桎梏,不得輕涉紅塵。”
“故而,便將這守護人族、應對劫難的重任,鄭重委托于你。”
大禹心中清楚,他預見到弱水劫難這一場人間浩劫,全指望玉帝垂憐,天界諸神的可憐……是不行的。
還是需要一位人族領袖站出來。
而眼前的“人之子”楊戩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大禹希望助楊戩突破境界桎梏,希望楊戩能手持軒轅劍,為人族在這風雨飄搖的世道中,開辟出一片安身立命的方寸之地。
這是一份大機緣,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此是千鈞擔。”
大禹目光炯炯,看向楊戩:
“楊戩,你可愿意接下嗎?”
正所謂,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而他楊戩作為“人的兒子”,庇護天下人族本就是分內之事。
念及此。
楊戩并未推辭,他劍眉微揚,心中豪情頓生,手腕輕抖,三尖兩刃刀“倏”地一聲插入青石地面。
隨即,旋即,楊戩神色莊重,雙手恭敬地接過軒轅劍。
“錚!錚!錚!”
“錚!錚!錚!”
恰在此時,軒轅劍似有靈性,劍身驟然嗡鳴起來,那嗡鳴聲清越激昂,似龍吟虎嘯,又似鳳鳴九霄。
緊接著,萬丈金芒自軒轅劍之劍身綻出,光芒璀璨奪目,直沖云霄,將周遭的一切都映照得金碧輝煌,仿佛在歡呼雀躍,應和著這位人族新主。
楊戩穩穩握住軒轅劍,只覺一股磅礴的力量自劍身傳來,順著他的手臂涌入體內。
楊戩抬眸看向大禹,目光堅定如磐石,朗聲應諾道:
“人族后裔楊戩,在此立誓,必不辱沒人皇之托。”
“在此亂世,縱使前方荊棘滿途,妖邪橫行,吾亦為人族守住一片賴以生存的方寸之地。”
“讓人族免遭神魔妖佛的肆意踐踏,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楊戩之音,在天地間回蕩,久久不散。
“好。”
大禹聞言,欣慰地頷首,眼中滿是贊許之色。
他袍袖一揮,山河虛影如夢幻泡影般化作一幅水墨長卷,在虛空中徐徐展開。
長卷之上,山川河流、云霧繚繞,宛如一幅活生生的天地畫卷。
大禹指尖輕點,水脈圖譜頓時活了過來,化作一條游龍在虛空中盤旋飛舞。游龍所過之處,顯化出九州水患的慘烈圖景。
只見山川崩裂,巨石如流星般滾落,揚起漫天塵土,遮天蔽日。
江河倒灌,洪水如猛獸般洶涌肆虐,所到之處,房屋如紙糊般倒塌,百姓如螻蟻般流離失所,哭聲震天。
妖邪肆虐,黑霧彌漫,似幽冥鬼域降臨人間,生靈涂炭,慘不忍睹。
“楊二郎,你看這九州大地,如今已滿目瘡痍。”
“治水之難,非止天災,更有妖邪水怪作祟。”
言罷,大禹并指為劍,凌空畫符。
只見一道道金色符文自他指尖飛出,劃過虛空,瞬間化作金色鎖鏈。
那金色鎖鏈如蛟龍出海,氣勢磅礴,轉瞬便從虛空中拖出兩只巨獸虛影。
一只白猿咆哮著,聲震山岳,其吼聲似能將天地都撕裂,那猙獰的面目,獠牙外露,令人毛骨悚然。
正是那水怪——“水猿大圣無支祁”。
一只九頭毒蛇噴吐著毒水,毒水所過之處,都是一片死寂,九顆頭顱搖曳生姿,眼中閃爍著邪惡的光芒。
正是那水怪——“九頭水毒蛇相柳”。
“當年無支祁掀動淮河之水,興風作浪,所到之處,一片汪洋。”
“相柳九頭吐毒水,所過之處,毒水蔓延,生靈盡滅,險些令我功虧一簣。”
大禹神色凝重,緩緩說道:
“如今劫氣漸濃,水怪遇水則興,恐有更多妖邪水怪現世,為禍人間。”
“若無支祁和相柳再現人間。”
“有此軒轅劍在,也能為你增添幾分助力。”
“但是,這還不夠。”
“我當年治水之時,也領悟得一些‘勘測水脈’,可洞察九州水脈走向,尋得治水之關鍵……”
“有‘斬蛟定波’之法,能斬殺水中妖邪,平定洶涌波濤;‘分水辟浪’之法,可分開滔滔洪水,開辟出安全通道……”
“以及‘移山填海’之術,能移山岳以填溝壑,改變地形地勢。‘調動地脈’之術,可引動地脈之力,穩固山河根基。”
“有‘血脈秘術’之法,能激發自身血脈潛能,提升實力。”
“有‘召役山河’之術,可召喚山河之力為己用;‘縮地成寸’之術,能縮萬里之遙于一步之間……”
“今日,吾將畢生所學,盡數傳于你!”
大禹目光堅定,語氣決然。
言罷,大禹的寬大手掌驟然按在楊戩天靈蓋上。
剎那間,大禹的周身神光如潮水般涌入楊戩體內。
大禹喝道:
“楊二郎,且看仔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