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七十四章 陳登早知不吃生魚片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劉備瞧見似懂非懂的太子劉永,不自覺地走下臺階用手輕輕摸了他的發髻。

  “阿翁如今貴為天子,身系千萬生民,不可輕言生死之事,怎么還像做大王時一般?”劉永有些氣鼓鼓地抬頭,露出齊整的白牙,生氣說道。

  阿翁在平原就常不拘禮節,帶著他去荀尚書令家中蹭飯,還特意挑人家吃飯的時候過去。

  臨走叮囑他翌日清晨,就去尋荀惲、荀俁、荀詵、荀玄四人一起玩耍,不過是想把他放到荀家多待數日,怕他留在府邸搗亂。

  劉永鼓著臉沒多久,便被劉備用手逗笑了。

  “以阿翁的身體狀況,估計還能再撐二三十年,有時間教你怎么做好天子……”

  劉備見他小臉掛著幾分擔憂,幾分氣鼓鼓,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臉,溫和笑道。

  只要到時別在私底議論,天下豈有數十年太子,讓父子二人以另一種方式名留青史……

  好在漢家用儒家忠孝理治天下,此刻也沒后世的天子和太子爭權奪利之事,不用擔心道德底線下滑。

  劉備內心暗想道。

  就在漢軍大破三郡烏桓,消息傳至京畿雒陽時,雒陽城中也發生了一件事牽動群臣之心。

  御史臺左仆射的荀攸與中書令的郭嘉,還有太傅盧植,聽到消息皺起眉頭,皆趕去了城外的官吏府邸。

  前廣陵太守陳登病情加重,華元化與張仲景親自診治得出推斷,陳登此前生食魚片過多,哪怕停止不再食用,服用湯藥去蟲,也只能緩解不能根除。

  蟲入腹十數,游走腸胃之間,已經到了用湯藥無法驅蟲的地步,為今之計只能刳割腸道,讓其飲麻沸散,待到不省人事,再剖開腸道清洗,將蟲從腸胃取出,縫補涂以膏藥止血。

  不然陳元龍只剩下三年之壽,那時蟲食盡五臟,良醫也將無力回天。

  但這樣也有不小的風險,倘若傷口并發感染,即便沒了蟲,華佗也救不活陳登。

  在太醫官署的諸多名醫爭論,卻又束手無策之時。

  病榻上的陳元龍清醒過來,聽到華佗給出的建議,頓時面色慘白如紙。

  華佗說刳割腸道無痛楚,不代表醒過來就不痛,而且不可食肉飲酒,就算米飯也要慢慢嚼咽,人亦將躺在床榻數月不動,以免腸胃流血不止,或者傷口感染。

  陳登聽見華佗將各種后果如實相告,手下意識地揪緊衣袍,連手指關節都微微發白。

  他不過是喜歡吃一些生魚膾罷了,怎會遭如此病禍……

  當年在徐州就已聽天子勸說,終生不再食魚膾,怎么還有蟲生于腹中?

  “華太醫,問除去剖開腸道以外,就真再無治療法了嗎?”

  “軍中士卒每逢創傷,且可以飲麻沸散止痛,而登卻不能再用麻沸散,持續數月之痛,豈常人可忍耐,請諸位太醫再為我另尋他法吧。”

  “若能恩同再造,陳登必以重金酬謝!”

  陳登從床榻上坐起身,用一副毫無血色的模樣,對著華佗等眾多醫者,拱手伏拜道。

  自己在心底一陣長吁短嘆,后悔不已。

  “諸位醫術不下于扁鵲,不如回去翻閱典籍,仔細查找一番,或許有其他治法,也不一定。”

  親耳聽聞陳元龍要剖腹刮腸才能治好病,郭嘉立馬感覺頭皮一涼,他也是時常身體不適,才讓天子下令送來雒陽調養身體。

  陳登平時看起來比他還要壯碩,卻仍然復發蟲病,想起自己早年經常在河邊飲用生水,垂釣后也懶得生起火烤熟,也是如同陳登一般生食,不會也得了蟲病吧?

  郭嘉越想越覺得有幾分后怕,蟲食五臟的劇痛,可比斬首痛苦多了。

  即便有救,可聽到剖腸胃之痛,郭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挨了那么久的疼痛,萬一到最后傷口感染,以至于無藥可醫,還不如當初直接死了好過。

  否則白白忍受了劇痛,還是得死。

  “郭尚書令言之有理,治腹蟲之事還需多翻閱典籍,此刻朝廷撰修《漢記》多少醫者拿出了宗族的珍藏,想以此留名青史中,或許再過數月,此事便有轉機。”

  “我在另開驅蟲湯藥,可暫時緩解陳太守之痛,數月過后再做決斷也不遲。”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須發皆白的張仲景出聲拱手說道,三言兩語便化解了在場所有人的憂慮。

  他好歹做過一段時間的長沙太守,比華佗更懂得察言觀色。

  此刻不僅是陳登眼里失去了光彩,聲音也變得微弱無力,就連在場的荀攸、郭嘉、盧植等朝廷大臣,也是眉間有著隱藏的愁緒。

  陳氏作為天子最器重的徐州士族之首,陳登更是難得的心腹之臣,若陳元龍不幸身故,不單對徐州的士族和豪族有影響,就連對漢家的遷陵令也會多出幾分波瀾。

  如今關東的豪族猶如置于炭火之上,稍有風吹草動,就很有可能各地騷亂,天子與朝堂大臣們都在用軍府作為施壓,在許以利益,小心翼翼地更改前漢制度。

  而華佗卻只用醫者之心,直言快語的告知陳登,不知道此話傳出去,徐州郡縣親近陳氏的豪族,也定會暗潮涌動。

  陳珪雖為九卿卻歲數頗大,說不準哪一天就溘然長逝,下邳陳氏唯有陳登得陛下看重,如今也不過四旬,至少還能在朝中任職一二十年的光景。

  因此各家默認下邳陳氏為徐州宗族之首,至于糜氏縱使也為朝堂大臣,卻因出身的緣故,不在徐州士族和豪族考慮范圍內。

  如今只有陳氏才能幫助朝廷壓住徐州豪族舉族遷徙到關中或雒陽。

  在張仲景說完,荀攸立即笑著說道:“張公此言在理,治病之事也在于遇得一良機,逢時機成熟,頃刻間便可藥到病除。”

  “元龍毋慮,天下廣大,必有良方,何況你忌口多年,病癥減輕不少,必可一劑而除。”

  “今日事還望諸位勿要復言道出,以免賊人為禍。”

  荀攸對張公點頭稱善,安撫了陳登的情緒,又提醒了太醫官署的眾醫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