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問完了蒯良,目光又掃過頷首低眉的蒯越,落到了孔明、曹昂等人的身上,不怒自威的試問道:“蒯主記之言,汝等以為如何?”
曹真與曹休兩人雖為弱冠之齡,之前卻在江東為武官,只不過任一屯長而已,沒想到會被天子征來中書臺,哪怕是做一小吏,也遠勝過在江東為屯長。
兩人來時也得曹孟德叮囑,要多夜讀問策與他的兵書注解,天子所問實話實說便好,千萬不要不懂而硬答。
若是能留在中書臺不被刷下去,就好好踏實的干,就算做十年或二十年小吏,只要還在中書臺任職,就總歸會被天子注意,有熬出頭的時候。
況且天子記憶力極好,只要印象不差,必會記起。
于是縱使兩人雖不知如何回答,卻也咬緊牙根抬頭,恭敬地拱手行禮道:“容稟陛下,我二人位卑不過一軍府屯長,得蒙天子厚恩所征,不敢不效命于宮殿前,奈何對益州短見薄識,不敢妄自議論大事,而誤國家。”
“蒯主記為荊襄智謀名士,畫策設謀必在我二人之上,故無言可議之。”
曹真拱手解釋說道,而身旁的曹休也趕緊點頭,另一側邊的曹昂卻欲言欲止,想了想還是顧及二曹的面子,沒獨自站出來答話。
這讓劉備有些饒有興趣地看著曹昂,笑問道:“子修,可有話要說?”
曹昂能活到今日,也托了他早早把孟德打逃江東,又把涼州張濟、張繡叔侄堵在了弘農郡,不然曹昂或許已有五歲了。
“陛下,益州中部豪強反叛不足為慮,唯一需要防范的便是南邊的蠻夷,此前昂曾在丹陽郡清剿過山越,僅有一些百姓工匠因戰亂躲避山里與蠻夷相合,就讓山越變得更難以擊破。”
“哪怕江東士卒入群山二百里,也受不了山里的瘴氣與瘟疫,十人中病者蓋有三四。”
“聽聞益州南部更為不毛之地,豺虎肆虐,沼澤遍地,毒蟲甚多,濕熱更勝于揚州,極易得酷瘧之疾。”
“此癥狀越是天熱,越是汗水不可止,先冷而后熱,即便有士卒僥幸熬過,未過十余日又將復發,直到斃命為止。”
“陛下,剿滅豪強部曲容易,若有豪強與蠻夷沆瀣一氣,則牂牁、越巂、永昌三郡不可速平,需要擇有威望者,分而撫恤之。”
曹昂輕微皺著眉頭,思索著說道。
他當初也領教過此病癥的厲害,軍中士卒因此斃命者不在少數,自打從那時起,酷瘧之疾一直讓他忌憚不已。
“子修,亦所言在理,假使南邊的蠻夷也時刻襲擾各縣,倒也是件麻煩事。”
聽到曹昂的建言,劉備略微地點頭,贊同道。
雖說南蠻部落復叛會影響百姓耕地收成,但這也并非是停止度田的理由。
益州南邊的蠻夷與豪強關系不淺,可以說彼此互為盟友,還交易各種生活物具,這些部落首領,恐怕更相信交往多年的豪強,而興兵攻打縣城。
不過他早就調度益德與周公瑾防患未然,一旦有事立即進兵出征,作為援軍進蜀平叛。
再加上刺史滿寵和孫策等官吏,要還平不了益州豪族兵禍與蠻夷,那便是人人都玩忽職守。
這樣的陣容,就算孟德遇見了,也討不了好處。
緊接著劉備的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與孫權的身上,想聽聽兩人怎么彌補缺漏,頭戴幘巾的諸葛亮見狀,正色拱手施禮道:“稟陛下,蒯主記與曹書佐已為漢家獻得良策,亮綿力薄材,僅有一言愚見耳。”
“當年叔父帶著我等諸葛氏子侄數人,從豫章郡退往荊州南郡,途中偶遇不少山越百姓,觀其大多居于山中,雖有耕田收成,無需繳納賦稅,卻極缺鹽、糖、布帛等生活用具。”
“各地豪族以此相誘,使山越部落漸漸服屬于漢,然后成其部曲。”
“陛下,不如亦可采用此法,以漢家物資富饒,持續與蠻夷行商,以此誘使其心和蜀地豪強相離,此策唯一缺點,便需要耗費多時,短期成效則少。”
諸葛亮說罷,又拱手再拜。
他其實也本不想開口,奈何天子望過來,得陛下重恩,豈能不竭誠盡節,上答鴻恩。
劉備聽完此策,不覺有些朗笑,說道:“孔明所言倒為子修的提醒,拾遺補缺了。”
行商賈之道,許多人都知道其中的利弊,卻還有不少官吏不愿行之,甚至抵觸益州南部的蠻夷首領。
士人心中總有一副蔑視胡人的觀念在作祟。
此刻對于羌族與匈奴,在他的大力修正下,終于有諸多官吏開始改變,不再像以前那樣各種欺壓牧民,使胡人完全與部落貴族站在一塊。
在滿朝官吏數年的努力下,讓漢、胡矛盾暫且不再針鋒相對……
望見天子目光最后落在了自己身上,這讓長著一副大嘴巴,略有短須的孫權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突然被天子征用,就連三弟孫翊聽聞此事,都有些憤慨不已。
認為大兄孫策偏心,特意向天子舉薦了仲兄,也不舉薦他去中書臺,在孫策邀他前往巴郡建功時,直接憤懣拒絕。
要不是有母親吳氏一直在旁邊勸說,孫翊恐怕對大兄與仲兄都要產生芥蒂。
哪怕孫策再送來吳郡的書信中再三解釋,他也并不知曉仲謀為何會被天子征至中書臺為屬吏,孫翊也是將信將疑。
“稟陛下……”孫權斟酌了一下話語,恭敬地下拜說道:“臣權誠惶誠恐,不知因何緣故得天子看重,固自知無才無學,不敢效眾賢為陛下獻策獻計,此刻猶如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如蹈水火也。”
“數年前為孟德公所辟用為吏,行走鄉里之間,其務不過事農于民,可謂是才智疏淺,孤陋寡聞又無多,如何能比天下俊才,還望陛下明鑒。”
孫權說完叩首而拜,把姿態放得很低,要論出身與知識淵博,吳郡孫氏怎么也比不過譙縣曹氏、襄陽蒯氏,還有瑯琊諸葛氏的。
而且大兄孫策常在外地任太守,母親吳氏亦教不了他回答天子的問策。
面見威儀的漢家天子,說話不結結巴巴,能將呼吸壓在胸腔,保持聲音不發顫,已然是他為孫氏挽留最大顏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