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五十五章 救世濟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建興四年(201)五月,漸漸炎熱的夏季,也擋不住百姓趕在芒種前收割苧麻與小麥的熱情。

  隨著天下安定,凡有軍府所在的各郡縣,都有朝廷增設的農官學,用來收養戰歿士卒的子嗣,農學僮游走在鄉間田地里,用歌謠編唱農事種植的各項注意。

  如“芒種不種,再種無用。”這些朗朗上口的農桑告誡語,已然流傳整個北方。

  芒種出自《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自孝武皇帝開始,二十四節氣制定在天下應用,用于指導農桑與祭祀。

  但許多算法過于復雜,天下黔首百姓不明者甚多。

  于是劉備令讓農吏總結出大河以北與長江以南,以及中原和淮南的具體劃分標準,后面確定芒種為小滿后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數日是河北小麥可收,長江以南稻可種的最佳時間。

  而小滿則是指北邊小麥作物籽粒逐漸飽滿之時,長江水系附近則是江河漸滿,稱為小滿。

  朝廷又下詔令讓各地農吏按照當地口音與說話方式,用最符合百姓理解的辦法編成童謠,流傳各郡,農吏俱不可隨意抄錄他郡。

  用數年循序漸進的方法將農官學總結的農桑之事,推行到天下州郡,其中青、兗、徐推廣最快,其次就是冀、豫。

  鄴城西南邊的木質水車在水流的沖擊下不停地滾動,將洹水潺湲引到開鑿好的渠道,以此方便農夫去灌溉。

  流淌的水渠旁邊,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田地,各處阡陌相屬,雞犬相聞,耕田地里有男有女,皆在埋頭奮力收割著小麥與苧麻,就連擦拭汗水,舉手投足間都不覺洋溢著笑容。

  那是一種難以掩蓋的真正笑意。

  農婦在送完水后,也躋身于忙碌之中。

  許多孩童也不再追逐打鬧,反而非常懂事地在幫家中大人拾取遺落掉在地上麥穗,手捧著裝進袋里。

  田豐作為鄴城縣令,處在農忙之時,自然要到田地里觀察百姓的收成,前漢之時尚且如此,何況更注重農事的“新漢”。

  何況律法早有規定,哪怕身為縣令也要抽時間去熟悉農作,因此他一早便到田地里埋頭忙活。

  而魏郡太守陳群恰巧今日也帶著掾史長吏,到處尋看小麥與苧麻的收成,畢竟這些不僅關系到百姓的生計,也關系魏郡倉廩是否豐足,及制麻匹布料的數量。

  使百姓衣有所穿,食有所飽,病有所醫,冬有去寒,是當今天子對各地太守提出的要求,也是吏部績考太守的準則,要是底下有縣令、縣丞胡作非為,太守督管下級官吏不嚴,同樣要承擔一半的責任。

  張望之際,陳群無意中看到了田豐,便笑著踱步到對方面前,撫須朗笑說道:“元皓,今年鄴城的收成比往年更好,此乃你之功績也。”

  田豐在天子即位的大赦名錄內,建興二年在鄉里實在閑不下去,就開始參加科考,稽考至郡里直接落榜,讓他不禁老臉通紅。

  于是備考半年在建興三年,成功稽考至雒陽,在京都的考核中名列第十四名。

  若是換成無地方治理經驗的人,就要在雒陽熟悉政務二年才能外放到鄉縣,荀攸不知如何安排田元皓,便將此事告知天子,劉備聽聞此事不覺微微一愣,沉吟不語片刻。

  找來荀彧與吏部問何處有官員空缺,而荀彧則立刻建議不如讓田豐去鄴城為縣令,此地原來的縣令因治民無能,遂被免官。

  可讓熟悉冀州的田豐去勸課農桑,引導百姓不廢農時。

  劉備則笑著點頭答應了此事,于是田豐在建興三年十一月走馬上任鄴城縣令。

  恰逢其會,魏郡的治縣也在鄴城,太守陳群也沒想到昔日袁紹故吏竟還會被朝堂命為縣令。

  忍不住猜想,莫非這又是一辛毗?!

  當然這種事,他也只在心里想了下,并沒表露出來。

  田豐聽見略微熟悉的聲音,便抬頭就望到陳群正對著他笑。

  “陳府君無需恭維,豐只是做了應當做的事。”田豐放下鐮刀,對陳群拱手作揖道。

  陳群倒是習慣了田豐的性格,早就見怪不怪了,簡單回了一禮,他側身望向這一片田地,感慨道:“當年此地幾乎淪為荒土,不僅荊棘叢生,就連百姓也逃難去到了山里,如今短短數年便煥然一新,各處變了模樣。”

  “黔首百姓也是笑容不斷,陛下救世濟民之成效,莫過于此。”

  “不知元皓,以為此治如何?”

  陳群笑了笑,隨口問了一句。

  田豐轉身望著百姓發自內心的笑意,男女老幼皆有所獲,無需再人盡相食,或斃命于徭役。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只能說袁公敗得不冤。

  論救民濟世,再來幾個袁本初也比不上劉玄德的一半,論兵略決斷也差得甚遠,天下人憑什么要站在四世三公那一邊,反抗漢室。

  只有像他們這些腦子拎不清的人,才妄想著擊破王者之師。

  依照這樣治理天下,就算再有張角與張寶的黃巾道,也聚集不了多少人。

  “陛下之功烈可光于四海,仁風亦能行于千載,秦漢以來無君可比肩。”

  緘默了不知多久,田豐向北邊的并州拱了拱手,嘴唇抖動地說出他心中的想法。

  很多事情擺在眼前,容不得他人抵賴。

  哪怕有人修私史,在治理天下的功績上,也抹黑不了天子。

  光能做到換位思考,深知萬民疾苦,在仁厚方面就不知道甩了多少天子一條街。

  “元皓,如今你也翻然悔悟,袁氏謀逆之事,陛下也早有定論。”

  “待遼東收回漢家之時,就將袁氏遷去樂浪戍邊,算是徹底做了了結。”

  “眼下匈奴已然平定,北邊只剩下鮮卑,以及幽州西北邊的烏桓與逆賊公孫度未曾解決。”

  “無論是北擊胡虜,還是向南開墾耕地,都需要敏于吏事的官吏,丈夫當有發揚蹈厲之志,方不負平生。”

  “元皓,莫要壯氣盡消,懈意一生啊。”

  陳群語重心長地勸慰說道。

  田豐確為吏才,若能得以正用其才,未必非治世之能臣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