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三十六章 漢化匈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劉備在與荀彧等群臣交代完后,便不再多停留在云陽,揮軍沿著渭水而下,十月初七抵達河東平陽縣時,下令駐軍歇息數日。

  緊接著他調來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四縣的縣令與縣丞,準備仔細地尋問關于呼廚泉帳下的匈奴部落漢化一事,進展到底如何。

  匈奴人與河東百姓是否還有沖突?

  襄陵縣令的司馬懿走在眾人最前面,因其曾為天子辟用,又在軍中效力過一段時間,由此得到其他同僚縣令的尊敬與眼熱。

  “臣司馬懿,叩見陛下!愿陛下千秋萬歲,大漢長樂未央!”

  司馬懿聽見軍士依次傳喚,整了整衣冠,然后畢恭畢敬地趨步進軍營,進入主帳望見熟悉的面容,頓時跪地叩拜。

  其余縣令與縣丞也跟著跪倒在地,叩拜行禮道:“愿陛下千秋萬歲,大漢長樂未央!”

  劉備見狀抬手,笑道:“諸位免禮,快快請起罷。”

  接著他的目光落在了司馬懿身上,嘴角上揚道:“朕雖在云陽宮,也常聽聞荀尚書夸獎,說河內司馬仲達有治世之才,不遜色于兄長伯達啊。”

  “又聞仲達之弟,司馬叔達名動河內,成為科考的三甲之才。”

  “一路科考過關斬將,最終名列第三,出任張掖的日勒令縣,為漢家治理一方百姓。”

  “其余幼弟也是少時揚名,由此可見,河內司馬八達皆有良臣之相。”

  天子的夸獎,卻聽得司馬懿心中微微一苦,他做夢也沒想到司馬孚會被吏部調去遙遠的河西為縣令,以為再不濟也會在淮南、中原一帶任職。

  可惜司馬氏沒和吏部官員有交情,不知當時許多地方并沒有縣令空缺,只有剛收復的酒泉,張掖兩郡有大量官吏空缺。

  相比于去更遠的酒泉做縣令,司馬懿干脆讓司馬孚選擇張掖,因漢軍強勢出擊羌族,使張掖郡附近的小月氏也嚇破了膽,選擇俯首稱臣。

  只求漢軍不要追擊羌胡,卻誤殺了月氏牧民,主動請求派遣漢人官吏到他們部落的月氏城代為管理。

  司馬懿猜測憑司馬孚的名聲,絕對不可能成為前往小月氏的主官,倒不如就在臨近的縣城為縣令,循循善誘讓胡人化漢,也算是一大政績。

  于是將他出任襄陵縣令治理匈奴的經驗,全部書寫在紙張上交給了司馬孚,還送了數匹匈奴良馬,送別時叮囑他:“叔達雖為縣令,忙碌于公務卻不可疏忽漢家的騎射與劍術,若遇危險亦可保命。”

  司馬孚將兄長連夜用紙張書寫的治理得失,放進馬背的行囊,對司馬懿笑著長拜道:“此去天遙地遠,萬水千山不知何時歸返,還望兄長保重。”

  “孚既得朝廷看重,奉命前往張掖郡為縣令,亦我之幸也,張掖名于為斷匈奴之臂,張大漢之掖,如此盛況之地,又豈能不心神向往?”

  “何況大丈夫志在四方,憑戰功以取封侯,如今雍、涼兩州仍有戰功,孚弱冠之年仗劍向西,何懼生死哉!”

  司馬懿聽到此話,頓時打住不再言語,只是苦笑著搖了搖頭,因為他在司馬孚的眼里,看到了朝氣蓬勃的精力,還有沖破艱難險阻的意志。

  讓他都有點忍不住想投筆于地,往邊郡以取封侯,目送著其策馬遠去的背影,司馬懿撫須沉吟道:“若能肅清萬里,總齊八荒,方可不負平生志向,為當世之豪杰。”

  送別之后,司馬懿便繼續忙碌匈奴的事,如今時過境遷,已快有一年之久,若非陛下忽然說起此事,司馬懿也險些忘記了。

  他急忙拱手回答道:“多謝陛下夸獎,司馬八達除了叔達以外,其余尚且年少,不敢稱良臣美譽。”

  劉備笑了笑,便直言問道:“仲達自建興元年十月就調任襄陵縣令,兩年下來想必對于匈奴如指諸掌,如今數萬匈奴治理得如何了?”

  聽見天子發問,司馬懿斟酌了語言,恭敬地拱手說道:“回稟陛下,臣自治襄陵匈奴以來,用恩威并施之法,使其互相分化,親近者施利,遠離者減利。”

  “又整治原先征收賦稅過甚的墨吏,加上河東軍府駐軍的脅迫與威懾,先后拔除匈奴中貴族勢力,將其區別分開。”

  “時機成熟后,便將襄陵附近的匈奴編戶齊民,以朝廷公文為主,每十戶設立一甲,十甲設一保,十保設一都保,以其中最親漢者充任甲長、保長、都保,又定下用考績之法,長吏每年輪換一次,優者繼之。”

  “待其上行下效,再用漢家服飾與儒禮教之,以臣觀察,如此持續施行二十余年,足以使數萬匈奴人化胡為漢。”

  “到那時,仍持行匈奴之舉的保甲,必會受到其余匈奴所輕視和鄙夷,在此影響下亦會逐漸稀少,施行此良策,陛下與朝堂諸公須有耐心,不可半途而廢。”

  司馬懿詳細的解釋說道,話罷再拜。

  河東的匈奴部落好拿捏,就在于這一部分的匈奴已經和漢軍多次交戰,尤其是在沁水之戰里,徹底被打沒了心氣。

  北邊的匈奴王庭回不去,周圍的漢家又強盛了起來,漢軍大軍壓境有一舉剿滅匈奴部落的架勢。

  這才是呼廚泉麾下的匈奴不敢反抗的原因,何況單于和貴族都被召去了關中,留下的貴族子弟也有三百人去了雒陽,這些人不乏是匈奴當中有威望的人。

  誰讓陛下對匈奴貴族放開寬了歲齡限制,十五以上,至四十歲以下,皆可去雒陽的太學府進修學習儒家經典。

  天子詔書送達,外加單于龜綬印,何況也沒在公文中道明去多久,不少貴族子弟還以為去了就回,結果去了才得知,進學府不是去了就能走,需通過太學里的博士與祭酒考核論語等各種儒家經典,不然連雒陽城都出不了,因為沒有過所。

  在大漢各種施力之下,河東部落里貴族權勢瞬間消散,就算呼廚泉與去卑等人,從蠻夷邸潛逃回去,也難調動三分之一的牧民,河東匈奴的漢化已經成了指日可待的時間問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