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八十九章 令眾功臣上書或赴長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正和眾多掾吏在堂內商討如何取西川的劉備,沒想到武威太守張猛竟然真敢偷襲李傕與郭汜,還成功斬殺了李傕,將其頭顱和雒陽武庫遺失的高祖斬蛇劍,都送到了他這里來。

  尤其是斬蛇寶劍失而復得,幾乎不亞于光武得赤伏符,承受天命。

  哪怕劉備看完了書信,知道郭汜帶著天子與皇后率部沖出包圍,成功逃遁去了張掖郡,也沒有理由去責怪張猛。

  只能慶幸劉協沒有死于亂軍之中,不至于讓他遠在長安背鍋。

  完全是武威太守自作主張,不是他劉玄德示意其行事。

  就在劉備沉思之際,郭嘉立馬從懷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奏表,走出人群拱手作揖,肅然說道:“大王,宗廟不可不奉,天下不可無主,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望大王以漢家社稷為重,百姓為計,立正號位,大赦天下!”

  “兼領三郡太守關羽、南陽太守張飛、京兆尹趙云、甘陵囯相簡雍、渤海郡太守牽招、河間國相盧植、趙國相荀彧、河南尹荀攸、河東太守郭嘉、沛國相劉和、安平郡太守趙震、巨鹿太守韓牧、北海國相孔融、陳留太守鮑信、東萊太守張邈、泰山太守陳珪、魯國相張超、東海國相糜竺、下邳國相太史慈、廣陵郡太守陳登、彭城國相應邵、瑯琊國相孫策。”

  說到這里郭嘉稍微停頓片刻,讓自己喘口氣,接著又復道:“左馮翊滿寵、右扶風毛玠、弘農太守孫乾、九江太守管亥、廬江太守張遼、潁川太守于禁、汝南太守崔琰、江夏太守周瑜、南郡太守張羨、北地太守段煨、山陽太守張魯。”

  “除此外,還有各州郡功曹、主簿、督郵、五官掾、主記、上計掾等三百一十八掾吏,先后上書。”

  “大王謙退,一至于再,再至于三,而天命不可不承,眾臣以此表聯名上奏,再請求漢王繼天子位,以興漢統。”

  郭嘉將奏表高舉,誠懇躬身長拜道。

  其余官吏眼見高祖斬蛇劍與李賊一并送到長安,立即明白此中關鍵,漢王大業即成,天人亦應,因此斬蛇劍重歸漢家。

  于是紛紛上前高呼長拜道:“望大王,承天命,進帝位,治天下!”

  眾人勸進呼聲響徹府邸內外。

  而劉備則在想起,是不是應該修繕完高廟,再布告天下。

  郭嘉見狀立馬接話,耐心勸道:“大王分利于天下,舍土地賜田宅,賞賜官吏與士卒,振臂一呼,頃刻之間便可奮起百萬師。”

  “出身微末,卻能提三尺劍取天下,漢家四百年宗室子孫以來,最類高祖者,惟有大王也!”

  “當年沛縣與雒陽驟起大風,必為高祖神靈在天呼應,欣慰漢室得以中興。”

  “因而先有玉璽,后有斬蛇劍,應天命而復顯,倘若大王遲遲未決,高祖必震怒于長陵,屆時大王當如何處之?”

  “望大王執掌國家,早繼漢統!”

  郭嘉說罷直接走向軍士跟前,雙手恭敬捧起斬蛇劍,向前遞奉給漢王。

  “奉孝啊,奉孝啊!”

  劉備不由搖頭而笑,不作猶豫地順勢拿起斬蛇劍,拔劍而觀,久視之,最終點頭同意,頷首道:“天命所致,高祖所望,備豈敢不敬承漢家乎?!”

  “命有司設壇于長安東郊遙望長陵,距渭水二十里處,再令眾功臣上書或赴長安——重議國事。”

  “同時命天下士人、士族、豪族前往雒陽與長安,商討治天下之事。”

  “備必將與眾功臣、賢大夫、百姓共治天下,再創盛世!”

  劉備將斬蛇劍收回劍鞘,正色掃視眾人,擲地有聲說道。

  而聽見漢王終于答應繼承漢統的官吏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喜意,立馬躬身伏拜道:“諾!”

  “我等敢不唯大王之命是聽,必將輔世長民,興我大漢百年之業。”

  “大王萬歲!漢家萬歲!!”

  眾臣作揖長拜而道。

  漢王將要在長安設壇以正號位的消息傳出,引得關東各州黔首百姓歡呼不已,還有許多以舉族之力下注漢王必將得天下的豪族宗長,更是歡呼雀躍。

  顧不得不合時宜,徑直命僮仆與奴婢在家中設酒宴載歌載舞以示慶祝。

  特別是青州平原的豪族恨不得每日設宴請百姓飲酒食肉,彼此訴說心中喜悅。

  涿郡、潁川郡亦是如此,諸多劉氏相互慶賀,劉漢得以中興。

  潁川的荀氏、郭氏、辛氏、鐘氏、陳氏的宗長、族長見人皆是喜眉笑眼。

  不容易啊,終于等到了今日。

  自從得知漢王準備收復雒陽,便決定舉郡襄助,因為一旦有漢室宗親取得京畿雒陽,必將名動天下,除了天子外,再也無諸侯可抗衡。

  但猜測總歸是猜測,誰能保證玄德公一直贏到最后。

  想到金刀之讖,只能提心吊膽壓上宗族賭漢室再興。

  他們就連度田補賦稅與釋放奴婢,皆是鼎力支持,此刻終于聽到漢王將即皇帝位的好消息了。

  “我欲帶著宗族杰出子弟,前往長安與大王商議定都之事,順便舉薦幾人為大王分憂。”

  荀氏宗長對同為潁川士族宗長們囅然而笑道。

  在潁川的士族與豪族之間,就數荀氏為漢王出力最多,因此荀氏能執牛耳。

  每次一想到這兒,他都忍不住的想夸獎文若、公達,確實比宗族其他人更加眼光毒辣,早看出漢王有英雄之器,遠勝于袁本初。

  又想到隨著他們潁川的腳步,選擇舍棄劉景升,舉郡而投的南陽郡諸多豪族與士族,包括陰氏與鄧氏原本能早投漢王麾下立下功勛,奈何時乖運舛,天意弄人。

  依漢王的雄才大略,以及漢家歷代外戚為禍之鑒,必定會多加防范。

  陰氏想做權貴外戚,怕已成妄想,真正的新貴應該為河東關氏、涿郡張氏、常山趙氏等族,其余人皆要靠邊站。

  荀氏宗長對此只能感慨萬千。

  此乃是從大王于微末矢石之間,才能立下的功勛,非常人可比較,外人只能歆慕了。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