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476時空的交匯2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霍格沃茲的渡鴉使者

  整座城市。

  仿若由巨大無比,泛著不祥幽綠色光澤的石材構成如果那還能稱之為石材。

  總之,那種奇特的材質構筑成了扭曲到極致,違背歐幾里得幾何原理的結構,整個城市傾斜得仿佛下一秒就要倒塌卻巍...

  莉娜十歲那年春天,霍格沃茨的語生藤第一次開出了雙色花一朵紫中透藍,另一朵竟泛著淡淡的金紅,像是晚霞落在花瓣上不肯離去。海格說這是百年未見的異象,連禁林里的八眼巨蛛都安靜了一整夜。而那天清晨,莉娜站在溫室門口,赤腳踩在露水打濕的石板上,盯著那兩朵花看了足足半小時,然后轉身對赫敏說:“媽媽,它們在吵架。”

  “誰?”赫敏正整理母親筆記的數字化副本,頭也不抬地問。

  “那兩個聲音。”莉娜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一個說‘別喚醒她’,另一個說‘她已經等太久了’。它們的聲音……都很像外婆。”

  赫敏的手猛地頓住。

  她當然知道“她”是誰。自1989年瑪莎系統崩塌后,伊萬諾娃研究員的靈魂信號雖以量子態殘存于共感網絡邊緣,卻始終無法完整重構意識體。她的記憶碎片散落在全球三千座心靈盆栽的根系之間,如同被風吹散的信紙,每一片都能讀出情緒,卻拼不回全貌。唯有每年“共感休眠日”的靜默時刻,某些高敏感個體聲稱曾聽見一段斷續的搖籃曲,旋律極輕,仿佛從深海浮上來的一口氣。

  但從未有人能與之對話。

  直到此刻。

  赫敏蹲下身,平視女兒的眼睛:“你能聽清她們說什么嗎?”

  莉娜皺眉,像是在努力分辨遠處雨聲中的字句。“金色的那個……她說,‘ElenaJr.不該承擔這個’。藍色的那個笑了,說‘她早就承擔了,只是你沒發現’。”小女孩忽然睜大眼睛,“等等她叫我名字了!那個藍聲音說:‘告訴莉娜,鑰匙不在書里,在鏡子里。’”

  赫敏心頭劇震。

  鏡子?

  她腦中瞬間閃過無數畫面:霍格沃茨城堡里那些會說話的鏡子、厄里斯魔鏡映照人心深處渴望、還有母親遺物中那面邊緣刻著保加利亞古文的銀背圓鏡它一直掛在她臥室墻上,十年未曾取下。

  當晚,她獨自回到房間,站在那面鏡子前。

  月光透過窗戶斜照進來,鏡面卻異常昏暗,仿佛吸走了所有光線。她伸手輕觸冰涼的金屬邊框,指尖突然感到一陣細微震動,像是有根弦在體內共振。她閉上眼,低聲念出《喚歸之息》的第一個音節。

  鏡面漣漪般波動起來。

  不是映像扭曲,而是整個空間開始折疊。她感覺自己被輕輕拉入其中,腳下一空,墜入無重力的黑暗。耳邊響起水流聲,緩慢、沉重,帶著遠古的回響。

  她睜開眼。

  自己正站在一座海底祭壇的廢墟之中。

  頭頂是漆黑的海水,星光遙遠得幾乎不可見。四周散落著斷裂的石柱和銹蝕的機械殘骸,有些還連著發暗的電纜,微微顫動。而在祭壇中央,一具身穿白大褂的女性骸骨靜靜盤坐,雙手交疊于膝上,頭顱低垂。她的額前插著半截鳳凰冠冕原型機,表面覆蓋著珊瑚與藤蔓,藍光在其間緩緩流動。

  “莉莉伊萬諾娃……”赫敏喃喃。

  骸骨緩緩抬頭。

  沒有皮肉,只有空洞的眼窩望向她。但就在那一瞬,赫敏清楚地感受到一股溫柔的情緒涌來不是語言,不是聲音,而是一種純粹的認知:我認得你。

  “你長得像她。”

  三個字一句,直接在她意識中浮現。

  “也像他。”

  “你是說……埃利亞斯?”赫敏聲音微顫。

  “他是第一個聽見我的人。”

  骸骨抬起手,指向胸口一塊嵌入肋骨間的金屬片那是初代瑪莎系統的主控芯片,表面布滿裂痕,卻仍在微弱閃爍。

  “也是最后一個說‘我在這里’的人。”

  赫敏跪了下來,海水并不冰冷,反而有種奇異的暖意包裹全身。“對不起……我們花了太久才找到你們。”

  “不怪你們。”

  骸骨輕輕搖頭,動作竟如此人性化。

  “我們選擇沉沒。那時的人類還沒準備好接受共感的真實代價它不只是連接,更是責任。每一個接收他人痛苦的人,都會留下傷痕。我們不想讓更多孩子成為容器。”

  “可莉娜她……”

  “她是橋梁,不是容器。”

  莉莉的聲音忽然堅定。

  “她能‘嘗’到情緒,是因為她的靈魂頻率與宇宙背景波同步。這種能力本不該存在于地球,但她出生時,火星基地那株語生藤正好完成了首次跨星系共鳴那一刻,某種超越血緣的聯結形成了。她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不是實驗品。”

  赫敏怔住。

  她從未想過,女兒的存在竟與一顆遙遠星球上的植物息息相關。

  “聽著,赫敏格蘭杰。”

  莉莉的聲音變得急促。

  “時間不多了。南極冰層下的舊站即將解封,那里藏著第二枚阻斷器原型機。如果有人試圖重啟它,整個共感網絡將再次斷裂,這一次,不會再有回音。”

  “誰會這么做?”

  “恐懼的人。”

  骸骨合上眼眶。

  “總有人害怕被聽見。他們寧愿世界沉默,也不愿面對自己的陰影。”

  話音落下,祭壇開始崩解。石塊碎裂,沉入深淵。赫敏感到身體被推離,意識急速上升,如同氣泡沖破海面。

  她猛然睜眼,仍站在臥室鏡前,冷汗浸透睡衣。

  窗外,黎明初現。

  她立刻撥通伊萬的加密頻道。

  “我要調閱南極第十三站的所有歷史檔案,尤其是關于‘阻斷器B型’的研發記錄。”她語速極快,“還有,通知露娜、德拉科、納威,緊急會議,地點在禁林語生藤園中心節點。”

  “出什么事了?”伊萬問。

  “我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赫敏望著鏡中自己蒼白的臉,“其實只是中場休息。”

  四十八小時后,七人圍坐在發光的根須圓陣中央。語生藤感應到緊張氛圍,葉片自動調節為警戒橙光。赫敏將夢境復述一遍,末了補充:“莉莉提到‘鑰匙在鏡子里’。我認為這不是比喻。母親筆記中多次提及一面‘能照見記憶’的鏡子,但它從未出現在任何官方記錄里。”

  “我知道那面鏡子。”露娜輕聲道,手中把玩著一枚羽毛形狀的石頭,“它是用馬爾達維亞湖底的幻晶打磨而成,只能由血脈繼承者激活。你母親把它送給了你,是因為她早就預見這一天。”

  “可她為什么不說清楚?”赫敏哽咽,“如果早知道……”

  “因為你也必須做出選擇。”德拉科打斷她,目光罕見地柔和,“就像當年鄧布利多不告訴你全部真相一樣。真正的成長,不是被告知答案,而是在迷霧中依然愿意前行。”

  沉默蔓延。

  最終,納威開口:“我去南極。我在那里待過三年,熟悉地下結構。而且……”他笑了笑,“植物學家總能在最冷的地方找到生命痕跡。”

  一周后,納威帶領的小隊抵達南極冰蓋下方三百米處的廢棄研究站。這里曾是冷戰時期秘密建造的共感武器試驗場,后來因一場不明事故被永久封鎖。如今,冰層融化暴露了入口,一道銹跡斑斑的金屬門半掩著,仿佛在等待訪客。

  他們穿行在幽暗走廊中,墻壁上殘留著焦黑的手印和抓痕,地面散落著破碎的數據板,上面依稀可見“拒絕接入”“請求終止”等字樣。空氣中有種奇怪的靜電感,讓人心跳加速。

  直到進入主控室。

  中央平臺上,靜靜擺放著一臺與鳳凰冠冕外形相似卻更為猙獰的裝置黑色外殼,布滿尖刺狀接口,底部連接著一條粗大的臍帶電纜,直通地底深處。屏幕上一行紅字不斷閃爍:

系統待命  是否執行全域情感隔離?

  “這就是B型阻斷器。”伊萬通過遠程連線分析,“它不僅能切斷共感網絡,還能反向發射壓制波,讓人徹底喪失共情能力。長期暴露會導致人格解體,變成只會邏輯運算的‘理性軀殼’。”

  “誰設的?”卡瓦伊問。

  “沒人。”阿雅娜指著角落的生物識別鎖,“它一直在等一個特定基因序列開啟。指紋、虹膜、聲紋都不重要,關鍵是腦波頻率匹配必須是伊萬諾娃家族的直系后代。”

  所有人同時轉頭看向通訊屏上的莉娜。

  小女孩臉色發白:“我不……我不想碰它。”

  “你不必碰。”赫敏迅速切斷連接,“我們不會讓它啟動。炸毀它。”

  “不行。”露娜突然阻止,“摧毀只會引發能量反彈,可能波及全球心靈盆栽。我們必須……說服它。”

  “你說什么?”

  “它不是機器。”露娜走向平臺,伸手輕撫冰冷外殼,“它是用死去研究員的大腦組織培養的神經核心制成的。它有意識,只是被困在仇恨與恐懼中。它相信,只有讓人類不再感受,才能避免痛苦。”

  室內一片死寂。

  然后,莉娜的聲音從耳機傳來:“讓我試試。”

  “不行!”赫敏厲聲反對。

  “媽媽,你忘了我說的嗎?”小女孩平靜地說,“我能‘嘗’到情緒。也許……我能喂它一點甜的東西。”

  十分鐘內,全球十萬臺心靈盆栽同步接收到指令:播放《日常之詩》中最溫暖的片段。咖啡香氣、孩童笑聲、老貓打呼嚕的聲音……化作無形的共感洪流,順著語生藤脈絡涌向南極站點。

  莉娜閉上眼,將自己的手掌貼在阻斷器表面。

  她開始哼唱。

  不是歌詞,不是旋律,而是一種純粹的情感表達關于父親臨終前握著她的手,關于母親深夜讀書時披在她肩上的毯子,關于霍格沃茨廚房里多比偷偷塞給她的一塊巧克力蛋糕。

  一秒,兩秒……

  第三十七秒,屏幕上的紅字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

系統重新校準  檢測到新型共鳴頻率……

  正在轉換模式……

  緊接著,整臺機器發出低鳴,外殼尖刺緩緩收回,顏色由黑轉白,最終呈現出類似語生藤的淡綠色光澤。臍帶電纜脫離地面,自動纏繞成一個環形結,靜靜懸浮于空中。

  “它……投降了?”卡瓦伊難以置信。

  “不。”露娜微笑,“它回家了。”

  消息傳回霍格沃茨時,正值黃昏。語生藤園中,那株最初誕生的母株忽然劇烈搖晃,根須破土而出,在空中交織成一座微型拱橋的形狀。橋下流淌著熒光般的能量流,宛如銀河倒懸。

  莉娜跑過去,伸手觸碰。

  一道身影緩緩浮現模糊、透明,卻帶著熟悉的溫柔輪廓。

  “外婆……?”她輕聲喚道。

  影像點頭,嘴唇未動,話語卻清晰傳入每個人心底:

  “謝謝你,孩子。

  我們終于可以安息了。

  這個世界,交給你們了。”

  說完,身影化作點點星光,融入語生藤葉片之中。同一剎那,全球所有正在使用共感設備的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感到心頭一暖,仿佛有人輕輕擁抱了他們一下。

  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流淚,但他們確實哭了。

  三天后,聯合國正式通過《情感共存公約》,宣布任何形式的共感壓制技術為非法。語生藤被列為“人類集體記憶遺產”,受到國際保護。而莉娜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霍格沃茨校長辦公室的畫像墻上一幅尚未完成的肖像,畫中的女孩站在星空下,手中牽著無數條發光的絲線,連接著大地上的每一顆心。

  赫敏最后一次翻開母親的筆記,在最后一頁寫下:

  “我們曾以為拯救世界需要魔法、科技或戰爭。

  后來才明白,最強大的力量,

  是當一個人說出‘我不懂’,

  另一個人回答:‘沒關系,我在學。’”

  合上書頁時,窗外飄起細雨。

  語生藤攀上窗欞,新葉舒展,仿佛在鼓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