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432、心之宇宙神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守序暴君

  對于林輕如今觸及無盡混沌上限的心靈意志而言,心神界的心靈的影響已經沒什么威脅了。

  哪怕是原域的核心區域,對他也沒多少影響。

  核心區域的深處,可見一座巍峨的神殿懸浮在略顯虛幻的灰色迷霧之中,...

  風起時,茶香未散。伊凡收起陶壺,指尖輕撫壺身那道刻痕“言者無罪,聞者當省”。他望著東方漸明的天際,忽然聽見身后傳來腳步聲,細碎而遲疑,像是怕驚擾這片晨光。

  是洛言。

  他站在三步之外,手中握著一卷泛黃的竹簡,眉心微蹙,仿佛剛從一場夢中醒來。“昨夜我又夢見她了。”他說,“不是背影,這次她轉過頭,看著我,嘴唇動了動……可我還是聽不見。”

  伊凡點頭,不語。他知道,那少女雖已歸星,但她留下的回響仍在血脈里流淌。記憶不是終點,而是種子,埋進人心深處,待某一縷風、一聲笛、一盞茶,便破土而出。

  “我們該去‘虛無塔’了。”洛言終于開口,聲音低沉卻堅定,“再繞不開的。”

  伊凡閉目片刻,緩緩睜眼:“我知道。”

  虛無塔,位于大陸最北端的冰原之上,曾是晨星議會最高禁地。傳說那里封印著“原初之謊”一種能抹去一切真實記憶的古老力量。百年前焚憶之戰末期,正是這股力量被釋放,才導致三千記錄者集體失憶,最終慘遭屠戮。戰后,幸存者以七十二律碑為基,立下誓言:永不再觸此塔,永不再問其主。

  可如今,謠言四起。有人說塔門已開,有人見黑霧自冰縫升騰,更有邊民報告,親人一夜之間性情大變,連至親姓名都否認不認,口中只反復念著一句話:“一切皆空,何須執名?”

  那是虛無教義的開端。

  “他們想重演百年前的事。”伊凡站起身,將陶壺系回腰間,“用遺忘代替痛苦,用空白取代歷史。可沒有記憶的人,連悲痛都不會有,又怎能懂得珍惜?”

  洛言冷笑:“可對有些人來說,活著比死更難。若記憶全是血與火,誰又能責怪他們選擇忘記?”

  “我不能。”伊凡轉身看他,目光如刃,“正因痛,才更要記。若連痛都忘了,人就不再是人,只是行尸走肉。”

  兩人啟程北上。越往北,天地越靜。雪落無聲,風亦無音。沿途村莊逐漸稀少,偶有旅人相遇,眼神空洞,言語支離。一次,他們在一處驛站歇腳,一名老婦端來熱湯,手抖得幾乎灑出碗外。她盯著伊凡腰間的陶壺,忽然喃喃道:

  “這壺……我見過……在夢里……有個女人,煮著茶,說‘只要還有人記得,我就沒走遠’……”

  話未說完,她猛地抱住頭,尖叫起來:“別說了!我不想記!我不記得!”

  伊凡立刻取出一小撮春露煎,投入熱水,遞給她:“喝下去,你會好受些。”

  老婦掙扎著搖頭,可當茶香入鼻,她竟像被牽引般接過碗,一飲而盡。片刻后,淚水滑落,她顫抖著說出一個名字:“阿娘……我想起來了……我是被賣到這里的……我原本姓林,住在南洲第三巷……我有個弟弟,叫林昭……他替我擋刀死了……”

  她說完便昏睡過去。

  洛言低聲問:“她會好嗎?”

  “會。”伊凡輕聲道,“但醒來后,會更痛。可這份痛,值得。”

  七日后,他們抵達冰原邊緣。遠處,一座漆黑高塔刺破雪幕,形如斷劍,直指蒼穹。塔身布滿裂紋,卻不見崩塌,仿佛被某種無形之力維系。四周無鳥無獸,連風都不愿靠近。

  “守塔人呢?”洛言環顧四周。

  “不需要。”伊凡凝視塔頂,“它自己會防御。”

  果然,當他們踏出第十步時,地面驟然震動。一道透明屏障浮現,上面浮現出無數人臉扭曲、哀嚎、哭泣、狂笑,層層疊疊,似被壓在玻璃之下。每一張臉都在說話,卻沒有聲音,唯有唇形在重復同一句話:

  “你記得什么?你說得出嗎?”

  伊凡取出《殘律輯要》,翻開第一頁,朗聲道:“吾以真名立約,不隱不諱,不欺不瞞。”

  屏障微微震顫。

  他又倒出一杯熱茶,置于雪地之上,輕聲說:“母親教我的第一句真話,是‘我不怕疼’。”

  茶氣升騰,在寒空中凝成一道白霧,竟化作一位女子的身影,短發齊肩,眼角有痣,穿著粗布衣裙,正低頭攪動陶壺。那幻象只存在一瞬間,便消散于風中。

  屏障轟然碎裂。

  “你用了她的記憶?”洛言震驚。

  “不是用。”伊凡收回茶杯,“是回應。這塔在測試我們是否還‘完整’有沒有丟掉真實的自己。”

  他們繼續前行。塔門敞開,內里并非黑暗,而是無數漂浮的文字碎片,如星塵旋轉。每一枚都是一段被抹去的記憶:孩童的第一聲啼哭、戀人分別時的最后一吻、戰士臨終前對家鄉的呼喚……它們被困在此處,無法落地,也無法發聲。

  中央石臺上,坐著一人。

  白衣,長發,背對門口,手中握著一支玉筆,正在空白卷軸上書寫。筆尖所過之處,字跡浮現,卻又瞬間灰化脫落。

  “你是誰?”伊凡問。

  那人緩緩轉身。面容竟與伊凡有七分相似,只是眼神空茫,嘴角掛著詭異微笑。

  “我是你。”他說,“也是所有不敢記住的人。”

  伊凡心頭一震。

  這人,是他內心的投影那個曾在王座上被稱為“暴君”的幻象,那個親手燒毀律典、鎮壓異議的自己。他曾以為那只是夢境,如今才明白,那是被壓抑的真實之一部分:他對秩序的執念,曾近乎殘酷;他對真相的堅持,也曾傷及無辜。

  “你不配談記憶。”那“他”冷笑,“你一邊說寬恕,一邊審判;一邊講仁愛,一邊揮劍。你以為你是守序者?你只是另一個暴君,披著理想的皮。”

  伊凡沉默良久,終于開口:“你說得對。”

  洛言愕然:“你說什么?”

  “我說,你說得對。”伊凡直視那幻影,“我確實曾以正義之名行壓迫之事。我曾因一人說謊,便廢其舌;因一村隱瞞,便斷其糧三個月。我認為這是必要之痛,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真實。可現在我知道了,那樣的‘秩序’,本身就是另一種虛無。”

  他放下陶壺,單膝跪地。

  “我錯了。”

  三個字出口,整座塔劇烈搖晃。那些漂浮的記憶碎片開始墜落,有的融入地面,有的飛向窗外,有的輕輕落在伊凡肩頭,像雪。

  幻影怔住:“你……認錯?”

  “真正的記憶,不只是記住別人做過什么。”伊凡抬頭,“也要記住自己犯過的錯。否則,我們就成了只會指責他人的偽君子。”

  幻影的臉開始龜裂,如同瓷器破碎。他嘶吼:“那你為何還要來?既然你也污穢,憑什么拯救他人?”

  “因為我仍選擇前行。”伊凡站起,拾起陶壺,“哪怕雙手沾血,我也要繼續燒這壺茶。不是為了洗凈自己,而是為了讓下一個喝茶的人,不必再流血。”

  話音落下,幻影炸裂成光點,盡數匯入塔心。

  剎那間,整座虛無塔發出嗡鳴。塔頂射出一道金光,直沖云霄。七十二顆遺魂之星同時閃爍,其中那顆屬于少女的星,連閃九次前所未有的頻率。

  塔內卷軸自動展開,墨跡浮現:

  《歸律新章》

  一、記憶非為審判之刃,乃為理解之橋。

  二、過往之罪不可掩,但悔者應有重生之路。

  三、言語自由,非為煽動仇恨,而為照亮盲區。

  四、律法存續,不在條文嚴苛,而在人心信服。

  五、守護記憶者,不稱王,不居功,唯行而已。

守序者伊凡,于虛無塔破曉時立誓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南方學堂,孩子們齊聲誦讀的聲音忽然變了調。原本背誦的是《拾憶錄》選段,此刻卻不由自主地接上了這段新文。西方禪院中,僧侶們在冥想中睜開眼,異口同聲念出第一條。北方工地上,工匠們停下錘鑿,默默將第五條刻入新開的城門基石。

  記憶,再次流動起來。

  伊凡與洛言離開虛無塔時,天光大亮。冰雪開始融化,露出凍土下的青芽又是憶痕草,但這一次,葉片上的金脈組成細小文字,竟是《歸律新章》的片段。

  “你覺得……夠了嗎?”洛言問。

  “不夠。”伊凡望向遠方,“只要還有人想讓人忘記,這條路就還沒走完。”

  但他們知道,勝利已在細微處發生。

  數月后,消息傳遍十九州:晨星議會正式解散,殘余勢力簽署《記憶共治憲章》,承認拾光會為獨立監督機構,負責史籍復原與教育普及。十二城邦聯合設立“歸燈學院”,專門培養記憶傳承者。就連曾焚燒《拾憶錄》的清剿軍后代,也自發組織“贖憶團”,走訪各地,收集口述歷史,公開懺悔先輩之罪。

  伊凡并未出席任何慶典。

  他和洛言回到了啞城。那里的廣場上,老婦人已壽終正寢,但她的孫女每天清晨都會煮一壺茶,放在當年伊凡架鍋的地方。她說:“奶奶說,只要茶香不斷,真相就不會冷。”

  他們在城外找到一片桃樹林正是當年少女消失之處。樹下已立起一塊無字碑,據村民說,每逢月圓,碑上便會浮現一行小字,次日又消失不見。

  伊凡伸手觸摸石面,忽然感到一絲溫熱。他取下陶壺,最后一次點燃爐火,放入最后一點春露煎茶葉。

  茶香升起時,整片桃林突然開花。

  粉白花瓣隨風飄舞,空中隱約響起玉笛之聲,不成曲調,卻讓人心安。

  洛言仰頭望著漫天落花,忽然笑了:“你說,她其實一直在看著我們吧?”

  伊凡沒有回答。他只是靜靜品了一口茶,然后將杯中殘液傾倒在無字碑前。

  那一刻,碑上浮現出七個字:

  “謝謝你,記得我。”

  隨后,金光自地底升起,貫穿七十二城。所有曾因記憶而痛苦的人,都在那一瞬感受到某種溫柔的撫慰不是遺忘,而是接納。他們終于明白,記住并不等于折磨,而是與逝者并肩站立的方式。

  多年以后,當新一代的孩子問起“伊凡是”,老師不會說他是英雄,也不會稱他為圣人。

  他們會指著教室墻上的陶壺畫像,輕聲說:

  “他是一個不肯忘記的人。”

  而每當春風拂過大地,總有人會在某個角落,點燃一爐炭火,架起一只舊壺,煮一盞苦茶。

  風起時,茶香裊裊。

  他知道,這場戰爭從未結束,只是換了形態。

  但他也相信,只要還有人愿意開口說第一個字,光,就永遠不會熄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