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下發詔令,天下無不遵從。
  強行規定成親、生育的年齡,似乎透著那么一絲絲的“不人權”。
  但,這里是古代。
  封建王朝的統治下,一道政令,地方官、百姓們就要服從。
  別說只是限制年齡了,就是強行婚配、繳納“不婚稅”,也都是王朝的正常操作。
  再說了,皇后不是無故下旨。
  她做這些,都是為了百姓好。
  相關的醫學常識,已經開始在民間進一步的普及。
  女子過早成親,過早生育,難產、一尸兩命的幾率都比較大。
  不過是晚兩年成親,卻能提高產婦、嬰兒存活、健康的幾率,但凡明白點兒道理的人,都能理解。
  不能明白的人,也無妨,直接告訴他們,這就是王法。
  犯了王法,輕則罰錢,重則監禁!
  龍歲歲:……女主娘霸氣,當然,皇帝爹也好樣的。
  無條件的支持妻子,并像只惡狼般站在妻子身邊。
  誰敢對妻子不敬,他就能呲牙咬人!
  呃,好吧,作為楊復禮的親閨女,這么說親爹,透著那么一丟丟的“哄堂大孝”,但也正是父親真正的慈愛,做兒女的,才敢生出這樣的調侃。
  吉祥三寶一家人啊!
  韓攸寧的計劃,還不止于此。
  下旨規定婚育年齡,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則是“遷宮”。
  “阿昭,下個月初六是個好日子,你就搬去承慶殿吧。”
  韓攸寧早就已經和楊復禮商量妥當,讓女兒搬去承慶殿。
  龍歲歲:……
  明白,這是要冊立皇太女的前奏。
  雖然許多人已經猜到了帝后的決定,但,不到最后一步,這些人還是會心存幻想——
  萬一呢!
  萬一皇后又懷孕了,生了個皇子?
  萬一皇帝后悔了,不想把江山交給一介女子,而是想要有個皇太子?
  萬一……
  沒有塵埃落定,誰都不能保證最終的結果啊。
  楊復禮:……沒有萬一!
  “好!”
  龍歲歲明白遷宮的意義,卻沒有半分退縮——
  退縮個毛啊。
  父母把通向至高位置的路,一磚一瓦的都給她鋪好了。
  她只需要聽話的抬腳,邁上去就可以。
  龍歲歲確實表現得非常平庸,但她并不是真的廢柴。
  且,原主的心愿,也是成為父母的驕傲。
  龍歲歲想,對于萬能的女主娘、強悍的皇帝爹來說,女兒能夠按照他們的規劃,順著他們開創的道路堅定的走下去,那就是最好的繼承者。
  他們一定會為這樣的女兒而感到驕傲。
  見龍歲歲這般堅定的模樣,韓攸寧和楊復禮對視了一眼。
  夫妻倆的眼底,都有著欣慰與驕傲。
  很好,他們的女兒,沒有受到時代的馴化,也沒有受到早年某些人的影響。
  她可能不夠驚才絕艷,卻也聽話、乖巧。
  將來應該能夠成為一個守成之君。
  “守成”二字,聽著似乎有些不夠優秀,可對大雍、對帝后,卻是最好的繼任者。
  韓攸寧已經開天辟地,楊復禮也四處征戰。
  這王朝,看似日益富強,卻還是有許多隱患。
  繼任者就不要再銳意進取、勇往直前了,穩住當前的局面,平穩發展,讓革新的新事物成為人們能夠接受的“習慣”。
  王朝才能繼續富強,而不至于曇花一現。
  而且,韓攸寧和楊復禮都發現了,女兒也不是一味的“聽話”,她亦有屬于自己的堅持與堅定。
  遷宮承慶殿背后的意義,帝后相信,女兒明白。
  成為皇太女后,所要面對的攻訐、為難等,女兒應該也有所了解。
  這、是一條注定充滿荊棘與崎嶇的道路。
  可女兒還是堅定的邁出了第一步。
  帝后非常欣慰,女兒沒有讓他們失望。
  龍歲歲:……荊棘與崎嶇?
  未必!
  龍歲歲可是龍呢,當年帝后求雨的時候,她都能制造出神龍騰空的異象,如今輪到自己——
  “陛下和娘娘下旨,承慶公主遷宮承慶殿。”
  “……承慶殿?真的是承慶殿?”
  “哀家猜到他們夫妻有此妄念,沒想到,他們還真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
  大明宮里,鄭太后收到了消息,很是憤懣。
  偏偏,她無計可施。
  十年前,她就不是帝后的對手,就連她想要提拔的親侄女兒,也跑去給韓皇后當了女侍中。
  十年后,鄭太后就更加是后宮的邊緣人物了。
  除了太后這個名分,以及太后該有的供奉等,鄭太后再無一絲特權。
  這十年里,她也老得厲害。
  頭發白了,皺紋多了,五十多歲的人,盡顯老態。
  鄭太后卻還是不甘心,總想著再找機會扳倒帝后。
  這不,機會來了!
  讓一個公主搬進東宮預備役的承慶殿,下一步就是冊立皇太女啊。
  皇太女?
  呵呵,從古至今從未有過!
  楊復禮是瘋了嗎?
  居然把帝位傳給女兒?
  他就不怕先帝以及楊家的列祖列宗會從棺材里跳出來?
  不怕斷送了楊氏的江山?
  鄭太后覺得,這種荒唐事兒,不說朝臣了,就是宗室也不會答應啊。
  三十多歲的楊復禮沒有兒子,但楊氏宗親卻有一大群。
  其中不乏高祖、太宗的血脈,也有與楊復禮血緣極近的先帝之后。
  大雍的江山,不是楊復禮這個豎子打下來的,而是楊氏先祖浴血奮戰得來的。
  楊氏宗親,都是先祖血脈,都比一個女人有資格繼承大位。
  “……國家乃公器,而非楊復禮區區個人所能擅動的。他沒有資格這么做!”
  彈劾!
  必須彈劾!
  朝臣們,御史們,到了你們當忠臣、名留青史的時候了!
  還有宗親們,你們若是退讓了,以后就再無楊氏諸人立足的地方!
  咬著牙,鄭太后望著太極宮的方向,恨恨的想著,憤憤的看著,由衷的期盼著。
  鄭太后倒也不全是妄想,承慶公主遷宮的消息傳出了皇宮,文武百官、宗室勛貴等,也都大為震動——
  來了!
  這一天真的來了!
  帝后“圖窮匕見”了啊。
  大雍朝,真的開天辟地的迎來了“女主臨朝”。
  不是太后、公主攝政,而是名正言順的女皇帝。
  “牝雞司晨!乾坤顛倒啊!”
  “倒反天罡!亡國之兆啊!”
  “……大雍要亡了!”
  無數人望著皇宮的方向,內心瘋狂的OS。
  咳咳,為什么沒有說出口?
  帝后掌控大雍已經十年,有開疆擴土的戰功,有富國強民的仁政,還有數不清的功績。
  帝后早已有了圣君圣后的尊榮與威儀,豈是尋常臣子所能勸諫、置噲的?
  更不用說,帝后除了明面上的功績外,還有錦衣衛這個隱在暗處的鷹犬衙門。
  雖然錦衣衛并沒有過度擴張,也沒有危害朝堂、戕害朝臣。
  但,他們無孔不入,他們監察百官。
  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家里的某個奴婢,可能就是錦衣衛的暗探。
  自己此刻在家里說過的一句“閑話”,可能下一刻就會被太極宮的帝后所知曉。
  禍從口出啊。
  帝后雖然沒有大興牢獄,但朝堂上下,沒有一個人懷疑帝后對百官、對京城的掌控。
  過去帝后不發脾氣,并不意味著帝后沒有脾氣。
  一旦觸碰到帝后的逆鱗……承慶公主就是帝后的逆鱗。
  冊立公主為皇太女,大概也是帝后夫婦努力了十多年的目標。
  以己度人啊。
  自己辛苦十幾年打下的江山,想要傳給唯一的血脈,卻被別人阻撓,自己也會不高興!
  朝堂諸公們,心里大概都清楚:
  誰敢讓帝后一時不痛快,帝后就能讓這人及其九族一輩子都不痛快!
  皇后可能還好些,比較講道理。
  但皇帝……一個至今還會在朝堂上耍無賴的流氓皇帝,誰敢指望他能夠講道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帝后太強大、太霸道。
  連偌大的世家階層,都被帝后擠兌出了中原腹地,開始在北疆、南疆,甚至是海外“開拓”新地盤。
  堂堂世家貴胄啊,本該鮮衣怒馬、富貴風流,結果呢,卻整日跟一群野人攪合在一起。
  世家如此,勛貴亦是如此。
  還有剛崛起的寒門,沒有成為新的世家,也都被帝后分散了力量。
  中原、江南等核心位置,牢牢被帝后掌控。
  用了十年的時間,帝后的威信達到了頂點。
  一言九鼎!
  不容違逆!
  “人命可違,天命不可違啊!”
  “帝后倒行逆施,定會引來天譴!”
  “對!不說老天爺了,就是楊氏的列祖列宗也不會答應啊!”
  許多人不敢說出來,只能默默的在心里暢快。
  當然,也有膽子大的人,想著要不要搞些事情——
  若是某個大雍皇帝的陵寢發生了雷擊、滲水、坍塌等“意外”,就是老天在示警。
  御史們就能蜂擁而上,阻止帝后胡鬧。
  而“意外”什么的,沒有意外的話,基本上都是人為。
  陵寢、宮殿……都是可以動手腳的。
  暗地里,人心浮動,鬼影叢生。
  楊復禮和韓攸寧卻并不在意,他們只命令錦衣衛好好監視,搜羅證據。
  而宮中諸事,還是按照他們的計劃,一步一步的進行著。
  三月初六,宜搬家、安床。
  龍歲歲這位承慶公主,也正式遷宮承慶殿。
  宮里宮外,都密切關注。
  就在龍歲歲踏入承慶殿的那一刻,一團金光閃現,一頭金色的巨龍,再次騰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