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澤笑著點頭,“除了跟你認親的時候,去過一趟,之后我就沒去了。從你和嫂子的身上,我感到很好奇。到底什么樣的國家,明明那么落后,你們還是義無反顧回去?”
“我統計過,學校里的留學生里,華國的留學生,是回國比例很高。我從你這里知道了錢院士的事跡,那樣偉大的科學家,放棄在米國那么優厚的待遇回國。”
“我想知道那個國家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我想親身感受,所以我申請了交流生。我即將在申城復旦大學交流一年。”
陳文軒聽到這話,微微詫異,“歡迎你回國。我說再多,不如你親自感受。等到你了國內,你就會感受到血脈覺醒。”
陳文澤挑眉,輕笑,“我很期待!”
兄弟二人約定,在申城見。
晚上回去之后,韓小蕊見韓小菁拎著一個箱子回來,“這里裝著什么?”
“是婆婆給我的首飾,拎著挺沉,我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韓小菁回答,“姐,你不好奇嗎?”
韓小蕊點頭,“好奇,打開看看。之前姥姥也給我很多,我看看你這些怎么樣?”
韓小菁把箱子放在桌上,然后用密碼打開。
里面擺放了很多首飾盒,而且還是固定在箱子上的。
里面有鐲子,翡翠的,和田玉的,還有鉆石的,寶石的。
顏色絢爛,多姿多彩。
韓小蕊指了指那些典雅而又小巧的寶石耳釘,“你如果覺得戴手鐲手鏈礙事,你可以佩戴耳釘。”
韓小菁聽到這話微微一愣,摸了摸自己的耳垂,“我好像沒有耳洞!”
韓小蕊看向妹妹的耳垂,“是哦!那你暫時戴不了了!等以后生完孩子,再帶你去打耳洞。”
韓小菁擺了擺手,“我還是收起來了!一想到打耳洞還挺嚇人的!這里有簡約的項鏈和戒指,我可以佩戴。其他的,就算了。”
韓小蕊笑笑,“那隨便你,反正打不打耳洞都是你的自由!我有耳洞,我能帶各種各樣漂亮的首飾!”
“你姐夫現在出差,給我帶回來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飾品!我都說了,讓他不用花這些錢,可他偏偏買。”
韓小菁聽到這話翻了個白眼,“姐,我覺得你是在炫耀!回頭你跟姐夫說說,讓他點點陳文軒。”
“陳文軒典型的理科腦袋,上次跟他一起旅行,看到有個戒指挺好看。他拿在手里掂了掂,說不是純金的,賣的比純金的還貴,糊弄人的。”
“很多飾品看中的是款式,反倒材質不是那么重要!可在陳文軒眼里,藝術一文不值,反倒是材質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韓小蕊聽到這話哈哈大笑,“陳文軒這么說也挺有道理!有時候我也給你姐夫吐槽,一個銅做的戒指,居然比金戒指還貴!”
韓小菁又翻了個白眼,“姐,你一點都不浪漫!”
“哈哈哈!”韓小蕊哈哈大笑,“夫妻兩個人總有一個浪漫的,有一個接地氣的!要是都浪漫,兩個人都飄起來了,還怎么過日子?”
韓小菁想了想,“姐,你說的有道理!我就不能跟陳文軒計較太多!”
韓小蕊笑道:“該計較的時候還是要計較的,以后我跟你姐夫說!讓他在情人節啊,或者是其他節日的時候,提醒陳文軒買禮物。”
“夫妻之間雖然有柴米油鹽,但也應該有琴棋書畫,這些雅致的活動。你要說講浪漫,還得姚子謙!”
韓小菁聽到這話眼睛一亮,“姐,姚子謙怎么了?”
韓小蕊掩口而笑,“姚子謙這個人可有意思了!你知道他在玲玲生日的時候送了玲玲什么嗎?”
韓小菁想了想,“吳玲玲就是做服裝生意的,應該不是送服裝。那難道是金銀首飾?”
韓小蕊搖了搖頭,“猜錯了!你再猜猜!”
韓小菁想不出來,“我都很長時間沒見姚子謙了,怎么可能猜出來他送什么禮物呢?能讓你專門拿出來說的,應該非常特殊!”
韓小蕊笑著回答:“姚子謙帶著吳玲玲回粵省那邊過年,把孩子扔給父母之后,姚子謙帶著吳玲玲去香港,東南亞旅行!”
“這一走,就是半個月。在東南亞吃喝玩樂,四處游玩。這些都是瞞著吳玲玲安排的,這禮物驚不驚喜?”
韓小菁聽到這話眼睛一亮,“那這個挺驚喜的!只是他們把孩子扔給父母放心嗎?”
韓小蕊感慨,“咱們覺得這樣做很不好,可是人家姚子謙和吳玲玲覺得很好!小孩子太黏父母不好,適當的分開,能讓孩子更加獨立!這是姚子謙的理由,說的理直氣壯!”
“當時孩子哭,找爸爸媽媽。姚子謙的父母只能抱著孩子,四處找人玩兒。經常打電話跟吳大伯和吳大娘吐槽這兩口子不靠譜。”
韓小菁哭笑不得,“攤上這一對父母,孩子的確要堅強獨立。”
韓小蕊笑笑,“出去旅游回來之后,發現又懷孕了。這對夫妻也有意思,粵省那邊查計劃生育的時候,他們就跑到申城,申城這邊查計劃生育的時候,他們就跑到粵省。”
韓小菁一愣,“國內計劃生育不是很嚴嗎?”
韓小蕊回答:“是啊!的確很嚴。不過他們兩個都不是公家單位的人,只要沒抓到,那就沒事兒。”
“孩子生下來之后,直接去申城這邊計劃辦交罰款。孩子已經生出來了,而且還交了罰款,晉升班的人也只能捏著鼻子給上了戶口。”
韓小菁感慨,“他們真灑脫!我和文軒回去之后,估計都是公家單位,只能有一個孩子了!”
“不過這樣也好,負擔輕。等孩子大點能上學,我就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之前我婆婆勸我多生幾個,我還沒說什么呢,直接被陳文軒拒絕了。”
韓小蕊笑笑,“陳文軒這個人還是不錯的,但他的思維,很典型的理科思維。不浪漫,但這樣的人也很純粹。生活在一起,不用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