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來說,這都是個機會。
但乾明帝即便受傷,也料到有人會借機下手,早就做好了防備,等人自投羅網。
對于兩個成年兒子,乾明帝的防備是最多的,即便后宮的女人們,他也不信任后。
畢竟先后后皇后貴妃和小答應算計他,誰知道后宮那些女人中還有沒有想要他命的家伙。
因此,乾明帝都不準后宮的女人來照顧他,更讓安慰盯緊了后宮的一眾女人。
也因此,大皇子一有動作,便被暗衛發現了。
暗衛稟報了乾明帝。
乾明帝氣得傷又重了兩分,得多養一段時間了。
這讓乾明帝氣惱不已。
他下達了對大皇子誅殺的命令。
這是乾明帝第一次要殺自己的兒子。
當初的四皇子是被太子的手下所殺,太子是自殺。
他們的死跟皇帝沒有直接關系。
大皇子做為第一個被皇帝下令殺掉的兒子,應該自豪了。
雖然他本人可不想要這種自豪。
大皇子被晴天霹靂劈中,根本無法接受現實。
憑什么?
都是兒子,太子都逼宮到皇帝眼前了,皇帝也只是讓人抓住太子,是太子自己想不開自殺的。
而他雖然有給皇帝下藥的想法,但這不是還沒有開始實施嗎?
怎么皇帝就要殺他?
難道他不是皇帝的親兒子?
他不由想起了老十。
當初皇后揭穿了老十是李智的親兒子,中秋宴會后,老十便失蹤了。
結果如何,不用想都知道。
現在自己竟然淪落到跟老十一樣的結局,他如何甘心?
但不甘心又如何,皇帝要他死,他焉能夠活?
除非他有柳柊一樣的本事,在乾明帝面前假死。
之前門庭若市的大皇子府一下子變得門可羅雀,讓人看得感嘆不已,直唱一首:“眼看著他起高樓,眼看著他樓塌了……”
大皇子妃與大皇子成親三年,沒有子嗣。
這件事情,皇帝只處置了大皇子與他的那些門客謀士,沒有牽聯妻女的意思。
大皇子妃爽快地離開了大皇子妃,靠著自己的嫁妝,過起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皇子妃并不喜歡大皇子,還十分討厭這個不尊重自己的男人。
在大皇子妃嫁給大皇子前,他便有了庶子庶女。
成婚后,大皇子也不尊重自己的妻子,使得小妾仗著他的寵愛對大皇子妃不敬。
大皇子妃懲罰小妾,大皇子卻責怪大皇子妃手段毒辣。
大皇子妃:“……”
這樣的大豬蹄子,要來何用。
后來,乾明帝死后,大皇子妃便改嫁了。
她自己選了一個老實人,與人和和睦睦地過了一輩子。
話題扯回來,乾明帝處置了大皇子,震懾了許多蠢蠢欲動的人。
沒有人再敢伸爪子,乾明帝終于能安心地養傷了。
只是,防備得再嚴密,也有疏漏的時候。
南疆小國后,乾明帝體會到了開疆拓土的好處。
再加上那其他小國竟然收買宗師高手刺殺他,乾明帝如何能放過這些小國。
他命令人繼續攻打其他小國。
好些個小國的國力和軍備遠遠及不上那南疆小國,被滅那是必然的。
這些被滅掉的國家的皇室以及高官們沒有被全部殺掉,有著漏網之魚。
漏網之魚恨透了乾明帝,一心想殺了乾明帝。
他們聯合了起來。
但問題是,連三個宗師出馬都殺不了乾明帝,他們還有什么辦法?
有人弱弱地舉手,表示有一個辦法。
眾人一起盯向那人。
那人:“巫蠱之術。”
某甲表示:蠱術已經用過了,沒有用,還觸怒了乾明帝,因此南疆小國才被滅。
那人:“不是蠱術,是巫術。”
“巫術?”
大部分人都是不相信巫術的。
巫術跟鬼神相關。
他們這些人殺過的人可不少,若真有鬼神存在,怎么沒看到鬼魂還找他們復仇?
那提出的人道:“我不知道鬼神是不是真存在,但巫術是真的有效果。在我們國家的某個村子,有位懂得巫術的神婆。我親眼見到她對千里之外的人下咒。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那被下咒的人便死掉了。”
某乙:“你確定那人是被巫術咒殺的?不是的了疾病又或者被人尋仇所殺?”
那人:“我確定。我當時親自去證實了。那被下咒的人原本身體好好的,第四十九天的時候,忽然便倒下,再也沒有起身。郎中都看不出是為何,只能說是得了急癥。”
其他人還是不相信。
但他們現在根本沒有其他辦法,雖然覺得不可靠,還是按照那人所說,去往小山村尋找那個神婆。
這神婆應該有幾分手段,竟然早算到了他們會來找自己,其已經做好了準備。
“走吧。”神婆對幾人道。
幾人:“??”
他們沒有想到神婆竟然這么輕易就跟他們走。
不是說高人都自忖身份嗎?
他們都沒有說給神婆的報酬呢。
神婆冷冷地道:“不用報酬,我此次出山是為了報仇。”
幾人這才知道,神婆唯一的血脈親人死在了戰場上。
追究根源,乾明帝便是神婆的仇人。
神婆行使巫術,需要那被詛咒之人的血液頭發和貼身用品。
這件事情很難。
畢竟那可是皇帝,但所幸,這些國家也是有些底蘊的。
他們雖然沒有像南疆小國那樣異想天開入侵中原,但還是往中原派遣了細作的。
有些細作混得比較好,在京城有了一席之地。
其中一個細作混成了太醫,跟在御醫身邊幫乾明帝調養身體。
還有一個細作在宮中當了宮女。
她表現得非常老實,不被后宮任何女人拉攏。
乾明帝的心腹大太監看在眼里,將人調到乾清宮,服侍受傷的乾明帝。
乾明帝受的傷太重,內臟幾乎都破碎了,全靠著宮中的靈藥以及乾明帝本身的內力滋養,他才能活著,且慢慢恢復。
這前面一個月,乾明帝幾乎天天會吐血。
一個月過后,傷勢好了一些,但只要動作稍微大一些,還是會咳血。
宮女將這些接了咳出血的帕子藏了起來,怕一條不夠,她藏了兩條,交給了那同為細作的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