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那些太醫并非都死了,而是被趕出了太醫院。
劫后余生,這些太醫都不敢在京城停留,拖家帶口地離開了京城。
太醫院的人少了幾乎一半,空出立刻許多位置。
卞修文這個“老實”的,便提升了官職。
現如今,他也是能接近高位嬪妃與皇帝的人了。
皇帝的身體一直有御醫看護,但有的時候,也是需要其他太醫給皇帝診平安脈的。
卞修文成為這其中一個。
小路子:“卞修文說,皇上中的乃是蠱。那蠱能夠吸人的生機,讓人身體越來越虛弱。太醫們診斷不出這蠱蟲,只會以為皇上是因為太子的事情受了刺激,氣大傷身,這才身體變差。若非他曾經看過您收集的某本孤本醫書,也發現不了那蠱蟲的存在。”
柳柊:這蠱蟲應該是貴妃下給皇帝的。只是,她一個后宮婦人,哪里得來的苗疆蠱蟲呢?宋家可是跟苗疆沒有任何關系。
柳柊:“讓你盯著貴妃那邊。”
小路子應下。
雖然柳柊已經不是四皇子,但他在宮中的人手還在。
柳柊:“這一次,老五是最大的贏家。”
三天后,柳柊終于恢復了活動能力。
他化了妝,走出院子。
此時,街上逐漸恢復了熱鬧。
柳柊來到四皇子府前,大門口掛著白色的燈籠,里面的靈堂還沒有撤。
但是沒有多少人去吊孝,守門的人已經無聊得打哈欠了。
呵,世態炎涼,莫過于此。
倒是宋國公府派了人前來幫忙料理后事。
宋國公沒有出面,是宋家的一個旁支族人來幫忙。
他在四皇子府站了一會兒,轉身離開。
門房只奇怪地往這邊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視線。
那人是誰?不認識。
柳柊去了之前做為四皇子時常去的酒樓。
小路子的廚藝雖然十分好,但偶爾也要換個口味。
而且,他最近這些日子幫自己盯著貴妃,無法按時回來給柳柊做飯,他都是在外面吃的。
酒樓的生意非常好,客人非常多。
概因這里的飯菜十分新奇美味。
柳柊后來才知道,這家酒樓是五皇子的。
菜式都是現代菜譜改良做出來的,調味料豐富,不好吃才怪。
柳柊進入酒樓,本想隨便找個桌子坐了,視線轉動間發現幾道熟悉的身影。
是宋國公與五皇子。
還有兩個是宋家的族人,其中一個是宋雪蘭的親爹。
這么快就搭上了嗎?
柳柊讓小二帶他去包廂,那包廂在五皇子他們的隔壁。
這酒樓的隔音技術還不錯,但五感敏銳的柳柊還是能聽到隔壁的聲音。
這一次見面時宋雪蘭親爹給安排的。
四皇子死了,宋家只能再找一個合作者。
而作為宋雪蘭的夫君,五皇子成為宋家最好的合作伙伴。
其實,以現在的狀況,幾個成年的皇子,就只有大皇子與五皇子還好好的,小皇子不過五六歲。
這下一任太子的人選,就是大皇子和五皇子了。
大臣們開始重新選擇主子。
相比其五皇子這個“紈绔”,大皇子這個“莽夫”更受大臣們看重。
因此,投靠大皇子的人非常多,大皇子府可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對此,五皇子呵呵笑。
他是真不將大皇子放在眼里。
這么高調,不知道已經礙了皇帝的眼嗎?
宋雪蘭的親爹十分熱情地與五皇子說著話,仿佛自己成為了宋家的代言人一般。
宋國公的眼中閃過一絲流光。
之前就想教訓這人一頓,但因為太子那件事情,這個計劃暫停。
現在看來,不是教訓一頓就可以了。
五皇子眼中閃過一絲不耐煩。
自己名義上的岳父是宋國公,可不是他這個跳梁小丑。
親爹又如何?
他連自己的親爹都算計呢,何況王妃的親爹。
五皇子:“國公爺,本殿有些事情需要跟你商量。你看……”
宋國公對宋雪蘭親爹道:“你們先出去。”
宋雪蘭親爹:“那個,殿下,女婿,我不能留下來嗎?”
五皇子禮貌地笑:“這位宋大人,本殿的岳父是宋國公。”
宋雪蘭親爹被狠狠地打了臉,臉色又青又紅,被另一個族人拉著出了房間。
房間里面只剩下兩人,五皇子掏出一樣東西遞給宋國公。
宋國公接過,大驚:“這東西怎么在你手中?”
這是宋家嫡系才有的信物。
五皇子:“是貴妃娘娘給我的。”
“貴妃怎么會給你這信物?”
五皇子:“因為貴妃早就跟我聯手了。”
宋國公:“……”
做為貴妃的親哥哥,宋國公也不了解這個親妹妹。
為什么有了四皇子這個兒子,還要與其他皇子勾結?
宋家為了扶持四皇子上位已經付出了許多,若四皇子沒有上位,宋家可就是付不支出了。
貴妃這么做,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家族嗎?
柳柊倒是能理解貴妃的想法。
這是一個母親的報復。
貴妃恨皇帝,也恨占了她兒子名分的四皇子。
說不得還恨早已經忘記了三皇子,轉投四皇子的宋家。
只不過,她還是為宋家留了一條生路的。
讓宋家轉投五皇子。
五皇子在朝堂上沒有太多的勢力,宋家投奔他,使得雙方都能活得好處。
以后五皇子登基,宋家妥妥的從龍之功。
柳柊吃完食物,又打包了一份,給小路子做晚餐。
小路子回來得很晚,那些食物只能做宵夜了。
小路子迅速地吃完東西填飽肚子,給柳柊匯報監視貴妃的情況。
貴妃今天見了一個人,是后宮中的一個小答應。
這個小答應是南邊某個小縣城的知縣之女,蠱蟲是小答應給貴妃的。
柳柊:“知縣之女?即便知縣之女也不可能擁有苗人的蠱蟲,派人去南邊查查這女人的來歷。”
高高在上的貴妃與小小的答應是如何勾搭上的呢?
這其中有著陰謀,只怕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
柳柊不喜歡皇帝。
乾明帝死了,他會鼓掌歡呼。
但他不想看到因為乾明帝的死帶來的動蕩,不想看到國家和百姓陷入危難與不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