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改變一顆星球的未來。”
聽到這句話,站在二樓觀察廊上的威騰俯瞰著大廳中如同星圖般懸停在半空中的火星與數千顆小行星,臉上寫滿了感慨。
“這幾乎是以往的我們從未思考過的事情,更難以想象的是,你居然將它變成了現實。”
徐川笑著道:“這是全人類的力量。”
威騰:“但它需要一個真正的絕對核心不是嗎?除了你,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夠將如此之多的國家聚集在一起,并且讓她們各司其職,發揮和貢獻出自己能貢獻的力量了。”
感慨了一句,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有些好奇的問道:“話說,假如改造工程失敗了,你會怎么辦?”
“失敗么?”
徐川思索了一下,開口道:“那就只能通過圍繞著火星的赤道、南北兩極等區域修建一套環繞整個星球的常溫超導裝置,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來提供能源,為整個星球提供屏蔽保護性質的磁場了。”
聽到這個回答,威騰愣了一下,旋即笑著搖頭道:“不,我說的不是這個,而是關于你個人方面的。”
停頓了一下,他深吸口氣說道:“一個投資過百萬億的世紀工程,這幾乎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如果失敗了,所有的投資打水漂,它可能會重創世界的經濟的同時,致使人類文明的信心崩潰與理想時代的終結。”
“不僅如此,你的聲望也可能會跌到谷底,甚至成為一些人唾棄的存在。”
一百萬億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必然來自全球各國政府、私人資本(如巨頭公司)和數代人的稅收與投資。
而工程的失敗意味著這筆巨額財富瞬間蒸發。這將引發前所未有的全球大蕭條,貨幣體系崩潰,政府破產,社會保障體系瓦解,全球經濟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
這意味著全人類將共同背負一個永恒的、無法產生回報的債務。
這不僅是經濟債務,更是心理和文化的沉重負擔。
甚至會在全球范圍內將爆發巨大的社會不滿,人們可能會質問:為什么不用這些錢來解決地球上的貧困、疾病和氣候問題?而是去投入一個深淵。
了解了威騰在擔心什么后,徐川啞然笑了下,開口說道:“這有什么好擔心的。”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一百萬億雖然很多,但它并不足以動搖現在的人類經濟。”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足夠支撐改造項目失敗后帶來的經濟反噬了。”
“放心吧,在正式啟動這個項目之前,所有的風險和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都已經考慮過了。”
“至于我個人的聲望.這就更不在我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即便是改造失敗,它也不會影響到我什么。”
閑聊了一會,助理快步走過來匯報了一聲,火星撞擊實驗的模擬準備工作已然準備就緒。
徐川點了點頭,深吸了口氣,平緩了一下心頭的情緒后,通過戴著的耳麥下達了指令。
“開始吧!”
“收到!”
耳麥中很快就傳遞回來了聲音,與此同時,指揮大廳中那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3D全息影像營造的銹紅色火星緩緩的開始旋轉著。
而在它旁邊,三千五百顆經過‘馭星工程’精心挑選、軌道校準的隕石,將如雨點般均勻撞擊火星特定區域,巨大的動能將重新攪動那顆星球停滯的核心,喚醒沉睡的磁場。
伴隨著3D全息投影在量子超算中心的控制下開始模擬運動,第一批撞擊的隕石啟動指令也傳遞了開來。
“馭星工程撞擊序列01啟動,倒計時開始,十!”
“九!”
“八!”
“三!”
“二!”
“一!”
沒有聲音,也有沒絢麗的爆炸,只有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啟動后延伸出來的藍白色尾焰在模擬出來的深邃真空中閃爍著。
第一批136顆隕石已經啟動,如同節日里被點燃的燈串,迅速蔓延,勾勒出預設的網格圖案。
與此同時,這些小行星和隕石在小型聚變堆提供的磅礴能源下,此刻匯成一條璀璨而致命的銀河,以無可阻擋的姿態,向著中央位置的火星奔騰而去!
“馭星工程撞擊序列01啟動正常,運動軌跡吻合度99.99!”
“速度讀數達到預期值,當前速度33.75km/S,預計抵達火星大氣層10公里處時可以提升至89.77km/s。”
“載入大氣層角度調整中.”
一道道的匯報聲不斷的在火星地球化工程的指揮大廳中響起。
第一次模擬撞擊實驗是以100完成度來進行的,他們需要先采集到足夠的實驗數據證實撞擊的確能牽引到火星的內核,才能夠進行后續的調整。
站在環形大廳的二樓觀察廊上,徐川俯瞰著大廳中的3D全息投影,注視著那一顆顆搖曳拖拽著藍白色尾焰的隕石和小行星。
相對比未來將要進行的真實撞擊實驗所需要耗費的漫長時間來說,通過無極量子超算中心那無限的算力他們可以將模擬實驗的進程不斷壓縮。
比如通過精衛·隕石推進裝置加速小行星和隕石的時間。
如果是在正常的狀態下,將第一批,也就是馭星工程撞擊序列01的136顆隕石全部推進加速到目標速度并撞上火星,需要整整16個小時的時間。
而在模擬實驗中,他們可以通過計算力將這個時間壓縮到幾分鐘以內。
很快,在無極量子計算中心的控制下,馭星工程撞擊序列01的136顆隕石已經再入了火星的大氣層中。
那倍數增加的進度在此刻重新調整回了正常實驗的速度,一顆顆的小行星和隕石以2545度的傾斜角在火星的大氣層中燃燒成熊熊烈焰的熾熱炮彈。
緊隨其后,第一批的隕石,已然全面撞上了火星。
盡管傾斜撞擊的主要目的是將產生更強大的、指向行星內部的沖擊波,并將更多濺射物質拋向遠方,而不是簡單地“挖坑”。
但在這一瞬間,大半個火星變成了煉獄。
地平線的盡頭,一百多個光芒驟然亮起。
那不是太陽的金黃色,也不是熔巖的暗紅,而是一種純粹的、撕裂一切的白。
那白色瞬間膨脹,吞噬了遠山、峽谷和整個天空;產生了龐大的巖漿海,釋放出巨量的塵埃和巖石蒸汽。
136顆隕石,每一處撞擊點都升起了極其濃密、高溫、有毒的臨時大氣層。
與此同時,指揮大廳的落地大屏上,瀑布般奔流不息的撞擊模擬數據不斷的刷新了出來。
撞擊速度、撞擊溫度、能量強度、火星地殼應力、撞擊波傳遞深度、大氣成分擾動、磁場背景噪聲.
一項項的實驗數據不斷的刷新著,那投影在大廳中的3D全息投影,如同被注入生命般,迅速渲染開熾熱的紅色。
盡管這只是一場通過計算機模擬的實驗,但它所產生的每一個數字的輕微跳躍,都牽動著大廳里數百名全人類最頂尖精英的呼吸。
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等待著模擬撞擊數據的反饋。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 終于,那136顆隕石撞擊所產生的效應,在超級計算機的解析下轉變成了一個個的指標,在大廳中響起。
“能量釋放峰值超過模型預測7.2!”
“烏托邦地區地殼應力突破臨界值!”
“全球地震監測網檢測到S波速異常,通過地核的P波傳播時間縮短!重復,P波傳播時間縮短!”
“次聲波傳感器網絡檢測到全球性地殼震動!”
“克律塞平原檢測到地幔對流指數!”
一百三十七顆隕石所產生能量,已然侵蝕到了撞擊點的內核。
那檢測到地殼應力與地幔對流指數更是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盡管這只是在部分撞擊區域才觀測到的現象,但已然足夠證明火星的狀態,正在這場撞擊中逐漸的被改變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這136顆隕石的作用并非制造磁場,它的目的僅僅是是在全球范圍內預先“松動”火星的地殼和地幔,制造大量裂縫和薄弱帶,為后續巨型撞擊的能量傳遞打通道路。
幾乎是在第一輪撞擊實驗完成后不到十分鐘,在超算中心采集和記錄下相關的數據后,那遠比地月之間更加遙遠的深邃太空中,數百顆隕石如同盤古開天辟地般,呼嘯著撕裂火星那緋紅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