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物理學界乃至整個人類文明而言,2028年04月28日,這絕對是意義非凡的一天。
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魔咒被解除,人類再一次擁抱了星辰大海,也擁抱了廣闊的未來。
不僅如此,通過超光速航行實驗,他們還了解到了更多有關宇宙,有關地外文明的信息。
無論是能夠在超光速曲率空間中攔截光粒子信號的技術,還是監視整個虛空的能力,都超乎了人類的想象。
盡管從未見過這個未知的文明,盡管對他們在虛空中留下的‘遺跡’所知甚少,但cRhpc機構所探測和了解到的那些微薄的信息,就足夠給他們指明一條通向遙遠未來的方向了。
至少,在科研領域,知道‘能做到’就是最重要的信息,猶如一座印刻在人們心中的燈塔一樣,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就像是原子彈的研究一樣,在米國的曼哈頓工程沒有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枚核武器‘瘦子’之前,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世界上還會有這樣一種威力近乎無窮的炸彈。
而在1945年第一枚原子彈出現后,僅僅時隔四年的時間,另一個國家就從零到有走通了這條路,同樣制備出了核武器。
這就是‘知道’的重要性。
對于現如今的人類文明來說,通過超光速航行實驗光粒子消失事件,已然得知了在宇宙中還有其他的高智慧文明走通了遠比借助恒星達到2.5倍超光速更快速的技術,這就已經足夠了!
對于物理學的發展,對于人類文明的未來而言,這毫無疑問是他們第一次將目光、將思維的想象力拓展到更開闊的層面上。
這對于人類認知邊界的拓寬,或許不如一臺普及的智能手機或一項高效的搜索引擎來得立竿見影。
但那在思維底層所播下的種子,其所孕育出的智慧森林,卻是任何技術迭代都無法替代的。
cRhpc機構,超光速航行實驗的總控制中心。
當量子引力模擬接收裝置發射的超頻電磁波信號穿過曲率空間抵達水星軌道的那一刻,站在這里的所有人,無論是物理學家還是科研人員,亦或者各國的代表,都歡呼雀躍了起來。
站在總控制室中,來自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2011年因通過觀測遙遠Ia型超新星發現宇宙加速膨脹而獲得諾物獎的薩爾·波爾馬特教授盯著屏幕上的實驗數據,忍不住感慨著開口道。
“真是不可思議,就算是對于擅長腦洞寫科幻小說的那些作者來說,有一個高級文明盤踞在虛空中,俯視著所有的文明,這都是充滿想象力的故事了。”
“然而現在,這個故事卻成真了!”
一旁,同一年獲獎的亞當·里斯教授摸索著臉上的絡腮胡須,思索著開口道:“我在思考,這個在曲率空間中監視著超光速航行實驗的文明,會不會和華國此前在火星上發現的那個火星文明是同一個?”
聽到這個問題,薩爾·波爾馬特教授有些詫異的看了過來,好奇的問道:“為什么會這么想?”
亞當·里斯教授想了想,道:“你不覺得這有點有點太巧合了嗎?”
“就算是宇宙中存在著外星文明,但在一個小小的太陽系內就先后發現了兩個不同的高級文明,這種概率未免也太小了一點。”
停頓了一下,他看向了指揮中心的監控屏幕,看著上面跳動著的實驗數據繼續說道。
“而且你不覺得這個在超光速曲率空間中設置底層協議監控所有文明,并且最終通過一種規律性的數學信息向我們傳遞消息,這和那位徐教授在火星枯石菌的遺傳基因中發現的數學公式傳遞信息的手段幾乎一模一樣嗎?”
薩爾·波爾馬特教授:“但這也不能夠說明兩者就是同一個文明吧?”
“畢竟從目前我們探測到的信息來看,超光速空間中的這個高級文明遠比火星文明更加的先進。你不覺得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嗎?”
亞當·里斯:“有差距這不是很正常嗎?就像是我們站在現在這個時代去回望十五世紀一樣。”
“那時候的人類才堪堪開啟大航海時代,人類文明才學會如何制造木船探索地球上的其他大陸。”
“而誰又能想到,在五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在月球火星上修建起來了基地,甚至將航天員送往過木星軌道呢?”
“如果給火星文明幾千年,幾萬年的發展時間,他們未必不能從一開始的火星文明發展到超光速空間文明這種高度。”
“甚至....”
說到這,亞當·里斯的眼眸中閃過一抹興奮的神采,他帶著些許激動的腔調繼續說道:“說不定人類文明乃至地球上的生命,都有可能起源于火星!”
“畢竟在十幾億年前火星四季如春適宜生命繁衍的時代,地球還處于太古宙時代,那時候的地球地質活動非常劇烈,包括頻繁的火山噴發和廣泛的巖漿活動。”
“如果參考我們現在正在對火星進行的改造一樣,說不定那時候的地球演變成現在的模樣就是火星人改造的。”
“只不過這一過程可能實在太漫長了,漫長到火星文明等不到一顆適合他們生存的地球就已經滅絕,或者是掌握了更先進的航天技術離開了太陽系。”
“這種可能性,還真不是沒有!”
“我覺得我們應該成立一個生命研究機構!探索地球生命和火星生命之間的關系!”
“如果能證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這絕對是一個無比重大的成功!”
聽到這位曾經的老同事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薩爾·波爾馬特教授聳了聳肩,道:“如果你想的話,或許可以試試。”
“但老實說,我覺得還是別抱有太大的希望比較好。”
“我想,恐怕沒幾個國家會對你這種項目感興趣。”
“甚至說不定你弄一個監測外星文明威脅論的研究項目搞不好都更吸引人。”
雖然亞當·里斯描繪的想法大概率上來說的確存在著可能性,這也有機會成為他向米國政府要錢的理由。
但老實說,別說弄懂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了,就是人類到底是否是地球上的生命進化而來他們都弄不清。
這種虛無縹緲的事,雖然從意義上來說很重大,但各國政府多半不會對這種事情感興趣。
就算是有興趣,恐怕也不會扔多少資金到這種研究上。
在最后一輪超光速航行實驗完成之后的第二周,cRhpc機構中,在徐川的帶領下,相關的實驗數據順利的完成了分析。
相關的報告會視頻與研究論文很快就放了出來,對于物理學家們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無論是還在讀研讀博的學生,還是高校的教授乃至物理機構的科研人員,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在Arixv預印本網站上投稿發表自己對超光速曲率空間、底層規律的掌握與應用、乃至那個盤踞于虛空的高級文明的推測相關的論文。
而其中最出名的,便是2011年因透過觀測遙距超新星而發現宇宙加速膨脹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亞當·里斯教授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刊登的一篇《論超光速空間文明與火星文明、地球生命起源關系》的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他嘗試性的通過超光速航行、火星枯石菌以及各種其他的實驗數據和理論來推測三者之間的關鍵,并為之建立起一套至少理論上來說看上去可能的理論。
而身為2011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亞當·里斯教授在物理學界的影響力還是相當龐大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篇刊登在《物理學快評》上的論文,在整個物理學界乃至世界的范圍內,都引起了程度不小的熱議。
畢竟地球生命,乃至人類文明都可能起源于火星,起源于那個凌駕于虛空之上,能夠監視超光速航行實驗的高級文明這種說法確實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
而就在物理學界討論著亞當·里斯教授的論文,研究著超光速空間文明、火星文明與地球生命之間的關系時。
另一邊,已經完成了實驗,解決了超光速航行魔咒的徐川已然返回了金陵。
雖然說他也同樣看到了亞當·里斯教授的論文,但對于研究這三個文明之間的關系他卻并不是多么的感興趣。
甚至他更愿意繼續主導超光速航行技術,嘗試一下向曲率空間中發射一些帶著問題的電磁波信號,看看能不能進一步得到那個未知文明的回答。
不過從此前最新一輪的超光速航行實驗的結果來看,這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從種種的跡象來看,超光速曲率空間中可能存在的并不是那個未知的文明,它更大的概率可能是一道類似于‘人工智能’的自動回復處理系統,僅僅會處理涉及到超光速技術相關的事情。
當然,他沒這么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cRhpc機構沒經費了。
2028年這才年初,關于超光速航行實驗而‘特批’的不占用cRhpc機構運行的兩百億經費已經燒沒了。
現在各國政府的理事代表正在準備召開會議,商議著要不要繼續增加超光速航行實驗的經費額度。
在這方面,雖然華國大力支持,但對于其他的不少國家來說這的確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另一邊,金陵。
在解決了超光速航行粒子消失的問題后,匆匆忙忙趕回來的徐川連家都沒回,就趕到了棲霞山腳下的星海研究院。
針對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的應用,材料研究所·晶體結構實驗室這邊已經做出了一些成果。
推開實驗室的大門,徐川邁開腳步走了進去。
明亮如白晝的實驗室中,穿著的白大褂的童圣福教授正配合著自己的助理站在在一臺設備前忙碌著什么研究。
“童教授。”
徐川打了個招呼,走過去看了一眼。
這位童圣福教授的面前放著一組測量電磁波信號強度的裝置,看上去正在檢測手中組裝起來的設備的信號強度。
聽到招呼聲,正指揮著實驗的童圣福教授回過神來,看到徐川后連忙站了起來,笑著打了個招呼。
“徐院士,您回來了。”
徐川笑著點點頭,道:“收到了你們的消息,光子時空晶體材料已經應用起來了?”
聽到這個問題,童圣福迅速點了點頭,咧開嘴笑著道:“是的,我們已經成功的利用光子時空晶體材料當做激發擴大裝置,完成了對電磁波信號的放大!”
“實驗數據表明,相對比傳統的電磁波放大器設備來說,使用光子時空晶體材料取代坡莫合金,鐵氧體或非晶,納米晶材料制作的磁芯具有極其明顯的優勢。”
“哪怕是相對比目前最優秀的納米晶軟磁材料,它也能夠將信號與能量轉換效率信號提升百分之三十七。”
“而且通過調整特定的時空帶隙,它還能夠做到減少信號之間的相互干擾,極大的增強對應頻率的電磁信號。這意味著即便是在人最多的商場、地下車庫等地方,未來都能夠暢通無阻的接收到信號!”
聞言,徐川笑著說道:“成品在哪?帶我去看看。”
童圣福點點頭,將手中的實驗扔給助理后,起身帶著徐川朝著測試實驗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