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6章 領證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回1980年去享福

  鄧允金家。

  鄧世榮從紙箱中拿出一包糖果餅,再掏出五塊錢,一起遞給鄧昌梅的大嫂,說道:“大嫂,這是男方家打發給你的。”

  大嫂有些驚喜的接過那五塊錢和糖果餅,忍不住贊道:“不愧是祖孫三代都是木工,這出手就是大方。”

  對于打相識的潛規矩,大嫂也是心里有數的,正常來說如果男方看中了女方,那她們這種跟著去的人都會有一包糖果餅,但紅包基本是在一兩塊錢這個幅度。

  而現在張家不僅僅請她們到國營飯店吃飯,連打發給她的紅包都高達五塊錢,這確實是非常的大方了。

  鄧世榮聞言露出了笑容,作為一名媒人,男方那邊給力,他在女方這邊自然也有面子,這證明他給女方介紹的人正如他所說的一樣優秀。

  “這是男方打發給阿梅的紅包,紙箱里還有一包糖果餅和一條五味。”鄧世榮再次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大團結,然后拍了拍面前的紙箱,說道。

  鄧昌梅從九公的手中接過那張大團結,心中也為男方家的大手筆感到滿意,打相識能夠拿到十塊錢紅包的,放眼整個那耶村恐怕都找不出第二個,由此看來九公所介紹的這戶人家,屬實是不錯。

  鄧允金夫婦以及他們的其他兒子兒媳都在旁邊看著,一個個也都被張家的大手筆給震懾住了。

  如今這個年代的十塊錢,堪比后世的兩千塊錢,這個用工價換算一下就知道了,就拿鄧世榮缸瓦廠里的挑泥工來舉例,一天從早挑泥挑到晚,也就能賺一塊五毛錢而已。

  就這樣的工作,村里還大把人搶著干。

  在后世,做這么辛苦的工作,一天賺個三百塊錢不過分吧?

  而十塊錢,現在的挑泥工需要辛辛苦苦干六天多才能賺到,在后世能這么辛苦干六天多,賺個兩千塊錢還是不難的。

  想想后世相親,第一次見面打發給女方的紅包就是兩千,媒人和女方身邊的人各一千,這在農村那是相當的大方了,試問又有幾個家庭能扛得住這種考驗?

  所以,當鄧世榮問鄧允金夫婦的意見時,兩人都表示女兒喜歡就行,他們沒意見。

  心中有數的鄧世榮便笑道:“既然都沒意見,那咱們就來談談身價錢吧!”

  打相識,女方一旦答應和男方吃了飯,那接下來肯定就要談到身價錢,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

  因此,鄧允金沒有回避這個問題,直接就提出了他們夫妻早就商量好的條件:“身價錢的話,我們家要三百,谷五百斤,衣服我家阿梅肯定是要做幾套的,還有單車我家阿梅也想要一輛,基本就這些要求。”

  鄧世榮聽得點了點頭,這個條件也不算獅子大開口,這個年代的農村,兩三百塊的身價錢算是標準,谷三五百斤也正常,幾套衣服不用多說,這是必須的。

  至于縫紉機或者單車這種要求,有些人家不提,也有些人家會提,不過值得一說的是,這種東西都不是為娘家要的,而是女方婚后留著自己用的。

  鄧允金話音剛落,他老婆就補充道:“九叔,現在生產隊正在忙著分田地,我家阿梅肯定是要領了田地再嫁,這一點要先跟男方家說清楚。”

  “行,我知道了,我會跟男方家說清楚的。”

  鄧世榮拿過水煙筒,說道:“登記結婚可以等阿梅領了田地再辦,但看家門可以先安排上。”

  鄧允金點頭道:“只要男方那邊沒有異議,那看家門的事,九叔你看著安排就行。”

  鄧昌梅一直在旁邊豎著耳朵聽父母跟九公商量她的婚姻大事,今天上午才打相識,現在才過去了半天時間,就已經談好身價錢準備看家門了,速度之快讓她心顫不已。

  幸好,聽父母的意思,是要等她領了田地再嫁,這樣還有很長的一段緩沖時間,不至于匆匆忙忙的就嫁了。

  鄧世榮燒了兩筒煙,才把煙筒放好,起身說道:“那就先這樣,明天我會把你們的要求跟男方那邊說清楚,如果男方那邊沒有異議的話,那就可以定下看家門的日子了。”

  松山公社。

  鄧昌福與官永英順順利利的領到了結婚證。

  這個年代,男女結婚的法定年齡是男滿二十周歲,女滿十八周歲,要等到今年九月份新的婚姻法出爐,法定結婚年齡才變成男滿二十二周歲,女滿二十周歲。

  領了結婚證,兩人就是合法的夫妻了。

  不過,現在的農村人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盡管現在鄧昌福與官永英已經是合法夫妻了,但兩個人的相處模式還是跟之前差不多,不敢有太多親密的舉動。

  主要是現在的農村人看重的不是那張紙,都默認是擺酒之后才是夫妻。

  所以,哪怕兩人領了結婚證,官永英也不會住到鄧昌福家去,要等擺了結婚酒后才會在一起生活。

  “永英,我剛才看到那邊有賣麥芽糖的,你要吃嗎?”鄧昌福非常寶貝的把結婚證收起來,問道。

  麥芽糖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官永英也有點饞,便點頭道:“那就去買點嘗嘗吧!”

  接下來,兩人去買了一份麥芽糖,然后一起逛松山圩。

  這個年代交通不便,難得來一次松山圩,鄧昌福與官永英自然要好好逛一逛。

  松山圩雖然比不上龍潭圩,但它每個圩期的趕圩人數,也足足比雙旺圩多了八九倍,所以它的集市面積還是蠻大的,圩日出來做生意的人也比較多。

  兩人逛著逛著,便聞到了一股濃郁的蒜香味。

  鄧昌福看過去,發現有人在賣蓋籺(簸箕炊,博白縣最有名的小吃之一),這玩意味道相當贊,但一年到頭估計也就八月十五那一天能吃上,這久不吃還真有點想念,便看向身邊的官永英。

  恰好這個時候,官永英也轉頭看向他。

  這一刻,夫妻倆的腦電波顯然是對上線了,于是不約而同的朝賣簸箕炊的那家攤位走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