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百四十八章 有本事在哪兒都能得到尊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寒門國舅

  遷移中的韃靼部落牧民本在一片低洼地帶休整。

  也是因為之前的雨雪天氣,讓他們行路艱難,再加上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進入到韃靼本部即黃金家族正統子孫巴圖蒙克統轄的察哈爾部領地,隨時都會有察哈爾部的人馬過來馳援,所以他們選擇了地勢低、周邊還有一定水草的地方扎營……這里能夠及時補充水源,還有就是能遮擋心懷叵測之人的視線。

  誰知這種選擇,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就好像捉迷藏一樣,你藏起來,顧頭不顧腚,被大明軍隊找到,那大明軍隊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進行奇襲。

  當大明軍隊從山坡上如海嘯一般沖殺而出時,土默特部的牧民全都是懵逼的。

  之前幾天的情報,說是大明軍隊已經在陰山南麓往東追了過去,并沒有往北邊來……他們也以為自己誘敵的計劃大獲成功。

  但未曾想,明軍居然會派出一路奇兵,經過接連幾日的急行軍,追到這里來了……且帶兵的好像還是個愣頭青,在明知道他們主力健在的情況下,兵力不及卻還是毅然發動突然襲擊。

  信息差導致土默特部這邊準備嚴重不足。

  因為土默特部為了跟察哈爾部斡旋,已把部分人馬派駐到了北邊,畢竟相比于大明軍隊,他們也怕察哈爾部在這時候趁人之危,吞并他們。

  誰曾想,就因為這個特殊的調動,導致他們在后方防備的人馬數量不足。

  當大明軍隊從坡頂沖殺而下時,韃靼牧民看到情況不對,趕緊驅趕牛羊去阻擋大明騎兵的沖擊路線,可惜卻是杯水車薪。

  王守仁親率先鋒人馬,沖進了韃靼人的營地。

  如威寧海之戰時,大明軍隊突然出現在韃靼營地前,韃靼人的反應一樣,他們對于眼前發生之事,完全處于懵逼狀態。

  但韃靼人生來就善于與殘酷氣候和險峻生存條件作斗爭,所以他們在應對突發情況時,反應還是比較快的,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便積蓄起了力量,準備派出人馬上前攔截。

  真要比短程騎射,弓馬嫻熟的他們自然不落下風。

  如果是草原部族前來偷襲,那他們跟對方在射程和實力上,相差不會太大,畢竟騎兵對騎兵,弓射對弓射,真要打到近戰肉搏,雙方在單兵作戰實力上差距也不會很大,很多時候都是拼雙方騎兵陣型。

  但這次……

  他們面對的是大明洶涌而至的火槍騎兵。

  這大明騎兵一改以往也用弓箭對射的傳統,直接端著火銃就沖殺而來,這是大大超出韃靼士兵認知的狀況。

  一切就在于這時代的火銃都很沉重,單兵想要完成發射很困難,以往大明就算是用火器,也是用“火箭”,跟二踢腳差不多,只是在箭矢后方加裝火藥,射出去后,利用火藥產生的爆炸沖力,再把弓箭往前推送一段距離。

  這樣做會大大犧牲箭矢的精確度,經過火藥助推后,弓箭都不知道會竄到哪兒去,所以韃靼人對明軍的火箭并不是很擔心。

  而眼下跟著王守仁沖上去的大明新軍士兵,近乎是人手一把燧發火銃,且是提前裝填好的,即便不是制式火彈,至少能完成單人填裝發射,且一次裝填兩發,可以打兩次,打完之后再用弓箭,或者是重新裝填后射擊。

  在遭遇戰中,開場能在中遠距離完成兩次發射,已經是非常大的優勢,更何況還是這種奇襲作戰。

  所以當王守仁帶兵快速穿過草原的凹地,進入到火銃的射程范圍之內時,韃靼騎兵甚至連完整的陣型都還沒有擺出來,而明軍的火器已接二連三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射擊聲。

  “砰砰砰……”

  隨著硝煙升起,一個個迎戰的韃靼騎兵,莫名其妙從馬背上栽倒下來。

  他們身上大多身著鎧甲,那是他們留守營地外層,負責充當擋箭牌士兵必須裝配的護具,配合上機動性十足的巡邏輕騎兵,能做到對營地的全面守護。

  奈何這次他們面對的是大明騎兵裝備的能夠遠距離發射的火銃,不但威力大,精度還比之前有著長足進步,加上韃靼人屬于臨時集結,人馬亂哄哄的,無法分散開來,導致他們的防御局限于小范圍內,正好給了大明騎兵瞄準的機會。

  你們分散開來,或許我們還打不準呢。

  但誰讓你們準備倉促,且你們的營地內牧民散布于各處,你們為了組織有效的反擊,要把營地內有限的人馬集結在一處,這不正好給了我們面打擊的機會?

  韃靼人完全沒預料到,對面大明士兵手上拿著的不再是以前亂竄的火箭,且他們自認為身上的鎧甲和手上的盾牌,能有效阻擋火箭的遠距離攻擊,這才沒有分散列陣。

  卻也因此,讓大明騎兵在開戰之初,就通過遠程火力的壓制,先拔頭籌。

  當韃靼人發現大明的火器能接連發射且自身的鎧甲沒有任何防護作用時,他們頓時慌張起來。

  顧不上集結陣勢,開始四散開來,伺機進行反擊。

  本來他們在營地后方布置的防御人馬數量就嚴重不足,加上牧民大量牲口阻路,導致他們一旦分散,便好像落荒而逃一般。

  王守仁原本的計劃,是帶兵沖擊一輪,在韃靼人集結人馬反撲時,他們便退回,到時再利用后方行動緩慢但覆蓋面更大、射程更遠的佛郎機炮,對韃靼人形成更大的面打擊。

  等于說,他計劃自己帶人上來充當誘餌,把韃靼人吸引出來再打。

  結果沒等誘餌沖到近前,他們手上更為輕便的燧發火銃便發揮了巨大的功用……直接導致幾輪射擊下來就把韃靼人臨時組成的防御陣型給打散了。

  如此大明先鋒騎兵無須退回便乘勝追擊,帶兵直接殺入韃靼人的營地中央。

  后方正準備大干一場的朱暉,沒想到王守仁帶著不到一千人的火槍騎兵,干凈利落地沖進了韃靼人的營地。

  就好像狼入羊群,直接追著韃靼牧民砍殺,即便土默特部的青壯年全都拿出武器反擊也無濟于事,畢竟對面的明軍士兵有火器加持,且又是奇襲,成群結隊而來,個人的努力簡直不值一提,還沒射出一箭已經倒在了血泊中。

  明軍士兵在土默特部的營地內,幾乎是所向披靡,大開殺戒。

  朱暉從望遠鏡中看到這一幕,整個人有些傻眼。

  旁邊的裨將張起有些慌張,問道:“小公爺,就被他們這么沖進去了?咱好像落后了!功勞豈不都成別人的了?”

  “用得著你來說?”

  朱暉一陣上火。

  心道,早知道韃靼人這么不堪一擊,我就帶人沖鋒了。

  如此既顯得我勇敢無畏,賺個身先士卒的好名聲,又能搶奪功勞,功勛卓著……簡直是功名利祿都能拿到的好局面……

  現在拱手把機會讓給了王守仁?

  “聽我號令,趕緊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朱暉趕緊下令全軍全速前進。

  張起道:“以前韃子也沒見這么窩囊啊……咱沖鋒的人馬并不多,韃靼人怎如此羸弱不堪呢?”

  朱暉怒道:“你以前有機會殺進草原腹地嗎?”

  張起訥訥不言。

  以前的戰略格局,基本上是韃靼人負責攻,而大明士兵負責防守,有的明軍士兵以前只負責躲在城塞里,連跟韃靼人正面交戰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也有像王越威寧海之戰那般主動出擊的時候,但親身經歷過的人少之又少。

  這反而讓大明士兵不習慣這種勢如破竹的感覺……

  總覺得印象中的韃靼人是那么的驍勇善戰,一對一幾乎永遠打不過,以前也都是以驅趕為主,從沒有正面交鋒的打算。

  而現在韃靼人卻好像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朱暉感慨道:“這到底不是韃靼小王子的中軍主力,咱還是小心一點,如果韃靼人集結了人馬沖殺而來,咱這點人手真未必能應付。”

  大明官兵,也在逐漸適應這種“以少打多”,且還是“主動出擊”的作戰方式。

  以前大多數時候,都是韃靼人少,以輕騎兵來襲,走的都非尋常路,讓大明士兵疲于應付。

  而這次卻是大明士兵深入草原后發起奇襲,且人馬數量還明顯不如對面的韃靼人。

  隨后大明士兵發現,韃靼人沒有城塞駐守,對他們搶掠殺戮來說,那可真是太方便了。

  人畜財貨就在眼前,直接殺,直接搶,搶不走的就放火燒。

  剛開戰,土默特部的營地內便火光四起。

  朱暉面對各處放火的士兵,其實是比較反對和有所顧忌的,因為在他看來,放火會增加暴露自身兵馬存在的風險,讓韃靼人知道主要敵人在什么地方,會吸引別的地方的韃靼人往這邊集結馳援。

  你燒殺搶掠,難道不能低調一點?

  果然文人帶兵沒啥經驗,這點小事都沒顧慮到?

  但王守仁帶兵似乎真的就是不管不顧,要的就是把陣仗盡量往大了搞,好像是在虛張聲勢,但又好像是真有那實力,故意把韃靼人吸引過來,完成預期中的戰略決戰。

  這可苦了本來就是背井離鄉,離開陰山之南生存地的土默特部族人。

  本來就是冬天,他們應該待在南方,靠著陰山的庇護,休養生息,等待來年春暖花開時節的到來,甚至還可以集結人馬,去騷擾大明的邊關,搶掠大明的人畜,讓大明處處燃起烽煙,士兵疲于應付。

  誰曾想,大明邊軍竟然不按套路出牌,直接來搶他們!

  來勢洶洶,即便土默特部的騎兵組織了幾次反擊,都徒勞無功。

  王守仁帶兵上來就打出絕對的氣勢,可以說完全壓制了土默特部的騎兵,再加上土默特騎兵對大明的火器威力捉摸不透,導致大多數的士兵只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天塌了,應該讓守在后方的士兵和牧民頂著。

  你們的妻兒老小都在營地另一側,那你們自己去沖殺,我們想的是把自家的女人和孩子,還有牲口順利轉移走。

  老弱病殘先上,你們得為族人做出貢獻,不然白養活你們這么多年?

  因為大明士兵來勢洶洶,再加上韃靼人也的確無險可守,這導致土默特部內部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不同族群、不同派系間都只顧著自家的情況,根本無法顧全大局。

  王守仁則一路帶著人馬往最遠處沖殺而去。

  沿途只做簡單的殺掠,隨后就是放火,造成更大的聲勢,然后一股腦兒往看起來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殺去,抵達后便是一番殺戮、縱火……再追擊和驅趕……等于說不斷給后方增援而來的明軍創造條件。

  朱暉領兵跟在后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覺得很不可思議。

  他對著身邊正在搶掠的士兵道:“干嘛干嘛,這時候還在乎財貨?趕緊往前沖!那位王先生已經沖遠了!真他娘的邪門,愣是用兩千人,打出兩萬人的氣勢!那小子從一個方向殺過去,竟讓人覺得是用一千人對韃靼幾萬人形成合圍?他是怎么做到這一切的?”

  一旁的裨將蘇六道:“小公爺,您還沒看出來嗎?這位爺是有大本事的……難怪連王軍門都對他推崇有加,讓他來協助咱作戰。”

  “誰說他是來協助咱的?”

  朱暉道,“他是來差遣咱的,得,聽令行事!一切都按他說的來!有本事的人,在哪兒都應該得到尊重。

  “為了軍功,咱虛心一些為好。”

  當王越追出陰山后,方才得悉王守仁帶兵與土默特部決戰的消息。

  此時的他,好似突然蒼老了幾十歲,面對一眾隨他進入草原的將領,他沒避諱什么,感慨地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看來我老了,已經不足以承擔起九邊與外夷交戰的差事。”

  一旁的副總兵許貿道:“王軍門,就算前面的小公爺和那位王先生再驍勇,也是您提點得好,您才是全局掌控者……我等愿意聽您從的號令行事。”

  王越嘆息道:“很多情況,我無法與你們解釋清楚,但在我看來,王伯安的本領應該不在我之下,他能領兵北上,在數倍于己的外夷騎兵面前,能做到絲毫不懼,領兵北上,在遭遇韃靼本部人馬南下時,又與之交鋒拉扯,這勇氣實乃常人所不及。”

  這就涉及到王守仁先前所用戰術。

  在場的將領其實對王守仁取得的成績,也是一知半解,他們甚至不知初步點算王守仁取得多少斬獲。

  他們只知道,王守仁跟朱暉配合,帶兵追擊兩天兩夜,遇到土默特部的營地,發動突然襲擊,然后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馬上傳我號令,讓保國公北上,不用再鎮守陰山豁口……眼下韃靼主力已開始集結,都在我們的北邊……如果有機會的話,這將是對韃靼的最后一戰!”

  王越高聲吩咐。

  隨后他又對在場之人道:“爾等與我一同北上,與韃靼小王子展開對決,此戰若是能功成,諸位必定名垂青史。若不勝,我等將無面目回去面對陛下和朝中人。此乃關系我等軍人榮譽之戰。”

  眾人齊聲道:“愿與外夷死戰到底,絕不退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